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W.A.T.

(2005-09-11 13:38:17) 下一個

在我中學的時候,曾看過一部美國電視連續劇《S.W.A.T.》,譯名為《SWAT特警隊》,電視台至少重播過兩次,而且每次我都有看,事實上在班上幾乎每個男孩幾乎都會看。這部電視連續劇是由美國廣播公司(ABC)拍攝,在1975年2月開始每個星期六晚上9點播放一集,這部以洛杉磯市警察局的SWAT分隊為背景的電視劇是當年最熱門,甚至其主題曲也成為當時電台熱播的曲目之一。每一集都有一個不同的案例,而且有一些案例是有真實背景的,甚至以一些在沒有SWAT存在的年代的大案,假設如果有SWAT,會怎樣處理類似的案例。例如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高塔狙擊案等等。但盡管這套電視劇很受歡迎,卻也被評擊過於暴力(以當時的觀點一定無法想像現在的電視電影會變成什麽樣子),因為劇中的英雄人物往往都是“先開槍,再詢問”的。結果這套電視連續劇隻播放了兩個季度,就在1976年夏天結束了,而我國在1980年代曾引進過這套連續劇。


75年ABC版的《S.W.A.T》,劇中早期SWAT使用的武器主要是M16(空軍型,即沒有輔助推機柄)

這部連續劇的片名“S.W.A.T.是“特種武器與戰術”(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的縮寫,但實際上也可以簡單地翻譯為“特警隊”,因為在美式英語中,泛指特警隊的詞語就隻有兩個SWATTactical Team,而“SWAT”是最常用的,盡管這個在1969年誕生的縮寫詞最初隻是洛杉磯市警察局組建的特警隊如果要具體指某一支特警隊,則往往要在前麵加上其隸屬警察局的縮寫,例如洛杉磯市警察局的特警隊就是LAPD SWAT,洛杉磯縣警察局的SWAT稱為LASD SEB,而紐約市警察局的SWAT則稱為NYPD ESU等等。注:在LAPD的上麵還有一個LASD,那是管轄全洛杉磯地區的洛杉磯警察局。

LAPD SWAT一般被認為是現代美國特警隊的始祖,其前身是在1965年組建的一支專門對付華特暴動(注:WATTS riot,1965年8月洛山磯黑人區暴動)的反狙擊小分隊。這支小分隊當時是4人小組的形式,但在1968年正式演變成為現今的5人小組式戰術單位,這個最基本的5人小組被稱為“元素”(Element),其他警察局效仿組建的特警隊大多數都采用了類似的組合1975年電視劇就是以5名越戰退役老兵組成的5人小組為主角

LAPD SWAT正式成立後,在1969年12月9日圍攻了一夥自稱“黑豹”的暴力組織,雙方發射了幾千發子彈。不過LAPD SWAT出名的事件是19745月17日下午發生的SLA槍擊案,一夥自稱為救世軍(Simbianese Liberation Army)的私人武裝團夥據守在一所房子內與LAPD SWAT展開激烈的交火,雙方各打了三千幾發子彈,由於電視台直播了個事件,使LAPD SWAT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因此1975年的這套電視劇很可能是受這次事件的影響而引發的商業行為。這兩次街頭火拚事件中LAPD SWAT的處理手法與1975年電視劇中的情節很相似,我們可以發現當時LAPD SWAT采用的戰術都是簡單而直接的軍事手段——以強大的火力壓製對方的抵抗意誌,直至取勝,這是由於在當時還沒有人專門總結和研究適用於執法機構的專門戰術,也沒有太多適用於特警的裝備,當時的SWAT與電視中一樣都是使用軍用的AR-15步槍。現實中許多LAPD SWAT的隊員都是退役老兵,而電視劇中主角的背景也是設定為越戰老兵。(關於現在的LAPD SWAT的情況可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當警員火力不足時,LAPD SWAT將會提供支援》。)

2003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行了一部取名為S.W.A.T.的電影,此片的宣傳說是1975年同名電視劇的電影版精彩的宣傳片段,“就連警察也得求助”(Even Cops Dial 911)的宣傳詞,再配合上1975年電視劇的主題曲,這部2003年暑期最後一部重頭戲在上映前的確令人萬分期待。由於現在的警察戰術更加係統化專業化,雖然LAPD仍然很喜歡招收退役軍人,但現行的製度使這些老兵必須“洗腦”合格才能“上崗”操作,因此軍迷們都期待這部打著“戰術”招牌的動作片能帶來比75年版電視劇更專業的氣氛更精彩的戰術表演。

然而,2003年真是軍迷的電影失望年S.W.A.T.》一億美元製作費用換來的卻是如《太陽之淚》一樣的失望這部電影隻有前半段算是合格的特警題材電影,而後半段卻是不倫不類的特警偵破片,2003年的電影竟然連1975年的電視劇都不如,以至許多特警迷在看完後不得不為自己花的冤枉錢解釋——“就是衝著裏麵的裝備才掏錢的”。由於宣傳片顯得比電影更精彩有專業感,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剪輯宣傳片的人的功力

電影一開始就突出了“就連警察也得報警”這個宣傳的含義呈現在觀眾麵前的是類似於1997年洛杉磯北好萊塢大道槍擊案的新聞畫麵——在大批警車包圍下,兩名穿著Ⅲ級以上防護的搶劫犯在大街上用AK步槍向著警察、路人和電視台的直升機掃射,所不同的是電影中增加了兩名劫匪留在銀行裏劫持人質。隻裝備9mm手槍和12號霰彈槍的普通警察對付不了這樣的事件,於是,SWAT奉召到場。這些本來就是成立SWAT的目的,SWAT並不負責偵破調查或相關的工作,隻是當其他部門的警察單位在遇上或懷疑有重武裝的罪犯時,才申請SWAT的援助,然後SWAT就用他們的特種武器和戰術像閃電一樣迅速控製場麵、製止歹徒頑抗,然後全身而退。所以這部電影的宣傳詞雖然帶有商業式的誇張,卻也符合現實。


“就連警察也得求助”的宣傳詞寫在每一張宣傳海報或宣傳片段上


穿著防彈衣用AKM掃射的劫匪,本片開頭部分故意采用模糊和振動的畫麵,渲染出電視直播北好萊塢大道槍擊案的那種氣氛

在銀行外麵的SWAT首先射殺了兩名亂槍掃射的劫匪,於是就剩下留在銀行裏的兩人了——在銀行內有人質的情況下,貿然射殺劫匪的同夥可能會招致槍殺人質的報複行為,再好的軍事顧問也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們並不能糾正編劇人員的錯誤。為了讓故事能夠發展下去,讓兩名搭檔的SWAT隊員分道揚鏢,他們潛入銀行並誤傷一名人質的情節才是關鍵,而銀行外的兩名劫匪隻是陪襯,目的是造出類似97年槍擊案的氣氛,要在電影開頭把觀眾留在座位上而矣。


詳盡的情報,周密的計劃,是SWAT行動成功的必要元素,但電影中卻忽略了這些


和電視劇中SWAT的出場畫麵一樣,首先進入觀眾視線的是SWAT的專用貨車

馬力強大的雪佛蘭“郊遊者”越野車是LAPD SWAT最常用的汽車

後來的情節是,吉姆(科林·法瑞爾飾)甘心當槍械管理人員,而繼續留在警察局,直到他被哈裏森(塞繆爾·傑克遜飾)選中,重新成為SWAT成員。但問題又來了,專門挑選5個人出來組成一新的“元素”,對於挽救SWAT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又有什麽關係呢?整隊LAPD SWAT就有105人小組外加16名狙擊手,就算要配合警察局公關部的宣傳工作,也應該全體SWAT一起整改吧,除非這隊帥哥美女組成的“元素”專門負責全副武裝地站在電視攝像機前說“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總之,一個重新出山的老王牌把犯過錯的主角帶回SWAT,三名原本就有SWAT經驗的成員再加上一男一女兩名巡警,新組建的這支5人小組開始了他們的訓練。訓練完成並通過考核後,這個新的小組執行了他們的第一個任務,對付一個拿著槍發酒瘋的笨蛋。從訓練到第一個任務,此片也就這一部分比較像一部特警電影。


短短的訓練畫麵反而是比較突出片名的主題


現實中,真正的SWAT所執行的任務多數是這種有驚無險的類型,但永遠把潛在最小危險最大化、永遠大材小用正是SWAT任務完滿成功的關鍵。

然後情節一轉,一個大毒梟很愚蠢地被逮捕後,對著電視攝像機宣稱任何人任何人救了他,就給一億美元正好是本片的製作費。當各個電視台反複播放大毒梟高聲呼叫“一億美元”的時候,我期待中的後續故事應該是各路黑道人物拿著各種火力強大的武器,重重關卡攔截護送車隊,而SWAT憑著專業的戰術配合和周密的應急計劃麵對各種突發事件,用他們的武器一路過關斬將,把犯人押送到目的地。結果電影的情節卻是在吉姆的舊搭檔布萊恩和一名現任搭檔一億美元的誘惑下救走了大毒梟,接下來的情節就了一般警匪片中的慣常套路:歹徒跑,警察追,最後正邪主角大決戰(用最老套的結局方式,兩個主角扔下槍格鬥決勝),正義必勝,事故結束。


現實中的美國警察在汽車作為掩體參加槍戰時,一般會先跑向車尾或車頭的輪胎部位,而不是像許多電影中那樣利用不防彈而且暴露下身的車門掩護自己的


把典型的追車加碰撞場麵換成追飛機,也算本片一大噱頭,但卻不那麽有吸引力

這部電影不但情節糟糕,電影的名稱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al”,沒有太多關於戰術的表現,結果除了裝備外什麽也沒有。電影中的裝備倒是很真實,至少符合了目前LAPD SWAT的實際情況例如演員使用的手槍是Kimber公司SWAT Custom IIKimber公司專門生產比賽級精度的M1911式手槍,他們的產品都是半手工生產,產量低,價格高,但質量好。購買柯爾特、斯密斯-韋森或春田等其他牌子的1911手槍再改裝成比賽槍的花費,比直接購買一把高品質的Kimber手槍Custom是訂造的意思,SWAT Custom是專門LAPD SWAT而訂造的戰鬥手槍。雖然LAPD配發的手槍都是9mm伯萊達手槍,但LAPD SWAT過去一直使用專門改裝過的柯爾特“政府”型.45口徑半自動手槍作為戰鬥手槍,近年來開始使用Kimber公司的訂製產品


Kimber公司生產的SWAT Custom II型,需要改裝底把才能安裝SURE-FIRE戰術燈。現在推出的Custom TLE RL II型在底把上增加了導軌,不需要改裝就能直接安裝戰術燈。左圖為科林·法瑞爾使用的道具,槍號是KLA114260,而塞繆爾·傑克遜所用的道具的槍號是KLA114249資料引自long mountain


演習中發射染色彈的
SWAT Custom II

電影中的SWAT隊員主要的突擊武器是柯爾特公司生產的M4A1卡賓槍,對於此槍恐怕廣大軍迷再熟悉不過了,而現實中的LAPD SWAT在一組Element中配備有兩支CAR-15卡賓槍除了M4A1據說也有使用柯爾特733型),這是吸取1997年北好萊塢大道槍擊案經驗教訓的結果。本片中的M4A1都配上了一個1.5×16mm的ACOG TA44-5瞄準鏡,這個型號的放大倍率為1.5倍,使得這把步槍既可以在稍遠的距離上進行精確瞄準,也能在近戰中使用。TA44-5型瞄準鏡的分劃為一個氚光和自然光照亮的小圓點(瞄準鏡頂部的一條透明的長條就是采集自然光用的采光器),即使在昏暗條件下也能使用,不過電影中呈現在觀眾麵前的卻是稍嫌複雜的十字分劃,也許是發光點的分劃顯得不夠酷吧。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在本片中主角所參與新組建的5人小組中有3支M4A1,而在其他的5人小組中,則有4支甚至5支M4A1;而本片中所有的M4A1都配有ACOG瞄準,沒有一是配近戰用的反射式瞄準鏡或幹脆直接使用機械瞄具作戰突入武器


科林·法瑞爾的柯爾特M4A1,采用SureFire M500AB護木,在提把上裝有ACOG TA44-5瞄準鏡。
資料引自long mountain


現實中
ACOG TA44-5的分劃要比電影中簡單得多隻是一個用氚光或自然光照明的圓點。

不過在電影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片中扮演SWAT的演員使用M4A1時多數采用單發射擊,這是由於步槍彈頭的射程遠而且穿透力大,為降低失去目標的彈頭誤傷市民的機會,美國警察在鬧市戰鬥中使用步槍時一般都選擇單發,這一點在電影中充分體現出來。

在本片中主角所在的5人小組中的近戰突擊武器隻有一把衝鋒槍和一把霰彈槍,如果再加上哈裏森(事實上作為訓練和指導的哈裏森更像一個組長)的武器就是兩把MP5MP5差不多是世界各地特警隊或反恐怖部隊的主要武器,雖然比同類武器昂貴,而且比較重,但MP5的射擊精度在同類武器中很高,因而受到反恐怖部隊的青睞。


塞繆爾·傑克遜所使用的道具,是一把采用固定槍托的MP5,扳機組是海軍型的。槍號7547

LAPD SWAT常用的霰彈槍有兩種,一種是雷明頓M870,目前主要用於發射破障彈或其他特種彈頭,在本片中就有SWAT隊員使用雷明頓M870發射獨頭彈破鎖和發射拋纜鉤的鏡頭。LAPD SWAT使用的另一種霰彈槍是半自動的伯奈利M1超級90,主要是用作戰鬥用途,不過電影中這把霰彈槍幾乎沒表演的機會。


在電影的開頭,用霰彈槍發射破障彈的鏡頭

用雷明頓870型霰彈槍拋纜,也是一種常用的SWAT裝備


沒作射擊表演的伯奈利M1超級90


雷明頓700PSS狙擊步槍出場機會也不多。一個典型的警察狙擊小組由兩人組成,一人觀察一人射擊,每隔一段時間這兩個人的角色要互換,因為長時間用狙擊槍瞄準著一個目標而等待射擊命令是會造成很大的精神疲勞。

電影中上述幾種武器都安裝有SURE-FIRE公司的生產的戰術燈,這也是跟現實相符的M4A1護木上巨大的M500B型燈頭最引人注目。可以在電影中也沒有表現使用戰術燈的專門戰術,隻是用來在暗處照明用除上述裝備外,還有RIOT防暴槍、薩發裏蘭TAC-6型防彈衣、拋擲電話、光纖窺視鏡、破門槌等等特種裝備,但許多裝備出現的畫麵都隻是一閃而過,由於本片沒有多少SWAT的戰術表演,自然這些裝備也沒有多少表演機會了。


在防彈盾牌的掩護下遞送電話的SWAT隊員。這種談判專用的電話機也是最常見的SWAT裝備之一,由於這些電話經常要遠遠地扔給罪犯,因此被戲稱為
擲電話”Throw Phone


推攜式氣焊也是現實中SWAT的破障裝備之一

罪犯的武器是比較雜了,AKM、AC556F、MP5K、MAC11等等甚至還有M72反坦克火箭筒,可惜編劇根本沒打算製造一場精彩的警匪大戰,結果這些武器和它們的主人一起跑了幾秒鍾的龍套就退場了。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擊落A-129直升機的那把狙擊步槍,但在電影畫麵中沒有露出全相,從部分特征判斷,有點像麥克米蘭公司的M88型。


這把狙擊槍看起來很像是麥克米蘭公司的M88型。

反角
布萊恩在不當警察後,使用的手槍是SIG SAUER P226的運動型。


在室內發射M72火箭筒的歹徒,發射場地是一個空曠的大倉庫,發射位置後麵沒有會反射後噴焰的障礙物


用M18“大砍刀”地雷破壞鐵鎖的鏡頭。電影中提到
吉姆是退役的海豹突擊隊員,事實上LAPD SWAT中許多隊員都有軍事背景,1975年電視版中的成員背景設定就全是越戰退役老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