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誌願軍中唯一嚴重違紀卻獲連升三級的人

(2007-08-10 04:49:17) 下一個


1951 年 2 月 16 日,彭德懷命令在朝鮮半島西線的誌願軍阻擊部隊全部撤移至漢江北岸。在經過了四次大規模的戰役後,中國軍隊急待補充人員和供給。 3 月 1 日,美軍在驪州的第九軍指揮部召開了作戰會議,為不給中朝軍隊以休整和重編的時間,決定於朝鮮戰場的西線、中線、東線發動全線進攻。鑒於上一次將戰爭計劃命名為 “ 石竹花 ” ,而結果卻是悲慘的失敗的教訓,新製定的作戰計劃這一次被命名為: “ 屠 夫作戰 ” 。
還不到下雨的季節,朝鮮半島上卻已大雨連綿。美軍的 “ 屠 夫作戰 ” 攻勢在雨水和泥濘中開始了。而中國軍隊自此進入了朝鮮戰爭中最艱難的時期,中國士兵在美軍空前猛 烈的火力麵前,用生命盡可能地遲滯著敵人向北推進的速度。
就在中國軍隊的阻擊打到最艱苦的時候,前線傳來的一個消息令各級幹部緊張起來:一名士兵用機槍 把 一架美軍飛 機打 下 來了!
關崇貴,三七五團一連一排二班副班長,機槍手。是日,一連夜裏進入陣地,挖了一夜的工事,天剛見亮,英軍第二十九旅的一個營就發起了進攻。一連的官兵又困又 餓,仗打起來 就紅了眼 一樣凶狠,一直打到下午,英軍的進攻更加猛烈,而十幾架美軍飛機也飛臨助戰,在一連的陣地上空來回轟炸。美軍飛行員自從入朝作戰以來,不曾遇到過地麵射擊,因此他們從來是貼著中國士兵的頭頂飛,俯衝時機翼幾乎要掀去中國士兵的帽子。此刻,從飛機上射下的機槍子彈和扔下的炸彈給一連造成了重大傷亡。眼見著戰友們一個個在騰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關崇貴急了,他端起手中的機槍要向飛機開火。一旁的彈藥手立刻阻止著他: “ 副班長,咱可別犯錯誤! ”
當時在敵方完全掌握製空權的情況下,誌願軍有一條紀律,不準對空射擊飛機。因為輕武器對空射擊不僅打不下飛機,反而會暴露地麵部隊目標,招致敵人更準確的轟炸。這是中國軍隊在入朝參戰的初期,在不具備地麵防空火力的時候,用無數士兵的鮮血換來的教訓,以至於紀律被強調得十分嚴格,違反後的處理也十分嚴厲。
被硝煙包裹著的關崇貴對著他的彈藥手大叫: “ 大不了槍斃我! ” 關崇資開槍了。第一次射出七發子彈沒有打著。一架飛機見狀向他俯衝下來,關崇貴又射出了七發子彈,結果,眼前的情景連他自己都看呆了:這架美軍的 P - 51 戰鬥機翅膀一斜,機尾冒著黑煙栽進了山溝,然後就是劇烈的爆炸聲和一團衝天的火焰。飛機上的美軍飛行員跳了傘,但由於高度太低,沒等傘張開就掉在樹上被樹枝戳死了。
一連一排有個兵用機槍打 下 了美軍 的 飛機!團裏立即命 令查 是誰違 反的紀律。營裏派人 上到陣地,陣地上的士兵都說不知道。關崇貴認為好漢做事好漢當,決不 能 連 累 戰 友們,於是站出來承認是 自己打的。關崇貴等待著 對自己 的處 理、他的戰 友們在接 下來的戰 鬥中異常 英勇,他們期望著勝利也 許可以 減輕對關 崇貴 的 處 罰。而關崇 貴的 機槍再也沒 有停止過呼 嘯,他想,隻要自己還沒死就先多打 死幾個 敵人。
關崇貴 打 下 飛機的事被逐 級上報,最終報到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那裏。彭德懷正為 誌願軍防 空大力薄 弱 焦 急,在仔細詢問了關崇貴打 飛 機的經過後,他說: “ 這個紀律犯 出 了條 經驗,就是輕武器是可以打下 敵人飛機 的,鼓舞了戰士 對空作戰的信心,要對這個戰士重 獎! ”
宣布立功命令的時候,關崇貴覺得是在做夢。他被授予 “ 一級戰鬥英雄 ” 稱號,記了特等功。
關崇貴還是覺得自己違反了紀律,要求好歹得記一個處分。三七五團政委隻好對他說: “ 別犯傻了,再強下去,我真的處理你! ”
關崇貴的鬥誌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他帶領一個班阻擊敵人,戰至陣地上隻剩下他一人。當大部隊開始向後撤退時,美軍的飛機還在向這個陣地輪番轟炸,因為在爆炸聲中他們依稀聽見仍有抵抗的槍聲。美軍認為幾乎被炸爛的陣地上不可能再有人活著,但槍聲確實還在響。第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放心不下,派出兩個營返回去,要求從陣地的兩側包抄上去,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上到陣地上的中國士兵看見了關崇貴。關崇貴癱坐在布滿美軍士兵和中國士兵屍體的陣地上,被炸彈炸爛的軍服上遍是已經發黑的血跡,在他的胸前,堆著從美軍屍體中搜集來的步槍、機槍、衝鋒槍,竟有 30 多支!關崇貴在這個陣地上堅守了兩天三夜,始終沒有讓敵人占領這個陣地。當中國士兵衝上陣地時。他們看見的是坐在屍體中射擊的關崇貴。渾身是傷的關崇貴已經站不起來了。
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再一次聽到了 “ 關崇貴 ” 這個名字。彭德懷的命令是:對這個士兵連升三級使用!關崇貴從副班長提升為副連長。他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授予了 “ 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啊長白山 回複 悄悄話 是爺們,是漢子,頂。好久沒看見這樣的故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