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國夢竟化作一碗炸醬麵)----這文章寫得真好,我看了好幾遍,我想在北美地區的讀者也都看過了。也許每個人的感覺都一樣,看完了以後,覺得特別解氣。
我也思索了這個問題,為什麽能有這樣的結果?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心情?是一個犯人剛出獄,而獲得的自由心裏嗎?不是。
是一個遠離祖國多年的人,第一次回到生你養你的故土時候的激動心情嗎?也不是。
我認為,應該是一種長期受到的精神的壓迫,而在這一刻找到了真正自我的感覺。
那表明的是,我是個中國人,我的血管裏,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我沒有什麽自卑的,我沒有因為我是個中國人,就感到恥辱,今天我為此大膽的驕傲。
是啊!移民到了美國,多少失落感就開始伴隨著我們。我們要先填飽肚子,要重新讀書,以後還要找到份工作,然後為的是那張綠卡。
我們到處都要受欺負,受洋人的欺負,還要受中國人的欺負。
先說說洋人是如何欺負咱們。為了辦那張綠卡,要花錢不說,還要求著雇主,另外必須要登廣告,看看有沒有美國公民接受這份工作,隻有洋人不幹的才有我們的份。沒技術含量的工作不行,工資低了也不行,中途雇主改變主意更不行。
一個公司招聘,一個洋人和一個中國人同時去,如果實力相當,這職位能給中國人嗎?就是不想要你,你拿什麽理由去告人家種族歧視?
在加州,我和幾位國內來的朋友,到Steak house吃飯。前一天就預約好了,到了那裏還是等了快一個小時。在國內的朋友的麵前,我這麵子快丟盡了。我幾次問前台領位的值班經理,這預約了為什麽還要這麽久?他回答說,你們如果太著急,可以到馬路對麵的餐館去,那裏的牛排和我們這裏的差不多。他說的是人話嗎?不過,反過來說,他根本不在乎我們這樣的客人,如果換幾個美國人,他敢嗎?
陳衝在國內是獲獎的演員,在好萊塢裏演過幾個正經的角色?怎麽啦?是中國人。另外,一個美國演員的片酬,比好萊塢的中國演員的要高出多少倍?能被選上就不錯了。
再說說這裏是如何受中國人的氣。我的一位朋友,六年前,辦個H1B簽證。找到一個中國律師,簽了合同又付了款,好幾個月沒動靜。在打電話催問時,律師連電話都不接了。一折騰快一年,結果是被拒絕了,理由是移民局要的附加材料,從來沒有給正確過,連他生日都搞錯了。這朋友當時氣得到處問,怎麽告著律師?可是,這馬上就要丟失身份的人,哪有時間和膽量去告這個律師?另想轍吧!
今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一家廣東人開的餐廳吃飯,我們鄰桌吃飯的美國人,都吃得Lunch Special.。可到我們這桌,領位的人建議我們吃推車式的廣東點心,我剛說句我們不要,那位大媽的臉一下就拉下來了,對一個侍者用廣東話說:“給他們拿晚餐的菜單”。別的廣東話我不懂,可這句話我聽懂了,為什麽美國人吃頓午餐她不覺得花的錢太少,而我們中國人就必須吃出個大單出來?我是個大頭啊?不就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嗎?
我一次開車在舊金山的路邊的一個中餐館吃飯,問了侍者一個地址,那侍者說那地方是做中國人生意的地方,那一臉的瞧不起的神情讓我吃驚,我用剛學會的新詞為他:“聽口音,你也是個中國人吧?”
現在,中國強大了,我們更加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了。我們可以開始了,做自己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吃以前想吃而不敢吃的東西。我同意這一點,也對此發表過意見。我在我寫的評論(一):中國人為什麽總是要責備中國人?和評論(三)什麽是文明和合理的法律?也是強調過,中國人要自己瞧得起自己,不要對中國人過於吹毛求疵。
可是,做事有個極限,這畢竟還是在美國,咱們中國人今天還畢竟是個少數民族。你要想在這裏賺人家的錢,做得也就不能太過分。
我認識一位國內公司駐美國辦事處的朋友,現在他常駐美國。這位老兄不僅喜歡吃生蒜,還喜歡吃生蔥。中午飯時,那吃麵條的呼啦呼拉的響聲,我在門外都聽到了。我進門時,他正在脫掉襯衫,然後一個飽嗝打出來,差點沒把我給嗆死。這生蒜和蔥在胃裏轉了一圈,帶著混合的味道出來了,在這個全封閉式辦公室內,真夠難聞的。在這個辦公室做生意,你考慮到客戶了嗎?
我想起一次我到加州的同學家,吃的也是炸醬麵。那是六必居的醬炒的,還有白菜,煮花生,鮮豆芽配菜,另外還有芝麻醬。那叫香啊!我們也忍不住吃了蒜。飯後,他兩個小兒子跑回家,第一句話就是:“Dad, Who ate shit?”(爸爸,誰吃屎了? )這小孩子們生在這裏,應該是美國人的口味,說明這味道對美國人有問題。你想象,這老兄如果在辦公室裏吃,那飽嗝的味道,讓客戶怎麽想?怎麽談生意?
另一件事,我在我寫的(生意經雜談)裏提過的那位毛紡集團的總裁,曾問過我:“我們這十幾個人要買些東西,曼哈頓的第五大道在哪裏?”我誠懇地告訴他:“那裏的東西太貴了,還是到其他地方去買吧”?這位的眼睛一下子瞪得快出來了,氣憤地說:“有的人來美國時間長,就總瞧不上咱們中國人,現在的中國人該不是那麽窮了吧?”我撿了個沒趣,也就不說了。
我不知道是他們從國內帶來的隨團翻譯英文有問題?還是特意將一下他們的總裁的軍?在第五大道的一家名店裏,總裁看了一下櫃台上的法國女包,每個都兩千多美金?銷售小姐介紹其中的一個包說:
“This is a update one, fashion and good quality.” (這包是最新的,時髦和高質量)那翻譯給翻譯成:“這種包是新款,是相當的貴的。”這總裁一聽就火了,這不是瞧不起咱中國人嗎?好了,老子有錢,買他三個。這小姐認真地解釋,這包不是批量生產的,一個樣式的隻有這一個。不知道這次那個翻譯是如何翻譯的?這總裁把信用卡一下子扔到了櫃台上,到底還是買了三個不一樣的女包,花了六千多美金。後來,他們團中一個大姐告訴我,總裁買了那三個包後,心疼了好幾天,也沒好意思去退掉。
這種做法,是展示我們中國的強大,中國人有錢?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冤大頭?
還有一次,也是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來這裏考察,每天都往國內打電話。我給他買了張電話卡,他一次也沒有過。這拿卡打電話多沒派,太低檔了,他才不用呢,他偏要用自己的手機。這手機是漫遊電話,電波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又到中國。他隻住了十五天,電話費超過了四萬人民幣,他也心疼了好久,我說他是個二百五。
這幾千年的底蘊不能變,這中國人的黃皮膚也改不了,咱的中國魂更不能丟。可是,解氣說解氣,生活說生活。在美國的這個屋簷下,低頭不低頭是自己的事。可是,你如果做得太過分了,最後看看,誰將是個受害者呢?
.
總有一些不好的事說說又何妨,說說不等於樓主就是 not a happy person.
什麽都不抱怨就等於活的快樂嗎?
as far as "一個洋人和一個中國人同時去,如果實力相當,這職位能給中國人嗎", maybe it is true. However, I don't have hard evidence, do you? And if we are still in China, let's imagine, "一個gao1 gan4 zi3 di4 和一個average人同時去,如果實力相當,這職位能給average人嗎"; or a tibetian and a han 同時去, what would happen. Please don't tell me that there is 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inority, or even people from certain regions. So,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nd have a bad attitude all the time, try your best and fight for your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