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傳教士鏡頭下的民國廣西社會與曆史-廣西瑤族研究的補充

(2007-07-02 08:00:47) 下一個

廣西瑤族眾多,分布亦廣,為中國瑤族人口最為集中、人數也最多之省份,人口已達百萬,占中國全部瑤族人口的60%以上。因此,早在民國時期,大瑤山的瑤族大頭人李榮保,就被桂係封為“瑤王”,可見其勢力之大。

在美國的天主教瑪麗諾外方傳教會(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20年代進入廣西,以梧州為基地進行傳教之後,大瑤山的瑤民就成了其傳教的主要對象之一。

而也就在這個時期,廣西的瑤族狀況也開始引起了中國民族學界的重視。據廣西民族研究所所長覃乃昌的統計,真正意義上的瑤族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1928年5月至7月,中山大學生物係采集隊辛樹幟、石聲漢、任國榮、黃季莊等首次深入廣西大瑤山(今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等瑤族村寨采集生物標本,對當地瑤族的歌謠和生活情況作了一般的記錄,首次了解了那裏生活著的盤瑤、坳瑤、山子瑤、花藍瑤、茶山瑤五個不同的支係,為後來的學者以人類學和民族學的研究方法對瑤族的田野考察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後,顏複禮、商承祚、龐新民、李方桂、薑哲夫、費孝通、王同惠夫婦、趙元任、潘質彬、王英夫、黃季莊、李旭華、陳誌良、張景良、覺迷、陳勞新、石聲漢、梅青、葉國慶、馬長壽、李方桂、張坤、賴健生、劉介、劉君煌、錢穆、王菜夫、賴玉、章滌塵、梁上燕、喬笙、消涼、佐楊、熾昌、湯劍青、韋玉崗、盛襄子、張震道、唐兆民、江應梁、黎公耀、陳隆吉、憾廬、吳彥文、劍熙、楊永凡、徐益棠、林惠祥、徐鬆石、雷金流、梁甌弟等一大批學者和學生,都先後或進入瑤族地區考察,或開設講座,發表論文,出版論著,對瑤族進行了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可以說,1920-1930年代的廣西瑤山考察和研究,為日後的國際瑤學的開展,奠定了相當的基礎。【上述覃乃昌的統計,詳見覃乃昌:“20世紀的瑤學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上述名單中列出的學者,全部為國人。可是,在美國傳教士的鏡頭裏,卻有一德國教授也在1930年代參與了瑤族曆史與民俗的考察,這就是當時在上海大學擔任解剖學教授的德國人
A. Waldeyer 博士。下麵是一張美國傳教士於1935年在廣西平南縣政府拍攝的照片,下麵的注釋標明了每個畫麵中人物的身份,這至少可以成為上述覃乃昌文中未曾涉及的資料補充:


該照片拍攝於1935年3月15日。從左到右依次為:1. Dr Fang(方博士?-上海滬江大學教授), 2. Dr Wu(吳博士-上海滬江大學教授), 3. Dr A. Waldeyer(上海大學解剖學教授), 4. Fr. Thomas Keirnan(紀義能神父,平南教區司鐸), 5. Col. W.F. Wong(王上校-平南縣縣長), 6. Fr. Arthur Dempsey(譚拔士神父,聖若瑟小修院院長)。

上述吳博士極有可能就是覃乃昌提到的吳彥文。這裏的Fang博士比較費解,因為覃提及的上述名單中無一姓方或房的學者。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傳教士或後來的檔案整理或登記者將這張照片擁有者提供的名字抄寫錯了:F與T或P在手寫起來可能會發生辨認錯覺。如果是將T錯寫成F,那在前麵的名單中,就有一人可能對得上號:即姓Tang(唐)-唐兆民。如何是將P錯寫成F,前麵的名單中也有一人可以對上號:即姓Pang(潘)-潘質彬。當然,熟悉研究廣西學者的曆史之人士,也可找來他們的照片,對照之下,也是可以辨認這Fang博士的。

至於那上校軍人出身的王縣長,查找一下當時平南縣長的記錄或縣誌,應該可以找出其正確的中文姓名來。照片的背景可能是縣政府,也可能是縣民團指揮部。

隻是那個德國學者,有何關於廣西瑤族問題的論著發表,就隻有留待覃乃昌先生等瑤學專家去查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