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鈞(1910-1974)
原名陳國懋。字少達,號稚勉。
1910年11月26日生於四川達縣河市一個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1923年就讀於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1927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參加中國國民黨。
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擊退叛軍夏鬥寅部的戰鬥。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教導團。是年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團部副官、訓練處主任,9月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後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一師三團排長。隨軍上井岡山後,曾被派往袁文才部工作。
同年冬任教導隊副隊長,1928年任第一團一營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進剿”、“會剿”和永新困敵之戰。
1929年5月任紅四軍駐吉安辦事處代表兼贛西遊擊第三縱隊參謀長。
1930年1月任紅六軍第一縱隊參謀長。同年夏起,任紅二十軍參謀長兼第二縱隊政委、紅軍學校第三分校學生總隊政委、紅三軍第七師師長。1932年7月任紅十五軍軍長。
1933年1月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同年8月獲二等紅星獎章,10月任紅十三師師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曆次反“圍剿”。
1934年10月率部長征,掩護中央縱隊行動。同年12月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擔負中央紅軍的殿後任務。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麵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合後,於7月調任紅四方麵軍第九軍參謀長。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後調任紅四方麵軍紅軍大學教員。
1936年2月任紅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調任紅二方麵軍第六軍團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O師三五九旅旅長。
1937年10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38年6月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同年12月任抗大第二分校校長,率領幹部、學員挺進敵後的河北陳莊、神南地區,在參與指揮反日偽軍“掃蕩”的同時,堅持辦學。
1940年5月回延安,同年10月到軍政學院工作。
1941年11月任軍事學院副教育長。
1942年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同年5月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副司令員。
1943年1月任第三八五旅副旅長兼隴東軍分區副司令員。
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1月率部隊到冀熱遼軍區。
1946年在軍事調處執行部熱河執行小組任中共方麵代表。同年8月任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
1947年5月任合江軍區司令員,同年8月任東北野戰軍上幹大隊大隊長,後任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
1948年9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
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參加遼沈、平津、衡寶、廣西諸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指揮部隊平定湘西匪患後,協助劉伯承組建軍事學院。
1950年12月任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
1952年任副教育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195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11月代理軍事學院院長。
1957年10月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任院長。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74年2月6日於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