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不到讓亞洲少儲蓄,美國多儲蓄的方法,世界將再次陷入麻煩。
(2009-03-24 09:03:47)
下一個
2009年 03月 24日 14:29
各國儲備落差不利全球經濟穩定 -- 華爾街日報
當世界最大20個經濟體的領導人4月2日匯聚倫敦時,從防止全球大蕭條到修複破碎的銀行體係,有眾多議題等著他們討論。但經濟學家們希望,這些領導人也能注意一下各主要國家在儲備方麵的巨大落差,許多人認為這是當前這場金融危機的根源。
最近幾周,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主席本8226;貝南克(Ben Bernanke)和英國央行行長默文8226;金(Mervyn King)在內,有越來越多的重量級經濟學家指出,製造這場全球危機的不止是貪婪的銀行家、肆意揮霍的美國消費者以及鬆懈的政府監管。他們說,雖然這些因素對危機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也要對當前危機負一定責任,10年來它們依靠出口推動的經濟增長積累起數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它們將積累的外匯用於投資,導致西方的金融市場資金泛濫,從而降低了借貸成本,而此時美國和英國等地的人正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積累債務。
作為這種局麵一種合乎邏輯的結果,巨大的次級抵押貸款製造機器引發了當前這場危機,但大量發放次級抵押貸款隻是銀行家們從這些所謂“全球性失衡”中牟利的眾多方法之一,他們隻需將存款人和借款人撮合在一起就能從這種失衡中獲利。
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主任理查德8226;波特斯(Richard Portes)說,銀行家們總是貪婪的,危機發生時的政府監管並不比以前更鬆懈,然而總還是有危機發生──隻不過這次危機有一些特別的地方,關鍵的特別之處就是全球失衡。
在20國集團峰會日益臨近之際,波特斯等經濟學家正在為解決當前危機開出各種藥方,從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權威到使該機構成為各國外匯儲備的中央金庫,不一而足。後一設想使人想起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44年所構想的全球央行,當時世界各國領導人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決定設立IMF。雖然各種藥方都有其缺點,但經濟學家警告說,如果找不到讓亞洲人少儲蓄而讓美國人多儲蓄的方法,世界將不可避免地再次陷入麻煩。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主任博格斯特恩(C. Fred Bergsten)說,盡管為化解當前危機采取了種種其他努力,但如果忽視這種失衡,也會鑄成大錯,而20國集團也存在犯下這種錯誤的危險。
就在全球經濟惡化之際,反映這種失衡的一項指標──中國龐大的經常項目盈餘幾乎沒有縮減的跡象。據IMF估計,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既反映中國的淨出口額,也反映中國的資本輸出額)已從2007年的3,72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約3,990億美元。如果中國的經常項目持續出現盈餘,可能會激起其他國家的保護主義情緒,因為西方政界人士會擔心,他們國家刺激經濟的巨額支出正在提振東半球國家的出口。
亞洲國家喜歡積累外匯儲備的傾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亞洲國家入不敷出,外債不斷增加。這最終導致驚慌失措的外國投資者集體撤離,亞洲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這次危機過後,亞洲國家改變了發展策略,通過壓低本幣兌美元匯率來刺激出口,這種策略使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創下曆史最高水平。它們把積累的外匯投向美國和英國等地,導致金融市場處於前所未有的疲於招架狀態。據IMF估計,顯示這種壓力的一項指標──資本跨境流動淨值2008年達到約1.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生產總值的3%。這比199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高出了一倍多。
鑒於這場金融危機對全球貿易造成的打擊,這種失衡有可能出現某種程度的緩解。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來改變亞洲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在2001至2008年期間負責IMF中國事務的杜納威(Steven Dunaway)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建議修改IMF的規則,以便IMF專家能在沒有高度政治化的IMF理事會參與的情況下,對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做出比較直率的評估。他說,這將使IMF製造出一種美國和中國都難以忽視的“同儕壓力”。
其他經濟學家則認為,僅有勸說是不夠的。在倫敦商學院教授波特斯看來,中國等國之所以大力積累外匯儲備,是要確保自己不再遭受上世紀90年代末那樣的危機。在提交給20國集團峰會的政策建議中有一條針對這種擔心提出了解決方案,即提供一種可替代亞洲國家這種自我保險做法的途徑,比如將各國的外匯儲備集中到IMF,加大該機構的權力,使其可以向遭遇危機的國家提供無條件緊急融資。為使這種保險更可靠,應在IMF給予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更大的話語權,而20國集團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但這種替代性保險計劃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實施後有可能鼓勵一些國家不負責任地行事,將其匯率保持在不可持續的高位,設想著IMF會在緊急時刻出手救援。美國馬薩諸塞州布蘭迪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的國際經濟和金融教授曼恩(Catherine Mann)說,這就好像想保衛你家房子,卻在四周預備大桶丙烷一樣。
換句話說,政策製定者們應以亞洲國家應對90年代末金融危機的舉措為鑒,避免使某一危機的解決方案為下一次危機創造條件。
Mark Whitehouse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