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花燈之鄉,歌舞天堂-雲南玉溪介紹之五

(2007-04-18 06:56:28) 下一個

 

                                                    鬼穀雄風


玉溪是山水的世界,是民族的樂園,是古滇文化的中心,也是花燈之鄉。就是在這片層峰疊嶂的茫茫群山之間,在碧波萬頃的高原湖泊之畔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個中國的天才音樂神童-《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聶耳。

實際上,聶耳的音樂成就不僅來源於他的天賦,來源於他熱愛國家的一片赤誠,更來源於家鄉各民族曆來能歌善舞的環境的滋潤與熏陶。生活和居住在玉溪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長期以來就用他們的歌聲和舞蹈表達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用歌聲和舞蹈記載著他們的喜與怒、憂與思。現在的玉溪,歌聲盈野,舞者翩遷,而最有特色的,則是少數民族的歌舞和人人喜聞樂見的花燈戲。還記得小時候曾看過趙丹主演的電影《聶耳》,聶耳用小提琴演奏的那首花燈調《繡荷色》,美妙的旋律至今猶在耳畔回蕩。這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玉溪的音樂藝術與歌舞所具有的深厚基礎和土壤。

玉溪的民族歌舞,便取材於這花燈之鄉,音樂之洋。許多的表演節目,便是根植於玉溪老少鹹宜的花燈戲(如 群舞《玉溪姑娘》,就是玉溪花燈彩扇舞) ,同時擇取少數民族歌舞的精華編排而成的。比如說,秧佬鼓是一種民間舞蹈,在滇中有著悠久的曆史,它是明代從中原流傳到滇中,與滇中彝族文化相融合、滲透,逐步形成的一種民族民間廣場舞蹈。在每年“開秧門”的時候,民間都要組織挑秧苗的青壯年男子(即秧佬),跳鼓祈求神保佑稻穀豐收,秧佬鼓由此而得名。 “阿哩”是彝族中流傳較廣的民歌種類,唱詞多用五言和七言。其中一類是“抒情阿哩”,多為“短調”;一類是“敘事阿哩”,以敘事為主,多為“長調”。“抒情阿哩”是戀愛的男女雙方觸景生情,即興編唱的抒情調子;是男女青年在“賽歌會”上相互鬥智,談情時唱的歌。隨著“喲”的一聲呼喊,大膽的小夥子歡樂地先上場,開口就唱,然後姑娘對唱。也許這些就成為現代《煙盒胡琴調》彝族群舞的編舞素材。

在玉溪,一睹雲貴高原濃鬱的民族風情,領略滇中地區久負盛名的歌舞神韻,恰如彩雲追月,餘味無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