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1902~1963)
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從1919年起先後在長沙協均中學和青島大學讀書,曾參加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愛國活動。1926年秋在青島大學預科畢業後赴廣州,旋回家鄉組織農民協會,進行反對土豪劣紳的鬥爭。
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即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參與組織通城、崇陽農民武裝,任黨代表。這支武裝在江西修水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2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他任特務連黨代表,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經三灣改編到井岡山,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4軍的連、營、縱隊黨代表。積極建立軍隊基層的共產黨組織,實行民主製度,尊重愛護士兵,反對軍閥作風。
1929年底參加中共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被選為4軍前敵委員會委員。1930年8月任第4軍政治委員。1932年3月任第1軍團政治部主任。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領導部隊的政治工作,同時組織部隊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款,擴大紅軍隊伍。第四次反“圍剿”後,改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曾兼任擴大紅軍突擊隊總隊長。領導擴紅工作成績卓著。
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獲紅星獎章。同年9月任第8軍團政治部主任。長征中8軍團撤銷,他先後任總政治部巡視員、第1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到陝北後,參加了東征戰役。1936年6月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並兼任培訓高級幹部的第一科政治委員。1937年1月任軍委後方政治部主任,7月任第1軍團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9月,率師政治部和少數部隊,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鬥,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1939年3月初與陳光率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參與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偽軍。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強調團結抗日的友軍和愛國進步人士,孤立和打擊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他率領的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後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1941年8月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同年冬,日偽軍5萬餘人“掃蕩”魯中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115師師部等領導機關被日偽軍合圍於沂水留田一帶。他準確地分析敵情,掌握時機,出敵不意地率部向日軍占領區臨沂方向轉移,跳出敵人重圍。後又返回根據地中心地區,領導軍民堅持鬥爭,挫敗日軍在山東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掃蕩”。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後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他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領導了整風運動。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領導山東軍民進行精兵簡政,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加強連隊基層建設,開展分散性、群眾性遊擊戰爭,針對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提出“敵人打過來,我們就打過去”的“翻邊戰術”,扭轉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被動局麵。
1944年開始組織一係列戰役,實行局部反攻,鞏固、發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控製山東境內的津浦、膠濟、隴海鐵路,收複除濟南、青島少數城市之外的山東大部地區。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率山東主力部隊6萬餘人進軍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他強調打破和平幻想,準備長期作戰,積極貫徹中共中央“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方針,曾提出發動群眾,創建東北根據地的建議。他組織領導了東北地區大兵團作戰中的政治工作。1947年在部隊中推廣第3縱隊訴苦教育經驗,增強指戰員的戰鬥意誌,提高部隊戰鬥力。這一經驗後經毛澤東批示在全軍推廣。
在遼沈戰役中,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他還曾主持組建二線兵團,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他作為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委員和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津戰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工作。1949年6月以後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中局(後為中南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後為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他在領導全軍政治工作中,強調發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保證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並主持製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領導“向文化大進軍”,提出“係統的、聯係實際的、穩步前進的”部隊政治理論教育方針。
1952年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他善於團結和使用各方麵的幹部,領導建立幹部工作製度,加強幹部工作建設。60年代初,他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強調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反對林彪把學習毛澤東思想庸俗化。從1959年12月起,他在中共中央軍委還分管民兵工作,曾任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強調民兵工作要在地方黨委領導下,圍繞生產,結合中心任務進行,進一步明確了和平時期民兵建設的方向。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從1942年起經常帶病指揮作戰,1946年曾切除一側腎髒,以後長期抱病工作,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毛澤東作詩《吊羅榮桓》給予高度評價。
1902年
11月26日(農曆壬寅年十月二十七日)誕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魚形鎮南灣村(今衡東縣)。譜名羅慎鎮,字雅懷,號宗人。祖父羅匯吾,貧農,一生以教書為業,家有一鬥穀的田地。父親羅國理,當過教師,後開雜貨鋪,並擔任黑田羅氏的征首和鄉團總,1908年家境破落。母親賀氏,娘家世代為長工。
1910—1917年
8歲入私塾,1914年進入本村羅氏嶽英小學,1917年夏畢業。
1919年
秋天到長沙協均中學(原名誼群補習學校)讀書。年底,參加了長沙反對軍閥張敬堯和抵製日貨的運動。
1921年
夏在家鄉邀集土字、夢字兩地區的同學成立“土、夢學友聯合會”,被選為會長。並利用嶽英小學校舍,辦農民夜校。
1923年
4月在長沙參加了郭亮組織的“湖南外交後援會”號召的對日經濟絕交的演講和搜查日貨的活動。
6月1日日本水兵在長沙槍殺進行愛國活動的群眾,製造了“六一慘案”。4日,參加了長沙各界悼念死難者和反日活動,被列入“不法學生”黑名單,被迫返鄉,隨即赴北京補習功課。
7月考入山東私立青島大學工科預科。就讀期間,曾和幾個同學組織“三民實業社”進行抵製日貨活動。
1925年
4月青島日本紗廠工人罷工,遭到日本資本家和軍閥張宗昌的鎮壓。羅榮桓等組織青島大學罷課,募集資金支援工人鬥爭,並受青島學聯委托,到北京進行宣傳活動。
1926年
夏到廣州報考中山大學工學院,未被錄取。秋,他回湖南家鄉,參加了當地農民運動。
1927年
4月到武漢中山大學理學院就讀,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團支委組織幹事。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7月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鄂南通城縣從事農民運動。
8月20日組織通城秋收暴動,任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黨代表。
8月底率通城、崇陽農民武裝100餘人到達江西修水縣,與沒趕上南昌起義而來修水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警衛團合編,不久該團被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
9月9日湘贛暴動開始,但很快受挫,部隊向瀏陽方向轉移,途中任團部參謀。
9月19日部隊到文家市集結,根據毛澤東的決定,部隊向湖南、江西邊界地區進軍。
9月29日部隊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改編,羅榮桓任特務連黨代表。
10月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寧岡古城參加了毛澤東主持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團結爭取井岡山王佐、袁文才兩支農民武裝。
1928年
年初任三營九連、八連黨代表,參加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親自實踐了毛澤東提出的各項建軍原則,參加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創建。
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在寧岡礱市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羅榮桓任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三營黨代表。
8月中共湖南省委代表乘毛澤東不在,促使紅四軍二十八團、二十九團冒進湘南,造成“八月失敗”。毛澤東帶羅榮桓領導的三十一團三營到湘南接應受挫的二十八團。
1929年
1月14日隨紅四軍下井岡山,向贛南進軍。
3月紅四軍前委決定在贛南、閩西邊境地區分兵遊擊,發動群眾。三十一團被編為第三縱隊,三營被編為九支隊,羅榮桓任九支隊黨代表。
6月至10月帶領三縱隊九支隊參加了攻打龍岩、出擊閩中和廣東東江地區的各次戰鬥。
10月30日在攻打梅縣時腰部負傷。
12月28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召開。羅榮桓參加了大會並被選為前委委員。
1930年
1月調任二縱隊黨代表。為貫徹古田會議決議,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建設,進行了艱苦細致的工作。
6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成立了紅一軍團。朱德任軍團長,毛澤東任軍團政治委員。羅榮桓代理紅四軍政治委員。
8月23日一、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會師,組建一方麵軍。紅軍決定強攻長沙。羅榮桓任紅四軍軍委書記、政治委員。
9月10日奉命與林彪一起指揮紅四軍參加攻打長沙,未克。
9月13日部隊從長沙撤退。
10月4日紅四軍攻占吉安城。
11月參加峽江縣羅坊會議,在會議上發言支持毛澤東關於放棄打南昌,移師贛江以東,誘敵深入,在根據地內作戰,以粉碎敵人“圍剿”的主張。
12月一方麵軍各部隊開展肅清“AB”團活動,羅榮桓堅持實事求是,解救了許多被抓的指戰員。
12月30日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紅四軍在龍岡西北地區,切斷了敵十八師師部與後備旅的聯係,與紅三軍陣地相聯結,使敵陷入重圍。
12月30日紅軍全殲敵十八師,活捉師長張輝瓚。接著又追擊逃敵,殲敵五十師之一半。
1931年
5月參加第二次反“圍剿”,率紅四軍參加了富田、白沙、中村、廣昌四次重要戰鬥。
8月參加第三次反“圍剿”。良村等地戰鬥後,部隊轉移途中遭敵襲擊,一些傷員、俘虜和繳獲的槍械受到損失。隨後,被免去軍委書記職務,由林彪接任。
1932年
3月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一軍團和五軍團的十五軍組成東路軍,羅榮桓任一軍團(兼東路軍)政治部主任。
4月隨東路軍向福建進軍。
4月20日參與指揮攻打漳州戰役,打開漳州後,他積極組織部隊發動群眾籌款。
1933年
3月參加第四次反“圍剿”。反“圍剿”中,以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副主任李卓然的名義發出《紅一軍團官家僚以後政治工作指示》,全麵總結了反“圍剿”中的政治工作。
4月14日調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後又調任總政治部任巡視員、動員部長。
7月兼任總政治部擴紅突擊隊總隊長,為紅軍的擴充做出了貢獻。
8月2日在《紅星報》上發表《瑞京(金)興國第一批野營的檢查》一文,指出了組織赤衛軍、少先隊進行野營訓練的必要。
1934年
1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擴大紅軍突擊月總結的決定》,宣布將羅榮桓等擴紅突擊隊領導者列入光榮紅版予以表彰。
1月21日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召開,羅榮桓由於擴紅工作成績突出,在會上受表揚並獲得銀質獎章。會上,被選為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3月25日在《紅星報》上發表《赤少隊突擊運動的初步檢查》一文。指出擴大人民武裝要做好艱苦深入的宣傳鼓動工作,克服強迫命令、抄寫名冊與會議舉手通過的做法。
9月21日紅八軍團組成,任該軍團政治部主任。
10月隨部隊參加長征。
12月13日八軍團因戰鬥減員而撤銷,調任總政治部巡視員。
1935年
8月隨中央紅軍的後衛三軍團過草地北上。
9月10日到達俄界,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
1936年
2月10日一軍團政治部以主任朱瑞、副主任羅榮桓的名義發出《關於目前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隊加強政治動員和訓練教育工作。
2月一軍團按照軍委的指示東渡黃河。羅榮桓率政治部部分人員提前渡河,布置部隊開進中的政治工作。
5月上旬,紅軍回師陝北。
6月調紅軍大學學習,同時任一科政治委員。
1937年
1月任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
5月與林月琴結婚。
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
7月10日任一軍團政治部主任。
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第一一五師政訓處主任,後改為政治部主任。
9月率領一一五師政治部、騎兵營、教導大隊等單位,在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創建抗日根據地。
1938年
年初率政治部等南下到達晉西南趙城與司令部會合。
3月林彪被閻錫山部隊誤傷,離職休養,由陳光代理師長,隨後羅榮桓任一一五師政治委員。
3月與代師長陳光率三四三旅,開進蒲縣大寧公路,在午城、井溝等地與日軍一○八師團激戰,殲滅大量敵人,迫使敵人後撤,保衛了黃河渡口。
4月與陳光率部到達晉西汾陽、孝義一帶,開辟呂梁山抗日根據地。
8月根據中共中央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決定,派肖華率部分部隊東進冀魯邊區,開辟和擴大根據地。
9月敵一○八師團沿汾離公路西犯,企圖西渡黃河。他和陳光指揮部隊先後在薛公嶺、油坊坪、王家池伏擊敵人,斃傷敵1200餘人,鞏固了呂梁山根據地,保衛了陝甘寧邊區。
9月在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會上匯報了抗戰以來一一五師工作情況和經驗。中央在會上提出“派兵去山東”。根據中央決定,一一五師派六八五團向山東開進,開辟(微山)湖西根據地。
12月與陳光率領師直與六八六團等部隊到達晉東南,組成東進支隊,向山東進軍。
1939年
3月東進支隊進入魯西鄆城地區。全殲鄆城西北樊壩偽軍一個團,擴大了八路軍的影響。
5月11日在肥城以南之陸房地區,一一五師部隊衝破敵之包圍,並殲敵一部。陸房戰鬥後,他派東進支隊大部,東越津浦路進入魯南地區。
8月山東成立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該地區黨政軍民工作,朱瑞為書記,徐向前、羅榮桓等為委員。這個月裏,羅榮桓與陳光指揮部隊在梁山地區殲滅日軍長田敏江少佐以下300餘人。
10月過津浦路,進入魯南。
11月趕赴(微山)湖西地區,及時處理了該區錯誤的“肅托”事件,挽救了湖西抗日根據地。
12月26日在幹部會議上提出把抱犢崮山區建立為八路軍單獨的根據地。
1940年
1月指揮一一五師和農民自衛團,擠走國民黨頑固派費縣縣長李長勝,解放崮口。
2至3月與陳光指揮三打白彥,殲敵800餘人。
9月一一五師在魯南天寶山區的桃峪召開高級幹部會議。在會上,他總結了對敵頑鬥爭的“插、爭、擠、打、統、反”六字方針,提出了“建設鐵的模範黨軍”的號召和具體措施。
10月一一五師將部隊編成6個教導旅,分布於蘇魯豫皖、魯南、濱海、魯西、湖西、冀魯邊等地,師屬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發展到近7萬人。
1941年
1月7日就皖南事變的發生,一一五師發出支援新四軍動員令。
2月1日羅榮桓等一一五師全體將士致電中共中央,就皖南事變問題表示堅決擁護中共中央主張,克服投降內戰危機。
3月軍委批準以陳光、羅榮桓、肖華、陳士榘、梁必業組成一一五師軍政委員會。
8月1日一一五師在濱海區臨沭縣蛟龍灣舉行“八一軍政大檢閱”,羅榮桓在會上作了報告。根據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山東分局由朱瑞、羅榮桓、黎玉、陳光組成,朱瑞為書記;山東縱隊歸一一五師首長指揮,配合作戰;組織新的山東軍政委員會,羅榮桓、黎玉、陳光、肖華、陳士榘、羅舜初、江華7人為委員,羅榮桓為書記。
11月侵華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次親自指揮日偽軍5萬餘人,向山東根據地中心沂蒙山區進攻。
11月5日率山東黨政軍機關巧妙而果斷地突出了重圍,隨後率領部隊又回到沂蒙地區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1942年
1月軍委指示,一一五師統一指揮全山東部隊(包括山東軍區)。
3月15日在莒縣以南石板村,主持召開了一一五師連隊政治工作會議,對連隊政治工作的職責、作風和方法等問題作了係統的闡述。
4月劉少奇由蘇北到山東,指導山東分局進行了4年工作總結,肯定了山東鬥爭的成績,指出了山東黨的領導的主要問題。羅榮桓對改進山東工作,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
8月在山東分局黨刊《鬥爭生活》和一一五師《戰士月刊》上分別發表《堅持我們的邊沿遊擊區》和《準備打破敵人緊縮包圍封鎖我們根據地》。
11月指揮教二旅運用“翻邊戰術”乘日偽軍開赴沂蒙山區的機會,在贛榆、東海一帶的海陵地區攻克敵偽據點16處,粉碎了敵人對這一地區的蠶食。
11月在《戰士月刊》上發表《克服在遊擊戰爭中認識上的一些偏差》。
12月到前線,參加指揮第三次甲子山戰役,收複甲子山區。《戰士月刊》發表了他寫的《一九四二年的政治工作總結與一九四三年的政治工作任務》。
1943年
3月12日中央軍委任命羅榮桓為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一一五師政治委員、代師長。
3月13日在山東軍政工作會議上作《分散性遊擊戰爭與對敵政治攻勢問題》的報告。
4月24日向部隊發出保衛夏收與反蠶食戰役的命令。
6月蔣介石命李仙洲部入魯接收東北軍於學忠部防地。羅榮桓根據毛澤東“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對於部撤出山東給予便利,同時阻滯了李部入魯。從而大大改善了我軍在山東的態勢。
7月23日與黎玉聯名在《大眾日報》上發表《我們能堅持,我們也能勝利》一文,分析了山東形勢,指出抗戰的光明前途。
7月24日發布訓令,要求各地加強小部隊建設,更好地開展分散性、群眾性遊擊戰爭。
8月3日在《大眾日報》發表《紀念我軍建軍十六周年要認識“八一”的曆史教訓》。
8月朱瑞去延安,中央任命羅榮桓為山東分局書記。
10月9日與黎玉、肖華聯名發布《山東軍區反“掃蕩”緊急動員令》,部署反“掃蕩”。隨後,又具體指揮部隊進行反“掃蕩”鬥爭,很快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1944年
3月利用日軍在太平洋作戰失利,兵力大批外調的形勢,指揮了山東戰場的攻勢作戰。
3月在春季攻勢中,山東八路軍一舉殲滅偽軍吳化文部7000餘人,控製戰略要地魯山地區。
4月發布訓令,要求各部隊著手培育大批戰鬥英雄,發揮勇猛、頑強、迅速、靈活的戰術與不怕死的白刃搏鬥精神。
5月領導了山東戰場的夏季攻勢。
6月15日在《鬥爭生活》上發表《緊緊掌握對敵鬥爭,鞏固成績,反對自滿》。
同日在碑廓鎮主持山東軍區軍事會議,在由下而上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他作了《關於軍工會議的總結報告》,總結了對敵鬥爭經驗,確定了今後的軍事方針,統一了作戰指導思想,對於山東八路軍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7月1日發表紀念建黨二十三周年文章——《學習毛澤東同誌的思想》,科學地、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思想。
7月7日在《大眾日報》發表《紀念“七·七”》。
8月12日與黎玉答複了毛澤東7月28日向各戰略區電問的十個問題(整風、時事教育、整訓部隊、民兵工作,城市工作等等)。後來毛澤東複電說:“你們的路線是正確的。”
領導山東部隊發起秋季攻勢,相繼解放利津、沂水、文登、榮城等地。爭取了偽軍王道、莫正民等部起義。
9月18日羅榮桓等山東軍區首長發布《加速反攻準備的緊急動員令》,要求立即在全區軍民中進行深入的戰備思想動員,開展政治攻勢,做好戰鬥、生產、物資等各項準備工作。
12月在整風中,提出在敵後不宜搞“搶救”及“民主運動”,經請示中央同意,製止了一些單位出現的混亂現象。
1945年
1月3日在山東分局、軍區直屬隊幹部會上,作《一九四四年的過去和一九四五年的到來》的報告,總結了1944年的鬥爭經驗,要求在新的一年全麵貫徹黨中央對解放區的各項號召。
1月17日在羅榮桓主持下,山東軍區發出《關於一九四五年山東我軍主要作戰方向的指示》,確定以開辟膠濟路東段兩側為主攻方向,以便將膠東、渤海、魯中、濱海各區打成一片。為了貫徹這一戰略意圖,山東八路軍發起春季攻勢。魯南軍區全殲偽和平救國軍第十軍,擊斃偽軍長榮子恒,解放泗水城;膠東軍區殲滅偽軍趙保原部1.2萬人;3月魯中軍區解放蒙陰縣城。
4月主持製定了山東軍區5、6、7三個月作戰計劃,開展夏季攻勢。根據這一計劃,渤海軍區討伐偽軍張景月部,殲敵2700多人;魯南討伐偽軍張裏元部,殲敵2000餘人;魯中討伐偽軍厲文禮部,殲敵6000餘人;濱海軍區討伐偽軍張步雲部,殲敵4000餘人。通過這些行動,山東解放區擴大了2萬餘平方公裏,使山東形勢發生了有利的變化。
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羅榮桓因工作關係未出席,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7月7日在《大眾日報》上發表《處在總反攻前夜的山東解放區》一文,指出山東解放區已有1700萬人口,28萬八路軍正規軍和遊擊隊,50萬民兵與幾百萬人民自衛武裝,這是經過7年苦鬥創造出來的,為即將到來的總反攻創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麵。
8月1日發表《學習朱總司令〈論解放區戰場〉,貫徹我們的練兵》的文章。
8月10日日本政府發出乞降照會。
8月11日延安總部發出向敵占區進攻的命令。同一天,羅榮桓主持召開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高級幹部聯席會議,討論部署了反攻的進軍任務。
8月13日與黎玉、肖華聯名發布動員令,命令各部隊緊急動員起來,完成對敵人的最後一擊,迫其投降。
8月至9月羅榮桓等指揮部隊分5路向山東敵占城市和交通要道進軍,先後解放了46座縣城、6處港口、35個火車站,殲敵偽軍6萬餘人。不久,根據軍委“東北方麵主要靠山東出兵”的指示,羅榮桓等組織山東部隊6萬餘人,地方幹部4000餘人,分3批經海、陸兩路北上東北。
10月24日率指揮機關去東北,11月到達沈陽。
10月31日就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
12月就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
1946年
3月因病去大連治療,病中致電東北局,提出東北戰爭要作較長時間準備,不要把和平估計過急,應全麵發展自己,全力支持長期戰爭。
5月回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
6月11日林彪、彭真、羅榮桓等致電各兵團並報中共中央,要求指戰員勿因敵占我一些城市而恐慌,要主動放棄一些城市,誘使敵人分散,換取殲敵機會。16日,中央決定組成新的東北局,林彪為書記,彭真、羅榮桓、陳雲為副書記。
7月出席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的會議。會後因病情嚴重,轉赴莫斯科治療,做了一側腎髒切除手術。
1947年
6月不顧蘇聯醫生要他長期療養的建議,出院回國。
7月根據羅榮桓的意見,東北局有組織、有計劃地建設二線兵團,保證主力部隊有充足的後備兵力。他直接領導了這項工作,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組成了164個獨立團,共37萬多人。這一重大措施,對推動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8月26日《東北日報》根據他的指示,刊登了遼東軍區訴苦教育的經驗,發表了《部隊教育的方向》的社論。
9月14日與林彪等指揮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到11月初殲敵6.9萬餘人,克城17座,粉碎了敵人“倚托重點、向外擴張”的戰略方針。
12月東北民主聯軍發起冬季攻勢。
1948年
1月東北民主聯軍奉命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2月2日在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報告,總結了部隊政治工作經驗。
3月在東北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會議上作報告,要求後勤單位要加強黨的領導,把政治工作貫徹到各個係統中。在東北野戰軍召開的參謀會上作報告,提出了關於今後建軍及正規化問題。
3月與林彪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的冬季攻勢結束。這次攻勢共殲敵15.6萬餘人,使國民黨占領區縮小到隻占東北全境1%。
5月根據羅榮桓的意見,東北人民解放軍頒布了入城紀律守則八條,後來中央軍委將這一守則轉發全軍。
6月15日到長春前線主持召開了會議,明確了我軍對長春守敵要采取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與經濟封鎖,使其軍心動搖而後再攻的方針。
8月14日東北軍區和野戰軍分開,羅榮桓任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兼野戰軍政治委員。
9月中央軍委發出了《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指示“置長、沈兩敵於不顧”,“確立攻占錦、榆、唐三點並全部控製該線的決心”,以封閉國民黨軍隊於東北境內,然後加以殲滅。遵照軍委指示,他和林彪等指揮東北野戰軍發起規模巨大的遼沈戰役。
10月2日因敵人4個師在葫蘆島登陸,林彪一度猶豫,要回師打長春。在羅榮桓的勸說下,很快又堅定了打錦州的決心。錦州戰役開始前,林彪、羅榮桓親臨前線對攻城進行部署。
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守敵發起總攻,15日攻克錦州。
11月8日主持起草向中央的綜合報告,總結了遼沈戰役的情況。
11月9日東北全境解放。
11月23日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野戰軍開始向關內開進。
11月30日與林彪率野戰軍指揮機關離開沈陽向冀東挺進。
12月11日毛澤東電示林彪、羅榮桓規定了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
12月17日奉中央電召到河北西柏坡中央駐地,參加研究今後作戰的方針。
12月22日平津前線司令部以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的名義發出布告,宣布解放北平、天津諸城市的《約法八章》。
1949年
1月10日中央指示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管理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項工作。開始同傅作義派出的代表進行談判。
1月15日天津解放。16日,與林彪致函傅作義,勸他接受和平改編方案。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2月21日在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部隊師以上軍官會議上講話,指出,改編不隻是改旗易幟,換個番號,而是將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服務的軍隊改變為人民軍隊,是立場上的根本改變。
3月2日主持中共同傅作義、董其武方麵關於和平解放綏遠問題的談判。綏遠於9月19日和平解放。
3月為貫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第四野戰軍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他作報告,著重講了反對無政府主義、無紀律現象的問題。
4月11日第四野戰軍部隊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出發南下,他因病留天津治療,隨後到達北平。
6月7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華中局和華中軍區成立,羅榮桓任華中局第二書記兼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羅榮桓參加了會議並被選入大會主席團。
9月30日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並擔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了開國大典。
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被選為政務院法律委員會委員。
1950年
4月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成立,羅榮桓任主任。
6月6日出席了中共七屆三中全會,討論土地改革、解放軍整編等問題。
7月7日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部隊整編複員的政治工作指示》,在軍委和總政的正確領導下,全軍迅速的順利完成了150萬武裝人員複員的巨大工作。
8月軍委頒發了他主持製定的部隊文化教育方針和規劃。
9月4日軍委總幹部管理部正式成立,他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
9月30日在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上致閉幕詞。會後,總政治部向中共中央的總結報告中提出,在部隊思想建設上亟待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對帝國主義侵略陰謀及戰爭威脅認識的教育。在部隊應重視大力推行英模和立功運動。中央將報告批轉全軍執行。
10月在全軍青年工作會議上作總結報告,提出為建設強大國防軍,展開普遍建團,為爭取達到百萬團員而鬥爭的任務。
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
1951年
3月10日軍委決定出版《八一雜誌》,他任刊物指導委員會副書記。
11月20日在全軍第二次宣教文化工作會議總結講話中,要求貫徹速成的、聯係實際的,但又是正規的文化教育方針。
1 2月寫信向中共中央建議,軍委開辦輪訓師團級政治工作幹部的高級政治幹部學校。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批示同意。
12月25日向中共中央、毛澤東報告總幹部管理部成立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報告說:全軍先後抽調10多萬幹部建設各特種兵學校和領導機關,近20萬名幹部調到學校學習。有4萬人轉業到政府企業、財政係統工作。
1952年
8月14日向中央軍委報告全軍文化教育情況。到7月底止,全軍已有200萬人投入文化學習,開辦速成中學50多所,小學220多所,文盲迅速消滅,好學上進蔚然成風。
1953年
12月7日軍委在彭德懷主持下,召開全國軍事係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確定了人民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各項製度和方針。會議堅持了在軍隊內部實行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製,堅持了人民解放軍傳統的政治工作製度。他參與了這些重要決策。
1954年
2月中共中央召開七屆四中全會,揭露高崗的反黨陰謀活動,羅榮桓因病未出席會議,作了書麵發言。
4月15日組織領導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經中央軍委批準正式頒布實施。
6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第三十二次會議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8月3日被東北軍區選為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月24日軍委批準政治學院根據羅榮桓指示起草的《辦院基本方案》。
9月15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並被選入大會主席團。
9月27日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9月29日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2月兼任政治學院院長,政治學院開課。
8月在《八一雜誌》上發表《繼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一文。
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
9月23日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
6月15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並擔任大會主席團成員。
9月2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寫信,因健康原因,請求解除他總政治部主任及總幹部管理部部長職務。中央批準了他的請求。
9月15日出席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10月17日至11月3日同政治學院工作人員談古田會議的前後經過。
1957年
1月到湖南、廣東、海南、福建等地視察。
4月20日指示解放軍報:一、要多抓思想工作,二、貫徹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三、反對教條主義。
6月26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並擔任主席團成員。
8月為《解放軍報》題詞:“發揚人民解放軍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傳統作風,為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
9月為《解放軍三十年》征文撰寫了《秋收起義和我軍初創時期》一文。
1958年
2月1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擔任主席團成員。
4月29日在政治學院幹部會議上講話,要求政治學院搞好社會主義教育,學院黨委要改進領導方法,集中力量抓好教學。
11月28日出席了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會議。
1959年
2月到湖南等地視察。
4月18日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繼續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6月5日任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8月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召開,他因病未出席。會議決定由林彪擔任國防部長。
9月中共中央決定組成新的軍委,他任軍委委員,分管民兵建設工作。
11月2日到空軍部隊視察。
11月22日主持起草了軍委關於民兵工作問題向中共中央的請示報告,建議把民兵工作重點放在政治經濟中心、工礦、交通樞紐地區和海陸邊防地區以及沿海島嶼。中央將報告批轉全國執行。
12月到安徽、上海等地視察。
12月14日中央軍委決定建立民兵工作小組,他任組長。
1960年
1月指示《解放軍報》要宣傳毛澤東思想,提倡幹部通讀毛主席著作,在宣傳上不要簡單化,庸俗化。
3月30日出席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大會主席團成員。
4月18日全國民兵代表會議開幕,羅榮桓致開幕詞。
10月為政治學院《思想戰線》雜誌創刊題詞:“要提高馬列主義理論,必須聯係實際,避免無的放矢。”
1961年
1月再次出任總政治部主任。
2月到南京、福州、上海、杭州、南昌等地部隊視察。
3月到長沙政治幹部學校和工程學院視察。
4月30日在第二十六次軍委常委會討論《合成軍隊戰鬥條例概則》時,他當著林彪的麵指出“帶著問題學毛選”的提法不妥。在這前後,他還多次反對林彪將學習毛主席著作庸俗化、簡單化的錯誤主張。
5月18日在全軍管理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經常思想工作中,在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時,不能采取大鳴大放大字報的辦法。
7月18日軍委民兵工作小組擴大為人民武裝委員會,他任主任。
8月5日為《解放軍報民兵專刊》題詞:“加強民兵國防教育,把民兵組織落實到生產基層中。”
10月4日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總結講話中提出,紅與專問題,要落實在專業上,隻講紅不落實在專上也是空的。
11月15日在全軍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組織部門的任務主要是抓黨的組織建設。連隊工作靠黨支部的領導,黨支部搞好了,中心工作才能搞好。黨的建設主要抓教育提高黨員質量,健全和活躍黨的生活。
1962年
3月2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三次會議,他擔任主席團成員。
10月10日主持召開軍委人民武裝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11月在全軍組織部長會議上強調指出,黨委建設要著重解決民主集中製,原則空氣和團結三個方麵的問題。發展黨員要強調質量,從組織教育培養入手,要重視黨員幹部的道德品質問題。
1963年
2月16日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加強黨委工作,主要是貫徹民主集中製的問題。黨委內部既要加強團結又要堅持原則。
9月28日因病重住院。在病危時還囑咐政治學院的領導,一定要把政治學院辦好。
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12月19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向羅榮桓遺體告別。
12月22日首都各界1萬人在人民大會堂公祭羅榮桓。劉少奇主祭,鄧小平致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