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記宛西(3)/ 王撫洲

(2008-08-11 17:31:46) 下一個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記宛西

王撫洲

(五) 

    自治區的自衛力量和自治區對國家的貢獻,到日軍及共匪進犯宛西時,才充分發揮,具體表現出來,為政府所倚重,為國人所敬佩。三十四年日寇大舉進犯宛西,企圖出紫荊關,經商南進攻西北。陳重華領導地方武力,配合國軍,保鄉衛國,與日寇激戰於西峽口、毛堂、重陽,予日軍重創,擊斃五千餘人,阻止其不得西進。三十五年,他指揮本地及陜西之商南,湖北之均縣團隊,追剿擊潰了李先念匪軍,李匪僅以身免。三十五年,秋冬兩次擊潰匪陳賡等股進犯鄧縣朱陽關之匪軍。至三十七年,劉匪伯承與陳匪賡、孔匪從周等十餘萬人,會同進犯宛西,激戰了半月以上,匪死傷枕藉,終以寡不敵眾,彈盡援絕,重華才突圍退走南陽,此時大事已不可為矣。此後,淅川任泰昇,鄧縣楊嘉會等仍然集合餘眾三萬餘人,在豫陜鄂邊區與匪繼續鏖戰,於卅八年夏間,為匪包圍執獲,不屈殉難。鄧縣丁叔恒則率八千餘人,以保衛河南省府遷往巴東一帶,終於為國捐軀死於匪手。 

(六) 

    「事在人為」。他處也有辦地方自治的,或者無所成就,或者成就不大,也許是環境不利,但人的關係,創辦和領導人的品德能力實在有決定性的關係。所以在結束本文之前,應當連帶的談談宛西四縣創建地方自治的經過及其領導人物。民國二十年前後,我在平津冀魯一帶,時常聽人談到宛西鎮、內、淅三縣聯防自治,談到三縣自治的領導人物,多半談到彭禹廷,有時也說到別廷芳,很少說到陳重華。似乎,彭禹廷卽是宛西地方自治的原始創建人。尤其遇見定縣辦民眾教育和鄒縣辦村治學院的一些朋友們都很推崇彭禹廷。這是彭在回鄉辦自治以前,在行政、教育方麵已經頗有地位,尤其熱心於鄉村自治和民眾教育,交遊甚廣,外間知者較多之故。所以後來居上。實則若就創辦民團自衛,實行地方自治的時序先後來說,則淅川之陳重華始於民國九年為最先,內鄉之別廷芳可能是十年或十一年為稍後,鎮平之彭禹廷則晚了幾年,至於鄧縣丁叔恒是最後了。 

    首先是內鄉,淅川兩縣實行聯防。當別廷芳與陳重華各自在本縣剿平匪患,自衛自治,地方治安得以安定,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之後,感到有聯防的必要,這兩縣領導人便結合起來,實行聯防。時鄰縣之鎮平、鄧縣尚盜匪如麻,治安惡劣。到了民國十五年,彭禹廷奔母喪回鄉時,舅父被匪綁架,驚心動魄,乃決心辭去察哈爾省政府秘書長,而任本區區長,創辦民團,實行自衛自治。鄧縣有寧洗古於十六年卽進行籌辦自衛自治,不幸為仇人暗殺,事遂擱置,直到廿五年楊保東以本縣人任本縣縣長,才再籌辦自治,廿六年丁叔恒回鄧組織民團清剿盜匪,鄧縣才正式實行地方自治,加入四縣聯防。 

    這四縣地方自治的領導人物與我相熟識的為陳重華、楊保東、丁叔恆三人,至於彭禹廷與別廷芳二人,因為去世較早,我都未曾晤及。關於重華,本文前麵各節已有敘述,他是彭、別二人死後的四縣領導人,將四縣的自治成果,發揚光大之,貢獻於抗戰、剿匪,捍衛國家,經曆最艱苦,但也是碩果僅存的一人。不擬再談。茲略記其他三人。 

   鎮平彭禹廷名錫田,北平滙文大學畢業,曾任察哈爾省政府秘書長。民十五年回籍奔喪,痛心舅父被匪綁架,民不聊生,辭去秘書長,就任本鄉區長,創辦地方自治,並與內鄉、淅川聯合。十六年河南省府派他為南陽所屬各縣的民團總指揮,但他的重點還是在於宛西自治方麵,這也是何以他的聲望特別大些的原因。次年他又奉省府派為百泉村治學院院長,係擬先從事鄉村自治的研究與實驗,為河南全省實行地方自治的準備。不過,他在鎮平經營的時間殊嫌短暫,基礎遠不如內淅二縣之鞏固。他離開本縣年餘,十八年夏間股匪數千人竄擾鎮平,攻破縣城,大肆焚燒,擄掠殺戮,縣長殉城死難。禹廷在百泉聽到消息,大為震驚,立卽辭去院長,回到家鄉,專心致力於地方自治,並要求別廷芳、陳重華,實行鎮、內、淅三縣聯防,訂定聯防自治公約。 

    彭禹廷原是三民主義信徒,富有理論和理想,而且旣有行政閱曆,又有村治教育經驗,所以他為三縣自治提出來許多目標和理想,並訂立了許多規則。譬如他倡導三自政策,要「自衛、自治、自富」,以及「始於自衛,止於新民」為目標,以實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村村無訟,家家有餘」的社會。鄉村教育是「三桿教育」,為「槍桿」,「筆桿」,「鋤桿」。卽是說拿槍能保衛家鄉,拿筆能書寫,拿鋤能耕地的意思。在經濟建設方麵以「無山不梯田,無田不水灌」為目標。可以說,是彭禹廷把宛西地方自治的理想給理論化和製度化了。 

    彭禹廷是一個堅苦剛直,嫉惡如仇的人。在地方辦事,要雷厲風行,淩厲無前的去革新、改造社會,必然會開罪固有勢力的大紳,甚至結下深仇大怨。禹廷二次回鄉辦地方自治僅三年有半,於廿二年春,被仇家楊某買通他身邊姓楊的兩個衛士所殺害,年僅四十一歲。惜哉! 

    其次說到內鄉別廷芳。別字香齋,他稱得起是宛西地方自治的最中心,最中堅的領導人物。內鄉位居四縣的軸心地區,其自衛與自治的基礎也遠比鎮平悠久而堅實。香齋是一個受中國傳統教育的人,其為人堅強勤毅,踐履篤實,公正無私,而自奉節約,一心以地方福利是務。所以他能得到地方人民的衷心擁戴,唯命是從,一切政令推行無阻。他領導自衛自治工作,從一鄉一區擴大到全縣,擴大到四縣,最後且擴大到南陽十三縣,惜乎未竟全功。地方人士談到他一致稱別先生而不名。宛西用辭簡單,說話時簡化先生為先,聽他們談話時說別先,卽是指的別香齋先生。 

    我二次到宛西時,別香齋已逝世數年,曾聽到一件故事,足以充分表示別之為人與作風,也使我們藉此了解宛西自治何以能夠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大約是民國十七年的事,三縣會議決定禁絕煙毒,凡有吸食鴉片者,初犯者送往戒煙所強迫戒除,再犯者槍決不赦。別有一王姓女婿有吸食煙毒癖好,已經送到戒煙所戒除過了。王某出所不久,舊癖複發,又再吸食,被查明屬實,香齋判定交付槍決。他的女兒向他苦苦哀告懇請饒恕他這一次,以後決不再犯。別香齋說這是公議決定的事,如若不辦,無以服眾,他人再犯,他也無法執行,這法令便被他破壞了。不顧翁婿私情而執法如山,他還是把女婿給槍決了。不過他立卽分了一份家產給他女兒,使他能維持子女生活。別香齋大義滅親,犧牲了一個女婿,眞有立竿見影之效,從此煙毒為之絕跡。而其他政令也都令出必行,無人敢以身試法。久而久之,守法成為風氣,其能作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就理有固然了。 

    廿六年抗戰軍興,豫省府對於宛西認識已深,想把其自治成效,推之於南陽各縣,派別廷芳為宛屬十三縣自衛軍區司令,各縣人士同感興奮,聲威所播,盜匪大為歛跡。廿七年夏,領袖蔣委員長曾召見香齋,慰勉有加,別也更奮發努力。不料後來省政府改組,衛立煌兼任主席,對別頗為疑忌,將各縣的自衛團副司令一律免職,由他另派人接充,把別趕回到他原來三縣去。這些外來的副司令不能發生作用,自衛力量解體,自在意中。別香齋往洛陽謁衛,力陳利害,衛成見已深,堅持己見。別大受激刺,回到家鄉數日,卽嘔血而死,享年五十八歲。 

    鄧縣丁叔恆係北京大學畢業,擔任過中學教員,也作過政工工作,受過軍官幹部訓練,可謂才兼文武。因為門牙大而且外露,外號丁大牙。民國廿六年,鄧縣人楊保東回鄉任縣長,與鎮、內、淅聯合,銳意推行自治,邀叔恆回縣擔任匪患最烈,荒蕪殘破最甚的縣西第四區區長,創辦民團。保東字伯常,前後任過九縣縣長,樸實無華,幹練有為。叔恆則堅苦卓絕,沉著剛毅,勇猛精進。二人合作,相得益彰,加以得到鎮、內、淅三縣聯防力量的支持,很快就肅清匪患,剿平了大小數十股的股匪。然後仿照鎮、內、淅的自治成規,逐步推行。當卅三年,我過鄧縣視察時,鄧線已經百廢俱舉,生氣蓬勃,與鎮、內、淅三縣同樣成為人間福地了。 

    卅四年,日寇西犯宛西,丁叔恆率領團隊,堵擊敵軍於刁河店,阻滯其未能前進。卅五年後連年與匪軍作戰直到殉難。卅六年匪陳毅部以五萬之眾,進犯鄧縣,圍困縣城,激戰九晝夜。城陷,叔恆突圍而出,得到陳重華部的接應,又收集鄧縣民團八千餘人,與匪繼續戰鬥。卅七年任河南省委,協同內鄉團隊與共匪陳賡激戰於內鄉之馬口山。卅八年任河南省府秘書長,隨省主席趙子立移駐四川之奉節、巴東一帶。重慶淪陷,趙子立投匪。叔恆大義凜然,率領三一師官繼續對匪作遊擊戰。三十九年元旦誓師,其誓詞有「爰舉義旗,挽茲狂瀾,作中流之砥柱,拂青天之雲翳。凡我將士,義切同仇,萬裏從征,勿辭汗馬之勞;百戰艱難,更宜視死如歸。務達掃穴犁庭之效,痛頷黃龍之功。成則為少康之三千,不成則成田橫之五百」。這是何等的悲壯!這是明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視死如歸的精神。其代表民族正氣,大義昭然,應與文天祥之正氣歌同傳後世。 

    叔恆率部遊擊,向川陜邊區推進,一路數被匪軍截擊。行至南江縣境,被匪軍拂曉包圍,激戰竟日,不能突圍,彈盡援絕,於元月廿三日下午被執。毛匪特囑解往北京審訊,傳說有招降之意,叔恆忠貞不二,堅決不屈,再押回鄧縣殺害,懸首級於東門,以威嚇地方民眾。叔恆慷慨就義,臨刑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中國國民黨萬歲,蔣總統萬歲。可謂壯烈矣。 

【完】 

原載《傳記文學》雜誌總第95(1970)

網上見【析世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