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英語中腳氣病一詞為Beriberi ,是由僧伽羅語引用過來,在僧伽羅語中,是“不能不能”的意思,指為病重得不能做任何事。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長期缺乏可引起腳氣病。因此,腳氣病又可稱之為維生素B1缺乏症。易患人群為長期以精白米為主食、而又缺乏其它副食補充者。
腳氣病的臨床表現:
前驅症狀:下肢軟弱無力,常有沉重感。肌肉酸痛,尤以腓腸肌明顯。常有厭食、體重下降、消化不良和便秘。此外,可有頭痛、失眠、不安、易怒、健忘等精神神經係統症狀。
神經係統:常有上行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表現為運動和感覺障礙。早期腿酸無力、下肢沉生。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肌肉有明顯的壓痛。其後,下肢症狀加重,同時足趾的背屈動作受阻。跟腱和膝反射異常,即初期增強,後減弱、終於消失。向上發展至腿伸、屈肌受累,出現不足和趾下垂。重者手臂肌肉也可同樣受累。感覺障礙遠端嚴重,初期過敏,繼之痛疼以及觸感消失。病程長者,有肌肉萎縮,共濟失調,可出現異常步態。
腦神經被侵犯者較為少見,有時多侵犯迷走神經,也有侵犯膈神經的。
循環係統:多有心悸、氣動過速和水腫。有循環障礙者,可出現端坐呼吸和發紺。常出現心界擴大,以右心明顯,有收縮期雜音,舒張壓多降低。故脈壓增大。心電圖所見有:竇性心動過速。p-r間期縮,q-t間期延長,t 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
水腫及漿膜腔積液:水腫為濕型腳氣病最顯著的症狀。水腫多起於下肢,可遍及全身。漿膜腔積液,可發生在心包腔、胸腔和腹腔。由於硫胺素缺乏而死亡者,約有60%的人有心包積液。
臨床上以神經型為主的稱為幹型腳氣病,其表現為:食欲不振、煩燥、全身無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覺麻木。 肌肉酸痛,有壓痛,以小腿肚的腓腸肌最明顯,上、下肢肌無力,出現手、足下垂,嚴重者出現肌肉萎縮、麻木,膝反射降低或消失,常表現為對稱性。嬰幼兒還可引起聲音嘶啞和失音 。以水腫和心髒症狀為主的稱為濕性腳氣病,表現為浮腫,多見於足踝,嚴重者整個下肢水腫。同時出現活動後心悸、氣短,並有右心室擴大, 常可導致心力衰竭。 以急性心髒病變為主者稱心髒或稱腳氣性心髒病。心中樞神經病為主,並且病程較急,常伴有神經腦病綜合征,稱為 wernicke's 腦病(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若以心力衰竭為主要症狀,可伴有膈神經和喉反神經癱瘓症狀,進展較快,也稱暴發型。有上述兩種類型以上者,稱為混合型。
1945年8月28日,進入戰俘營之後,美軍戰俘解救隊見到的,就有眾多的腳氣病和其它疾病的患者。下麵是澳大利亞戰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