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究竟是什麽樣的人?仿天安門建造區長下台

(2007-04-08 11:04:33) 下一個
  侯馬市建築公司一位經理在新年茶話會上訴說:“單位沒錢,工人難以過年。”宿青平照直來了一句:“沒錢?把你的小車賣了讓工人都能吃上一袋麵!”

  宿青平剛到侯馬時環衛工人的月工資隻有60元,為了提高環衛工人待遇,他敢和財政廳領導拍桌子,60元的數字先是變成120元,後來又變成160元

  同事們家裏遇到紅白喜事,宿青平從來不參加,不但不參加連禮也從來不上,包括上級領導也是如此,最多就是老人過世他給送個花圈

  “天安門隻能北京擁有,宿青平修建天安門到底是想幹啥?” “宿青平這人太拗,很多領導都不同意他建天安門、華門,可他就是不聽。”

  “宿青平是在為他自己樹碑立傳,因為華門從設計到其內部展示的陳列物品隨處可見宿本人的痕跡。” “臨汾都戴上‘全國汙染第一’的帽子了他還斥巨資修華門,這是不務正業。”

  宿青平在華門建設中,確實起到了“全能選手”的作用。“宿區長既管設計又管施工,還要管監工和財務。”

  4月3日,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的山西臨汾堯都華門風采依舊。

  宿青平仍舊站在華門三層,指揮工作人員進行裝飾工作,但此時,他的身份已不再是臨汾市堯都區委副書記、區長。

  2007年3月28日,堯都區餘家嶺煤礦發生死亡26人的瓦斯爆炸事故。第二天,臨汾市委常委會決定撤銷宿青平的堯都區委副書記職務,並建議人大免去區長職務。

  3月30日,人大會議免去了宿青平的區長職務。對此,媒體罕見報道。

  從全省最年輕的處級幹部到侯馬落選風波,從建造臨汾的小天安門到斥資數千萬大修華門,宿青平“成名”已久。現下,雖然他退出舞台的速度和方式讓人出乎意料,但是就連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



臨汾的“天安門”,“金水橋”“華表”一應俱有



  二十餘年的從政經曆,他留給人的是無盡的爭議。

  宿青平被免職後,雖然此前對他抱有看法的政府官員都回避了采訪,但記者還是采訪到了一些知情人,試圖還原一個相對較為真實的宿青平。

  “3·28”礦難前曾給全區幹部敲警鍾

  宿青平下台的直接原因,是3月28日發生在堯都區一平垣鄉的餘家嶺礦難。當時,堯都區所有煤礦都處於停產整頓階段,而餘家嶺煤礦在所有證件均已過期的情況下違法組織106名礦工下井,導致26名礦工因為井下瓦斯爆炸而丟了性命。事發後,宿青平被撤去堯都區委副書記職務,隨即被免去區長職務。

  有媒體報道,在“3·28”礦難發生前的兩個多月也就是1月19日,宿青平曾在堯都區全區安全生產會議上這樣為參會幹部敲警鍾:“安全生產工作就如自古華山一條道,隻能抓緊、抓好、抓實、抓細、抓出成效,不能有半點虛假、敷衍、疏忽、大意,僥幸麻痹。對此,每一位安全生產工作的同誌,都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萬不可失之於鬆,失之以散。”

  “要不我給在座的每位領導同誌兩個鍾,一個掛在床頭,一個放在辦公桌上,讓安全警鍾常鳴,讓安全之弦緊繃。”在此次會議上,宿青平把2007年列為堯都區的“安全生產年”和“安全教育年”,明確提出要嚴打非法開采。這兩個鍾送給他的手下僅僅兩個多月,餘家嶺煤礦的一聲悶響就絆倒了包括他在內的七個領導幹部。

  一個家族的兩起礦難斷送宿的前程

  擔任堯都區委副書記、區長職務期間,宿青平在2002年曾和升任區委書記的機會擦肩而過。

  2002年12月,宿青平升任區委書記已被公示,期限為七天。但就在公示期間,堯都區陽泉溝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0名礦工遇難,作為區長的他因此受了處分,升任區委書記一事隨即擱淺。

  此次礦難,讓時已43歲的宿青平失去了一次極為難得的升遷機會。但誰也沒有想到,2007年把他拉下馬的餘家嶺煤礦的老板,和陽泉溝煤礦的老板是一個家族的人。堯都區餘家嶺鄉一名幹部說,這兩個煤礦老板的關係,用臨汾方言來說叫做“挑旦”(普通話稱為連襟)。

  29歲成山西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見到宿青平,純屬意外。

  在前去臨汾采訪之前,記者沒指望能見到宿青平本人,因為當地熟人說:“宿青平這兩天心情不好,可能外出了。”隻是要寫宿青平就不得不看一看曾經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華門,4月3日上午9時許,記者雇了一個導遊進入華門。

  轉到華門第三層的一個角落裏,記者看到兩個工作人員正在往牆上掛一副對聯,一個瘦小的中年男子站在旁邊,一邊抽煙一邊指導。

  因為角落裏彌漫著一股特有的香味,導遊下意識地往角落裏看了一眼。可能是因為記者一進華門就多次詢問有關宿青平的問題,導遊先是用手指著抽煙的中年男子,然後悄悄告訴記者:“那就是宿區長。”

  一身淺灰色的西裝,沒有係領帶,一條深色帶有條紋的褲子。宿青平的穿著還算整齊,但與此極不協調的是,他的舊皮鞋上落了一層塵土,亮度遠不及工作人員的皮鞋。

  亮明身份後,宿青平先是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和記者聊了一會兒。

  宿青平,1959年生,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哲學係,後被選拔進山西省委組織部,1989年任組織部研究室副主任。曾有媒體這樣評價過,宿青平是當時山西省最年輕的副處級幹部之一。

  對於這個評價,宿青平專門作了一次修正:“我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省委組織部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宿青平主動要求下基層工作,平級調入侯馬市委擔任市委副書記,分管城建和統戰工作。

  宿青平說,1993年,也就是宿青平到侯馬任職的第二年,中組部決定將他上調北京。

  他說:“中組部之所以直接點了我的名,因為我在省委組織部研究室工作期間撰寫的一本書,該書被中組部認為有較高的理論水平。”

  從山西上調中央,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宿青平沒有答應。為此,時任山西省委組織部部長的支樹平,曾多次動員他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但是最終,支樹平的勸說沒能打動他。用他個人的話說:“我隻想在基層好好鍛煉鍛煉。”



在華門舉行的2005環球比基尼小姐大賽中國區總決賽現場



  成名始於1998年落選風波

  時隔多年,很多人都還記得這樣兩件事。

  宿青平在侯馬任職期間,因為修路時路麵覆蓋的鋸末稍微薄了點兒,他就當眾斥責該市建工建材局局長:“幹不了你就回去!”侯馬市建築公司一位經理在新年茶話會上訴說:“單位沒錢,工人難以過年。”宿青平照直來了一句:“沒錢?把你的小車賣了讓工人都能吃上一袋麵!”搞得建築公司經理麵紅耳赤,極為尷尬。

  “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不善於團結。”這種另類的工作方式,讓侯馬市幹部、群眾很快記住了宿青平的名字。當然,還要加上他“工作認真,關心普通群眾。”比如說宿青平剛到侯馬時環衛工人的月工資隻有60元,為了提高環衛工人待遇,他敢和財政廳領導拍桌子,60元的數字先是變成120元,後來又變成160元。

  當然,宿青平這個名字在更大範圍內的叫響,還是1998年的那次“落選風波”。

  1998年,已在侯馬市工作近六年的宿青平被確定為侯馬市市長候選人。孰料在當年7月侯馬市召開的第七屆黨代會上,他連侯馬市市委委員都沒有入選,因此要被調到異地任職。獲悉這一消息後,侯馬市數千群眾自發前往市委大院為其送行,有一個環衛工人甚至哭得暈倒在送行現場。

  有人直言,宿的落選是因為“那次黨代會被人操縱了。”此事發生後,《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對此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讓更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

  修建華門招來爭議無數

  2000年,宿青平出任臨汾市(縣級市,堯都區的前身)市長。上任伊始,他倡導設立了“市長熱線”,市民無論遇到什麽難題,都可以撥打“2022345”這部電話。

  “市長熱線”究竟有多火?曾在這裏工作過的一個接線員說,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2000多個電話,市民反映的問題五花八門,既有道路難行的,也有噪聲汙染的,還有斷電斷水的。有人過年買了變質豬肉打電話,甚至有人因為職能部門辦事不公而決定自殺之前也打電話。一般來說,市民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

  “市長熱線”讓宿青平火了一把,但再次讓他成為國內媒體爭相報道的,卻是堯都區“小天安門”和“華夏文明之門”的修建,後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華門”。

  2001年,時任堯都區區長的宿青平力主修建“天安門”、“華表”、“華門”等係列工程。三年後,總高50米的華門落成,因其比法國凱旋門高了40厘米而被稱作“天下第一門”。

  華門係列工程完工後,很快招來鋪天蓋地的爭議。有人說:

  “華門是宿青平因為臨汾市改為堯都區之後,部分職權被上劃而感到失落才修建的政績工程。”

  “宿青平是在為他自己樹碑立傳,因為華門從設計到其內部展示的陳列物品隨處可見宿本人的痕跡。”

  “臨汾都戴上‘全國汙染第一’的帽子了他還斥巨資修華門,這是不務正業。”

  “天安門隻能北京擁有,宿青平修建天安門到底是想幹啥?” “宿青平這人太拗,很多領導都不同意他建天安門、華門,可他就是不聽。”

  爭議遠不止此。宿青平設計的“連環九鼎”目前擺放在華門大廳中央,其基座前麵有一個英國國際科學中心頒發的“金皇冠獎”獎牌。對此,有媒體稱堂堂“金皇冠獎”的評獎其實由廣州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代理,想獲此獎與證書隻需花費680元。

  有關宿青平為了修建華門而強行讓企業捐款的事吵得更多,有媒體報道宿甚至逼著黑煤礦老板捐款。

  對此,宿青平的公開解釋是:“堯都區僅靠一個堯廟宮是做不成旅遊的,中國的廟非常之多,名氣很大的也有很多,堯廟在其中做不到鶴立雞群。因此必須塑造自己的品牌,這樣就策劃建造華門……西方門文化旅遊的經驗給了我們啟示,但我們要搞就要超越他們,比他們要做得更好。凱旋門雖已三百多年,但它紀念的隻不過是拿破侖的一次勝戰,而堯都是帝堯建都之地,華夏文明之門就是在堯都開啟,華門所標誌和紀念的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其曆史文化價值遠遠超過了凱旋門。”

  決策修建華門時的一意孤行以及引來的無數爭議,宿青平是否感到後悔?

  “不後悔。隻要是對群眾有益的事,我就要去做,哪怕別人說我獨斷專行也不怕。”宿青平說:“至於社會各界對這個決策的爭議,我說了不算,後人自有評說。”

  4 月3日,記者當麵向宿青平求證“修建華門是否能給堯都區帶來經濟效益”的問題時,宿的回答是:“這是明擺著的,去年一年,該景區的門票收入已經超過一千萬元。之所以沒有將利潤上繳財政,是因為利潤全都用於景區的後續建設,最多隻需一兩年的時間,財政就可以增加收入了。”

  也正是由於此事,曆來都是媒體關注對象的宿青平,又被媒體冠以“政治明星”的稱謂。



華門建設期間,來工地成了宿青平的“每日一操”



  坦言政治生命已經完了

  餘家嶺礦難發生次日,臨汾市就餘家嶺礦難事故召開安全生產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對近期該市發生的三起礦難事故進行了通報。會上,臨汾市堯都區、洪洞縣、鄉寧縣共有37名幹部被臨汾市委作出撤職、建議免職等處理決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宿青平被撤銷堯都區委副書記職務,建議免去區長職務。

  “我的政治生命已經完啦,完啦!”宿青平說出第一個“完啦”之後沒有作任何停頓,緊跟著強調了這兩個字。

  從表麵上看,宿青平的臉上寫滿了坦然。隻是坦然的表麵還是無法掩飾被免職的遺憾。這從記者和他的一句對話可以看出來。

  “那你今後還想不想繼續工作?”記者問。

  “想!”回答這個問題時,宿青平非常幹脆。

  “突然被免職了,心裏有沒有遺憾?”記者問。

  “有。”宿青平說,一次礦難奪去了26個礦工的生命,組織上對他的處理,他本人也完全接受。因為在山西這個礦難頻發的省份,這事情無論放在那個區、縣、市,一把手都難免被處理,否則很難遏製礦難高發的勢頭。隻是,他還想繼續為老百姓做點事。

  免職後幾乎天天去華門

  堯都華門的導遊說,宿青平被免職後的幾天裏,他幾乎天天都要去華門,主要是指導華門工作人員做一些瑣碎工作。對此,宿青平點頭認可。

  “你來華門是以領導的身份來,還是以關心華門的朋友的身份來?”記者問。

  “都有吧。”說這話時,宿青平有點猶豫,隨即又補充了一句:“還是朋友的身份多一點吧!”

  “你現在被免職了,還有沒有什麽未完成的工作讓你牽掛的?”

  “有。堯廟景區一共規劃了三平方公裏,目前隻實施了很了一部分。”說到這裏,宿青平臉上掠過一絲不易被察覺的遺憾。

  一個個性官員的性格切麵圖

  宿青平走下政壇,有些人認為是意料之中,還有些人認為是情理之外,而無論如何這已經成為事實。

  宿青平的政治命運可謂十分怪異,從被人看好的“績優股”到十年如一日的停步不前,十分令人費解。

  法國作家伏爾泰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麽究竟是什麽樣的性格造就了宿青平的行為模式和政治命運?記者經過一係列的調查後試圖向大家展示宿青平的性格切麵。或許這不是全部,但也能讓大家了解一個更加真實和生動的政治明星。

  他說的事情隻能建議怎麽做,不能建議做不做”

  很多人都認為,固執是宿青平性格的一大特點。 坊間更是流傳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敢和臨汾市領導拍桌子,雖然沒有人親眼見過,但一位熟悉他的人認為,他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在宿青平手下幹部的眼裏,和這位上司打交道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他很少給人留麵子,遇到事情訓人根本不分場合。”一位行政部門的幹部說。宿青平在這位幹部管理的單位檢查工作時,發現了一些問題,當著這位幹部十幾個下屬的麵,宿青平狠狠地批評了他。“但現在我還能想起來當時有多麽難堪,我也是個做領導的,總得在我的下屬麵前留點威信吧。”他說。

  事實上,很多堯都區的幹部都挨過宿青平這樣不給麵子的批評,甚至連宿身邊的副區長也不例外。一位媒體記者回憶,2004年,在堯都區某係統大會上,宿青平當著300多人的麵批評了在身邊端坐的一位分管副區長,而在此之前,他從未和這位副區長溝通過這個問題。在宿青平批評完之後,會場亂了好長時間才安靜下來。

  “做事太細讓下邊人很麻煩”

  “宿青平這個人工作太細,太具體,這讓下邊人感到很麻煩。”堯都區一位政府幹部如是評價。

  這些問題,宿青平一般不問分管業務的副局長,接招的必須是局長。如果局長無法回答而轉頭詢問副手,其結果必然是招來一頓斥責。

  “作為一個職能部門的一把手,他抓的是全局性工作,業務上的具體問題自然應該由分管領導去抓,否則還要分管領導幹啥?”這位工作人員說,“老宿這個毛病讓下邊人感到很麻煩。他本人抓工作太細,而他偏偏又以自己的標準要求下邊人,有時弄得下邊人都不會幹了。”

  雖然很多人都對宿青平的“火氣大”頗有微詞,但很多人不得不承認宿很多時候發火都有能站得住腳的理由。

  而在一得重大事情的決策上,宿青平也顯得比較固執。有人說他一旦定下的事情,很少有人反對。一位區政府的官員講,宿青平在開會的時候很少有人敢和他爭執,隻要是他提出來的事情,人們一般都會同意。“很多事情你隻有建議怎麽去做,而不是做與不做。”他說。一位在他身邊工作的幹部表示:“能伺候他這樣的領導,以後遇到什麽樣的領導都不怕。”

  宿青平在2000年,曾經在全社會公開招考市長熱線的工作人員,在他的親自選拔下,有六人錄取。根據區裏一些幹部的了解,這六個人幾乎沒有任何背景可言。而在隨後的幾年裏,這些宿青平親自選拔的人員也並沒有在他身上享受到什麽特殊待遇,至今為止,他們中間級別最高的也隻是副科級幹部,宿青平的處事原則可見一斑。

  “他自己生活的就像個平民”

  “宿青平是個和老百姓很隨和的人,可能因為他自己生活的就像個平民。”一位和宿青平共事多年的堯都區幹部這樣評價他。

  這位幹部回憶,宿青平在堯都區當區長的這些年,幾乎就是在工地上度過的。有很多工作區裏的幹部都得到工地上找他請示事情。在他的任期內解放路的拓寬工程歡迎瀏覽你一定會喜歡,平陽廣場的改造,烈士陵園的建設,堯廟廣場和堯廟宮的建設和修繕都已經完成,而宿青平一手設計的華門也在2005年屹立在了堯廟廣場上。“不管外界如何爭議,但宿青平一直認為他所做的這些工程都是為了百姓,而這其中的大部分還是挺讓老百姓普遍歡迎的。”這位幹部說。

  2000年,宿青平精心建立的區長熱線更是在親民方麵做到了極致。據了解,當時凡是和市民密切相關的事情都能打這個電話反映,熱線也能及時反饋到具體行政部門,基本上問題都能解決,一天最多接2000多個電話。

  “他和民工在一起的照片展覽在華門裏”

  宿青平所做的任何事情的背後,有他與百姓之間的零距離接觸。

  據一位報社記者回憶,區長熱線剛剛設立的時候,宿青平曾經在半夜親自去現場解決一個噪聲擾民的投訴。而也有相關媒體報道,宿青平也曾在大年三十晚上,把自己家的肉送到一位投訴買到壞肉的百姓家中。

  很多人認為,當宿青平身在工地的時候,從衣著打扮上很難辨認出來他是一個“當官的”。

  2004年,在建設華門的工地,就有記者親眼目睹宿青平和民工蹲在一起吃餅子就 鹹菜。2005年春節的前三天,宿青平親自在華門送民工回陝西,還特意為他們包了兩輛大巴。至今在華門裏一個單獨的展覽室裏還掛著許多他和農民工在工地上的合影。

  宿青平在日常並不是一個十分注重小節的人,在和人談話的時候,他通常不會端坐,而是將腿盤在座位上,即便是在飯桌上他也常常如此。有人評價,他身上有很多的平民習慣。就連他的配車也是極其隨意的,一輛1999年配給他的桑塔納2000他用到了現在,而他手下的副區長們很多都按照規定配上了 帕薩特。

  “建設華門他是設計師、監工、財務和藝術家”

  獨斷專行是很多人對於宿青平的評價。無論宿出於什麽樣的想法,在現實中,他確實做了很多越俎代庖的事情。

  幾年前,堯都區某鄉鎮的一位教師由於家庭原因準備調回市裏的中學,但她在打了報告之後,久久不見回信。最後到教育局一問才知道,教育局長也管不了她的事情,得宿區長批了才算。最後她還是找到宿青平,說明情況後很快調動了。一位區裏的幹部認為,宿青平在擔任區長期間,確實將很多權力放在了自己手上,像這樣的一個普通教師平調,也要區長批示才能辦。但這位幹部同時解釋,當時正是鄉鎮教師爭相進城的時候,區長也是怕別人把不住關。而當時宿青平行使的還不單單是教育部門的權力。“他這樣做,明顯地剝奪了其他部門領導的權力,肯定要得罪人的!”這位幹部說。

  在華門建設問題上,所謂的“專權”在宿青平身上更是淋漓盡致。有人誇張地說,華門不像是區裏在搞工程,更像是宿青平個人在養孩子。

  事實上,宿青平在華門建設中,確實起到了“全能選手”的作用。“宿區長既管設計又管施工,還要管監工和財務。”一位參加過華門建設的幹部這樣說。

  事實上,從華門開始建設,宿青平幾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很多下級領導向他請示事情都得跑到華門的工地上。“一些領導到了華門,看到宿青平正在幹活,覺得不好意思,就陪著他幹完活再說事情。”一位知情人說。

  除了全麵設計工程以外,對於整個華門的修建,宿青平也是親曆親為,什麽樣的形式,什麽樣的材質,都必須經過他認可。一次由於他設計的鬥拱施工方無法澆注水泥,出現了技術上的難題,宿青平絲毫沒有改動設計,而是在詳細問過施工原理後,鑽研出了解決這個技術問題的辦法。

  華門建成後,宿青平親自設計了裏麵的內容,其中在四大民族英雄的塑像中,他欽點了文成公主。

  據了解,凡是參加華門施工的隊伍,基本上都沒有賺到什麽錢,原因就是宿青平過於“刻薄”。

  目前,華門裏的對聯除了一副是名家所作之外,大量的對聯都是宿個人所寫。一位幹部在解釋這一行為時表示:“這是為了省錢。”在華門裏,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和宿青平密不可分,但是事實上他並不是這項工程的總指揮。

  一位幹部在評價宿青平時用到了“霸道”二字,他認為宿青平過分地在強調個人能力而忽略了其他人。

  宿青平被撤之後,一位網友在網上評價說:“教訓呀,工作不是一個人做的,是要大家一起做的”。

   “他從來不給別人上禮”

  宿青平並沒有承認自己很孤獨。給他下這個定義的是很多與他共過事的人,在他們看來,宿青平孤獨的讓人有些可憐。

  “他過的日子真的是很另類,很多生活習慣也與眾不同。”堯都區的一位幹部講。從侯馬到臨汾上任,宿青平的妻子和孩子就一直留在太原,所以宿青平在臨汾的絕大多數日子是沒有親人陪伴的。有人曾經在他臨汾家裏的牆角上看到了蜘蛛網。多年來,宿青平很少外出洗澡,也幾乎沒有理過發,很多幹部都見過他自己用剪刀修剪頭發。

  “宿青平很少和人談私事,甚至連同事之間最起碼的人情世故都不做,太不近人情。”一位幹部這樣評價他。據這位幹部說,同事們家裏遇到紅白喜事,宿青平從來不參加,不但不參加連禮也從來不上,包括上級領導也是如此,最多就是老人過世他給送個花圈,而他家裏有什麽事情也沒有通知過別人。“最近幾年根本沒有人通知他了,反正知道他也不會參加。”由此可見,由於獨特的性格,宿青平是個不善交際的官員。

  由於家在太原,宿青平幾乎沒有什麽時間回家。一位熟悉他的同事講,就算是他回家也會盡量在一天內趕回臨汾。在老父親去世後,宿青平也覺得虧欠家裏很多,曾經在區裏幹部會議上講過大家要孝順老人之類的話。而子女的事情他也很少過問,有人聽說他的孩子去年高考落榜了……

  “從不吃肉也不喝酒,更不愛與人交際”

  雖然在臨汾是孤身一人,但宿青平沒有任何的業餘愛好,在外界看來他甚至是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一位區委的幹部表示,宿青平從不吃肉也不喝酒,更不愛與人交際,工作以外查資料是他最重要的業餘活動。“你想,作為區政府的一把手,他肯定有很多迎來送往的活動,但他一般都是讓一些副區長去應酬,他既不吃肉又不喝酒,就喜歡吃一些土豆白菜之類的家常小菜,去了也和人家說不到一起。”這位幹部說。包括上級領導來訪,宿青平也是能躲就躲。

  在宿青平被撤之後,臨汾市某領導在會議上公開表示,之前省安監局在一次到堯都區檢查安全工作的時候都沒有受到堯都區重視,沒有人配合、接待。但宿青平解釋,當時因為他正開常委會,恰好分管的區長出差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