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007-04-19 07:18:54) 下一個

 

     鬼穀雄風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曆經五千年之久,乃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存在之實體,亦是中華民族智慧之結晶與精神風貌之體現,是世界上自成係統、獨具特色之文化。而中國文化之基本精神,即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做國賊,不謗國主,則是中華民族基本精神的體現之一。

上述“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二語,出自佛經《梵網經》。淨空法師在其巡回世界的講經活動中,曾對此反複宣講,立為修身齊家做人之本。眾所周知,佛教自傳入中國,曆經近二千年,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相融合,互為表裏,構成中華文化傳統的不可分割之部分。故“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二語雖出自佛經,但也是傳統中國文化中“舍身取義”之理想人格的充分反映。

中國古代聖賢曾要求國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是做人之本。故孔子推崇“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之境界,以此教化和警示後人。其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即成為中華民族仁人誌士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之柱。古往今來的許多英雄人物,如蘇武、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等,即是這種精神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的楷模。反之,石敬塘、吳三桂、汪兆銘等,則以投敵賣國、甘做國賊而為世人所唾棄,成為中華民族和曆史的罪人。因此,我們應堅持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傳統,堅信“為仁由己”,“人能弘道”,明辨是非,絕對不能做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的事,不做國賊,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中國文化以講究“尊師敬祖”來維係社會的道德,以真誠待人、輕利重義作為社會倫理規範準則。故修心養性,不道人是非,君子自重自愛,寬厚為懷,為曆代所提倡。由此而引申之“不謗國主”,亦是傳統中華文化所要求和提倡之做人的基本準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一個國家的法律和社會規範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而國家的領袖代表的是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是不可以惡意毀謗的,此因事關一個國家的聲譽,一個民族的尊嚴。如果這樣做,是與中國文化傳統社會之倫理精神━仁、義、禮、智、信相違背的。佛家講“持戒”,要求對於國家領袖以及宗教領袖一定要擁護,絕對不能毀謗,這是重戒,這也是中國的文化傳統,我們是要堅決予以維護的。誠然,對於國家領袖的錯誤,我們可以提出批評,提出改進的意見,使之能溫故知新,領導國家和民族走向繁榮昌盛,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發展壯大、中國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的原因所在,也是現代民主製度的精髓之一。故中國人曆來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提倡“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此即是中華民族上下團結、共同促進,使國家和民族利益得以長期維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強調“不做國賊,不謗國主”,是在強調我們做人的準則,也是因為這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體現,是創造和諧社會的必備條件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