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的掙紮
去看《色。戒》之前,隻是對大概的故事梗概有了了解。
坦白的說,我不了解張愛玲也不喜歡她,主要是覺得她的世界根本就與我無關,在我看來她隻是一個舊上海吱吱仄仄小女人,有點自憐自愛。後來轉輾香港,最後終老美國。
對於李安,突然覺得他應該是個悶騷的男人,略帶一點小清高的外表下有一顆活躍的心-細致敏感多情-屬於可以把一根細細的絲線千纏百繞還不會弄出一堆死結的。我倒是覺得《色。戒》是和《臥虎藏龍》一脈相承下來的,是主人公對宿命的掙紮。《臥》的結尾,玉蛟龍在可以選擇的情況的,意外的縱身一躍,沒有選擇她所謂的新生活,不知道她在漂落的時候,心中是否平和安詳。我暗自揣度,應該是的。一如刑場上的王佳芝,平靜的麵容下隱忍著一絲難以覺察的微笑,這微笑,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宿命;是一個結束,一個解脫。其實在我看來,當老吳燒掉王的家信的時候,她已經被推上了絕路。或許,當老吳許諾事成之後送她去英倫家人團聚的時候,她還有一絲的向往,甚至還憧憬了與鄺的未來。不過也許是我的一廂情願,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不知道當王說“其實三年前你是可以的”的時候是不是已然排除了與鄺的未來。當時的場景,我看不出是略有哀怨或者其它什麽。回到三年前,王得知大家已經決定了她下一步行動的時候,那個時候她的心情又是如何?是否有著些許的決絕,然後擺出一副你們商量好了就照辦的架勢。她的決心,還應該體現在那句在老外看起來很是搞笑的“shut up”上吧。其實,我隻是注意到,那天晚上易送她回家的時候,天空是雲遮月,月很圓,卻是隱約在雲間,雲是黑的;半明半暗中,汽車蜿蜒在香港郊外的山路上。王的命運也隨著車輪的起伏顛簸著,她自己已經不能決定任何事情了。刑場上,最後鏡頭拉高之後,他們麵前是一道下麵漆黑一片的懸崖,不知道到底有多深,是否最後歸到了他們的宿命,確切的說是王的宿命。有時候,人們在宿命中掙紮的時候,最後的解脫隻能是死亡。
易其實也是在宿命中掙紮著。做了汪偽的高官,自然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可以交付,懷疑一切,警覺著一切。那一切,不止是刻骨的孤獨或者恐懼。是自己整個正常生活與世界的剝離。這一點應該可以從與王的第一場肉戲上看出來。易近似瘋狂的行為正是釋放了壓抑已久的孤獨恐懼,從那之後,他才會用比較正常的心態去麵對王,從偷會到置產再到最後的粉戒。站在男性的角度上,這應該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如果非要把易的冷血跟溫情聯係起來,用那個炫目的粉戒和最後在客房中獨自道別,我還是有不同的觀點。站在女性的角度,她們更願意相信人性的美好和溫情,不管對方是販夫走卒或者強盜小偷甚至是漢奸。電影結尾的時候好像聽到了鄰近女性觀眾抽動鼻翕的聲音,也算是我自己的佐證了。王最後關頭放走易,就是因為她不夠職業,她不是職業特工,關鍵時刻是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職業反應。王其實最後還有選擇,選擇自殺或者被殺。她選擇了後者,因為,我想她還是願意普普通通的死去,正如她的本色一樣。
易殺王是宿命,王被殺也是宿命。雖然他們不同程度的掙紮了,最後還是跳不出。
跟《臥虎藏龍》不同的時候,《色。戒》光線的對比用的更多,很多場景是環境背景暗淡的情況下,用光線突出了人物,很多時候隻是人物的麵部,或者局部的麵部。更強烈的渲染了人物,帶上了更為強烈的宿命色彩。
寫在後麵
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隻是個人觀點。
李安很重視細節,他還是選擇了平淡的基調,不是靠情節,而是用細節去抓住觀眾;無論梁還是湯,分寸都拿捏的很好;不能不說的還有配樂,很喜歡。
整體,我打8.5/10。
對你的第一句話是由衷的讚同~!
華人導演數數也就這幾個了~ 當然我沒什麽發言權,畢竟我看過的電影不算多。
女人身心一體,應該是這個道理。我這個人比較衣冠禽獸,張愛玲的話美好意思直接用~
李安能成一代名導演,讓我感到我們現在的世界是個花果山。
我不喜歡這個故事,唧唧歪歪的。沒有誰的宿命是要做特務,同一個年代,可以象更多的中國人那樣選擇別的活法。既然自己選擇做特務,就承認自己軟弱愛錢,別說是命運,也別打著人性的幌子,俗點說就是別做了什麽還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