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越戰爭的教訓讓中國軍隊不再盲目自大

(2007-08-12 13:31:36) 下一個
    79年對越作戰,使得我軍首次麵對一個與自己曾經如此相似,不論是曆史還是現實,不論是軍事作風還是戰鬥素養,不論是意識形態還是人文思想。有人說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最無法理解的,兩個專製的東方國家之間的戰爭是最血腥的。
    
     中越在79年的戰爭中讓雙方更真實的認識了對方,用血流成河來描述這場邊境戰爭決不誇張,越正規軍付出3萬9千的傷亡,地方部隊,民兵,遊擊隊傷亡多少,還是未知之數,雙方合計傷亡絕對在10萬以上,從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傷亡10萬,日均5000人。不必忌憚自己的缺點,從那時起,我軍建軍思想得以撥亂反正,從政治運動時期一味強調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轉到了並重的正常軌道,79年之戰告訴中國軍人,光不怕死並不能戰勝敵人,精神原子彈炸不死人,正規化建設應當包括優秀的訓練素質,出色的指揮藝術(當時中國軍隊實際上隻重視培養士兵,缺乏知識的士兵很難適應現代軍官的指揮要求),精良的裝備。應該感謝越軍,它就好像中國軍隊的影子,跟自己的影子作戰是痛苦的,但隻有從影子身上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短處,明白提升的必要。
    
    大家可以看到79年之後解放軍明顯開始重視軍隊的日常正規化訓練,加強基層軍官的培養訓練,一大批軍校生被充實到基層連隊,石家莊步兵學校鼎盛時期一年畢業近萬軍官,部隊基本上已經停止大量從士兵中選拔軍官的做法,而代以從地方高中生選拔軍校生,從部隊優秀士兵中推薦考試選拔軍校生兩種途徑。軍官升任高一級職位必須經過相應軍校培訓,軍官體製的革新帶動了軍校教育的改革,軍校成了吃香的地方,教師政策得到落實,軍事思想研討空前活躍,軍事理論成就眾多,戰法思想研討更加貼近實戰,開始擺脫文革時期僵硬的人民戰理論,這裏應當感謝粟裕將軍,他在生命的黃昏時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並多次用對越作戰的經驗教訓作為理論依據。
    
    新的選拔、培養製度,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極大的加強了解放軍的建設,一批批合格的職業軍人充實進來,解放軍的麵貌出現了驚人的變化,這從81年、84年、87年曆次邊境戰爭中得到了充份的體現,一支有知識的部隊是最令人畏懼的,何況這支部隊還保持著特殊的軍人氣質,相比之下,對麵的越軍不論從精神力量、戰鬥素質、指揮藝術、戰法到武器裝備都開始走下坡路,而這就是對越作戰的最好回報。
    
    隻講自己優點,不敢麵對缺點的軍隊是一支沒有前途的軍隊,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有非常出色的反饋機製,他們如饑似渴的想了解自己、別人、甚至敵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論多麽尖酸刻薄,隻要有價值。事實上如果各位有機會聽聽戰後國防大學研討班對此仗的評價,就會覺得本人的文章多麽可愛,專家的點評本人隻言斷語的略看過幾篇,其用詞之尖利,評價之入骨三分既讓人難以忍受,又讓人五體投地,無言辯解,如果引用原文對本次穿插之北集團的軍事行動,簡直是錯誤百出,指揮素質低下,如果不是看在老許的麵子上,許和尚按文中評論已經可以夠上軍事法庭了。
    
    批評越尖利,反省越深刻,這支軍隊越有希望,如果我軍依然陶醉在過去的曆史和經驗中,麵對自己優勢的喪失而依然活在夢境中,我們的軍隊是不能夠肩負保衛祖國的重任的,如果沒有這一套出色的免疫監控係統,那麽91年海灣戰爭時美軍的夜戰優勢根本不會引起我軍的重視,我軍也不會緊急開展大規模戰法研究,加強野戰、夜戰、合同訓練。無法想象如果我軍沒有緊急進行自我反省,加強戰法研究,那麽有朝一日,當我軍與美軍再次對壘時,我們的士兵會驚訝的發現美軍的夜戰戰法和夜戰素質已經遠遠拋離了我們,那時的月亮再也不會被人尊稱為"中國人的月亮"了。

    79年的仗打的不是很漂亮,官方的報導看不到一些真實的內容,比如: 我軍某部在行進中遭遇越軍小股部隊伏擊,我方的兵力是一個連,越軍大概20多人吧。當時槍一響,我方就蒙了,戰場的最高指揮官(記得是一個副營長吧)竟然扔下部隊,自己帶了幾個人跑回了後方,為了掩飾,他居然開槍自殘住進了野戰醫院,整個這支部隊基本上被打光了。戰後,部隊在總結時自己也講,如果當時指揮員能冷靜判斷敵情,就地組織反擊的話,應該能突出去,也能消滅這20幾個越軍。我看過當時的一些戰役態勢圖,基本上是我軍某某師對越軍某某團某某營,或者一部,或者一個團部,營部或者一個什麽連部之類的。 這些是當年文化大革命的後遺症。 之後的兩山戰役就比較漂亮,完全是大炮沙文主義,哈哈。基本上把越軍給打怕了。
    
    不過,兩山戰役中我們過分的倚靠炮兵,隻要前方發現有情況,馬上會呼叫炮兵火力支持,而炮兵呢?經常會來個火力覆蓋什麽的,當時越軍就怕這個。據說有一次,越軍整連的步兵連車都沒下就給報消了。嗬嗬,很過癮。
    
    那時候是全國各大軍區輪番上陣,等於是拿越南當成我們的陪練,沒事就找他練功,真像遊戲<天龍八部>裏麵練功一樣,一會練六脈神劍,一會練天山六陽掌.....爽!
    
    基本上陸軍的各兵種都上了,部隊打完後到處作演講,我聽過好幾次,不過每次台上講的都是別人準備好的內容,我最不愛聽,我們當時就喜歡找那些做報告的英模在台下講。到了台下,給他們點兩根煙,或者倒上一杯茶,這些英雄就和台上的英雄不一樣了。他們真敢講,講的內容也比較真實,比如怎麽抓住越軍俘虜脫掉鞋子和褲帶防止逃跑啦,怎麽審訊俘虜,俘虜不說,嚇唬俘虜說要用大糞逼供,俘虜就老實交代了呀。開了不少眼界。嘿嘿。附:上麵提到的那個副營長後來被槍斃了。
    
    79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幾個事實:
    
    79年戰前確有兩批大量的新兵補入部隊。以昆明軍區為例,一為78年春季征兵 的兵員,這部份士兵一般受到過比較好的訓練(當時而言,也隻半年而已);二為78年秋季征兵的兵員,這部份士兵在上前線時有許多人連槍都尚不會打(到部隊已是年底了,在新兵連練了幾天隊列而已,到連隊打過一兩次靶)。好在當時人皆尚武,這批兵員又多來自雲貴川叁省,對山地比較熟悉,第二批兵在連隊也受到了特殊關照(老戰士新戰士一對一幫,這倒是從前我軍的老傳統,現在就不知道了),因此傷亡並不大。
    
    相對而言,戰前從其它軍區抽調來的戰鬥骨幹(多是北方平原兵),盡管技戰術好,但一則因為作為戰鬥骨幹的帶頭作用,二則因為平原人對山區的不適應(按當時的說法,在訓練場呱呱叫,一爬山就拉稀--還沒到半山腰就不靈了)而在戰鬥中(甚至在投入戰鬥前就已經)體力透支,傷亡卻很大。這從一個側麵反應了當時中國的軍隊情況和國防狀況。
    
    戰鬥中確有自傷行為。11軍某團有一戰士戰前是全團標兵,在駐地做好事、幹苦活,任勞任怨,甚至跳入廁所為人尋找失物(當時不比現在,那時老百姓為丟了兩毛錢都可能去自殺)。但臨戰就不行了,戰鬥發起時在指導員的再叁督促下才跟隨前進,沒過國境線就負傷了--後來證明是自傷,用半自動在自己大腿上來了一 下。戰後被押送回家。應該說部隊對他的處理還是較輕的,當時這種情況可以處理得與叛變投敵一樣。其經過血與火的戰友倒是很理解他,認為他還是做到了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比如下廁所為人尋物,許多立功的戰友即說寧願扛炸藥包炸碉堡也不願做這事,因而認為“押送”太重了。

被俘人員普遍都受到了越南人的肉體折磨。同樣是上述某團,有一個排(或半個排?)在一位副連長的帶領下打穿插誤入越軍主陣地,因為經驗不足而決定退出(應該堅持住因為部隊馬上就會發動攻擊了),結果被人包了餃子,除了被俘6--7人外全部戰死。被俘人員中包括一名步話機話務員,戰後被放回來時兩個臉都被打黑了(全是淤血),回到團裏見人就哭,有人說他當時還不如拚了算了,他回答:“我連把刀都沒有,想死都沒法死,怎麽拚?!”--或許從這以後才有了光榮彈。該話務員後來被“遣送回家”(注意非“押送”,但也不算是正常退伍)。
    
    27年前,因為當時越南當局的錯誤政策,爆發了中越邊境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的起因究竟是什麽,戰爭進程及勝負如何,戰爭對交戰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政治和軍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一外媒談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況。
    
    1979 年的世界還是個冷戰的世界,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兩大超級大國對立,形成東西方陣營。當時的中國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言人,但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還遠不足以與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匹敵。相反,由於中蘇交惡,蘇聯又拚命拉攏中南半島小國越南,從戰略上對中國形成了一種合圍的態勢。
    
    70 年代的乒乓外交為中美恢複正常邦交拉開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攏無疑令蘇聯和越南感到擔憂和恐懼。越戰結束後,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在中南半島擴張勢力,推翻柬埔寨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政權,試圖建立印度支那聯邦。這當然為中國所不能容忍,並且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中國政府當時是支持紅色高棉政權的。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認為,是到了該製止蘇聯的“亞洲古巴”、教訓教訓這個越南“小霸王”的時候了。
    
    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是越南越來越瘋狂的排華活動,以及雙方的領土爭端。1975年越南統一後開始排華,這是中國擔心的一個問題。剛開始時越南在剛剛統一的南方將比較富有的華人排走,後來連北方的華僑也被排走,中越關係開始惡化。此外,在中國南海上中越之間也有領土糾紛,涉及到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這也是中越敵對的原因。
    
     據頗具影響的澳大利亞“時代報”在當時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大批華僑被迫逃離越南。該報在對為數眾多的難民進行采訪後得出結論,河內要對爭端負主要責任。越南北部的難民潮早在1977年就開始了,1978年達到高潮。在排華浪潮中,華裔政府官員被解職、獨立開業的商人被迫停業,華人學校被關閉。在所謂的戰略要地,華人要接受“忠誠測試”,直至被驅逐。而在南部,大約3萬家華人商店被迫關閉。在越南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華人被迫繳納多達數百萬美元的出境稅,並被趕上破舊的漁船駛向怒海。
    
    此外,越軍在中越邊境不斷騷擾。因此,我國在闡述戰爭理由時將這場戰爭定義為“自衛反擊戰”。但是,看一看當時出版的“新德意誌報”就會了解到當時的國際輿論對這場戰爭的反應。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指責中國入侵越南,為數眾多的西方國家也持同樣觀點,亞洲國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蘇聯則更不用說。當然,中國在打這場戰爭時對蘇聯並非全無顧忌,軍事問題專家認為,中國之所以敢對越南動手,而不怕中蘇邊境出現戰事,部分原因是由於蘇聯把注意力轉向阿富汗問題。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動用20萬人的兵力,在1000多公裏長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兩個星期的戰鬥中,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慘重,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裏。 2月20日,西線大軍攻克老街,經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東線大軍同日攻克諒山,越北各重鎮為解放軍控製。而諒山以南皆為平原地帶,適合中國裝甲部隊作戰,越軍再也無險可守。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將初期戰果保持下去,與其說是出於限製衝突擴大的政治考慮,不如說是裝備不足所致。當時的兩軍裝備情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剛剛從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中走出來,其作戰能力不強,因此在攻打諒山、老街等其它邊境城市的時候付出的代價很大。
    
    比如說解放軍的坦克很容易就被越軍打垮了,坦克質量很差,有的炮彈不會爆炸,有的炮兵部隊在戰爭頭一天所發的炮彈的數量比過去20年所發的都要多。而越軍方麵1975 年越戰剛剛結束,作戰經驗豐富,手中握著繳獲美軍的裝備、蘇聯援助的大量軍火、以及過去中國的支持。所以如果在打下諒山之後進一步行動,對解放軍是很不利的。
    
    從武器裝備上來說,越軍士兵當時普遍裝備AK衝鋒槍,而中國軍隊士兵還在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空軍方麵,蘇聯援助的米格21和米格23殲擊機已是越軍製式裝備,而同時期中國還在使用殲6,即米格19。從當時中國軍隊暴露的問題上看,技術上來說,1979年時中國軍隊作戰的方法還跟50年代差不多。中方沒有出動空軍,因為那時候的飛機,特別是殲擊機沒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白天可以作戰,其它時候作戰能力不強。現代化的戰爭是不可能這樣的,所以解放軍不可能在越南有什麽做為。
    
     對我們來說,1979年中越戰爭其慘烈程度直逼朝鮮戰爭。昆明軍區在對對越自衛反擊戰進行總結時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軍犧牲 6900餘人,傷14800餘人。2月17、18日兩天,傷亡達4000人,後勤部門措施不及,無力全部救治,傷員死亡很多。許多人至今都還記得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描述的浴血場景,電影所宣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背後是無數士兵生命的代價。時至今日,昔日媒體稱頌的影響已無人再提起。1984年的老山戰役中,中國軍隊犧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頭被炮火削平幾公尺,地表陣地一片焦土。
    
    西方媒體在關於中越戰爭的報道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依賴隊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戰術”衝擊敵人的陣地,這種戰術在越南付出了巨大代價。中國軍隊曾嚐試發動聯合兵種進攻,但均未成功。高級參謀人員年齡老化,不願放棄傳統的防禦戰,雖然個人驍勇善戰,但對進行一場現代戰爭毫無準備。中國軍隊從未真正建立起進攻的理論,雖然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但在重武器裝備和用兵理論方麵同越南人相比大為遜色。
    
    當時中國軍隊的軍服沒有軍銜識別符號,指揮官都是從本單位挑選出來的,士兵籍此來辨認自己的指揮官。作戰中指揮官陣亡後,作戰單位也隨之解體,士兵不承認新來的陌生人是他們的軍事行政長官,由此產生的混亂狀態也是中國軍隊遭受傷亡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裏,中越邊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衝突不斷,沒有哪一方成為戰爭真正的贏家。但是在這段時間裏,各大軍區輪流派兵參戰,中越邊境成了練兵場。
    
    談到戰爭對中國軍隊的影響可以說,戰爭對中國軍隊最重要的影響是,強調了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戰爭給人民解放軍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軍隊要正規化,不能像過去打遊擊那樣,過去的經驗一定要放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