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真正內幕:解放軍飛行員試飛幻影2000戰機的感受

(2009-12-16 01:01:51) 下一個


我國曾於1970年代末研究過引進幻影2000的可行性。當時出於對抗蘇聯的共同需要,我國與西方關係極為密切,引進幻影2000並沒有政治上的阻力。但是當時我軍及相關科研單位,特別是三機部更鍾情於F-15或F-16戰鬥機,因此幻影2000與"旋風"隻是備份方案。
 
1982年6月,我參觀團抵達法國後即前往"幻影"2000N造商達索公司參觀,葛文墉和蔣德秋及1名翻譯直接到法國南部馬賽附近的依斯特爾試飛基地,進行"幻影"2000試飛準備工作。法國試飛員先帶葛、蔣2人在一個簡單的模擬設備上進行練習。同時,法方還安排葛、蔣2人參觀模擬器製造工廠、操練 "超級軍旗"艦載機的模擬器、觀看研發中的"幻影"2000飛行訓練模擬器還進行了空中加油的模擬演練。
 
試飛時,法方考慮到雙方飛行員的語言障礙,加上準備時間有限,我試飛員無法完全掌握"幻影"2000的全部設備,因此安排法方試飛員共乘,他在前座負責地空聯絡和機內設備使用,飛機則由我試飛員全權操作。我試飛員雖然在後座通過多功能顯示器操控飛機,但與在前座相差不大。從地麵滑行、起飛、著陸,都可以清楚看到滑行道、跑道,空中編隊交叉轉彎時也能透過多功能顯示器看到前機,還可進行瞄準攻擊,顯示的圖象除了比直接目視稍差外,與在前座駕駛時相同,這對我試飛員順利完成試飛幫助很大。通過試飛"幻影" 2000,葛、蔣2人認識到大屏幕、高清晰度的多功能顯示器和攝錄設備確實是飛行員的好幫手,回國後也向空軍建議,應在雙座機上加裝多功能顯示器和攝錄設備,便於完成任務和保障飛行安全
 
由於葛、蔣2人本身是試飛員出身,因此,他們特別留意法國的飛行試驗設備,法國先進的設備也令他們印象深刻。依斯特爾試飛基地中有一飛行試驗指揮控製室,室內有1套顯示控製設備,中間是主控台,上方有1具顯示器,專門顯示試飛飛機前座艙抬頭顯示器顯示的各項數據和攝象機攝取的外界景象,使地麵指揮人員能看到和試飛員通過抬頭顯示器看到的同樣的景象。主控台由主管工程師和指揮員使用。左側控製台的幾個顯示器則顯示各種飛行參數。指揮控製室監控的所有參數,都是空中試飛飛機通過機上的遙控裝置即時傳送的,負責試飛的相關技術人員可以監控地麵各控製台顯示的相關數據,及時了解試飛飛機的狀況,適時提醒試飛員並協助試飛員處理突發情況
 
試飛時,除了前座的法方試飛員外,地麵控製室內還有1名法方試飛員和法語翻譯在主控台掌控試飛飛機狀況並協助指揮。我試飛員在試飛時可以用英語直接和法方試飛員溝通,但遇到較複雜的問題還是需要通過地麵的法語翻譯進行溝通。試飛時,機上無線電都處於開啟狀態,要通話隻要直接講話即可,無需按發話按鈕,所有通話內容也同步傳送到地麵的控製室。試飛所獲得的高度、速度、航向、飛行角度、油量等數據,法方第2天就提供給我試飛員參考,我試飛員查閱這些試飛數據後,可對試飛情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後來我試飛員將這些相關資料帶回國內,並保存至今。
 
在1982年6月的16、17、18、21日4天內,葛、蔣2人共試飛雙座的"幻影"2000B型1號機7架次,其中葛4次、蔣3次,包括熟悉飛行2架次,特技、導航、對地攻擊、雷達、空戰及全掛載飛行各1架次,其中有6次是後座,一次是前座。在進行雷達和空戰項目試飛時,還有1架"幻影"F1戰機擔任目標機。部分試飛項目是在較複雜的天氣下進行的,因此試飛完畢回場著陸時,還使用了緊急情況的機降係統。
 
下麵對試飛員在測試"幻影"2000戰機各項性能的情況作一介紹。

葛文墉在第1次試飛時,法國試飛員就要他操作飛機起飛。他的感受是,雖然坐在後座,視野較差,但因有多功能顯示器,能清楚看到飛機前方景物,因此與在前座飛行差不多。"幻影"2000是使用腳刹車,葛文墉因曾試飛過F一86,有使用腳刹車的經驗,因此比較適應。"幻影"2000直線滑行時,容易保持方向。降落時,由於著陸速度較慢,跑道又長,葛並沒有放減速傘,踩刹車後飛機減速很快,顯示刹車效率很高。當時葛文墉心想,滑行距離很遠(約2千米),又要經常踩刹車減速,飛機輪轂和輪胎溫度一定很高。在飛機停妥以後,他一下飛機就去摸飛機輪轂和輪胎,發現溫度很低,原來"幻影"2000刹車用的是碳合金刹車片,不容易過熱,而殲一7、殲一8刹車用的是陶瓷合金刹車片,容易過熱,葛文墉當時就認為我空軍應對碳合金刹車片加以研發采用。
 
我試飛員認為,"幻影"2000在高度1 000米、0.7馬赫速度下進行7G(7倍重力加涑度)加速的特技飛行時,飛機非常靈活,操縱也輕便。不過從試飛10千米的加速性能來看,"幻影" 2000跨旨速、超音速的加速較慢,所需時間較長,這可能是當時"幻影"2000裝配的M一53-5型發動機推力較小,因此其高空性能不如殲7和殲一8。 7次試飛都是使用後燃器起飛,當速度達到320千米/小時時,飛機自然平穩起飛,所需跑道隻有660米。起飛時的操控動作和殲 7、殲一8類似,不過因有抬頭顯示器,更便於控製飛機姿態。落地速度約為230~240千米/小時,未用減速傘的滑行距離約700米,著陸的操控動作也和殲一7、殲一8類似。

值得一提的是,"幻影"2000的線性飛行控製係統使得操縱杆變得非常輕,我試飛員認為遠比使用傳統操縱係統的殲-7要輕很多,且認為較輕的操縱杆更適合我國飛行員。"幻影"2000在正常使用情況下,機體可承受9g負荷,但最大負荷可達11g;測試中,我試飛員曾2次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拉到 9.29g和9.4g,但由於時間非常短,試飛員未出現身體不適狀況。

由於法方宣稱"幻影"2000低速機動性能很出色,我試飛員以低速進行了各種飛行動作,"幻影"2000低速的高機動性確實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進行空戰科目試飛時,擔任目標機的"幻影"Fl始終無法擺脫"幻影"2000的追蹤攻擊;反之,當"幻影"F1在攻擊位置時,"幻影"2000隻要作大角度爬升並減速就可擺脫受攻擊態勢。因為"幻影"Fl的最小速度比"幻影"2000大很多,空戰中容易造成大速度衝前,成為"幻影"2000的活靶子。即使不出現大速度衝前,"幻影"F1跟進一段時間後也必須下降加速,以免失速,這時"幻影"2000隻要下降追擊,就可變被動為主動。測試中這一過程前後曆時隻有30秒。

為了了解"幻影"2000掛載武器時的飛行特性,我試飛員還測試了"幻影"2000不對稱掛載時的飛行性能:隻在一邊掛載了"魔術"l型空空導彈。結果發現飛行時飛機會自動保持平衡,和沒有掛載武器時一樣,後來又測試全掛載飛行,共攜帶了8枚250千克重的炸彈、2個副油箱和2枚"魔術"1型空空導彈,全部掛載重量接近5.8噸。我試飛員原本認為掛載這麽多武器,操控起來應會很笨重,但發現飛行時卻依然靈活、輕便。另外,"幻影"2000在全掛載情況下側滾性能仍十分突出,可達每秒170度。這些優異的性能都要拜線性飛行控製係統所賜。我試飛員對線性飛行控製係統大加讚賞。

  發動機
  當時"幻影"2000使用的發動機是M-53-5型,啟動時間很短,隻有20~30秒,比當時我國空軍使用的殲一7、殲一8戰機啟動時間要少50% ~60%。由於M一53-5型發動機使用模塊式結構,便於維修,更換發動機時間相當短。法方曾展示了發動機維修過程,4個人隻用了17分鍾即拆卸完畢,安裝也隻用了20分鍾,也就是說,更換1台發動機隻需不到40分鍾,而當時我國空軍飛機更換1台發動機需費時1~2天。
  不過蔣德秋認為M一53-5型發動機的推力仍不足,推重比隻有6,影響了"幻影"2000的高空飛行性能。"幻影"2000在1萬米高空,l~1.2 馬赫的加速時間要比殲8長5秒,1.5馬赫增至1.7馬赫要比殲一8長19秒。不過當時法國已在研製推力更大的M一53一P2發動機(也就是台灣空軍目前 "幻影"2000 5型戰機使用的發動機)。

  RDM雷達
  RDM雷達在當時對我國試飛員而言是一款相當先進的機載雷達。葛文墉測試RDM雷達時,是以1架掛有2個副油箱的"幻影"F1c戰機為目標機,測試 "幻影"2000是在9 000米高空采用"仰視尾追"模式進行攻擊動作,發現目標機後,目標機加速脫離,距離拉大到102千米時目標機在雷達屏幕上消失,由於目標機接著左轉,因側麵雷達截麵積較大,RDM雷達再度發現目標機。 RDM雷達采用"連續追蹤"模式時,雷達追蹤距離為54千米;采用"邊追蹤、邊掃描"模式時,雷達追蹤距離為44千米。在"仰視迎擊"模式下,雷達發現目標距離為70千米,接近到65千米時,就可轉換成"追蹤模式"。另外,我試飛員還在海麵上進行了"仰視迎擊"模式的試飛,當天海雜波微弱,"幻影" 2000高度隻有150米,兩機對頭接近,RDM雷達在距離23千米時發現了目標機;但在陸地上空試飛時,因地麵反射雜波強烈,雷達屏幕上一片橙黃,無法辨別目標機。不過RDM雷達還有地圖測繪、等高線顯示等功能,有助於作戰和在惡劣氣候下穿雲下降的安全性。
  我試飛員對於"幻影"2000航電係統的整體評價是很高的:"幻影"2000雷達、慣性導引係統和線性飛行控製係統可以相聯,航電係統可自動計算出最佳接敵路線,並導引戰機在最佳角度接敵,若配合戰場管製引導,還可實施遠距離攔截任務。

  機載武器
  在空戰試飛中,"幻影"2000攜帶"魔術"1型紅外線製導空空導彈進行模擬攻擊,我試飛員發現隻要"幻影"FlC目標機進入導彈紅外線導引頭的搜索範圍內(8度),導彈就會自動鎖定目標機。當時我空軍使用的紅外線製導導彈搜索角度隻有2度,還必須用瞄準光環套住目標才能使導彈鎖住目標機,這在某些狀況下並不容易。由於我試飛員試飛時,並未掛載超級530中程空對空導彈,因此沒有進行視距外攻擊的演練。在對地攻擊方麵,試飛時隻進行了模擬攻擊,體驗了射控係統的功能,並沒有投放任何實彈。

  結語

  1982年我空軍試飛員試飛的"幻影"2000B型戰鬥機雖然隻是"幻影"2000係列戰鬥機的初期型號,但在當時我國試飛員及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讓長久以來一直使用俄係武器的我空軍高層對當時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雖然法國出售"幻影"2000的意願很強,但畢竟不便宜,而我國當時剛剛進行改革開放,國家財力有限,所以這樁交易最終未能實現。葛文墉和蔣德秋回國後提交的"幻影"2000試飛報告有多大影響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試飛對我國空軍和航空工業起到加大發展力度的刺激作用。1987年以色列將被迫終止的"幼獅"(Lavi)戰機計劃轉讓給中國後,1988年我國正式開始了代號為"十號工程"的殲一10戰機研發工作,目前已經開花結果。另外,我國在1991年引進了蘇-27戰鬥機,大幅提升了我軍的空戰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