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生將才的“飛將軍”李廣為何命運坎坷?

(2007-10-31 10:15:15) 下一個
天生將才的“飛將軍”李廣為何命運坎坷?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是以深厚的感情為李廣立傳的。李廣的忠誠、勇敢、機智、高超的戰術修養以及其戰鬥的一生確令人敬佩。但他生未得封侯,最後還因出擊中迷路而被迫自殺,看來似乎是命運不公。

  漢武帝認為李廣“數奇”,即天生倒黴。既然是physicist,當然不會相信宿命之類說法。好在李廣傳寫得比較詳細,可以去分析其一生。

  一,為什麽匈奴人特別尊敬李廣?

  李廣被匈奴譽之為飛將軍,當李廣擔任邊境地區長官時,匈奴人是不敢輕易來侵犯的。匈奴人對李廣特別尊敬。李廣的能力也確值得尊敬,例子不少,僅舉其二:

  當景帝時,三十多歲的李廣任上郡(現陝西榆林)太守。一次他率百餘騎與匈奴千餘騎兵遭遇。李廣命令大家都下馬解鞍,大家都十分害怕,而李廣極鎮靜,還突擊殺敵將。匈奴疑是透敵之計,恐漢軍有埋伏,終不敢進攻,百餘騎全身而退。

  元光五年,近六十歲的李廣率軍出雁門(現山西右玉)擊匈奴,遇匈奴大軍,兵敗,李廣受傷被俘。匈奴單於素知李廣英名,令生擒。匈奴人在兩馬中間置一網兜,將李廣放在其中,送往其後方。李廣窺見一匈奴年輕人騎著一駿馬,就裝死,突然躍起,推倒騎者,奪其弓箭,騎其馬逃走。有追者,即以奪來的弓箭射死。

  可見李廣不但有著絕不低於匈奴騎手的極精的騎射技術,而且十分機智,能用隻有真正的勇士才敢施的計謀,這怎能不讓質樸的匈奴人佩服!

  二,深厚感情受士卒愛戴卻不容於上級

  李廣不但在作戰時身先士卒,且一貫對士卒極好。當得到賞賜時,會部都分給士卒,他為高官幾十年,家中竟無餘財;在荒漠之地行軍,遇見水源,在全部士卒都喝過之前,李廣自己是不近水源的。這樣的將軍怎麽不受士卒的愛戴。他自殺,人們為之傷心是很自然的。李廣口才一般,司馬遷譽之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者小路也),是恰當的。

  但是,李廣和上級,甚至和同僚的關係可能也並不好。

  他年輕時就被譽為“才氣天下無雙”,一生中和匈奴殊死戰鬥,他若能真心尊重靠裙帶關係才當上將軍的衛青才是怪事呢(若衛青不能破格當將軍,後來的功績都不可能有)。

  細看衛青、李廣出塞紀錄,李廣都是獨立率軍,沒有一次隨大將軍衛青出征。衛青能得到皇帝提供的情報及其它好處,李廣是得不到的。元狩四年(119BC)李廣最後一次出擊,衛青不願他參與攻擊單於,把他支到水草少的東道,最後他迷路自殺。由此可見他和衛青關係之一斑。

  後來,他兒子李敢為父報仇,擊傷衛青,衛青卻隱忍不發,大概是衛青在李廣自殺事件中心中有鬼或有愧。

  和皇帝寵愛的上級有這種關係,他作為將軍的悲劇人生也就很難避免了。

  李廣自殺的原因是為他不願“對刀筆之吏”,就是不願向軍中執法人員解釋。其實他不過是迷失道路,不至於死罪。可見李廣有著寧死也不願受辱的傲骨。有傲骨之英雄更讓人敬佩,隻是他們多不易合群。所以,他和同僚的關係也未必好。當他被罷官後,居住在長安,外出打獵,在郊區受到過一個喝醉的小吏的嗬斥。他後來就設法殺掉這個小吏。他一點委屈也不受,他恐怕也很難和同僚有親密關係。何況同僚中大約也很難有讓他佩服的。

  不少極具特殊才能者,甚至天才有著此種性格,則其人生道路多坎坷。隻能為之長太息!

  三,李廣不是率大軍建功立業的將軍

  不過,即使上級不能公正對待李廣,李廣也可趁出塞擊匈奴的機會立大功,但是,可惜,李廣是當不好率領大軍的將軍的。  

  李廣很年輕時就被任命為邊境地區長官——上穀(河北懷來)太守,後來曆任上郡(陝西榆林)、北地(甘肅慶陽)、雁門(山西右玉)、代郡(河北蔚縣)、雲中(內蒙呼和浩特)、右北平(遼寧淩源)等地太守,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守備任務,匈奴多不敢騷擾他的轄區。可以推想,李廣被派到一個新地方,很可能會帶來一些或挑選和訓練一些善於騎射的士卒,組建一支能高速運動的精銳部隊。當有小股敵軍時則出擊消滅,對大量敵軍則依關隘防守。為邊境太守當遊刃有餘。

  李廣對敵時,隻有等敵人接近有把握射中時才放箭,敵人則應聲而倒。這樣就得要求他的士卒們不但精於騎射、勇敢,更得有好的心理素質。選少數精銳尚可,要組建這樣的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史記》中就有李廣率軍出塞對敵時意氣風發,而士卒們嚇得麵無人色的記載。李廣在率部行軍時,沒有什麽陣勢,夜間則讓士卒們隨意依水草而居。這樣隻適應於小型精銳部隊,大部隊是不行的。

  前麵舉的幾個李廣勇敢機智的例子,也隻適合於率小部隊情況。這不僅讓人想起郭嘉對孫策的評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我們不能不敬佩這樣的英雄,但是,······

  即使率領的都是精兵,按李廣的戰法,遇到數量上占優勢的敵軍時,也不易及時脫離,很容易受大損失。

  以李廣的戰術,沒有能率大軍出塞立大功也並不奇怪。他出塞已經近六十歲,要求他改變一生中形成的戰術習慣,去適應大軍作戰是很難的。

  李廣騎射極佳,有較高的人品、勇敢、機智,很值得尊敬。各方麵較他差很多的將軍們都得以封侯,他卻沒有,這常使後人為之扼腕歎息,但是,以他多年來形成的戰術習慣,不大可能成為統帥大軍建奇功的大將,並不奇怪。按他不願聽人擺弄的性格,跟著別人立功的機會也難有。

  他的戰術習慣的形成其實也和他的性格有關係。有一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本人的性格所確定的。李廣也不例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