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昆士蘭華人社區傑出人物選(14)-弘力:昆士蘭華人社區社會活動家周智證先生小傳

(2007-05-02 05:26:02) 下一個

昆士蘭華人社區著名社會活動家周智證傳略
   

    周智證 (Sam Chow) 先生是昆士蘭華人社區中知名的社會活動家。他的人生經曆坎坷,移居澳洲近三十年,然熱愛祖國之心不變,且積極投身於當地華人社區及主流社區的社會活動,以促進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與各族裔間的和諧相處為己任,雖多遇阻撓,迭遭挫折,但不改初衷,誠難能可貴也。

出身名門望族    青年坎坷多難

    周智證,原名周如,於1935年出生在中國廣州的一個頗有名望的大戶人家。廣州為中國近代國民革命的策源地,周家與許(崇智、崇清)家皆為晚清民初廣州市高第街兩大望族,皆與近代中國的有關部門及政要有很深的曆史淵源。周之祖父曾任海軍鎮潮艦艦長,後投身國民革命,隸屬中華民國廣州軍政府陸海空軍大元帥孫中山麾下,在早期孫中山進行的北伐戰役中擔負掃雷工作。祖母李蓮則是廣東首位出國前往日本留學之女子,乃廣東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人物,晚年則潛心佛學,號顯慈法師。其父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曾協助一代鴻儒梁漱溟在北方推行其鄉村教育運動。1926年返回廣州,受聘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將軍所督辦之二沙頭軍事養成所,擔任政治哲學教官,培訓在職的國民革命軍軍官。此後,投身於教育事業,曆任仲愷農校訓育主任等職。1950年,前粵軍將領、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的葉劍英主政廣東,其父又被委任為華南聯合大學教務長,主持廣東大專院校調整合並工作。或許由於這種家族的淵源關係,使得周智證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也培養了他特立獨行、敢作敢為的個性,自然,也埋下了他日後坎坷人生的種子。

    1957年,周智證畢業於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座落於廣州市石牌原中山大學校址)土木工程係。是年畢業時,中共開展大鳴大放運動,周智證被同學推舉代表發言,由於提出“社會主義法製萬歲!”、“民主萬歲!”、“人權萬歲!”三大口號,被劃為廣東省頭號大右派;後來因對所扣之右派帽子不服而憤然出走,被通緝捕獲而身陷囹圄。至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乘各派武鬥混亂之機,再次潛至珠江口,漏夜泅渡,經九死一生之海上曆險,終於越過後海灣,在香港新界流浮山登陸。周氏以後便用原來的別字智證為現名,在港定居多年。

移民定居澳洲    創業嶄露頭角

    周智證在香港待了幾年之後,旋於1972年移居澳洲布裏斯本。初期曾經營過塑膠飯盒製造廠。那時,澳洲的“白澳政策”尚未結束,種族歧視陰影仍濃。而布裏斯本隻有一個華僑社,集會時大多隻講英語,許多不諳英語的華人深感不便,也難以談得上推廣中國文化。有見於此,周智證遂於1973年與幾位老僑民黃竹群、伍月倫、馮信、繆植榮、蕭潤喬和他的教授武術的兩個兒子蕭乃良兄弟協商,共同籌組“澳洲中華武術協會”。目的是強身自衛,發揚中國武術和文化,抵抗當時經常出現的種族歧視暴力。

    1973年底,周智證放棄了塑膠飯盒廠的經營。為了打入主流社會,一方麵努力學習英文,另一方麵則重操土木工程設計專業。經多方努力,先後負責了昆士蘭州新議會大廈及 Indooroopily大商場等的結□顧問工程,開拓了“預應力結□”在本地多層民用建築物上的應用,致力於在澳洲推廣當代預應力大師美籍華人林同□先生(T. Y. Lin)的預應力無梁樓蓋設計概念。1976年,他設計了澳洲第一座預應力無梁薄板多層住宅。由於這些成就,周智證在1977年獲得澳洲工程師資格,而成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學位而取得澳洲承認的具有執業工程師資格的第一人。

    周智證對泡沫混凝土素有研究,曾於1971年前往泰國建廠,設計生產線。因對隔熱材料的研究以及多年的實踐積累,導致他後來相繼涉足化工、□械等領域。1990年,他為中國廣東省深圳小汽車公司設計了汽車噴漆鋦爐。1990年底的海灣戰爭後,他又曾赴科威特考察,返回澳洲後潛心設計隔熱活動房屋,設計了標準貨櫃運送之萬能組合活動房屋係統。因其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成就也十分顯著,由土木工程專業到□械化工方麵的設計和製造他都能溶匯貫通。

    實際上,這隻是指其本身之專業技術而言,至於其他自然科學如天文、物理、以及人文科學中的哲學、宗教等,周智證亦懷有極大興趣而去加以研究,以探討宇宙真理終極一統之道。這或許是他那潛心佛學的祖母的影響,或許是他本人在科學研究和探索中的感悟,他對宗教尤其是佛教的興趣日隆,這導致了他於1976年在澳洲創立了“世界佛教正信協會”。該會創會會員達三百餘人,多分布於昆士蘭與新南威爾士州,其中包括悉尼中華佛學會主席寥常惺、駱阜雲等人。他們不分宗派,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土為歸依,團結一切釋尊信眾,共奉佛祖。是為本地華人第一個佛教組織。

參與組織社團    促進社區溝通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大批旅居越南的華裔成為難民,紛紛投奔怒海,澳大利亞成為接收這些難民的主要國家之一。然而,當許多這些難民乘坐漁船,抵達澳洲達爾文港 (Darwin) 後,由於當地人煙稀少及設施不足,澳洲政府將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運抵布裏斯本,置之於該市作為臨時收容站的位於瓦廓(Wacol)的軍營裏。周智證是經常訪問此批難民的華裔人士之一,從而認識了來自越南的華僑呂炳倫、雷宇行等人(後來皆成為昆士蘭宗親協會的骨幹成員)。他曾計劃幫助這些難民領回被沒收之漁船,以便安頓下來之後,能在澳洲重新作業,後來因澳洲法律繁複嚴格而未果。但通過這些接觸,周智證與各方麵的聯係亦有所加強,這為他日後積極投身於澳華社會的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善有善報。周智證積極關心他人,這些人也反過來關心和愛護他。在雷宇行等人幫助下,周智證於1978年在布裏斯本市中心開設了“錢塘酒家”,因而結識了一些當時在昆士蘭州的國家黨執政期間的政壇顯要人物。一九八十年代,中國提出改革開放,周智證認為,這為澳洲加強與亞洲的關係以及促進亞裔人士參與澳洲社會政治事務提供了良機,遂建議昆士蘭州執政黨麵向亞洲,吸納亞裔人士參政,促進各族裔間的溝通和社會的和諧。1982年,該建議終於被采納。昆士蘭州執政的國家黨建立亞洲支部,由周智證出任主席,這是澳洲政黨史上的突破。該黨在周智證和其他亞裔人士不斷的推動和潛移默化影響下,對於亞裔人士的參政采取鼓勵的態度。1990年,該黨推舉華裔青年劉威廉 (Bill O'Chee) 參選聯邦參議員獲得成功。劉威廉任職九年,為澳洲聯邦曆史上第一個華裔參議員,建樹良多。

    1979年,昆士蘭州的4EB電台開始用非英語的少數民族語言廣播。梁亮新、巫貴林、丘垂亮等人發起組織華語廣播組,周智證積極參與,並予以大力支持。他經常提供錢塘酒家為華語廣播組經常開會之用,還免費供給他們吃飯。他所經營的錢塘酒家也時常提供免費餐券,作為華語電台開展有獎問答之獎品。不庸諱言,他是4EB電台早期的參與者和熱心的支持者之一。

    自從一九七十年代中葉澳洲讓托管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獨立,不少新幾內亞的華僑陸續移居布裏斯本市,也把他們在新幾內亞時互相照顧的福利經驗帶來澳洲,於1980年組織了“國泰會”,周智證也積極參與了該會的籌建活動。國泰會的首屆成立大會在布裏斯本的新利班 (Sunnybank) 小學舉行,作為籌委會委員之一的周智證,介紹了現今仍然在位之國家黨參議員薄世龍(Ron Boswall)到會講話,表示對少數民族福利事業及文化傳統之支持。周智證曆任國泰會理事經年,直至國泰會發展壯大後遷入中國城才功成身退。

    為了團結來自各地不同的華人,周智證於1986年與律師林亞洛、會計師黃俊虎等人,發起組織昆州華人專業人士協會(即現在的昆士蘭商業與專業華人協會),並假周智證後來經營的“海皇酒樓”舉行成立大會,林亞洛被推為首任會長。此外,周智證又以曾經營飲食行業的身份,於1993-1994年間,與同行中的佼佼者楊明、蕭乃良、梁國雄、危廣潛、黃堂、李德輝、郎湖照、區國成等創立了昆士蘭飲食業協會。除此以外,由周智證先生參與召集發起的團體尚有“亞裔澳洲人行動委員會”及其延續者“昆士蘭華人之聲”。

關心民主政治    反對種族歧視

    19895月中旬,中國的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舉世關注。周智證與《推背圖天機》編著者弘力各寫了一對挽聯,發至中國吊唁。周智證的挽聯摘自柏拉圖的對話片斷:“真理永遠屬於天真坦誠的探索者,你才是當代華人政治家的好榜樣”,借以表達對胡耀邦先生在當代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之豐功偉績的敬仰之情。而弘力則用的是《鐵冠道人玄機數》內的警世預言:“水火既濟四十年,古月還照中華地”。此句的破譯在上述書中有詳細解釋,並為後來的曆史所印證。不久,“六四事件”發生,周智證為彷徨無措的中國留學生在澳之生活和居留,奔走不遺餘力。198969日澳洲各大學中國學者學生發起全澳紀念活動,周智證積極予以協助,並向警方申請遊行集會許可證,安排布裏斯本羅馬街論壇(Roma Forum) 的公開群眾遊行集會。當日參加人數達四千餘,為本地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華人集會遊行。

    1984年,墨爾本大學曆史係教授兼澳中理事會主席布蘭尼 (Professor Blainey) 發表反對亞洲移民言論,全國沸騰,一時間,反亞浪潮甚囂塵上。當時,聯邦大選日近,移民問題將要成為下屆聯邦大選的焦點之一,而國會上下各政黨卻對此按兵不動,鴉雀無聲。有見於此,周智證遂與昆士蘭大學的梁亮新教授、格理菲思大學的張良華等學人發起反擊。613日,在錢塘酒家召開第一次會議,到會者有張良華、莫珍妮、周新民、周新享、黃俊虎、梁日中、林幹航、吳順才、何慈誠、周炎輝、陳國強、林亞洛、湯怡興、梁亮新、李紹晟、袁恩光(後退出)等人,成立了“亞裔澳洲人行動委員會”,把華人領導的小組改為由眾多亞洲族裔聯合參加的反對布蘭尼團體。他們的第一個行動是要求澳洲參、眾兩院各黨派的議員,取消對亞洲移民問題的公開辯論,以免種族主義者趁機煽風點火。當時剛剛移居此地的張奇博士曾在香港的雜誌《南北極》的第124期中對此有所報導。此後一段時間內,澳洲境內反亞言論有所收斂。

    熟料十多年後,曾因反亞言論被自由黨開除,卻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而獲得澳洲聯邦眾議院一席之地的韓莘 (Pauline Hanson),於1996年再次大放厥詞,公開提出反亞、反土著的種族主義觀點,一時震□海內外。韓莘更聚眾組黨,抨擊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對於這種借屍還魂的種族歧視浪潮,周智證與其他有識之士一樣,表示出極大的憤慨,並采取行動,予以反擊。他積極參與各種反種族歧視的集會,同時,還與許多不同的團體聯絡,商議共同行動。比如,他利用各種關係,聯合各個宗教團體以“昆士蘭華人之聲”的名義,於19961123日在昆士蘭大學校園召開了以“平等、包容、尊重、和諧”為口號的反種族歧視燭光晚會。出席者有澳洲各黨政要、劉威廉參議員等人。陳天泉神父、蔡滋忠牧師及周智證則分別代表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組織出來發言,闡明其反對種族歧視、提倡民族和諧的立場。19975月,周智證還在澳洲《自立快報》發表了“我們往何處去─團結、勇敢有明天’兩大版的文章。在反種族歧視的運動中,“昆士蘭華人之聲”經過了調整和反思,終於在19985月正式注冊成立,首任會長為昆士蘭武術界名人蕭乃良先生,周智證亦在會中擔任理事之職。

    對於其他地區的華人社區所遭受到的歧視和不平對待,周智證亦表示出極大的關注,並總是將其付諸於實際行動。19985月,印尼發生大規模排華騷亂,大批華人慘遭蹂躪和殺害。是年7月,印尼受難華人在報紙上刊登《告全世界同胞書》,呼籲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起來製止印尼暴徒的罪惡行徑,並向受難的華人家庭提供援助。印尼排華騷亂一開始,周智證就對印尼華人的處境極表關注,此時,他對於報紙的呼籲予以積極回應。他與昆士蘭華人之聲的負責人聚集商議後,共同與劉威廉參議員討論了澳洲政府可能采取的因應措施,並向華人社會發出呼籲,希望有正義感的正人君子們,具有同胞愛的政要權貴們,和不忘鄉親的印尼華僑眷屬們,合力共襄善舉,濟困扶危,讓受苦受難的同胞早日脫□苦海,重見天日。呼籲得到悉尼和墨爾本華人團體的熱烈響應。

    反種族歧視鬥爭的道路是漫長的,這不僅需要人們長期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並且還需要運用各種合法的手段與途徑,以打擊種族主義者的氣焰,削弱其影響。有見於此,周智證和他所在的昆士蘭華人之聲組織,和其他華人社區的團體一起,采取各種法律手段來與種族主義者作鬥爭。19996月間,昆士蘭華人之聲會長蕭乃良與悉尼僑領方嘉旭等,經過長時間的法律準備,聯合在高等法院挑戰韓莘一國黨候任聯邦參議員希爾(Heather Hill)女士的入選資格。周智證和其他人士一道,積極在悉尼和布裏斯本等地舉行籌款活動,聲援和支持這一連串的法律行動,最終使這一挑戰獲得有曆史意義的□訴。

    19995月,美國和北約列強悍然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造成三人死亡二十多人受傷的事件,舉世嘩然,紛紛譴責這種強盜行徑。周智證對此亦義憤填膺,與李紹晟等人發起,並聯合幾個同道團體及正義人士,在《星島日報》刊登挽聯,對受害同胞表示同情和慰問,並對美國和北約的罪行予以譴責:
            血染異邦,為人類世界和平英魂逸去;
            淚灑中土,朝北京寶山華表仙鶴歸來。

   

    周智證先生是布裏斯本市眾所周知的社會活動家,其心路曆程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筆者與周先生解放前在廣州曾是先後同學,皆就讀於廣東省立第一中學,該校前身為晚清洋務派首領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創辦的廣雅書院。所以,對張之洞所主張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比較了解的。筆者與周氏均出生在中華民族極困難的不幸時期,在鐵蹄下奮鬥,在苦難中成長,故此對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特別重。周智證可以說是出身於革命世家,家庭的淵源和對祖國曆史的深切感受,使他本人肩負有一種複興民族的使命感,他做事的原則是以整個民族的利益為依歸。他所尊崇的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信仰的是三民主義。無怪乎人們難以理解,何以他受了極左勢力那麽大的折磨和摧殘,仍然主張中國統一,維護大局穩定。我們都明白:生存、溫飽、發展是人類活動的三部曲,而民族、民生、民權的三民主義又政治化了這三部曲的三部分。正如《大學》一書開篇所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周先生作為一個提倡民主的鬥士,自然也是一個民主運動的同情者。但當他覺察到魯莽滅裂的行動會影響到民族前途,例如分裂主義會使民族生存蒙受威脅時,他就毫不含糊地站在以民族大義為重的立場上。因為朝代和體製都會不斷地變易,但國家民族卻仍源遠流長,始終如一。他認為對執政者均可作任何建設性批評和監督,但醜化自身民族和文化就是愚不可及。

    周先生一生行動的座右銘是:“生而要無愧於中華民族,活著要能有益於澳大利亞”。這或許可以為我們海外華人作為一種參照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