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1)

(2007-10-18 06:42:24) 下一個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
-鏡像中之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的中國戰俘 (1)


巴布亞新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的新不列顛島 (New Britain Island) 上,曾經有一座中國戰俘集中營。這是史實。可是,在中國有關抗戰的文獻中,難以找到關於它的記載;在相關的抗戰回憶文章和口述記錄中,也每每語焉不詳。國人在熱烈地討論抗戰問題時,又有誰知道或指出,曾經有1000多位在中國不同戰區被日本侵略軍抓獲的中國戰俘,於1942年,被日本軍隊強擄到遠離中國數萬裏之遙的熱帶叢林中做苦工呢?


1945 1226日,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上亞包(亦稱拉包爾,Rabaul)的中國軍營(原中國戰俘集中營)全貌。

與絕大多數國人一樣,本人原先也並不知道這段曆史。隻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才了解到這段塵封的曆史的一角。

前不久,我曾貼過《敵乎?友乎?-鏡像中的澳洲大兵與中國:抗戰時期》(小標題是:《凋零的“鬱金香”-澳洲部隊在中國》)一文,在結尾時說:

還有一位鬱金香部隊的莫爾中尉,回國後,參與新幾內亞對日作戰,並在戰後參與解救了被囚禁在日軍設於新不列顛的戰俘集中營的中國戰俘。

實際上,就是由於在接觸抗戰時澳洲在中國的“鬱金香部隊”的資料時,因莫爾 (Moore) 中尉的照片,提到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當時這裏屬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領地)上的中國戰俘集中營一事,便由此順藤摸瓜,在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裏淘找,起出一批有關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的大埠拉包爾(也稱臘包爾,英文名Rabaul ,當地華人習慣稱之為 “亞包”)之中國戰俘營的照片,才對這批中國戰俘有了一點兒的了解。

今年78歲的張榮煦先生,是1970年代初從巴布亞新幾內亞移民到澳洲的華人,是本地以巴布亞新幾內亞之華裔移民為主的一個華人社團中的活躍分子。過去十多年裏,我經常在當地華人社團的各類活動中與他碰麵。幾周前的一次華人聚會上,又與其相遇。因知道他來自巴國,我便隨口問他是否知道太平洋戰爭期間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中國戰俘一事?他怔怔地看了我好一會兒,才說, “ 當然知道,他們在亞包。我就是從亞包來的,當年還和這些戰俘呆過一段時間 ” 。我聞之心中大喜:可遇到知情人了!馬上跟他說,一定找個合適的時間,請他談談這些中國戰俘。過了一會兒,張老先生找到我,將他的聯絡電話給我,並說,別人都不知道這些事,難得你問起,我會將知道的都告訴你。

下麵這些老照片中的一些解釋,便是部分通過與張老先生的訪談和其它途徑的資料搜尋而成。但有關這個中國戰俘營的詳細資料以及這些戰俘回國後的去向及結局,則有待專門人士去收集和探討了。此處所展示的,隻是對這些戰俘的一個簡略的介紹,充其量隻起一拋磚引玉的作用而已。

要知道這些中國戰俘輩羈押的地方,先要確定其方位。下麵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在世界上的位置及全國地圖:

巴布亞新幾內亞全國共有19個省及一個國家首府行政區。下麵是該國省份的劃分圖及各省名稱:

各省的名稱如下:

1 . Central
2 . Chimbu (Simbu)
3 . Eastern Highlands
4 . East New Britain
5 . East Sepik
6 . Enga
7 . Gulf
8 . Madang
9 . Manus
10 . Milne Bay
11 . Morobe
12 . New Ireland
13 . Northern (Oro Province)
14 . Bougainville (North Solomons)
15 . Southern Highlands
16 . Western Province (Fly)
17 . Western Highlands
18 . West New Britain
19 . West Sepik (Sandaun)
20 . 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

下圖則是新不列顛島(New Britain)全貌圖。中國戰俘就是被運送到這個島,位於該島最東邊的亞包(Rabaul) 。

下麵是亞包的位置圖。

亞包市區及附近地區多活火山。下麵是其火山略圖。

下圖是1937年時的亞包。 1937年5月火山爆發,全城大部被毀。

此後,亞包得以重建。但在1941-1945年間,亞包被日軍占領,因長期受到盟軍飛機轟炸,大部分建築被毀。下圖是1945年9月的亞包,受到戰火的嚴重摧殘,百孔千瘡。

上麵的圖與現在的亞包對照,就可看出其戰後的蒼涼。


張先生告訴說,當時關押在亞包的中國戰俘,有1600多人。他們都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從上海和徐州等地被日本人從戰俘營裏挑選出來,運送到日軍剛剛占領的新不列顛島做苦工的。在這批中國戰俘裏,還有(1937年)守衛上海四行倉庫的英雄。

他告訴說,他是在戰後澳洲軍隊(澳軍第11師)抵達新不列顛,解救了包括中國戰俘在內的所有被日本軍隊關押的各國軍隊戰俘和平民之後,被征集去原中國戰俘營擔任翻譯的。當時,他才16歲,還是中學生。張先生是廣東開平人,於1939年依親移民來到亞包(其父在 1920年代便已移居此地)。來亞包前,他就懂國語(除了家鄉廣東話之外)。他解釋說,通常廣東人很少會說國語,但他是因抗戰開始後的兩年間在家鄉學唱抗日歌曲和時事等,都得使用國語,因當時年紀小,學得快,就這樣奠定了國語基礎。到亞包後,他又開始學英語 ( 當時新不列顛屬於澳洲托管的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領地,見下圖 ) 。在當時亞包的幾百個華人中(約800華人),能同時說國語和粵語,並能流利使用英語者,較為罕見。他當時作為一個半大孩子,就因為這樣的條件,被澳洲軍隊征集去作為那些被解救的中國戰俘的翻譯。

張先生所述基本屬實。

有資料說,1942年,日軍曾從南京老虎橋俘虜營調出1000餘名戰俘到南洋做苦工,其中也有數十名“孤軍”戰士,他們在炎熱、饑餓和瘟疫流行的折磨下做苦工,最終,三十幾名“孤軍”隻有十餘人幸存下來,1946年10月隨同其他俘虜,回到上海。【詳見:“王文川憶四行孤軍八百壯士”,網址:http://wenhui.news365.com.cn/jjl/200708/t20070813_1531686.htm

另據1937年在上海堅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營”士兵田際鈿的回憶,“那天,連他在內一共36人被押上了日本的一艘大型軍艦。因為怕中國和盟軍的飛機轟炸,一般晚上航行,白天停靠碼頭。軍艦共9層,他們被趕到最底層,不見天日,裏麵熱死人,沒有床,不少人暈船、拉肚子,有一個來自通城縣的湖北老鄉就熱死在艦上。軍艦在太平洋上共顛簸了48個晝夜,到達澳洲一個叫新不顛島的荒島上。這個島位於西南太平洋巴布亞新幾內亞與所羅門灣之間,四周都是上十米高的樹,荒無人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才被日本海軍占領,日軍在島上建了許多補給倉庫。”【詳見:“八百壯士幸存者回憶”,網址: http://www.china813.net/baodao/006.htm

更多的新不列顛島中國戰俘營資料,則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希望知情者能提供這批戰俘是如何被日軍從中國挑選並運送到此、以及他們在新不列顛島戰俘營的悲慘命運和在戰後陸續回到中國的記錄。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Yuga的評論:

謝謝支持。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事後勃的評論:

謝謝。這是一段不能忘記的曆史。如能整理出來,確實有意義。但目前還在資料的收集階段,最主要的是,這事目前隻能業餘時間做,且遠離資料的中心-堪培拉,困難較大。如有心人能加盟,或許可以做點事出來。我期待。
事後勃 回複 悄悄話 鬼穀兄你可以收集整理一下這段曆史,出本書也說不定呢。
Yuga 回複 悄悄話 支持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