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倍關於慰安婦問題觀點遭遇國際討伐

(2007-04-08 11:10:52) 下一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1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說,有關當年日軍強迫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缺少證據。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也正在推動一項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的議案。作為日本新首相的表態立即遭到了盟國政界、媒體的大肆抨擊,這在戰後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史上是很少見的事件。此前,美國政府在曆史問題上對日本一向很“寬容”。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日本政府的曆史觀問題遭到東亞國家以外更多國家政府和媒體的“關注”和“批評”,其中甚至還有日本的盟國、準盟國。在日本政要妄言“強征慰安婦無證據”前後,美國、加拿大國會正推動要求日政府道歉的議案出議案,美國、澳大利亞、荷蘭政府政要紛紛表達不滿,美國、德國主流媒體更大篇幅作“反日報道”。與此相應,剛剛上台不久的安倍也罕見的在一個月內就“慰安婦問題”三次道歉。東亞的曆史問題為何突然變成了更大範圍內的國際問題,美國為何對盟友如此不留情,困擾東亞多年的曆史問題能否找到新的出路?

  日本保守勢力是否會因更大的國際壓力在曆史觀上有所改變?

  美政界罕見批判日政府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無證據顯示日軍曾強征慰安婦”以後,美國兩大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先後發表社論,以各自正式立場的方式對安倍及日本政府的曆史觀嚴加批判。

  媒體集體發難

  《華盛頓郵報》則在3月24日發表措辭嚴厲的社論。社論批評安倍晉三熱衷於朝鮮綁架日本人的問題,卻在日本自己犯下的戰爭罪行上含糊其詞。這篇名為“安倍晉三含糊其詞”的社論批評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完全承認慰安婦在戰爭中遭受的虐待,也沒有支付過任何賠償,“這真是糟糕透了”!社論還將矛頭直接對準了日本首相,認為安倍晉三有關“慰安婦無強製證據”的言論是對民主社會的玷汙。

  3月31日,盡管安倍已經迫於壓力道歉,但《紐約時報》依然不依不饒,再次發表抨擊安倍言論的文章,並在國際新聞欄目中整版的篇幅介紹了對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吉見義明的專訪。吉見在專訪中認為,慰安婦是“由日軍主導創設、維持並擴大的係統,是侵犯人權的行為”。《紐約時報》文章進而認為,日本政府應該清醒了。

  政府措辭嚴厲

  慰安婦問題在美國並非隻是在輿論界發酵,美國政府也罕見的對日本曆史觀問題正式表態,且措辭嚴厲。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湯姆·凱西在3月2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日本政府應該承認過去犯下的重大罪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以有誠意和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慰安婦問題。”4月5日,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眾議院國際關係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埃尼·法萊奧馬維加也表示,美國議員們已經意識到慰安婦問題對於日本政府來說很敏感,但這是不可否認的曆史事實,應該用真誠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有些日本領導人卻對此不予承認,這是不能接受的。

  輿論、國會乃至政府對日本曆史觀問題集中“關注”,美國國家檔案局日前公布的一份中情局檔案,似乎也同這一少見的關注有著微妙的聯係。

  美國國家檔案局最近公布了新解密中情局檔案,美國情報部門曾在冷戰初期雇傭了日本戰犯充當“反共”間諜,但這些戰犯大多是在特工的幌子下從事右翼活動。《非正義的發家:日本公司是如何使用美國戰俘來實現戰後財富的》一書的作者赫爾姆斯對此稱:“這些文件披露了美國是如何縱容日本人的,以便使日本成為我們的一個盟友。”另一位美國曆史學家多爾則指出:“當我們談論日本新民族主義和右翼勢力在今天卷土重來的時候,背後有著深厚的根基,而美國則難逃幹係。”

  “糾偏”意味深長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袁鵬稱,美國有意無意地舊事重提,對安倍敲打的意味很明顯。

  揭露舊情報檔案,無疑讓安倍更加被動,這對促使安倍承認日本曾經犯下的曆史錯誤是有利的。分析人士指出,在安倍上台以後,日本政治保守化趨勢進一步強化的背景下,一向對日本曆史問題態度曖昧,但也與日本政治保守化趨勢難逃曆史幹係的美國政府對曆史問題的立場逐漸明朗,多少有“糾偏”的意味在其中。

  不過,觀察人士也指出,這種糾偏也有著複雜的動因。一方麵,民主黨入主美國國會後,對全球“人權問題”的關注力度加強促使安倍難逃來自盟友的責難。

  另一方麵,日本在曆史問題上的保守態度,一直是惡化其與鄰國關係的定時炸彈。

  雖然美國並不希望日本與東亞國家走得太近,但走向相反的極端也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和而不融,鬥而不破”是美國最理想的東亞地區力量格局。而日本如果在保守主義理念下走得太遠,狹隘民族主義過度伸張,必然損害這一東亞格局。因此,當安倍4月3日晚主動給布什打電話,再次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的時候,布什意味深長地回應說,“如今的日本已經不是二戰時的日本。”分析人士指出,布什這句話背後還應該有一句潛台詞:“當今的日本不能再成為二戰時的日本”。想來安倍也能夠體會這一弦外“警醒”之音。

  除了上述戰略上的考慮,美國對日本政府在曆史問題上的敲打還有較為現實的原因。觀察人士指出,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第一盟友,美國自然應當成為日本外交的核心。但安倍上台以來的外交舉動,卻並未如其前任一般忠實地體現這一核心,自去年9月上台以來,安倍先後訪問了中韓、東南亞、歐洲,而對美國的訪問則被推遲到了今年4月底。在日本新版的外交藍皮書中,日本甚至將本國對東歐、中亞、南亞的戰略外交與日美同盟相提並論。安倍是日本保守勢力的代表,但同時也是一個機敏的現實主義者。盡管日本在較長時期內還會以日美同盟為外交基軸,但自安倍上台後,同盟之餘的“自主意識”也逐漸凸現出來。這顯然並非美國樂意的趨勢。

  袁鵬認為,最近安倍的“疏美外交”是促使美國各界有意無意對他指責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最近日本政界對美國出兵伊拉克政策進行非議,也讓美國政界對日本不快,因此對安倍的“毛病”抓住不放也頗有警告的意味。

  此外,袁鵬還認為,美國麵臨大選年,亞裔等少數族裔在美國選舉中的選票也不可小覷,美國一些政治家看在選票的麵子上也不能對安倍的表態太過忽視。

  影響

  慰安婦問題成為國際問題

  此次日本政要的“慰安婦”言論,不僅招致來自美國的非議。一個月來,加拿大、荷蘭、韓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荷蘭等國政界、輿論也紛紛譴責日本政府的言論。此前日本保守勢力反複強調的“曆史問題隻有中韓等少數國家關注”的論調在這一形勢下已然站不住腳。

  澳荷加德齊聲批判

  通過日澳安保協議成為日本準盟友的澳大利亞首先對日本政府開炮,總理霍華德3月12日在訪日會晤安倍前說:“慰安婦是世界史上一個悲慘時期駭人聽聞的情況,對於發生的一切不能有任何的狡辯,任何認為不存在強迫的暗示,都將受到我的徹底批判”。

  3月16日,荷蘭外交大臣馬克西姆·費爾哈亨直接打電話給日本駐荷蘭大使小町恭士,稱日本政府有關“未發現日軍曾強征‘慰安婦’的直接記述的答辯書”令人感到不愉快,並要求日方對此作出解釋。

  遠隔太平洋的加拿大國會上月底也在推動一項決議案,要求日本政府對“慰安婦”進行道歉。3月27日,新民主黨議員馬斯頓提出的該決議案在眾院外交及國際開發委員會下屬人權小組委員會獲得通過,並提交給常任委員會。馬斯頓說:“應該施加壓力,讓安倍首相對二戰期間作為性奴隸受到虐待的數萬名女性進行道歉,並製定賠償計劃。”德國《南德日報》3月28日也譴責說,安倍為挽回在內政方麵蒙受的損失,公然否認了日本軍隊在亞洲迫害性奴隸的事實。該報在題為《曆史怠慢》的評論中譴責說,安倍在支持率急速下跌後,打算通過民族主義發言得到日本國民的擁護,47名韓國國會議員4月3日則聯名致信安倍晉三,敦促日本就“慰安婦”問題真誠道歉。韓國甚至表示,如果安倍對此不聞不問的話,韓國將聯合有關國家組建共同調查團,要求日本以國家的名義向被強征為性奴隸的女性道歉並進行賠償。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袁鵬表示,國際社會對日本對曆史問題的態度早有不滿,“在很多國家看來,這個問題根本不能被再質疑”。另一方麵,曆史問題與領土問題等雙邊問題不同,曆史問題往往同人道主義等國際普遍認同的價值體係相聯係。慰安婦問題既是一個曆史問題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要否認強征慰安婦也就自然遭到多數國家的批判。

  應建“國際統一戰線”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慰安婦問題引起的多國廣泛關注,使得一直困擾東亞地區的曆史問題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很多區域外的國家也對日本政府曆史觀問題有著利益關切或道義關切。外交學院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對此認為,努力組建對歪曲曆史認知的行為進行駁斥和鬥爭的國際統一戰線非常重要。

  周永生認為,東亞曆史問題不僅包括慰安婦問題,還有對待二戰曆史的態度以及靖國神社等問題,甚至領土糾紛也與曆史問題不能完全割裂。“一些涉及麵超出雙邊範疇,造成重要國際影響的曆史問題,應該加強國際聯合。”最近中韓美三國對待日本曆史問題有逐漸形成默契的趨勢。日本對歐美的態度也非常關注,因此通過國際聯合壓力促使日本正確認識曆史還是有效的。但周永生也指出,如果不解決產生這一問題的土壤的話,日本保守勢力的曆史觀仍不會根本改變。

  《朝鮮日報》4月2日發表評論,對解決上述“土壤問題”提出”忠告”。評論稱,因為安倍的慰安婦言論,對日本的批評浪潮從美國蔓延到加拿大、德國、荷蘭。如果日本政府不認真反省應如何教育下一代的話,總有一天日本的年輕人將無法在世界上抬起頭堂堂正正做人。

  善後

  安倍三次道歉為內外“滅火”

  安倍對慰安婦問題口不擇言引來包括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片討伐聲,接下來安倍為“滅火”也是煞費苦心,在一個月時間內,安倍在不同場合連續道歉三次,這在日本曆任首相中恐怕並不多見。

  訪美前向美示好

  就在《紐約時報》3月6日的社論“批日”後不久,安倍3月11日在日本NHK電視台的節目中說,“由衷地向心靈受到創傷的‘慰安婦’表示道歉”。3月26日在日本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回答議員質詢時,安倍又表示,作為首相就“慰安婦”問題表示道歉,但這似乎仍未平息各方的批判之聲。4月3日,安倍主動給布什打電話,第三次對慰安婦表示道歉。

  日本國內,慰安婦問題也給安倍的支持率拖了後腿。

  《讀賣新聞》3月24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將近2/3的被調查者給安倍政府執政6個月來的表現打出低分。

  外交學院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認為,目前盡管有些右翼分子對安倍慰安婦的表態表示支持,但是日本國內大部分人對這種表態還是持有異議的。安倍的形象已經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安倍不得不顧及這一點,連續三次道歉也就理所應當。

  周永生也認為,安倍道歉也有在訪美前向美示好的意味。就在安倍3日剛剛與布什通完電話的第二天,美國白宮副發言人佩裏諾在4日就宣布,安倍將於本月26日訪美,27日還將隨同布什參觀戴維營。布什也已經表示要高規格接待自去年9月就任首相以來對美國進行首次訪問的安倍晉三。周永生分析,從安倍的角度來說,鑒於美國是日本最重要盟國,這讓他不能不考慮美國在與日本有關的各種問題上的態度。此次訪美就要有實質收獲,就不能因為慰安婦問題幹擾或者衝淡這次訪美的“效果”,甚至影響與美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因此選擇親自在“布什麵前”道歉,為美國內“反日輿論”滅火。

  與中韓關係不可壞

  周永生認為,從其他因素講,安倍也必須迅速滅火。

  對慰安婦問題最為敏感的是中國和朝鮮、韓國等國,而安倍上台之後最重要的外交布局之一就是打開後小泉時代與鄰國關係改善的大門。日本與中國和韓國的關係剛有所好轉,與朝鮮也進行了直接接觸,在這種形勢下,如果因為慰安婦的不當言論影響到與東亞鄰國關係,對日本來說可能“得不償失”,迫使日本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再次麵臨考驗。

  現實主義色彩明顯的安倍對靖國神社問題一直態度“曖昧”,這說明了他不願意重蹈小泉覆轍,因此當他在慰安婦問題上“失言”,並發現可能因此破壞與鄰國關係時,及時開口道歉,甚至不顧“麵子”連續道歉,也就成為盡管無奈,也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溫家寶總理就要訪問日本,這是安倍極為重視的一次改善兩國關係的良好契機,因此,在溫家寶總理訪日前,要營造一個中日關係良好的氛圍,慰安婦問題的不和諧音很容易影響到這種氛圍的營造。安倍的道歉趕在溫總理訪日之前,也有這種層麵因素的考慮,”周永生說。


來源: 新京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