為百萬雄師叫屈——大共諜劉斐·韓練成的傑作(2)
馬誌賢
長期滲透竊據高位
民國四十六年,筆者服務陸軍指揮參謀大學時,見國防部印發的敵情資料,韓練成竟任共軍蘭州軍事管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要職,始恍然大悟,韓練成與劉斐一樣,根本是一個大共諜,長期潛伏國軍中,終於竊據高位。對懷疑其自稱突圍回到青島之各點,乃豁然而解。現在可以大膽假設,韓練成自任補給分區少將司令起,步步高升,其過程及各種措施,均深含玄機。這些過節及玄機,概略可分為八項:一、任補給區司令時,言必有中。二、請人向白崇禧關說,推薦韓練成為軍長候選人。三、四十六軍調青島,並向膠東推進。四、招募三百多名山東人,成立情報隊。五、派海競強任留守處長之動機。六、四十六軍調博山,參加吐絲口戰役之原因。七、韓練成在萊蕪城進入共區之經過。八、韓練成回青島之真情實況。
一、韓練成任補給分區司令時期,出席曆次軍事會議,言必有中,見解精到,是共產黨有計劃的安排,且有組織的在幕後提供責料,甚至還作出一些配合措施,目的是在引起白崇禧的注意,進而賞識器重,俾藉機竊據國軍重要職位,以便為共黨工作。韓練成在共黨刻意培植下,果如願以償。三十一年,白崇禧將其調升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正式加入桂係的團體。
二、四十六軍軍長出缺時,韓練成託人向白崇禧關說,將他列為軍長候選人之一,也是共黨事先縝密策劃,要充份利用中央與桂係閭的微妙關係。所以,韓練成在託人向白崇禧關說前,他已有很大的把握,隻要能被列為軍長候選人之一,報到中央,他就能被選中,升任軍長。蓋曆來廣西部隊,重要職位之人事調動,中央均尊重李宗仁、白崇禧的意見;每遇廣西部隊重要職位出缺時,均由李宗仁或白崇禧推薦候選人三名,報請中央圈定一人任命。但那些候選人均是廣西人,且與李宗仁、白崇禧有深厚的關係,所以,無論中央選中其中任何人,還都是桂係的人。
共黨根據前述情況,認為如能使白崇禧將韓練成選為候選人之一,報到中央,當局很可能會想:你們廣西部隊的重要職位,向來都是由廣西人擔任,現在你們推薦的候選人中,既然有一位非廣西人,不論條件好壞,就圈選他好了。更重要的是,劉斐必然在旁敲邊鼓,並運用各種關係,促使韓練成被選中。因劉斐當時己貴為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次長(部長為徐永昌)。雷嘯岑在其所著:「人鑒及新官僚的嘴臉」一書「桂軍中的共諜」篇中,即有……「劉維章(筆者按:劉斐字維章)亦以李、白推轂而官拜中樞最高統帥部的參謀次長,職掌作戰計劃,參與密勿,他的共諜任務,從此乃得到盡量發揮的太好機會了,……他對共軍最著的共諜殊勳,即為援引共黨份子甘肅人韓練成擔任軍職,積資升至四十軍軍長。」
小諸葛白崇禧是足智多謀之人,這次被奸詐的共黨暗算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雷嘯岑在其同篇文章中,尚有「三十六年韓率部在徐州一帶剿匪,全軍被敵人解決,獨韓氏隻身生還,時論嘩然,以有劉維章在中樞從中掩護解說,韓氏不特不受處分,而白崇禧當時且大罵徐州行營(筆者按:雷先生將綏靖公署誤為行營)主任薛嶽指揮失當,寃枉犧牲了桂軍的實力」。薛嶽指揮得固然不高明,但真正的禍源是白崇禧受共軍捉弄,推薦韓練成為第四名軍長候選人,促成韓升任第四十六軍軍長。吐絲口戰役,李仙洲兵團覆沒,其他任何人都可以罵薛嶽指揮不當,獨白崇禧不能罵薛嶽,他應該學傅作義在北平上共產黨的當,於所謂局部和平後之自責行為,打自己的耳光。
吐絲口戰役後,四十六軍的中級幹部們說:軍長出缺時,他們多預測海競強會升任軍長,因海氏為廣西人,信奉回教,且是白崇禧的外甥,曾任該軍一百八十八師師長,又是現任的副軍長,以資曆、人事背景言,似均非他莫屬。結果,大出意料,跳出一匹黑馬韓練成。
先毀一軍四師陪葬
共軍透過大共諜劉斐,在國防部導誤、操縱下,巧妙的指揮國軍的情形,真是古今中外史無前例。已達到如臂使指,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的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十五年冬,將四十六軍由我國最南方疆域的海南島調到山東青島。講起來,真像天方夜譚,難以令人置信。但由蛛絲馬跡的資料中,加以分析,又確實如此。是年冬,國防部用一個大船團,乘長風破萬裏浪轟轟隆隆的,冒著颱風(該軍通信兵營長潘有聲曾說:他們裝在甲板上的馬,經過台灣海峽時,遇到颱風,有的被吹得掉到大海裏),經台灣海峽,將四十六軍運到青島,登陸後,迅即向膠東推進,曾到達黃縣、掖縣地區。三十六年一月下旬,國防部又突然命令王耀武將這個軍調至博山,參加吐絲口戰役。
四十六軍上述諸行動,表麵上看是受國防部指導剿共,實際則是因應共軍的狀況需要。共軍透過劉斐,間接的在操縱指揮,這個軍才北調、東進、西運、南下的忙得團團轉,最後毀滅在萊蕪城北方的公路上,並另拖了四個師陪葬。
三十五年七月初,王耀武命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夏楚中,指揮由徐州空運濟南之七十三軍,與原駐防濟南東方之九十六軍,由濟南沿膠濟鐵路向東推進,五十四軍及第八軍分別由青島、濰縣向西推進。至同年各,已將膠濟鐵路打通,並修複通車。以是時情狀言,王耀武無必要也無理由再請求增兵。
四十六軍一到山東即向膠東推進,以當時言,既非狀況需要,也不合情理。膠東有十多個縣份,麵積廣大,用四十六軍一個軍六個團的兵力(這個軍一師隻有二個團)去清剿土共,兵力也不足,發生不了作用,同時以王耀武的處境看,也非急要事情,反而是虛擲兵力。因當時,陳毅之主力,尚在蘇魯交界地區,但為什幺又突然增調一個軍到山東?是王耀武請求增兵?抑是國防部主動增援?這個軍到山東後,又很快的用到膠東方麵。以此點看,這個軍到山東的任務,似已早定,但作這項決定的是國防部?徐州綏靖公署?或是第二綏靖區?其目的何在?
七十五年春筆者曾看到一本書,其中有一小段,似可供解釋這些疑點參考:是時偶至朋尹愷先生處,其桌上置有其同鄉楊有劍新著「龔德柏先生評傳」一冊,攜回翻閱,其中有:「國軍……迫使共軍陳毅、劉伯誠所部,退避黃河以北一帶與渤海之濱,本欲退往東北」。
陳毅部共軍當時如真被迫退往東北,行動如能保密,則由膠東煙台、龍口等沿海地區,利用夜暗,用多數小船,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由法國敦克爾克撤退之方法,從海路退到東北,則不失為可行途徑,否則,如經陸路撤退,由山東經河北,無論由平津之間,經冀東或繞道北平西方退往東北,長途跋涉,山河險阻,以當時國共軍形勢論,似均困難重重,甚至根本不可行。
假如這種看法還有其道理的話,則四十六軍調到山東並迅速向膠東推進的原因,就有線索可循了。陳毅所部共軍,如果被迫經海路退往東北,必須先越過膠濟鐵路國軍防區,經膠東跋涉到達煙台、龍口沿海地帶,再乘船渡過渤海灣。當時,陳毅的軍、政、黨徒眾,恐怕有六、七十萬以上,拖家帶眷的大撤退,很難絕對保密,如被國軍發覺,必然派軍追擊、攔截併用,共軍之撤退行動,將極端困難。
共軍為未雨綢耀計,指示劉斐操縱,將由大共諜韓練成任軍長之四十六軍,由海南島調到山東,明為收複膠東,肅清土共,甚或光複煙台、龍口等地,阻絕陳毅利用海路與東北共軍連係。實則,是預備陳毅所部共軍,事急勢迫必須經海路退往東北時,四十六軍占位置之利,必然順理成章的會奉命配合其他部隊擔任部份攔擊任務。屆時,韓練成就可以陽阻陰縱,讓開一條路,使陳毅所部有機會逃往東北。以免國軍另調其他部隊,至膠東沿海地帶認真阻擊,那陳毅在山東半島上,不是被國軍甕中捉鱉了嗎?共軍用心真是深遠。
操縱偽裝裏應外合
四十六軍在青島登陸後,韓練成即以該軍初到山東,官兵與當地人言語不通,且地理不熟,為搜集情報,非運用當地人不可,乃急忙在青島登報招募三百多名山東人,成立一個情報隊,連隊長也是由臨時招募來的人員之一擔任。這件事的實際情形,也是亙古未有的奇聞。現在可以肯定,那三百多名山東人,全部是共軍人員偽裝而來的。所以,韓練成成立情報隊之計劃,是共軍擬訂的,且可能是共軍計劃透過劉斐操縱,將四十六軍由海南島調到青島之一貫作業,同時擬訂的。當四十六軍尚在海運途中,而共軍預備偽裝參加四十六軍情報隊的人員己安排停當,他們原是一個建製的小單位,分散而陸續的,以難民身份進入青島國軍防區,待四十六軍在青島登陸,韓練成招募情報隊員的辦法一登報,他們就如響斯應的,以愛國而反共忠貞得了不得的樣子,個別前往應招,經過形式上的考試,四十六軍的情報隊迅速的成立了,韓練成很重視這個情報隊,他親自掌握。而這個隊也轟轟烈烈的,幹得有聲有色。那批人很像從事戰地情報的老手,無關緊要的情報,如雪片般紛紛而來。然細聽價值又有限。情報隊的隊長,精明幹練,統禦有方,新成立的情報隊,被他管理的頭頭是道,工作效率很高,他常常進出韓練成的辦公室,那個隊的人員,因韓練成的器重,而稍為囂張。四十六軍的廣西人,看著有點不順眼,但又覺得韓練成成立情報隊之主意並不錯,沒有講話的機會。
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晨,韓練成不隨部隊向北撤退,留在萊蕪城內,就是帶著這三百多名山東人。這批人,明的是四十六軍的情報隊,實際則是共軍的情報隊。他們除為共軍搜集情報外,還負責保護韓練成的安全,而其當初主要的企圖是預備俟國軍與共軍從事大規模戰爭之前,兩軍對陣,利用召開作戰會議時,劫持國軍各級指揮官,使國軍指揮體係喪失,部隊整個癱瘓,戰力消失。韓練成再指揮這三百多人,與共軍裏應外合,更配以心理作戰喊話,使國軍迅速瓦解。二十一日,李仙洲、韓練成、韓濬與三位師長十二位團長及幕僚人員等在萊蕪城內開會,韓練成一夥未采取行動,是因開會地點在七十三軍防區內,且李仙洲之指揮所始終隨七十三軍軍部行動,共諜無機可乘。
這種假設絕非幻想,是時,共軍戰力不如國軍遠甚,國軍擊潰共軍比抗戰初、中期,日軍擊潰國軍還容易,如用堂堂陣容對戰,共軍絕無取勝機會。所以,他們挖空心思,想出很多取巧戰法,如偽裝、裏應外合等等旁門左道詐術占便宜。現舉二個小戰例以資佐證:
民國三十五年七月初,十二軍新編第三十六師一○六團,奉命收複濟陽縣城。濟陽在濟南東北方,相距約九十華裏,縣城緊依黃河,南城門距黃河隻有五、六百公尺。共軍地方部隊聞國軍來攻,未接戰就逃跑一空,一○六團進駐城內。兩周後為構築防禦工事,徵民伕五、六百人協助作工。西城牆外為道路,道路旁即為農田,距城牆隻有十多公尺。時值秋季,這些農田種的都是高莖植物,即所謂青紗帳,視界達不到二十公尺。某日下午六時許,準備收工,叫民伕出城回家時,共軍利用青紗帳掩護,秘密接近西城門,突然發起攻擊。事先沒有情報,一○六團毫無準備,如諸葛亮在西城麵對司馬懿一樣。城門大開,守軍受到奇襲,守衙城門的三個衞兵,戰爭一開始就陣亡了。共軍一個連衝進城內。守軍倉惶應戰,派一個排揣著刺刀,在其他單位支援下,把敵人打出去,未待這個排退回,就把城門關閉,決定犧牲那個排,但敵人迅速把那個排消滅後,增加兵力又衝進城,這種拉鋸戰打了三、四次,守軍損失了五個排。最後敵人大部隊趕到,一擁而入,西城門就棄守了。
共軍偷襲西城門的同時,對縣城其他陣地均發起攻擊。惟其他陣地,與青紗帳均有相當的距離,視界開闊,故共軍偷襲均未得逞。這時,縣城四周,都在激烈戰鬥,一○六團團長楊培之,正在抽調部隊,堵擊由西門街進來的敵人,但民伕暴動,在團部及縣政府附近與守軍打起來了。共軍裏應外合,守軍受到前後夾擊,迅速形成巷戰,進而混戰。到夜間十一時多,一○六團已無力支撐,等待濟南的援軍突圍而出,全團隻剩下八、九百人,重武器、馬騾全部丟光。團長楊培之稍後也被王耀武以作戰不力,槍決於濟南。當時,參謀總長陳誠還傳令三軍,嘉獎王耀武軍紀嚴明。戰後始悉,共軍攻打濟陽的兵力,正規部隊及地方性部隊共達一萬八千餘人,而那五、六百民伕,半數以上都是共軍人員偽裝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