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桂係曆史研究資料簡介(九):美國檔案(私檔三)

(2007-05-15 04:10:56) 下一個


一、檔案資料
1、美國檔案(續八)

私檔之三

前麵介紹的是史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亞圖書館的個人檔案。實際上,在美國還有哥倫比亞大學收藏的有關民國重要人物的檔案,也非常有價值。最重要者,莫過於它的中國口述曆史項目,因為這裏是美國最大的中國口述曆史資料中心。

有關民國曆史的口述項目,主要有二項:其一是民國名人回憶錄。這個自1958年開始的項目,至今已訪問並撰寫了16位名人的回憶錄,其名單如下:

姓名:   蔡增基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Choy Jun-ke
錄製年份:  1970
簡曆:   蔡增基,1890年生,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民國4年(1915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任廣東省議會議員,兩廣都司令部外交委員,北京《郵報》(英文)副編輯長,香港工商銀行經理;民國11年8月,任北京政府農商部秘書;民國15年11月,任廣州國民政府交通部鐵路處處長;民國 16年11月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金融管理局局長,鐵道部管理司司長;民國17年12月,兼滬寧、滬杭甬鐵路管理局(以下簡稱“兩路局”)局長等職;民國19年任杭州市市長;民國20年4月,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民國25年2月,任招商局總經理。民國36年7月底,被民社黨全國代表會選為海外執行委員;民國36年8月,被民社黨革新派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遷台後,赴美定居。

姓名:   陳光甫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Kuang-fu Ch’en
錄製年份:  1961
簡曆:   陳光甫(1881-1976)中國銀行家。原名輝祖,後易名輝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蘇鎮江人。1909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年回國。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江蘇省銀行監督。1914年轉任中國銀行顧問。翌年6月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1927年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為蔣介石籌募軍餉。同年創辦中國旅行社。1928年出任江蘇省政府委員、中央銀行理事、中國銀行常務董事和交通銀行董事等職。1931年與英商太古洋行合資開設寶豐保險公司。1936年3月,任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高等顧問。1937年,任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中將銜主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曆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複興貿易公司董事長,中、美、英平準基金委員會主席。1947年任國民政府委員,並主管中央銀行外匯平衡基金委員會。1948年當選立法委員。1950年陳光甫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香港分行易名為上海商業銀行,在香港注冊。1954年定居台灣。1965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台北複業,任董事長。1976年卒於台北。

姓名:   陳立夫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Li-fu Ch’en
錄製年份:  1959
簡曆:   陳立夫(1900—2001),浙江吳興(現湖州市)人,名祖燕,號立夫。陳果夫之弟。其二叔陳英士(陳其美)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與蔣介石關係密切。陳立夫曾任蔣介石私人秘書,長時間主持人事及組織工作,亦是國民黨黨內安全特務機構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的始創人。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國民政府土地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在國民黨內部,陳立夫和陳果夫的派係被稱為“二陳”或者CC係。1948年陳立夫曾到美國為杜威助選,結果杜威落選,而國民黨亦因而開罪上台之杜魯門。1949年到台灣後,蔣介石為整頓在台勢力,陳立夫難以在台立足,離開政壇去美國新澤西州定居,以經營農場養雞、賣皮蛋、粽子等食品為生。晚年回台灣後也多做文化上的工作,不在政壇上有決定性影響。但因是國民黨元老,仍很受尊敬。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是國民黨曆史上最年輕的秘書長。

姓名:   顧維鈞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Vi Kyuin Wellington Koo
錄製年份:  1958-1975
簡曆:   顧維鈞(Wellington Koo Vi Kyuin,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中國外交家。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後曆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國民政府駐法國、英國大使,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顧維鈞的一生中,最成功的一幕,就是參加巴黎和會,因其表現突出,被譽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56年初,從“駐美大使”任上退休後,定居美國,1985年病逝於美國紐約。

姓名:   何廉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Ho Lien (Franklin L. Ho)
錄製年份:  1966
簡曆:   何廉(Franklin Ho,1895-1975),湖南邵陽人,1919年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1926年回到中國,任南開大學商科教授,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及教育家。他是南開大學的首任經濟係主任,使南開的經濟係一下子成為中國大學經濟係中最好的之一,後來行使了南開大學的部分校長職務,為學校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後來在國民政府中任顧問職務,專責經濟發展政策。但在1941年成為了政治的替罪羊而被迫退出政府。1947年赴美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訪問學者,後來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75年逝世於紐約。

姓名:   胡適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Shih Hu
錄製年份:  1958
簡曆: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興趣廣泛,著述豐富,作為學者,他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曾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南港)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畢生倡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

姓名:   蔣廷黻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Ting-fu Fuller Tsiang
錄製年份:  1965
簡曆:   蔣廷黻(1895-1965),字清如,湖南邵東人,曆史學家。早年就讀長沙明德學堂。1912年赴美,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任南開大學及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1935年後,曆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長、駐蘇大使、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署長、常駐聯合國代表等職。1957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退休,病逝於紐約。著有《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大綱》、《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等。

姓名:   孔祥熙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H. H. Kung
錄製年份:  1958
簡曆:   孔祥熙(1880-1967),自稱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孫,青年時期經貿有術,在家鄉山西太穀擁有一定資財。1901年留學美國,畢業於耶魯大學。辛亥革命後,曾任山西都督閻錫山的顧問。1924年赴廣州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廳廳長。1927年4月投靠蔣介石集團,並促成蔣(介石)宋(美齡)聯姻,從此官運亨通,曆任工商、實業、財政等部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要職。孔主管財政達11年之久,對幣製改革、支持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及支撐抗戰財政,有過一定的貢獻。但孔以權謀私、貪汙腐敗,一再受到輿論的指摘,1944年11月即被迫去職,從此離開政壇。1948年赴美國定居,1967年病逝於紐約。

姓名:   李漢魂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Han-hun Li
錄製年份:  1962
簡曆:   李漢魂(1894-1987),字伯豪,號南華,廣東吳川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曆任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抗戰勝利後,遊曆考察歐洲、拉丁美洲二十多個國家,1949年春回國,出任國民政府總統府上將參軍長,後任內政部部長。不久,辭職,轉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曾回北京、廣東等地探親、訪問。著有《嶽武穆年譜》、《歐洲散記》等。

姓名:   李璜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Huang Li: Manuscript
錄製年份:  1958?
簡曆:   李璜(1896—1991),青年黨主席。四川成都人。1909年入成都英法文官學堂,後於上海震旦大學就讀,1919年赴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23年在巴黎與曾琦等創辦中國青年黨,提倡國家主義,反對共產主義,擔任黨魁。抗戰時期,投靠國民黨,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參議會參議,國民參改會參政員,並連任主席團主席。1946年為赴美舊金山聯合國製憲大會中國代表團代表。1947年,國民黨為點綴“憲政”,特任其為經濟部長,未就任。赴台後,繼任中國青年黨主席,並任教職,從事著述。1991年11月病逝台北。享年96歲。

姓名:   李書華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Shu-Hua Li
錄製年份:  1961
簡曆:   李書華(1889-1979),字潤章,河北昌黎人,物理學家、教育家,1913年留學法國,1918年獲圖盧茲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22年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旋即回國。曆任北京大學物理係教授、係主任,中法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北平大學副校長兼代理校長,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政務次長、部長,北平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總幹事。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7月李書華抵達巴黎,曾任巴黎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研究所負責人。1951-52年間,為德國漢堡大學訪問教授,在該校作有關中國語言文字方麵的講演。1952年赴美,曾一度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代表,後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作訪問學者,並在該校東亞圖書館從事科學史研究,度過晚年。1979年7月5日在美國紐約逝世。早年在法國從事極化膜滲透性的實驗研究時,證實離子通過生物膜的滲透過程和有機體內細胞壁對濕潤它的介質的分離過程有類似性。這一研究對生物物理、生物化學以及了解生物體內發生的物理化學過程有重要意義。為建設北京大學物理係、創建中法大學和北平研究院、創建中國物理學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姓名:   李宗仁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Tsung-jen Li
錄製年份:  1961
簡曆:   李宗仁(1890—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與白崇禧一起,為國民黨內“桂係”首領,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早年加入軍隊,1910年參加同盟會。以實力軍人,加入在廣州的孫中山陣營。之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使廣西成為國民黨後方的一部份。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國民黨內戰,但亦有苦心經營其廣西地盤。抗戰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一役名震一時。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黨統治而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落葉歸根」,回到中國大陸並死於北京。

姓名:   沈亦雲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Huang Shen I-yun
錄製年份:  1962
簡曆:   沈亦雲(1894-1971),浙江嘉興人,畢業於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其夫為民初北京政府總理、外交部長黃郛,蔣介石的把兄弟。沈為教育家,熱心公益,其回憶多涉及黃郛事跡。

中文姓名:  吳國楨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Wu Kuo-cheng
錄製年份:  1962
簡曆:   吳國楨(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生於北京。1913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後考入清華大學。1921年赴美國留學,先入讀梅林尼爾學院,又轉入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於192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27年步入政界,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江蘇省政府交涉公署交際科長。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條約修訂委員會副組長、第一司副司長。1931年任湖北省財政廳長,次年調任蔣介石侍從室秘書。後任漢口市市長。抗日戰爭爆發不久,在重慶出任最高國防會議第三組組長。1939年任重慶市市長。1943年任外交部政務次長。同年11月隨同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抗日戰爭勝利後,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1946年5月調任上海市市長。1949年到台灣。同年8月出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外交組副組長。後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和國民黨行政院政務委員。1953年3月辭職。同年5月赴美定居。1954年2月在電台報紙發表聲明,指責台灣當局過於專製,遂被撤掉政務委員一職,並被開除中國國民黨黨籍。此後在美國從事教學職業,撰寫了英文版《中國文化史》。1984年曾決定應鄧穎超、楊靜仁的邀請,於9月回國,參加國慶大典,未及成行,同年6月卒於美國。

姓名:   張發奎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Fa-k’uei Chang
錄製年份:  1970-1980
簡曆:   張發奎(1896-1980),字向華。廣東始興人,國民政府陸軍二級上將。1912年入廣東陸軍小學堂,加入同盟會。1916年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回粵軍由排長逐級升至旅長。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占汀泗橋、武昌城等作戰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1927年4月,寧漢分裂,張擁護汪精衛,反對蔣介石。6月,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第2方麵軍總指揮。率部入贛,準備討蔣。7月寧漢合流後,追隨蔣、汪反共。9月入粵,11月與汪合謀,發動兵變,驅逐桂係勢力,行使廣州軍事委員會分會主席職權。12月,鎮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同月,李濟深率部配合黃紹竑部進攻廣州。張兵敗辭職,後附蔣。1929年蔣桂戰爭中,任蔣軍第一路追擊軍司令兼第4師師長,進駐湖北宜昌。9月,獲悉蔣欲消滅所部,遂聯桂攻粵,再次反蔣,12月被陳濟棠部擊敗。1930年蔣馮閻戰爭中,聯合桂係支持馮、閻反蔣,出兵嶽陽,失敗。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麵軍司令官等職,率部參加過淞滬、武漢、昆侖關等戰役。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廣州行營(後改行轅)主任兼廣東綏靖公署主任,1947年改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3月任陸軍總司令,7月被免職,遂移居香港,參與在港組織第三勢力,反共反蔣,卒於1980年3月10日。

姓名:   左舜生
回憶錄英文名稱: Reminiscences of Shun-sheng Tso
錄製年份:  1961
簡曆:   左舜生(1893-1969),譜名學訓,別號仲平,字舜生,湖南長沙人。1911年入長沙外國語專門學校。1914年入上海震旦學院。1918年參加籌組少年中國學會。後任少年中國學會評議部評議員、評議部主任。1919年末到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任職,不久任該所主任。在新文化運動中,曾幻想用烏托邦式的辦法改造中國社會,與李璜、曾琦等成為少年中國學會的右翼代表。1924年9月,與組建中國青年黨的曾琦、李瑛等人在上海創辦《醒獅》周報,並任該報總經理,進行反蘇、反共宣傳。1925年正式加入中國青年黨。次年當選為中央執委會常委。1930年7月與陳啟天創辦《鏟共半月刊》。“九?一八”事變後,與陳啟天創辦《民聲周刊》,支持蔣介石安內攘外的政策。1932年到複旦大學、大夏大學任教。1935年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任教。同年當選為青年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以青年黨代表身份被聘為國防參議會參議,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抗戰期間反對共產黨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1941年3月參加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秘書長。1945年7月,與黃炎培等到延安參觀訪問,調解國共兩黨關係,同年11月被選為青年黨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1946年青年黨脫離民盟,偕人在上海創辦青年黨的報紙《中華時報》,恢複東南地區青年黨組織。同年11月代表青年黨參加蔣介石召開的國民大會。1947年4月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部長。1949年4月赴香港,創辦反共刊物《自由陣線》,先後在香港新亞學院、清華書院任教。1969年到台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10月病逝於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