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來到四川之後報告給皇帝說,他隻是個空頭巡撫,因已經無人需要他來管理:“四川有土無民”; "康熙十年,四川湖廣總督蔡毓榮說:“蜀省有可耕之田,而無耕田之民”(《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二十二年,馬湖(今四川屏山縣)知府何源浚也說:“蜀地民稀”。康熙二十四年,人口漸漸多了起來,然全省也隻有一萬八千零九丁,約合九萬多人,“合全蜀數千裏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四川通誌》卷71)。
當然,還有人沒有被統計進來。比如那些為數不少的白毛男白毛女:
敘州有人避賊,逃入深山。草衣木食既久,與麋鹿無異。後見官兵,以為賊複至也,驚走上山,行步如飛,追者莫及。其身皆有毛雲。
南江二野人,能手格猛獸,擘手獐鹿啖之,懸崖絕壁騰上如鳥隼。他們不怕猛獸隻怕人。雖家人親戚召之,疾走不顧也。
這些反祖的“原始人”不怕什麽狼蟲虎豹,最怕的倒是兩條腿的同類。
當時的四川,已經不象人間景象。當時的官員目擊後在信中說:“自從進入四川,隻見荊棘塞道,萬裏煙絕。荒野之中,隻有野獸成群,不見人蹤。偶爾見到一兩個幸存下來的人類,又都是五官殘缺,割耳截鼻,缺手斷腳之人,看上去象妖魔鬼怪,讓人感覺不是行走在人間。”
時至今日,每逢成都城區改造、挖路修渠,還經常會暴殄白骨,現身說法他們彼時的遭遇。
二十二
中國人曆來有崇拜那些暴力神傳統,如崇拜什麽河伯之類。因為他們無法抵禦的殘害人類的能力,所以獲得了被人們頂禮膜拜的資格。張獻忠在四川時,有一次領兵路過梓潼縣文昌廟,因聽說文昌君也姓張,遂認此神為祖,並且放過文昌廟附近的百姓不殺。他死後不久,這些沒有被殺的百姓感謝張獻忠的不殺之恩,在文昌廟中自發地為張獻忠塑了像,“綠袍金臉,獰惡狠狀”,當作神靈崇拜起來。直到乾隆七年,“張獻忠神”前一直香火繁盛,人們每年都來獻上豐盛的供品,以求威嚴強悍的張的靈魂保佑他,或者至少不殘害他。據說張神非常靈驗,有求必應,遠近數十百裏的人都紛紛前來進香。由於崇拜的聲勢過大,終於在乾隆七年,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被當地地方官毀了張獻忠神像,並把此像扔到路邊,任人踐踏。然而,官人走了不久,當地人民懷著對“人民起義領袖的愛戴和緬懷”,又重塑了張獻忠像(《“張獻忠屠蜀“考辨》),重新對他跪拜如儀。特別是一些地方土匪或者零星的農民起義武裝,對張獻忠更為崇拜,他們出去征殺前,都要專程來此,到張像前跪拜,以求保佑。
張獻忠神像後來不知所終,然而三百五十餘年過去了,張獻忠的靈魂仍然遊蕩在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之中。在張獻忠之後三百年, “中國不怕打仗”、“殺二十萬人,保二十年太平”這些說法還能屢屢聽聞。“張獻忠崇拜”是我們這個民族身上的一處危險病灶,雖然已經被曆史之手割除,然而割除的並不徹底,時有複發的可能。所以,研究張獻忠殺人的原因,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實不是一種獵奇,而是一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