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概念是什麽?以前定名為40歲,因為人的壽命短,那時講:人活七十古來稀,40歲時當然是中年了。現代的評論有些出入,把中年的定義改為了55歲,因為人的壽命長了,裏根八十多歲還在做總統,我們許多女留學生,四十歲才生小孩,這不應該是中年。
不管哪個年齡是對的,人過四十歲以後,多事之秋已經開始了。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及腎虛等都開始成為朋友了,想甩都甩不掉。“隻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中年是一生承前啟後的階段,曆史上從古到今,很少有年輕有為的領袖,大部分領袖是老年,少部分是中年。因為,隻有到中年以後,才會有閱曆,有經驗,才有能力成為一名領袖。可是,中年是老年的前端,這也是個無法忽略的事實。
目前有兩位著名的人士相繼逝世,年齡均為59歲,一位是陳逸飛,一位是候耀文。據說,這兩位都是不常去醫院,而且是自認為身體狀況極佳的人。當然,名人引人注目,也許這種相同病例的老百姓,早已不計其數了。可是,有的老農民一輩子沒去過醫院,活九十歲到一百歲的層出不窮,這又能說明什麽問題?說明人和人不能比,遺傳基因,生活習慣,工作環境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近幾年來,國內的最新話題是:第一代富人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第三代富人比健康。
盡管國內的桑那,按摩,洗腳,大吃大喝那麽盛行,健康還是成為了另一種新的時尚。我的一位朋友,現在是個比較著名的投資專家。他告訴我,他的大部分合同,不是在娛樂場所,而基本是和客戶一起健身的時候簽訂的。他原來一天抽兩包煙,喝一瓶酒,到現在不抽煙不喝酒,吃飯也根據健康食譜。
美國的醫學發展畢竟還是在世界的前列,常規檢查在許多年前就開始了。定期的檢查包括血液,尿液,血壓,心髒等,以此確定人體的健康情況。有一次,美國總統布什的體重突然多了兩磅,把保健醫生給急壞了,強迫總統又作了許多額外的檢查,以確保沒有其他的病症。
人過四十,血脂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腎虛是非常普遍的。在美國的超市,魚油類的補藥到處都是,說明血脂和膽固醇高的人太多了。生產偉哥的製藥公司從一個小公司,產品一躍成為了一個經久不衰的暢銷品,說明腎虛的患者也是在日益增加的。
美國人的普遍壽命比中國人要長,很大的原因是科學技術的先進。關於中年養生的問題,我和幾位美國同僚的觀點大有分歧。
我認為:根據中醫的學說,食療是最有效的方法,盡量不吃藥,應從飲食上注意。
同僚一:飲食上注意是對的,但要加強鍛煉。
同僚二:人生短暫,要追求生活質量。想吃什麽吃什麽,但要堅持吃醫生給的藥。
同僚三:能吃能睡就沒有事,別太神經過敏。
我的分析:我的說法有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人生就這麽幾十年,每天吃飯和兔子一樣的菜肴,也確實對不起自己的後半輩子了。
同僚一說得很好,但是吃飯是像個小白兔,平日還要像個兔子一樣跑,那種活法沒有任何的生活質量。
同僚二講得有一定的道理,吃完了降血脂的藥,再吃大肥肉片也無妨,因為相互平衡了。可是,藥沒有十全十美的,靠藥來頂著,會不會添新的病?
同僚三講的就是不去醫院,不檢查身體。一切任其發展,這是種不科學的說法。
隨筆評論,無意爭論誰是誰非,也不是本人過分的熱愛生活夢想長命百歲。無非想到的一點,是我們這些留學生,奮鬥多少年,好容易熬出來便是中年時代;公事私事交叉繁雜,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和打仗一樣的工作,如果再不注意中年的養生,即使賺了個萬貫家產,那也是生來沒有,死也帶不走的東西,出國留學度過那麽多年的苦日子,是不是太冤了點?
打算抽空也寫一個有關健康的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