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後話兩性三
(2010-04-18 10:08:47)
下一個
最初的人類,在炎炎烈日下曝曬,既沒有遮陽傘又沒有防曬霜,很容易就曬黑了,皮膚黑了就沒有辦法了,因為那個時候既沒有麵膜又沒有增白粉蜜,唯一可行的就是防患於未然。
於是,最初人群裏那些聰明的女人就開始在這方麵下工夫了――那就是千方百計的避免直接暴曬在史前那明晃晃的大太陽下――一些人主動承擔了鮮果的采摘工作,這樣的話,樹陰就變得彌足珍貴了,珍貴的差點就能直接左右TO BE OR NOT TO BE了;另外一些人也不甘示弱,搭起了窩棚,從而出現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批馴獸師,注意是馴不是訓,一字之差,意思可就差的遠了。於是人類開始有了小豬、小狗、喜羊羊等一大批人們喜聞樂見的家養動物了。對於古代的中國人來說,這次一個曆史性的標誌。因為,自從有了窩棚和小豬之後,就有了家。大家都知道,有了家,那是什麽感覺。於是有了窩棚之後的女人,避免了陽光的催老,也就生活的相對滋潤起來了,開始了生兒育女。第一代的女人們是對這一時刻如此的刻骨銘心,於是一代代傳給女兒的家訓就是嫁人一定要找個有房的。於是到了現在這個房奴時代,有人埋怨房價過高是丈母娘的觀念造成的,也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傳統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形成之後的巨大慣性可以碾碎大多數人的幻想,雖然很多時候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為什麽會有種種傳統。從眾最安全,也是人類血的教訓的延續;最初人們搬遷時一定是老弱婦孺走在中間的,他們看不到前方,隻是跟著別人,也容不得去置疑什麽。這跟人們身處在傳統中一樣。
等大多數女性都開始從事室內分工或是樹下分工以後,陽光對皮膚的損害就可以忽略了,於是人們就又開始探索新的方式了;這也是最早的商戰案例了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走――當一種方法被用到極限之後,對新方法的需求就前所未有的急迫起來。
一天,很湊巧的一天。張王氏的柴火房漏了,劈柴濕了不少,於是幹柴不夠用,於是張三獵回來的野牛肉就沒有燉熟。肉沒燉熟,於是還帶著不少血色。要擱到現在那就是時尚,君不見小資們去吃牛排的時候都喜歡粉色的嗎,為什麽是粉色的,其實就是半生不熟。張三一氣之下就沒吃,罵罵咧咧的說儂真是沒用,連頓飯也做不好;張王氏也沒生好氣,儂不吃就算了伐,俺也不是故意的伐。於是張王氏就自己吃。一會,張三覺得餓了,就又回來了,好漢子架不住一頓饑啊。回來一看,不禁驚呼,老婆,儂真漂亮啊,儂唇紅齒白顯得臉也嫩。張王氏也納悶了,這都是哪一出啊。順手一抹嘴巴,哇,是紅的。張王氏是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是肉沒燉熟,吃肉的時候血沾到了嘴上。嘴唇紅了,牙齒也就顯得白了,當然還有臉色,也就顯得好了。想明白了這其中的曲折,張王氏興奮的一夜難眠,於是以後伊就開始時不時用點鮮血在嘴唇上塗塗抹抹。漸漸的,這就成了一種風尚,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傳遍了大山大川之外的村村窩窩。當人們對紅色厭煩之後,又有了其它繽紛多彩的各種顏色的塗抹。直到現在,這仍是女性們最為看重的修飾之一,尤其是那些經常上鏡的人們。可是誰又能想到那一場不合時宜的雨,那座在風雨中搖曳的破爛窩棚,還有那位聰明的張王氏呢?
曆史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經意的犄角旮旯裏就偏轉了方向,影響甚至通達人類的整個曆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