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昆士蘭華人社區傑出人物選(19)-黛華:平凡之中見真情 ─ 陳水順先生小傳

(2007-05-02 05:49:08) 下一個

平 凡 之 中 見 真 情
──陳水順先生小傳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一位既非富商巨賈、亦非名門望族的九十歲老人,在澳洲昆士蘭州布裏斯本市悄然而逝,波瀾不驚。然而,萬裏迢迢的中國,即這位老人的故鄉福建省惠安縣東園後港村,卻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該村在後港小學為之召開了追悼會,以悼念老人並緬懷他長期以來對桑梓的深切關懷和慷慨資助。有一千八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盛況空前,備極哀榮。這位老人就是陳水順先生。

    眾所周知,社會是一個整體。個體間的行為相互影響,由此而推動社會整體的發展。在這個社會中,一些人轟轟烈烈,創造了豐功偉績,令人景仰;而許多人則淡泊一生,在平凡中凸現出對他人、對社會的愛心,對其固有文化的執著,以及對社區工作的默默奉獻,包括貢獻其知識、技能、還有財富。這些人或許對社區、對他人奉獻的隻是綿薄之力,但卻持之以恒,無怨無悔。僅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就足以令人欽佩。

    陳水順先生便是這許許多多的人群中的一員。

一、出身貧寒    勤勞起家

    陳水順,字壽眉,一九一○年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東園後港鄉大庶村。少時,因家境貧寒,無力支付學費,而與學校無緣。十歲起,便開始在漁船上幫工,飽受風霜之苦仍不能脫離饑寒之困,然仍勤奮依舊,刻苦工作。三年後之一日,前往某藥店買藥,從旁隨手幫忙,不計酬勞。其天資聰穎及樂於助人之品德為該店老板所賞識,隨收之為學徒。從此,陳水順努力學習店務助理等事宜,又在作好挑水、清潔等雜務之後,謙卑有禮地請教店中長者,學習文化知識,以補少時失學之憾。至此,每日學文識字,讀寫計算,持之以恒,終於告別文盲而成為斷文知書之人。也由此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為其日後督促子孫潛心向學、掌握知識奠定了基礎。

    由於工作勤奮,盡職盡責,所到受雇之處,陳水順皆為店東所器重。加上其克勤克儉,而薄有積蓄。到一九三十年代,陳水順遂蓄資在廈門開辦了自己的生意─惠源米行。因其經商以誠,信譽昭著,故生意興隆。不久,又創辦了榮豐貿易公司,業務拓展迅速。

    一九四九年,陳水順離開福建,到香港定居。在當地成立維生公司及遠東航運公司,凡曆二十載。惟正當業務發展生意繁盛之時,不慎陷入老千騙局,資財損失頗巨,生意難以維持,乃招人入夥合股,以繼續營業。數年之後,不幸又為合夥人所累,終至生意倒閉。對此,陳水順唯自歎不智,但處變不驚,泰然處之,從容過其淡泊生活。

    一九六九年,陳水順攜夫人移居澳洲,定居於布裏斯本市,直至逝世。在布裏斯本定居期間,陳水順一直參與華人社區的活動,並教授當地澳人和華人練習太極拳健身,積極推廣中華文化,溝通與當地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

二、服務社團   奉獻愛心

    自一九七十年代起,在澳洲的華人人數開始增加,社團的數量也有所增長,成立於一九八十年代初期的昆士蘭華人宗親協會便是其中之一。陳水順在移居布裏斯本之後,就積極參與華人社區的各項活動,而貢獻最多的,是參加昆士蘭華人宗親協會的工作和該會各項活動,達十三年之久。他在會中擔任評議員及評議長之職多年,並多次負起署理會長之重責。同時,也主持太極拳的教練工作。

    陳水順辦事認真,熱心助人,積極協助把華人宗親協會的事情做好。華人宗親協會成立初期,財政管理欠佳,有時甚至連支付會所的月租和印刷費都有困難。看到這種情形,陳水順總是參與發起捐助,並帶頭捐款二百元,以解燃眉之急。當華人宗親協會的一些人士在一九八十年代後期在布裏斯本市西端區捐出土地,以作籌建幼兒園之用時,他也予以積極支持,與會中同仁等多方協助,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批準,並獲得資助。由於這些努力,目前這所位於西端區靜街的屬於昆士蘭州華人宗親協會的幼兒園,不僅招收華人社區的子女,也接收來自其他不同民族社區和主流社會的孩子,並由接受過專門訓練的合格幼兒教師管理,在澳洲多元文化事務的發展中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華人宗親協會創辦的華文學校因業務的開展,而在新農場區設立分校時,陳水順亦積極支持,並在早期於每星期六來到學校,與其他人士共同負責有關校務事宜。此外,在華人宗親協會所發起的籌建老人院、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以及在華人宗親協會申請政府有關資助、以開展上門為在家行動不便者服務項目的過程中,陳水順皆積極參與,出錢又出力。

    陳水順對社團活動的熱心及不計名利地工作,獲得了華人社區的一致好評。許多與其共過事的會中同仁,對其為人與工作態度,皆交口稱讚。有謂:“陳老先生出錢出力,服務熱心”;或謂:“先生平時不多言語,和藹可親。但若見會中有其認為不合理之情形與不公正之決定,則必挺身而出,據理力爭,提出指正,雖由此而開罪他人亦無所顧忌。作為如此高齡的一位社區工作者,仍秉處事不苟之原則,持敢作敢為之態度,實乃難能可貴。”又謂:“陳老為本會、為族人、為社會樹立了光明磊落、赤誠無私的好榜樣。”

    以上評論,足可見陳水順如何以一顆炎黃子孫的赤誠之心,服務於社區,造福他人,且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實際上,陳水順一直到去世之前,仍然擔任昆士蘭華人宗親協會的永久常務顧問之職。

三、教拳練身   推廣文化

    陳水順曾在五十年前獲太極宗師吳公儀親授太極拳真傳,之後持續練習,無日間斷,身體健康得益良多,宿疾如胃病等亦不藥而愈。定居布裏斯本後,仍繼續堅持此強身健體之道,每日必到新農場(NEW FARM)公園練拳練劍。途人經過,由好奇佇立觀望而致請求跟隨學習,學生日眾,且華洋攙雜,蔚為大觀。

    陳水順在布裏斯本的首批學生,竟是一對澳人夫婦。當時陳水順僅識英文單詞若幹,與澳人溝通尚有很大困難,但仍秉其熱忱,悉心教授。用另外一位澳洲學生的話說就是,雖然彼此言語不通,但他用其太極拳的每招每式的具體行動,以及始終如一的耐心的微笑,直至學生領會貫通為止。因其教導有方,循循善誘,兩位澳人學生亦虛心求教,認真肯學,練起拳來居然中規中矩,大大增強了其學拳健身的信心。而且,經過練拳,他們確切感到此舉有助於氣血運行、肢體靈活、精神飽滿,由是對太極拳健身之道,深信不移,對老師更加敬愛。

    一次,陳水順與兒女應邀做客於該學生家。甫進屋門,即見青煙熒繞,更詫見桌上有香爐一座,正燃香嫋嫋,猜想該學生在膜拜什麽神靈,但不明白何以用傳統中國民俗式的燃香拜祭。遂由兒女作翻譯,笑問原由。澳人夫婦亦笑答曰:

    非也,非也,非在拜祭何方神靈。蓋因認識老師後,對中國文化民俗產生濃厚興趣,有樣學樣,自得其樂。如此一來,亦可向老師表示親近。

    陳水順在教授太極拳之餘,亦常邀請學生至家中,師生歡聚一堂,以拉近東西方文化的距離。此外,也常向澳人學生展示或贈送中國手工藝品如字畫、花燈、剪紙、刺繡、紅包等,供其觀賞,以加深其對中國文化之興趣與認識,並溝通相互間的了解,加深民族間的友誼。在“白澳政策”仍餘音不絕、澳人對華人社區及中華文化的認識非常有限的當時,陳水順以他的形式為華人樹立了一個可親的形象。

    陳水順不僅身體力行地在當地華人和澳洲人中間積極推廣中華文化,同時也協助其他亞裔社區推廣其文化,共同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一九九一年十月間,ASPLEY MASTER CLUB健身中心的創辦者韓裔人士伊榮九(Y. K. YAN)先生親訪陳水順,邀請其擔任該中心的太極拳班教練。陳水順當時心中猶豫,自己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兼且體力漸衰;而且,一方麵已有宗親協會職責在身,另一方麵又要陪伴病中之妻,再者,每周六例必在NEW FARM新農場公園教拳授劍,若再加上此項工作,恐時間和體力皆為一八十多老翁所難以勝任。然而,他又感到,擴展太極拳練身之道,尤其是多民族合作以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之事,如何取舍,心中一時委決不下。後經半日之深思熟慮,定下決心,用毛筆毅然寫下如下字句:

    古人贈送棺木,功德可嘉。吾今教授太極拳,為人健體增壽。若每學者可以增壽十年,十人即可增壽百年。我之學生又可教學生,如此類推,助人無數,我亦略為積德矣。遂應允負起教練之責。

    陳水順傳授太極拳,持之以恒,將其作為實現其人生目標的途徑之一,也冀望由此而增進中西文化之溝通。當有人詢之何以能如此持久熱心地教授太極拳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無德無才,僅可以此雕蟲小技回饋社會。現澳人朋友有學習中國文化之興趣,正好藉此機會,以增進中西文化之溝通,如此亦可予韓莘(Pauline Hanson)之一國黨(One Nation Party) 造成一點障礙。

四、助人為樂   楷模永存

    陳水順在服務社會時,還以愛國愛家、助人為樂為己任。

    早在日本侵華時期,陳水順便自覺自願地支持國家的抗日戰爭。他曾因運米支援大後方,而被日本侵略軍逮捕,嚴刑拷打折磨,幾致喪命。晚年,仍堅持資助故鄉。也許是由於少時失學所帶給他深刻的影響,陳水順一直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他與故鄉小學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係,與校方通信近百封,對教務非常關心。除捐款修建校舍外,每年必匯寄三千至五千元不等,作為辦學經費,年底又再寄贈慰勞金予教師。此外,還動員旅台之鄉親,集資成立教育基金會,大力提倡和提高教育水平。同時,他對家鄉的公益事宜亦備及關懷。雖然他在澳洲省吃儉用,但在儲款匯寄回鄉作架設電燈、修路及其他公益事宜等方麵,則踴躍捐輸,不甘後人。當家鄉人士感其捐助,提議在後港小學為其樹匾,以彰其德時,陳水順致函婉拒,謂之:“吾何德何才而獲此殊榮”?於此可見其在成績麵前之謙遜可欽人格。正因此,陳水順家鄉的父老鄉親在其悼文中,是這樣來評價他的:

    數十年滄桑歲月轉瞬即逝,社會變異無常,惟獨先生熱愛家鄉之心、憐貧惜苦之情,始終如是。

    陳水順長期以來關心桑梓,出錢出力,貢獻良多。為表彰其關懷桑梓之情及拳拳愛國之心,中國政府於一九九五年特邀其以僑胞身份,與僑胞回國觀光團的其他成員一道,回國參加國慶大慶。

    陳水順也熱愛澳洲這個新的國家。他對於定居於這個生活環境優美、國內政治安定、居民性情純樸、社會福利良好的國家,感恩滿足。因此,他一再鼓勵他人,無論中西,皆應以禮相待,遵守法律,做一個好市民,樹立一個好榜樣。而他則以身作責去影響和幫助他人。正因為他的真誠態度,使許多學生在待人處事方麵受到薰陶。

    在陳水順早期的學生中,有一位芳齡不到二十的少女,因出生於家庭背景複雜的大家庭,父母子女甚至兄弟姐妹之間缺乏溝通,生活孤寂,無人可以傾訴。自投師於陳水順門下,有感於老師態度和藹、慈祥可親,遂視之為唯一可傾訴之對象。她曾對老師歎道:“世人大都自私自利,隻顧自己,沒有一個好人。”陳老師慈愛地回答:“不盡如此。世上還有很多很多好人。你試放眼四周,就會遇見的。”而陳老師本身的行為表現,早已印證了其自己的話語。這位女士信任和敬重老師,照此行事,觀點慢慢地得到改變。而今,她已是兩個兒子的快樂母親。

    陳水順的另一位學生楊允義的評價,或許反映了許多學生包括與陳水順相識的人們的心聲:“陳師教導我們拳技之同時,也使我們修心養性,改變了人生觀。陳師隻是付出,不期回報。他的愛心和耐心等高尚人格薰陶了我。”

    義務教拳,是陳水順助人為樂的另一個具體表現。他不僅每周固定在公園中教授華洋人士學拳健身,還自己付費印製了許多他教授的吳式太極拳套路的錄影帶,免費贈送給學生,希望能藉此使中華文化得以推廣。榜樣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他的學生有的又帶了許多家人和朋友來跟陳水順學拳,有的則在學成後,也仿陳水順的作法,義務教授他人太極拳以健身。上麵提到的楊允義先生便是一例。他在最近退休後,以教授太極拳健身作為其休閑活動。

    陳水順是平凡的。但在他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顆赤誠無私的愛心。這顆愛心引導著他關心桑梓,持之以恒。他讚助家鄉,始終如一,至今“碩德猶存,芳聲弗墜”(其故鄉人悼語)。這顆愛心也支持著他服務社區,默默奉獻。但凡公益事宜,他都大力襄助,出錢出力,不甘後人;同時,也樂於助人,有“活菩薩”之稱。這顆愛心亦鼓舞著他待人以誠,溝通中西。他不僅在華人社區裏與眾人以誠相待,從不在背後誹謗他人,而且以自身的行動去與當地人友好相處,促進相互間的交流。他常說,“洋人對華人友善,華人也應以禮以敬相待,遵守法律,做一個好市民,樹立一個好榜樣。”這顆愛心更伴隨著他夫妻偕首,相孺以沫。結婚近七十年,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他與愛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互相關心,忠貞不渝。這顆愛心支撐著他愛護後輩,舔犢情深。他將所有孩子無論男女都送進學堂,讓他們以更多的知識立足於社會並服務於社會。並以自己的行動告誡子女知足勤儉,追求上進。

    陳水順先生在九十大壽後仙逝,留給後人的是無形的精神財富和赤誠無私的愛心。這也是他平凡之中所體現的真情所在。而這顆愛心更可激勵後人熱愛生命,奉獻社會,並相互交流,和睦相處,在平凡的人生當中,對社會擔負起我們應盡的職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