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中國航空工業的驚天大敗筆!
“昏著”,用名譽棋聖聶衛平的話說就是“缺氧之手”,意指對弈過程中下出錯棋,而且是“低級錯誤”。
如果我們回顧我國航空工業、我國空軍的發展,就會發現這樣的“昏著”、“低級錯誤”還真是不少,我列舉幾條。
昏著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產渦扇發動機的下馬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用渦扇替代渦噴的趨勢已經很明顯,那時我們雖然落後,但隻是落後一步。1965年,為轟五配套的渦扇5第一台樣機總裝完成,經過幾年的試車、改進,1971年開始整機試飛,但隨著轟五改進計劃的取消,渦扇5於1973年隨之取消。
和渦扇五相比,更令人惋惜的是渦扇6。1964年,為了給我國新計劃研製的強6和殲9配套,渦扇六上馬。渦扇六的性能指標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因此在研製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但是經過長期努力,渦扇六到1982年在地麵各種情況試車中長期穩定運轉,性能指標達到了設計要求,可以進行飛行試驗。但是此時由於強六和殲九的下馬,渦扇六也隨之流產了。
似乎我們總是跌倒在最後一道坎上!
到現在,我們飛機的心髒病還是沒有解決,我們已經把渦噴做倒了渦噴的極限,但就是做不出渦扇,急的《航空報》動輒把渦扇十的階段性成果拿出來炫耀。
昏著二、殲七、殲八的易容有術
殲七原型的特點是高空、高速,後來被我們改得適合低空格鬥,巴基斯坦評論隻有F16才可能在格鬥中戰勝殲七,而且還是險勝。但是當進入中距空戰時代,殲七終於變不下去了。
但是有殲七的放大型殲八。殲八的原始設計更始突出高空高速,但其最早型號的武器配備居然是3門30MM炮加兩枚導彈,設計師當時還說“從實戰經驗看機炮仍然是空戰的主要武器”。後來一看不對了,連忙改,改成機身兩側進氣,犧牲高空高速性能以提高格鬥能力。可是改了一陣又不對了,伊拉克的米格25可以擊落 F/A18,南聯盟的米格29卻顆粒無收,這高空高速看來還是有用的.......
通過這些變化,可以看出我們對於未來的空戰總是缺乏預見性。我們夭折的各種研製型號不下十幾種,有世界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有時髦的變後掠翼,有雙超2.5空中飛仙。雖然研製計劃不少,但是就是抓不住重點,因為我們對於未來的空戰模式完全摸不到門!
昏著三、殲八"和平珍珠"流產
上世紀 在八十年代中期,中美簽定了5.5億美元的合約,由美國幫助中國更新55架殲八飛機的電子設備。但是美國人並不熱心履行他們的承諾,他們說殲八對於美國來說太陳舊,即使是安上了需要的設備,還是達不到應有的性能。要徹底達到預期的性能,必須要更換引擎,而當時美國沒有對中國出口引擎的許可證,等等等等。安裝設備的成本也隨之上升, 到後來估計要8億美元才能完成, 比預期要高2.5億美元。
在1989年,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製裁, 包括凍結軍事合作。 在1990年5月份,中國通知美國政當局,中方決定取消"和平珍珠"項目。中方為了這個流產的項目一共投入了兩億美元中方得到是一些沒有什麽用處的模型和未完成安裝的設備,連應有的技術資料也沒有得到。殲八被人家研究一個透,還被扣住不還。從曆史瞬間看,“和平珍珠”的破碎似乎是偶然的,但從本質上看,卻是必然的。買辦除了誤國,還能幹什麽?
昏著四、中國花錢為印度研製“費爾康”
2000年,美國以取消對以色列每年高達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作威脅,迫使以色列停止向中國出售價值2.5億美元的“費爾康”預警機。雖然以色列同意向中國賠償3.5億美元,但時間上的損失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更搞笑的是,後來“費爾康”被印度購得,你說我們這個大頭是不是有點冤
值得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自己搞出“大預”、“平衡木”、“大鼻子”。“大預”被稱為“爭氣機”,足見我們受傷害之深。問題是,如果早知道我們能自己搞出“大預”、“平衡木”、“大鼻子”,何必跑到以色列那裏丟人現眼?
更加值得我們慶幸的是,我們知道了,“有些東西是花錢買不來的
昏著五、“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殲轟7、殲十
據說為了和蘇霍伊的合作,我們花費了200億美圓,有人計算這超過了我們以往幾十年對航空工業的投入累計。 蘇霍伊成了有錢人,還要變著法的研製蘇30MK、MK1、MK2、MK3向中國兜售。
在看我們自己的殲轟7和殲十,幾次差點中途夭折,到現在依然得不到空軍的青睞。
我們總是疑問中國航空工業何時能走出引進、仿製、再引進、再仿製的怪圈,答案很簡單,自己不種地,總去買糧食,能有好收成嗎?
昏著六、空中加油和“戰略空軍”的囈語
好象空軍以前不知道空中加油機和空中加油的重要,幾乎所有的空軍飛機都不能空中加油,即便是最新的殲11也沒有受油管。沒有空中加油的支援,SU27近 5000公裏的航程隻能飛一半,掛載還要受影響。引進了蘇30,可以空中受油,卻沒有合適的加油機,H6U載油太少,還不夠一架SU30喝的。
幸虧海航有品位,殲八D和H6U形成了戰鬥力,否則,幾千架中國飛機隻能對南海幹瞪眼。
現在空軍迷途知返,伊爾78加油機一下就引進20架。可是剛看到點起色,空軍又吹起了組建“戰略空軍”的牛皮,是不是以為引進20架TU22M,就是戰略空軍了?
拜托空軍少點豪言壯語,能把20架伊爾78玩熟了,人民就感謝你們了!
昏著七、把企業趕下市場的大海
曾幾何時,企業被趕進市場的大海,好在我們的企業爭氣,沒有被淹死,但也累個半殘。西飛一段時期內鋁合金製品銷售名列前茅,不知是可喜還是可悲。本身技術儲備不足,還要搞什麽競爭,咱們能和美國比嗎?當年美國的航空工業公司也是不少,洛克希德、麥克唐納、道格拉斯、波音、北美共和也是一堆,最後不都是合了。況且人家技術力量雄厚,第三代、第四代一搞就是兩三個型號,那個都是厲害角色。
中國的航天企業如果也搞競爭、也搞市場化,那神舟上天起碼要再等十年!
昏著八、還未出世就麵臨過時的武直十
武直的尷尬,在阿富汗戰爭中就表現出來了,那時前蘇聯需要將米24和SU25配合使用,否則武直就是毒刺和小口徑高機最好的靶子。不幸的是,1991年愚蠢的薩達姆讓美國的AH64又表現了一把,不幸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這是武直的回光返照。到了2003年,武直終於在伊拉克現了大眼,一戰之中32架 AH64 被嚴重擊傷29架,如果換成某集團軍的防空旅上陣,起碼有一半的AH64會折戟沉沙!
所以,武直十走上了RAH66的老路,為了完善成本不斷提高,最終失去裝備的價值。
我們為什麽對武直這麽感冒呢?曾經有黑鷹、米17、超黃蜂、KA25擺在我們麵前,我們為什麽不珍惜呢?我們在各個領域都需要直升機呀!
看見人家有武直就搞武直,跟屁蟲呀?
昏著九、運十下馬的世紀之痛
運十是民用機型,但其意義非凡,他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水平。
中國的船舶工業世界排名前三,現在隻要錢夠,造個潛艇、“中華盾”就和玩一樣,基礎在那裏擺著呢!
由於運十的下馬,致使我們航空工業的水平還處在20年前的水平。1980年我們可以造100多噸的噴氣客機,而現在,仿製一架SU27、仿製一台AL31都那麽吃力!
運十飛機是周總理親自建議上馬的項目,總設計師馬鳳山才40歲。可惜,運十下馬了,我們認準了引進麥道飛機、波音飛機並爭取合作的路,結果是一走20年,至今仍然兩手空空。
運十首飛拉薩時,筆者還在上中學,記得報紙大加頌揚,後來就沒了消息。當時對此還感悟不深,現在回首一看,真是感慨萬千。20年,當年的設計師已經作古,當年的學生已經有了下一代,而我們的航空工業,卻還在20年前的起點上徘徊!
寫到此,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