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看台海戰役的最大難點

(2008-02-26 02:25:45) 下一個

伴隨距離台灣大選的日期的臨近,台獨份子的狼子野心也越發的顯露出來。陳水扁公然宣稱不放棄“公投”。那麽如果台獨份子真的公然叛逆,那麽留給大陸的可能也就隻有武力收複這一個選擇了。網友們一談到收複台灣,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的軍艦、飛機等一線軍力。而在我眼中,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軍事因素在製約著這場戰役的進度和成敗。那就是後勤補給。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我先要表明一個個人觀點:如果大陸對台灣進行武力收複,我把這個軍事行動理解為解放戰爭的延續。也就是即“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後的第四大戰役--台海戰役。

如果台海戰役打響,我毫不懷疑我們的海軍、空軍在地對地導彈、巡航導彈、遠程火箭炮等火力掩護下,會給台灣的海、空軍以雷霆般的打擊。加上台灣軍隊當中有很多反對台獨、或者不想為台獨份子賣命的軍人的“配合”,大規模渡海作戰會很快完成。這部分很多網友都有過詳細的討論和闡述,我不過多的表達了。

解放軍部隊登陸台灣島,但戰爭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才是我眼中的難點:正常的戰鬥補給和巷戰帶來的民生補給。

巷戰我想是避免不了的。陳水扁執政以來,在軍中也是苦心經營。撤換下很多國民黨的舊將領,替換上去的都是自己培育的新人、嫡係。這些人當中難免要有一些不識大體、不識時務、死心塌地為台獨分子賣命的人。大規模對抗解放軍,他們沒有這個實力。但在城市中,利用平民、公用設施、地勢地貌為掩護,負隅頑抗。這樣的戰鬥還是會發生的。而巷戰,對於哪支部隊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無論是1942年裝備精良的德軍,還是本世紀初經驗豐富的俄軍,都在巷戰麵前栽了跟頭。尤其是台海戰役當中的巷戰還和以往的不同,因為我們是在本土作戰,使這種巷戰更接近於城市剿匪。至少應該比喻為:瓷器店裏抓老鼠。參戰部隊一定會接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台灣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最大限度的保護城市的基本設施、公用設施等等類似的命令。如果有平民在戰鬥中遭受傷亡,我國政府在政治上,國際影響上都將出現負麵影響,給對手以口舌的機會,這是我們大家所不想看到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此時,巷戰中的解放軍已經不是傳統戰場上的猛虎了,更像是一個懷抱嬰兒與歹徒搏鬥的母親。當然,武裝警察當中的特警對“反恐”要駕輕就熟一些,但一個缺點是人數少,另一個缺點是手持輕武器的特警還要麵對敵人重型武器的火力支援。即使是武警和陸軍協同作戰,在那迷宮一般的城市建築當中,逐個建築物的搜索、清剿,其作戰難度之大也是沒一個網友都能夠想象出來的。

各位軍迷朋友都知道現代戰爭的消耗是巨大的。一個萬餘人的部隊,激戰當中一天沒有上千噸的補給是很難滿足作戰需要的。台海戰役,大多數人都認同需要動用30萬以上解放軍部隊。那麽彈藥、燃料、藥品、食品等供應每日應該不少於3萬噸(我不是專業的作戰參謀,數字是大約估量出來的。有不到之處希望大家指出)。這僅僅是作戰需求,還有一個可能存在的更大需求,那就是台灣群眾的民生需求。

既然巷戰如此艱巨,那麽在巷戰開始之前,我認為政府為保護台灣群眾的安全,讓我們的軍隊能夠放開一些手腳。會用宣傳、動員等方法讓群眾撤離戰區。台灣有2100萬人口,70%為城市人口。按有1000萬需要轉移的群眾計算,每天需要供應的食品、飲水、醫藥、服裝、帳篷甚至包括手紙等生活必須品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那麽加上戰爭物資,每日的運輸量至少要達到10萬噸以上。這些物資從全國各地的調撥、運送,再涉及到港口的吞吐量,海上的運輸能力等多方麵因素, 完全可以用艱巨來形容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上了船的貨物也僅僅是完成了一半的旅程,台灣港口的吞吐能力顯然要小於大陸。而且經過炮火的破壞,很多港口、設施都會處於癱瘓的狀態。很可能是船到了,貨卸不下來。貨卸下來,鐵路、公路的運輸又出現各種障礙,送不到最需要的前線和地區。這些情況不能不說是極有可能出現的,也是左右一線軍力強弱的重要因素。

我談這些困難,並不是退縮,而是一個軍迷的思考。既然是“軍迷”,自然也就是外行。但拋磚引玉,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總不是一個壞事情。集思廣益,也許台海戰役當中我軍所使用的謀略就有哪位網友的思路在裏麵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