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91)
2008 (75)
2011 (59)
2013 (41)
2014 (87)
2015 (41)
2017 (48)
2018 (51)
2019 (89)
2020 (142)
2021 (126)
2022 (148)
2023 (119)
2024 (132)
2025 (13)
本來以為去山西旅行會很枯燥,結果卻大出意外。 一口氣遊了龍門石窟,平遙古城,雲岡石窟,承德避暑山莊,和萬裏長城5個聯合國文化遺產。 沿途曆史文化豐富,風景優美,民風純樸。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那首民謠催人淚下:
我家宋朝的時候即遷居廣東,嚴格來說不是大槐樹的後裔,我卻對大槐樹的傳說引起共鳴。 我能想象山西移民對故土的留念,一步一回頭地張望大槐樹,和萬般無奈下產生的“解手”。
客家的先民也像大槐樹移民一樣被逼離開故土,在偏僻陌生的環境裏頑強地謀生。 他們生活貧窮,隻能把剩飯搗勻,加入花生粉和糖粉來待客。 這就是最早的糍粑,也叫麻糬。據說目前在台灣,客家人的麻糬最講究傳統,也最好吃。
這個食譜來自《客家麻糬》,材料和步驟都做過調整。
剛出爐的麻糬香甜可口,軟滑細膩,入口即化。 放涼就會變粘稠,有水溢出,建議盡早食用。 老爸老媽嫌太軟,大概做的時候應該少加一點水。 如果因為放入冰箱冷凍而變硬,用微波爐稍微加熱,可以回軟。
麻糬材料(大約8份):
花生粉:
準備糯米粉:
準備花生粉:
做麻糬:
吃的時候,把裝麻糬的朔料袋剪去一角,從缺口擠出一小塊麻糬,沾花生粉吃。 邊擠邊吃,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