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造紙術是怎樣發明的

(2007-08-29 07:16:47) 下一個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是西漢時期(公元前2世紀)的“灞橋紙”。經科學家分析化驗,灞橋紙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所製成。西漢時的這種麻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

  西漢時期的勞動人民,用簡單平常的設備,從紡織廢料中用化學和機械加工方法使纖維原料更生,製成植物纖維紙,在化學史和工藝史上是一項開創性的巨大成就。從公元前2世紀起,我國高水平的造紙術一直領先世界2000年。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為“蔡侯紙”。蔡倫是漢和帝時的太監,負責監製禦用器物。他總結了西漢以來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進行大膽試驗和革新。在原料上,除采用破布、舊麻類材料外,還采用樹皮,特別是楮皮等造紙原料;在技術工藝上,除淘洗、切碎、泡漚等工序外,還開始用石灰進行堿液熟煮,大大提高了紙張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很受人們的歡迎。

  “蔡侯紙”的出現,是造紙術發展史上的大事件,標誌著紙張取代竹帛及粗糙的麻紙的關鍵性轉折。“蔡侯紙”的發明和發展,大大推動了人類文化知識的記載、傳播和提高,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人類文明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之一。

  唐朝時期,造紙工匠孔丹一直想造出一種精良的白紙,但屢次未成。有一天,他忽然發現山溝裏一片雪白,原來是一些青檀樹枝掉在山溝的溪水裏,日久天長,樹皮被水浸得腐爛發白了。他由此受到啟發,專心鑽研,反複試驗,對青檀樹皮進行浸潤、晾曬,鞣製、蒸煮,終於製成了潔白的宣紙。

  宣紙以質地瑩潤如玉,滑柔如水,潔白細密,紋理美觀,色澤耐久,不腐不蛀,又善於表現筆墨的濃淡“五色”,使字畫得暈、幹渴之趣而譽滿中外,直到今天還被人們所利用、所稱道。

  郭沫若評價說:“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這句話道出了宣紙在中國文化藝術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造紙術一直在不斷的改進之中。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公元7世紀,造紙術經朝鮮傳入日本,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後來傳入整個歐洲。造紙術的事實再一次證明,我們的祖先為人類的文明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