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俄美軍事大較量:大打高難度的“斯諾克”!

(2007-08-09 12:04:37) 下一個

  明天,上海合作組織在俄羅斯的“和平使命-2007”反恐演習將正式開始。今天,我在鳳凰衛視作了一期評析美國所謂的“軍事專家”稱中國已擁有打擊航母的彈道導彈的節目。這兩件事情我認為都與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安全有相當大的關係的。

    先說彈道導彈打航母的事情。不久前,美國國際評定策略中心副主席理查德·費舍爾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擁有了可以打擊航母的彈道導彈,而我在節目中基本否定了他的這種說法。如果經常泡軍事論壇的網友可能都清楚,理查德·費舍爾最近很多有關中國軍事裝備的評論分析都來自大陸軍迷網上的討論,他的話猜測性很大。同時,更主要的他的目的是製造“中國軍事威脅論”為美國軍火商向國會爭得更多納稅人的錢,更多的武器訂單。
    當然,我否定他的分析更主要的還是我認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把反“台獨”軍事鬥爭的成功僅僅寄托在研製出所謂“可以打擊航母”的彈道導彈上。實際上,與其投入高成本研發打航母的彈道導彈,從投入和作戰效能上看,遠不如把投入用在彈道導彈突防、甚至打擊衛星上去。而且從長遠來看,以中國經濟發展規模和貿易量,要在太平洋方向獲得一個比較穩定的安全環境,至少要在關島以西與美日形成軍事平衡甚至相對優勢,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僅僅靠一兩個類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樣的“獨門絕活”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靠我們自己擁有強大的獨立的軍重工業。
    說到這兒,我們看看這次以中俄為主的上合組織聯合反恐演習,其中隻有中俄是作為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國,而中國出動的主戰裝備至少大型運輸機和運輸直升機都是俄羅斯造的,其他的主戰裝備又有多少是我們完全“原創”的呢?這恰恰表明,我們的軍重工業還需要走很長的路要走,而且要加快走。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很多網友為什麽那麽把希望寄托在“打航母的彈道導彈”上呢?這無疑是因為1996年李登輝訪美挑起台海危機時美國來了航母而我們隻能試射彈道導彈這個邏輯起點。如果不是十幾不研製新型飛機和先進艦艇,我們當時真的有必要試射彈道導彈嗎?
    但是曆史不電子遊戲可以重來,現在我們已經走到了這樣的境地:美國和日本明顯地利用台灣給在我們麵前製造了一個不得不麵對的類似台球上的高難度的“斯諾克”。這個高難度的“斯諾克”後麵還有很多其他的難度的“斯諾克”——人民幣升值、食品安全、蘇丹達爾富爾……。這些“斯諾克”難道僅僅都要靠一個類似“打航母的彈道導彈”的獨門絕活去破解、去轉守為攻嗎?
    現在我們再看看這次由俄羅斯主辦的上合組織聯合反恐演習。雖然參加國特別俄羅斯都強調演習不是針對第三國,但是從俄羅斯對演習地點的選擇、兵力的配置,難道沒有向美國和歐洲傳遞什麽的意味嗎?俄羅斯最近頻頻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設置的“斯諾克”——東歐部署導彈防禦係統、顏色革命、科索沃獨立(如果11月美歐繞過聯合國支持科索沃獨立很可能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個鼓勵“台獨”勢力的“斯諾克”)……。俄羅斯不僅展示了獨門絕活——彈道導彈、核潛艇,而且還以暫停履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在北冰洋插國旗給對方反手作了“斯諾克”。那麽這次上合組織在俄羅斯境內靠近中亞舉行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在美國的戰略評估中,會不會是一次俄中聯手趁著美國在中東比較“頹”時要給它作下的一個“斯諾克”呢?同理,在中國的戰略評估中,美國正在關島的演習會不會是其趁著中國要“全麵實現小康”利用台灣問題正在給中國作下的“斯諾克”呢?
    說到中、俄、美、台灣地區還有中東,不能不讓人想起49年前8月份發生的一件軍事上的大事——炮擊金門。老友楊浪兄在他的《戰爭邊緣——對炮擊金門的戰略回顧》一文中這樣寫道:
    實際上,金門炮戰在軍事上對美軍在中東的牽製作用是有限的,至九月初,美軍在台灣海峽集結的60餘艘艦艇、430餘架飛機中,隻有“埃斯克斯”航母及其輔助艦隻是從地中海地區抽調的。但是當黎巴嫩新政府成立後,美國失去了繼續幹涉的借口,在沒有達到既定目的的情況下,於10月8日宣布從黎巴嫩撤軍,艾森豪威爾的“新中東政策”壽終正寢。美國對中東軍事幹涉的失敗,其內因緣於當地複雜微妙的局勢變化,其外因也與蘇聯集團的牽製有關,從這個意義上,中國沿海的軍事鬥爭起到了政治上道義上的支持作用。在當時條件下,這種作用當然可以歸於兩大冷戰集團對峙的背景之下。
    美、俄、中、台灣地區、美國對中東軍事幹涉、中東撤軍……。50年前後的曆史背景有很多相似之處,隻是當年我們試圖利用台灣給美國在中東作一個“斯諾克”,而49年後台灣卻很可能被美國利用給我們作一個高難度的“斯諾克”。
    看高手打台球就是看一門藝術,看高手玩戰略同樣是看一門藝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