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國軍初次內戰——西征唐生智(1) /黃旭初

(2008-08-02 07:26:34) 下一個

國軍初次內戰——西征唐生智 (1)

黃旭初

    這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次的內戰。 

    當時國民政府最廹切的任務為完成北伐。而唐生智以重兵進入安徽省境,虎視南京,隨時可以變生肘腋,搗北伐軍的後路。自唐氏通電聲討「特別委員會」後,國府會竭力謀取唐對「特委會」的諒解而不就,乃不得已而下令討伐。及唐下野,所部退入湖南,國府亦決意以和平方法解決湘事,而不料是時廣州事變突告爆發,乃給予退湘唐部以支持而繼續反抗,仍為北伐的牽製,於是,國府乃不得不對湘用兵。這便是西征唐生智的主要原因。 

    戰事的經過,除葉開鑫在湘變叛,為奇峯突起外,一切都頗為平淡。戰爭的結果,唐生智是失敗了,汪兆銘評論為「唐犯信?梗?晌角瀉鮮率怠?/span> 

    茲特揭出其中要點,俾關心民國史的讀者諸君,更易暸解此一戰役的真相。  

汪唐合謀、反特委會

    三分的國民黨,自民國十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央「特別委員會」成立後,滿以為從此可以由分而合的再告統一了,但唐生智在武漢因受失意汪(精衞)派中委的慫恿,竟反對這個「特委會」,致使國民黨內部立刻又爆發黨爭,而有國民政府討伐唐生智的戰事。 

    唐生智那時為了要達到目的而竟不擇手段,原來南京方麵在龍潭戰役虜獲敵方的文件中,即經發現孫傳芳在命令和通告裏,均有「唐生智約期夾攻南京」的話。是年九月六日武漢方麵多數的中委已赴南京商談合作,而唐氏依然令所部何鍵的第卅五軍進占安徽的合肥、巢縣、和縣;劉興的第卅六軍進占蕪湖。九月八日唐氏到安慶,在歡迎會演說時仍為共產黨辯護,又令安徽省黨部援湘鄂各省之例,停止活動,聽候改組。十一日唐抵蕪湖,白崇禧等曾邀其赴南京,但唐拒絕邀請而即回安慶,並將「決川」、「濬蜀」兩軍艦強占而去。十五日唐氏又由安慶回漢口去了。這是唐氏反對南京一貫的行動。 

    汪兆銘因「特別委員會」成立後,在黨政兩方麵都得不到領導權,很感失望,他由上海致電「特委會」說:「破碎之黨,歸於完整,兆銘可以引退矣。……」旋即上廬山休息,汪派的中委顧孟餘、陳公博等亦藉口因南京不開第四次中央執委會議而改為中央執監委員會臨時會議,表示反對,於九月十七日連袂離滬返漢口。陳樹人、甘乃光等即赴廣州,各皆有所策動。顧孟餘等到漢口和唐生智接洽的結果,即於九月廿一日另行成立「武漢政治分會」,表示不受南京的管製。汪兆銘也由廬山到了武漢,於廿五日發出通電大意謂:「兆銘雖解除政府職務,仍以黨員資格,奔走革命。……」實際上,汪氏是想利用唐生智的實力,以圖再握黨政的大權。 

國府討唐、遣軍西征

    唐生智既得汪兆銘的策動,遂任意做作。九月廿七日「武漢政治分會」由唐生智、顧孟餘、陳公博、鄧壽荃、孔庚等五常務委員具名,任命何鍵為安徽省政府主席,並任命省府各廳廳長。廿九日「武漢政治分會」公開通電聲討「特別委員會」,指為違法篡黨。此時南京方麵極力予以容忍,為謀取汪、唐對「特委會」的諒解,更派孫科、伍朝樞和李濟深的代表與汪兆銘、朱培德等舉行廬山會議後,即同赴漢口與唐生智商寧(南京)漢(武漢)合作第二階段的進行辦法;其後,寧漢間譚延和汪兆銘還有數次的往返電商。汪氏一麵聲言「特委會」的組織是有先例的;一麵為唐緩頰,要求承認「武漢政治分會」,勿啟戎端;但「特委會」則拒不接受。遷延到了十月二十日,連原由武漢來南京的中委如譚延闓、程潛、孫科等都不以唐生智為然,國民政府才依軍事委員會的議決,下令討伐唐生智,免其本兼各職,交軍事委員會治罪,並宣布其種種罪狀。 

    國府討伐唐生智令下後,即編組西征軍,計分為「三、四、五」三路: 

    第三路總指揮李宗仁。 

            第七軍(軍長夏威,副軍長鍾祖培。) 

            笫十九軍(軍長胡宗鐸。) 

            第卅七軍(軍長陳調元。) 

            第四路總指揮程潛。 

            第六軍(軍長程潛) 

            第十三軍(軍長陳嘉佑) 

            第四四軍(軍長葉開鑫) 

            第五路總指揮朱培德。 

            第三軍(軍長王均) 

            第九軍(軍長金漢鼎) 

            第二艦隊司令陳紹寬。 

                統率「楚同」、「楚有」、「永健」、「永續」、「江貞」等兵艦。 

    其時,唐生智部的第卅五軍在長江北岸,分布於西梁山、巢縣、合肥、梁園、三河、舒城一帶;第卅六軍在長江南岸,分布於蕪湖、大通、灣沚、貴池一帶。 

    我軍的第一步計劃,以第三路掃蕩長江北岸敵軍,進占安慶;第四路掃蕩長江南岸敵軍,進占東流、秋浦;第五路以主力集結九江、湖口,阻絕漢皖交通,截擊西退敵軍,以一部進出萍(鄉)株(州)鐵路,威脅長沙;海軍溯江而上,破壤敵的水路聯絡,襲擊沿岸敵人,使我陸上作戰容易。 

唐部西退,安徽先平

    西征軍部署完畢,即開始行動。十月十八日,第三路由和縣、含山;第四路由當塗、宣城同時攻擊前進。十九日第六軍攻水陽鎮、灣沚、南陵、青戈江,敵人先逃,即行占領。二十日,第七軍驅逐西梁山敵人後,繼續前進;第六、卅七兩軍聯合追擊,唐部賀對廷師自鳥溪、黃池輪誠,編為第六軍第一獨立師,其盤據灣沚一團也被繳械,遂收複蕪湖。廿一日,第七、十九兩軍進占巢縣、無為;第六、十三、卅七各軍續進,在荻港小有接觸,敵退大通;海軍「永續」、「永健」兩艦溯江駛至土橋,遇敵軍由南岸北渡,即擊沉敵船數隻溺斃敵人數百;李總指揮宗仁聞報,即令第七軍第一師乘船西上,護以炮艦,到劉家渡上岸,進攻土橋。廿二日海陸軍夾攻土橋,敵退灰河頑抗,我海陸軍再進合擊,敵敗向安慶逃去。到此,北岸敵軍紛紛退集桐城、安慶一帶。廿三日,海軍占大通,知南岸敵軍全部已由大通北渡會合;又得九江電告,唐生智憤恨前方失利,調駐漢第八軍第一師由江輪運送過潯(九江)東下;據此情況,敵似欲在桐城、安慶與我決戰,李總指揮宗仁因令第四四軍的一師由大通北渡,向安慶前進,南岸其餘各軍也趕速進向安慶對岸。廿四日第十九軍占桐城,截獲由巢縣、無為退卻的敵軍一團,將其繳械;同時探悉安慶無敵蹤,早已退往宿鬆,第七軍遂入安慶,聞敵第卅五軍退黃梅,第卅六軍退武穴。廿六日李總指揮進駐安慶,即電邀新任安徽首政府主席陳調元速來就職。皖境戰事,就此了結。 

黃梅蘭溪、唐軍連敗

    自國府明令討唐,廣東各軍領袖首先表示響應與中央取一致的態度,並派軍入湘協討。湖北境內各軍,如魯滌平的第二軍,鄂北的方振武部,鄂西李燊的第四十三軍,劉佐龍舊部改編的湖北省防軍,都起而加入討唐。但我方探悉唐氏此時的計劃是:對內先解決鄂境各反抗部隊;對外則棄皖圖贛,以固兩湖的門戶。十月廿五日,唐將安徽前線第八軍主力用兵艦兩艘和招商局輪船數艘滿載通過九江上駛,直向沙市,欲先解決在宜昌的第二軍。我軍於是決定以第三路攻正麵,向黃梅、武穴,第四路向大冶、興國,第五路的第三軍集結九江、第九軍集結贛西。 

    敵第卅五、卅六兩軍全部和第八軍一部自皖境退集黃梅,據守桐梓河、車坊鋪、團山河、龍坪一線,以等待我軍。我以第七軍在右,第十九軍在中央,第四四軍在左,向敵進攻。這一役,前後共三日。第一日(十一月五日),第七軍由大河鋪經桐梓河出獅子口,期包圍敵的左翼;第十九軍驅逐了大坡敵人的警戒險;午刻,第四四軍鄒鵬振師擊破敵卅六軍,即占石佛寺,再占鄭公塔;同時蔣鋤歐師攻占柳家灣,遂進攻龍坪。第二日,第十九軍與敵笫卅五軍激戰。第三日,第卅五軍於午後敗逃蘄水、蘄春,我第十九軍進占廣濟;第四四軍晨間受敵猛攻;到了午刻,傷亡甚大,幾不能支,申刻,敵左翼卅五軍已敗走,龍坪敵才動搖,被我擊敗,逃向武穴。此役敵人傷亡頗重,被俘三千餘,我軍獲械不少。 

    黃梅戰後,我軍並未停留,啣尾向敵追擊。 

    第七軍自五日前進以來,未與敵人遭遇。七日到蘄春的株林河,第一師與敵第卅五軍及獨立第九師激戰一晝夜,俘獲甚多,敵敗走,我尾追。八日下午到蘄水,敵據浠河抵抗,及第三師加入共擊,敵即潰逃。十日遂占領蘄水。 

    第十九軍由廣濟追敵到橫車河,探悉敵軍分向蘭溪、蘄水、關口三方麵退卻,胡宗鐸軍長即請第七軍向蘄水、關口,而第十九軍以第一、二兩師在右向六神港,第三師在左向蘭溪。第三師九月到栗木橋,追上敵卅五軍第二師與之激戰,敵已將敗,而其第八軍第三師及獨立第六師由蘭溪趕到,分向我兩翼抄襲,我第三師遂被圍;十日正午我第一、二兩師由六神港來援,併力反攻,衝鋒多次,終將敵擊敗,俘虜四千餘人,獲槍七千餘枝。 

    第四四軍亦於十日占領蘄春,敵卅六軍已渡江南竄。 

    十一日第七、十九、四四各軍克黃岡,敵獨立第六師(蔣世傑)向我第十九軍投誠,我軍先頭已到團風。 

唐氏下野、武漢繼複

    敵在北岸是全敗了,現再述南岸的戰況。 

    十一月九日,第六軍向富池口、陽新、楓木鋪、木石港攻擊前進;第三軍由武寧、修水向通山;由粵北進的方鼎英、範石生兩軍前鋒已到郴州;海軍「江貞」艦晨間在富池口、田家鎮一帶攻擊,敵退半璧山,未刻,「楚同」、「楚有」兩艦向田家鎮、半璧山猛轟,敵艦抵抗四小時後退去。十日,第六軍占領富池口,而半璧山、馬鞍山敵人,憑藉天險,與田家鎮成為犄角,頑強抵抗,第六軍張師攻擊由寅至酉,才將其占領,敵退石灰窯;向師攻陽新,敵潰向大冶,遂進占白沙鋪。十一日第六、十三兩軍占領陽新、大冶、鄂城、第三軍進抵通山附近。 

唐生智因部隊損失太重,我軍進迫加急,後方部隊又不聽調遣,武漢的鹽荒、米謊、鈔票荒接連而來,經濟崩潰,知大勢已去,遂於十二日通電下野,乘日輪赴滬(汪兆銘因唐犯眾怒,已不足恃,早已離漢赴粵)。臨行,先將其抗命師長張國威勒死。其第卅五軍一部由水路退嶽州,一部由陸路退漢口再經武(昌)長(沙)路退湖南,其周師已受我第二軍收編;第卅六軍已於八日由蘄春南渡黃石港,分向大冶、鄂城、再退歸湖南。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