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桂係曆史研究資料簡介(八):美國檔案(私檔二)

(2007-05-10 06:31:41) 下一個

一、檔案資料
1、美國檔案(續七)

私檔之二

我們繼續談胡佛研究所東亞圖書館的個人檔案。這裏還收藏有如下之重要人物的個人檔案:

張歆海
(1898-1972),浙江海鹽人,曾任外交部歐美司長、駐葡(1933-1934)及駐捷克及波蘭(1934-1937)公使,以及駐紐約總領事,1949年以後他並沒有去台灣,而是留在了美國。張歆海檔案中保存著他1949年前後與家人的通信,以及他與上海商人以及學界名流的通信。資料有通信、著作、剪報等,涉及戰時中美關係。

黃郛(1880-1936),浙江杭縣人,是蔣介石的把兄,曾任北京攝政內閣總理(1924),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28)、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會委員長(1933),20世紀30年代代表蔣介石與日本進行談判,是與日本簽署塘沽協定的主要人物,其檔案有助於了解蔣介石30年代的對日政策。其檔案中包括的資料有1927年南京事件、1933年塘沽協定交涉、以及一些書信及報告等。

謝持
(1876-1939),四川富順人,國民黨元老,著名的西山會議派首領之一。九一八事變後,為全國統一抗戰奔走,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和國府委員。1939年4月在成都病逝。這裏收藏有謝持的日記、電報往來、照片及其他物件。

吳稚暉
(1865—1953),又名敬恒,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國民黨元老,雖然台灣收藏吳之大部分檔案資料,但這裏也有其家人委托存放的部分文件資料。

張嘉璈
(1889-1979),即張公權,曾做過國民政府中國銀行行長、交通、鐵道部部長(1935-1942)、軍委會東北行轅經委會主委(1945-1947)等職。1960年代曾任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員。生前捐贈的資料最重要的是1945-1946年在東北的日記,張嘉璈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他的日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民族資產階級與國民政府的關係。該日記已由馬若孟和格林兩位教授合譯為英文出版。

張君勱
(1886-1969),即張嘉森,中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兩封 1947 年涉及成立聯合政府事,給馬歇爾和魏德邁的信。

彭述之
(1895年—1983年11月28日),又名張次南,中國湖南邵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著名中國托洛茨基主義者。1927年,彭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依然被選為中央委員,但是不久因追隨陳獨秀,與新任中共領導產生矛盾而被解職。1929年11月,彭同陳獨秀一道被開除出中國共產黨。1931年5月,中國各托洛茨基主義小組共同組成中國共產主義同盟,彭負責這個新黨的宣傳工作。1932年10月15日,彭被上海公共租界總巡捕房逮捕,此後一直關押於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彭獲釋出獄。1938年,彭被第四國際任命為中國支部書記。陳獨秀退隱之後,彭成為中國托派的真正領袖。1948年,彭將中國共產主義同盟改名為“中國革命共產黨”。此後彭認識到,不僅中國國民黨是其敵手,且斯大林影響下的中國共產黨也是危險的對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彭流亡越南,後移居歐洲,在歐期間,彭被托洛茨基任命為第四國際三大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及書記局成員。1953年,彭決定脫離第四國際,離開歐洲。1968年,彭移居日本;1973年又移民美國。1983年,彭在美國逝世。彭述之檔案中有大量關於第四國際的文件。

顏惠慶
(1877-1950),字駿人,上海市人。曾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1921-1922)、農商、內務總長(1924)、駐美公使(1931)、駐蘇大使(1932-1936)、紅十字會長等職。此處藏有其英文自傳稿等文件。

胡世澤
(1894-1972),浙江吳興人,曾任駐瑞士公使兼駐國聯全權代表辦事處處長(1932-1942)、外交部次長(1942-1945)。他的檔案資料包括日記、通信、剪報、報告等文件,涉及中外關係、國際會議及聯合國等問題。

金問泗
(1892-1968),字純儒,浙江平湖人,曾任江蘇省交涉員、駐荷蘭(1933-1944)、挪威(1945-1950)及比利時(1950-1952)公使、大使。檔案中涉及國聯、中國與荷、挪、比、捷克等國家的外交關係。

黃仁霖
(1901-1983),江西安義人,黃埔學生,曾任勵誌社總幹事(1928)、新生活運委會總幹事(1937)、聯勤總司令(1953)等職,退到台灣之後,獲派任駐巴拿馬大使(1965)。其檔案資料有回憶、演說詞、剪報、照片等。

毛炳文
(1891-1972),湘軍將領,北伐前似曾在桂係任職(7軍1旅參謀長),後任37軍軍長,抗戰時任11軍團軍團長。此處所藏為其個人自傳,涉及抗戰及戰後中國之軍事等。

高崇武檔案
:高崇武因在1938年11月20日與梅思平同日本影佐大校在上海簽訂以反共賣國為內容的“日華協議記錄”而著稱,但他後來卻未與汪精衛一同投敵。因此,他的檔案對再現抗戰時期投降與反投降(或勸降與反勸降),很有助益。

此外,胡佛研究所還收藏有相當多的涉及過中國事務或在華任職過的外國人(主要是美國人)的個人檔案(當然,這些資料皆為英文),這些人的檔案資料,豐富多彩,對於了解民國曆史,也包括桂係的曆史,頗有助益:

David D. Barrett(包瑞德【中文名,下同】, 1892-1977),美軍駐延安觀察組上校組長(1944)。其檔案一大箱一小箱,內含在延安時之文稿、通信、照片、筆記等。

John Fitzgerald. Brenan(璧約翰, 1883-1953),英國署理廣州總領事(1926-1929),上海總領事(1930-1937)。所藏文件涉及與陳友仁談判中國抵製英貨及廣九鐵路問題之報告等。

John Lossing Buck (卜凱, 1890-1962),美國農經專家,1915年來華,任金陵大學農學係教授,後任中國財政部顧問,為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的前夫。其檔案資料主要有1929至1958年中國農業生產的統計資料及若幹通信。

Claire Lee Chennault(陳納德, 1880-1958),美國空軍將領,曾任蔣介石的軍事顧問,抗戰時在華組織美誌願航空隊,即飛虎隊,任司令,飛虎隊於1942年改編為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直至戰爭結束。陳納德的檔案資料係由其夫人陳香梅女士捐贈,主要為抗戰時期飛虎隊及中美關係的資料,含備忘錄、命令、通信、報告、地圖、演講詞等。有鑒於桂林曾為飛虎隊的基地之一,這些資料中間或會有涉及桂軍或桂係者。

Oliver Edmund Clubb(柯樂博, 1901-),美國外交官,1927年來華,先後任職漢口、上海、北京等地,於1948-1950年任北京總領事。其檔案資料豐富,共25大箱9個小紙箱,包括中美關係、戰後中國及中國曆史、政治等方麵,還有其手稿、報告等。

Randall Chase Gould(高爾德, 1898-1979),美國新聞記者,1923年來華,曾任美駐遠東記者,英文北京日報副編輯、1928年任合眾社駐上海經理、後任上海大美晚報總編輯(1931 -1941、1945-1949)。他的檔案中有其在中國的信劄和論述,還有許多的剪報與照片,涉及抗戰的資料文件甚多。

Paul Myron Wentworth Linebarger(林百克, 1871-1939),美國律師、法官,1912-1925年任孫中山法律顧問、1928-1937年任國民政府法律顧問,後又執業律師。其資料共23盒及附件,包括日記、通信、著作、筆記及照片等,多涉及孫中山及中國政情。

Milton Edward Miles(梅樂斯, 1900-1961),美國海軍少校,抗戰時期曾擔任設於重慶的中美合作所所長戴笠的副手,涉及戰時中日及中美關係尤深。其檔案資料內容有信劄、報告、談話紀錄、命令、筆記本、照片等。

Willys Ruggles Peck(裴克, 1882-1952),中國天津出生的美外交官,其父為公理會駐天津傳教醫生。1907年起擔任在華領事。其檔案包括日記、信劄、備忘錄、傳記、剪報等資料,多涉及中國內政與外交。

Wilbur J. Peterkin (佩特金),美國陸軍上校,1944-1945 年任美國延安觀察組組長。檔案內容有戰時中共及中國淪陷區的相關報告、地圖、電影等。

David Nelson Rowe(饒大衛, 1905-),生於南京的美國政治學者,多次在華教學和研究;1941-1942年曾充美駐華大使高思的特別助理。檔案內容涉及戰時中國及亞洲問題,戰後中共進入聯合國及亞洲共產主義問題,有信劄、演說詞、筆記、照片、縮微膠卷、地圖、小冊子等。

Philip D. Sprouse(石博思, 1906-1977),美國外交官,曾為馬歇爾、魏德邁特使團之政治顧問(1945-1947)。其檔案資料多涉及中美關係及馬歇爾特使來華時期之出版品、剪報、日程表、照片等。

Jossph Warren Stilwell(史迪威, 1883-1946),美國將領,抗戰前為美國駐華武官,抗戰時期曾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入緬遠征軍指揮官。其檔案資料甚為豐富,計有57大盒、8大箱、1個卷宗、82個函套、10本剪貼簿、2個縮微膠卷,8卷地圖及圖表等,是研究戰時中美關係及中國遠征軍之寶貴資料。

John Leighton Stuart(司徒雷登, 1876-1962),美國外交官,曾任燕京大學校長和美駐華大使(1946-1949)。其檔案資料包括日記、信函、備忘錄等,涉及戰後之中美關係,也有涉及桂係首領李宗仁者。

Oliver Julian Todd(陶德, 1899-1973),美國土木工程師,1930年代曾任中國國際災荒救濟署首席工程師、1940年代任聯合國戰後救濟署治黃計劃顧問等。其檔案資料包括1919-1949年間的日記、通信、備忘錄、報告等。

Nym Wales(韋爾斯,即斯諾夫人Helen Foster Snow, “Nym Wales”是其筆名, 1907-1997),美國新聞記者、作家,抗戰時期在中國參與工合運動。資料有個人及收集的信劄、演說、著作、訪問、報告、備忘錄、照片、筆記等,涉及中共問題、工業合作運動、學生運動、工人運動、西安事變、中國抗日戰爭及中國左翼的文學與藝術等。

Albert Coady Wedemeyer(魏德邁, 1896-1988),美軍將領,抗戰後期在華接替史迪威將軍職務。這裏收藏的是他1917-1987年的資料,涉及中國戰場、中美戰時外交、戰後美國對外關係、有關命令、計劃、備忘錄、報告、通信、演講稿、剪報、小冊、照片等。

Arthur Nichols Young(楊格, 1890- ),美國經濟學家、國民政府財政顧問(1929-1949)。其資料內容包括日記、通信、報告、研究、統計表、剪報、各種出版物、小冊子等,主要涉及1920-1940年代之中國財政問題。

此外,胡佛研究所還有8大箱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所獲之土地、建築物和其它財產的調查和測量紀錄,主要是日文資料,涉及地域廣大,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各箱的內容由日軍在華各軍分別收獲分類,如第1箱為第1軍和第6軍,第2-3箱均為第6軍,第4箱為11、12、13軍,第5-6箱13軍,第7箱23軍,第8箱為華北駐屯軍和偽軍。

還有一個檔案收藏的是有關民國時期的一些珍貴出版物、照片和政論性雜誌刊物,值得一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