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世界上曾經擁有這樣的中國!!(一)

(2009-05-12 05:01:25) 下一個
中國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機發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東遷洛陽後百餘年間,王權的衰落與諸侯國內部的爭鬥,對外夷的防範早已經形同虛設。野蠻部族如汪洋大海般從四麵進逼中原。那時侯,嶺南、江南、東海、隴西、高原、草原,無處不敵。南苗、東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約數以百計的野蠻部族從各個方向向中原蠶食。華夏民族危在旦夕!這時候,卻恰恰正是中原世界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前夜,各種形式的新舊較量都正在激烈進行。然而,就在內部革命如此激烈的時候(請注意,“革命”是中國上古話語——湯武革命),華夏民族的新一代貴族精英卻深明大義,表現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偉大情懷。當時絕對有爭霸天下之實力的齊桓公薑小白與丞相管仲,毅然放棄中原爭霸的革命,利用齊國巨大的號召力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導天下諸侯以東周王權為中心,堅決反擊夷禍。這個主張的實際含義是,齊國犧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擁戴王室,從而“九合諸侯”,凝聚華夏民族抗擊外患。九次聯合反擊,各種野蠻部族全數被驅逐出中原地區。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諸侯在勝利後並沒有無限度出擊,將那些小部族趕盡殺絕,而是北到陰山、南到吳越、東止海濱、西止陳倉(今日陝西寶雞),所有的諸侯都適可而止的停止了反擊追殺。這場大反擊保證了華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戰國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來。誠實的孔子曾經感慨,若非桓公 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將為左衽矣)!這一次,強力反彈之後的有限擴張,主要是邊緣諸侯奪取了野蠻部族向中原進犯的部分根據地,如楚國向嶺南的有限伸展、秦國向隴西的有限伸展、晉國燕國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齊國魯國等老牌諸侯國的土地沒有什麽伸展。


春秋列國形勢圖


第二次危機是北方林胡、東胡、匈奴興起後對中原華夏民族構成的巨大威脅。這次危機雖然不是全麵大危機,但卻是一場長達百年的長期危機。戰國中期開始,中國南部“苗蠻”的威脅已經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與西部草原的遊牧部族卻形成了很大的勢力。他們舉族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靈動,不斷從廣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進,占據了水草豐茂的陰山與敕勒川為根據,向中原燕趙秦三國的北部頻繁的攻擊掠奪與騷擾。西部則沿著河西走廊東進,占據今日甘南草原與臨洮河穀地帶,不斷對秦國邊陲襲擾。從這時開始,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中國民族進入了長達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戰爭。
這場長期戰爭大體是三個階段: 戰國反擊——秦帝國大反擊——西漢王朝長距離反擊。戰國時代對匈奴作戰 的主要是趙國、秦國、燕國。趙國第一線,是主要力量,名將李牧的十幾萬大軍長駐雲中河套地區。秦國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陝北高原與內蒙古) 地區。燕國主要是漁陽(河北北部)、遼西與遼東地區。這一階段因中原大戰如火如荼,所以僅僅維持了抵禦兩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誘敵深入反擊戰也堪稱對付遊擊騎兵的第一次成功經驗。


戰國形勢圖


第二階段在秦始皇統一之時。其時秦帝國軍威正盛,舉國對匈奴兩胡深惡痛絕。始皇帝雄才大略,決心與匈奴大打一場。寬闊的秦直道從鹹陽直修到九原,糧食軍輜源源不斷的北運。上將軍蒙恬的三十萬鐵騎與匈奴騎兵硬碰硬——爾等不是倚仗騎兵剽悍麽,偏教爾等嚐嚐帝國鐵騎的滋味兒!一仗打下來,匈奴兩胡屍橫草原,遠遁大漠戈壁的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西部反擊照樣也是全麵大捷, 高大壯碩的臨洮將軍翁仲被始皇帝鑄為金人立於鹹陽廣場,後來朝貢的匈奴人見了翁仲像無不跪拜!大勝之後,秦帝國沒有窮追不舍,而隻是占據了陰山敕勒川與隴西草原河穀,徹底奪取了匈奴立足中國邊緣的根據地,同時修了萬裏長城,以其作為縱深防禦。這就是強力反彈,有限擴張。順便說幾句。西方人說長城是秦帝國邊界,也是中國古代邊界,真教人蔑視他們的知識水準。但凡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任誰不會將城牆修在國界上。當時長城之外的陰山敕勒川、河套平原、遼西遼東平原、甘南草原、河西走廊一部分,都已經是秦帝國領土。而國土不是任何地方都適合於駐軍的。長城隻是長駐軍隊縱深防禦的一道永久性工事而已,如何便成了國界?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但凡有軍事構築與城牆者便都是國界,歐洲. 不都成了小城堡?


秦時期全圖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國的夢魘。曆經楚漢相爭、西漢初期的經濟窮困,北方匈奴再次大規模南下,當真是亡我之心不死。漢武帝時期,匈奴成勢,西漢王朝也如日中天,一場大規模長距離的大反擊正式展開。衛青、霍去病的大軍穿越高山草原,深入沙漠戈壁,對匈奴展開了剿匪式的追擊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驃騎大將軍(騎兵總司令)霍去病的壯士情懷就是當時中國民族的反擊決心,千古之下,依然令人血脈賁張。曆經十餘年大戰,漢軍北出到燕然山、狼居胥山( 今烏蘭巴托)、貝加爾湖(漢人叫做北海,蘇武牧羊守節的地方),西邊進擊到蔥嶺、塔裏木河、阿拉木圖一帶。堪稱萬裏征戰之壯舉。至此,匈奴之患終於基本從中國曆史上消失。這次的反擊是有限擴張最大的一次,非但徹底鞏固了陰山草原等匈奴遊擊區,向北推進到沙漠邊緣,而且占領了全部河西走廊與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人的生存空間第一次大規模伸展,幾乎奪取了匈奴兩胡的全部邊緣根據地。


西漢時期全圖


第三次又是全麵大危機。這次間隔較長,發生在西晉末期到魏晉南北朝的一百多年間,史稱“五胡亂華”。由於西漢的強盛,東漢又有馬援、班超等著名將領消滅邊患,加之三國時代曹操北征烏桓、諸葛亮平定西南、孫權開發嶺南等,三四百年間中國基本上沒有全麵性的生存危機。到了西晉,形勢為之突變。西晉政權是司馬氏家族三代政變所建立的王朝,開國大政權具有的勤奮勤政、休養生息、廉潔節儉等優秀方麵一點也沒有;倚仗曹魏奠定的實力,拿下了吳蜀兩個奄奄一息不堪一擊的王國,便驕嬌大長,開始了驚人的 . 裂變。五十年間,宮廷腐朽,政變迭起,貴族鬥富,皇帝白癡(晉惠帝是真正的癡呆少年),國中糜爛一團。作為民族良知的知識分子也大為墮落,放浪形骸,空談清議,沒有一個幹正經事。(據潘光旦先生考證,阮籍、嵇康一夥所謂“竹林七賢”非但是醉死夢生的大酒鬼,而且是群交能手,竟然還有名士夫婦鑽牆窺視大為讚歎!那位有精神,可找潘光旦翻譯的《性心理學》全部注釋一看)。這是中國民族被上層糜爛 . 拖向災難深淵的最危險的一次全麵生存危機!
   短短五十年的大 . ,使北方胡人再次卷土重來。遠遁無蹤的匈奴、東胡突然變成了鮮卑、丁令等等胡族,從西伯利亞的叢林草原冒出。這次他們竟大張旗鼓的假托自己是華夏五帝之後裔,堂而皇之的大規模南下來奪中華河山。西晉貴族階層本來已經腐爛透頂,加之內亂紛爭不休,便一潰千裏的逃到江南去了。占當時中國三分之二領土的整個北方全部被胡人占領,而且先後建立了諸多政權。 
          這是四千多年來華夏民族被外敵入侵最深、曆時最長的一次。不要因為這些胡人後來也化入華夏民族而諱言痛苦的曆史,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三國時期全圖


 大敗之後的晉貴族階層,畢竟過濾出了些許精英人物,依*他們激勵民眾支撐危局,但始終也沒有北伐成功。危機的解除還是隋朝的事了。躋身於胡人政權 的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整軍經武,驅趕胡人,統一了中國。隋的大反擊,不但恢複了西漢版圖,而且將胡人鮮卑的生存根據地又奪取了很大一部分,這包括奪取青海地區,將河西走廊的細細咽喉擴展為數千裏寬闊的縱深國土。但也丟失了西漢西域都護府的西部地區與北部、東部的一些地區。


西晉時期全圖


東晉十六國時期全圖


南北朝時期全圖


      真正消除這場百年危機,對外來勢力進行又一次大反擊的,還是煌煌大唐。
      唐與隋接踵,是一個南征北戰奪取天下的強悍政權。唐初麵臨的最大威脅是西麵的吐蕃、西北的回紇、北麵的突厥三股強敵。曆經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代不斷反擊,中國領土有了很大伸展。西北到達鹹海,直接於今日伊朗接壤,稱隴右道;北邊到達貝加爾湖與今日俄羅斯的赤塔地區,稱關內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稱嶺南道;東北遠達今日俄羅斯的朱格朱爾山脈(包括庫頁島),稱河北道。
      隨著國力消長,唐代的領土也有盈縮變化。我所說的是全盛時期的生存空間。


隋時期全圖


唐朝時期全圖



第四次危機是宋明時期。這次是中國民族先處於守勢而後大反擊的一個時期,也是在富裕狀態下屈辱亡國而後東山再起的時期。按照宋朝的經濟實力,完全應當振作。但是宋朝卻偏偏背離中國優秀的軍事傳統,實行“將兵分離製”,過分崇尚文職而壓抑尚武精神,以致麵對遼、金、西夏三個強大的軍事小帝國和一個大理國,宋代一直處於防守狀態。割地賠款,漢*輩出,先丟了北方,又在江南最後被元軍消滅,中華國土終於第一次被外敵完整占領八十餘年。宋朝政權也以屈膝賣國、殘害主戰派將領而被永遠的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長久積蓄之後的大反擊,始於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大起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無能,人民自救!中國民族以這種遍地開花的紅巾大起義,吹響了強力反彈的號角。但是,最終完成大反擊的,依然是有組織的. 政權與軍隊。這就是明朝初期的強力反彈。


宋遼時期全圖


元時期全圖


明時期全圖


       明初是中國曆史上“將星如雲,謀臣似雨”的時期之一。高漲的民氣、英明的君主、善戰的軍隊、高超的謀略、出色的統帥,這時都奇妙的凝聚在一起,終於恢複了中國民族的固有領土。這次反擊雖然最終擴張不大,但卻能在八十多年後奪回唐代五分之四的領土(沒有奪回新疆,沒有奪回蒙古草原),也可謂一次成功的大勝利。明朝之後,清王朝的出現是個特殊問題。滿族原於女真部族,其所居住東北地區至少在隋唐時期已經是中國本土,明代也是確定不移的中國領土 (稱為努爾幹都司),相當於一個軍事特區。滿族雖不是中國主體民族,但確定無疑的是中國人。滿族強大而奪取全國政權,本質上是中國人的統一形式問題。隻是由於中國主體漢族第一次成了B角甚至C角,再加上滿族初期入關的報複心理,將自己的外形特征(剃頭留辮子)強加於漢族等高壓政策,漢族才有了亡國感覺。但是,隨著滿族對中華文明的認同與漢族進入中央政權人數的的不斷增多,以及滿族皇室的爭氣(請注意,滿族皇室的勤奮明智與八旗部族的 . 是大不相同的。清朝的十個皇帝個個都有危機憂患意識),以漢族文明為主體的中國文明終於認同了這個成功脫離了落後母體的少數民族的中央統治權。所以,滿族主政與中國曆史上的外敵入侵有著本質不同。一個最起碼的比較是與蒙古入侵後的政策比較。滿族主政,在維護. 民族的生存空間方麵,同樣出色的體現了“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大智慧。四麵邊患在清朝中期幾乎完全肅清,西藏、蒙古、新疆,全數回歸中國!清朝全盛時期的中國,比現在的中國大了大約一倍還有餘。 
      某個民族如果發展到以. 形式生存的程度,就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文明已經成熟。從此,就成為這個民族的生命形式,成為這個民族的外殼與靈魂,的興衰榮辱就成為這個民族的生命軌跡。從本質上說,民族的分裂內亂所侵害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形式,通過對形式的破壞而消解浸蝕民族生存能力,從而對整個民族帶來毀滅性災難。


清時期全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