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軍軍長關麟征
1924年4月28日黃埔軍校入學考試放榜,5月5日470人入校編隊,黃埔軍校從此發端,日後東征北伐,抗日內戰黃埔軍校將星閃耀,而其中以陝西籍將領最是熠熠生輝,“江南才子北方將,陝西黃土埋皇上”,關中之地人傑地靈,自古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關麟征將軍就是其中一位。
關麟征,原名誌道,字雨東,1905年4月7日出生於陝西鄠縣真花磑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中,父親關樹銘,母親楊氏,繼母賈氏,兄妹六人,關家世代務農,家業中等。關誌道幼時在本村私塾讀書,九歲轉到鄰村小學,因關父對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縣高等小學讀書,畢業考試成績第一,卻因平時愛打抱不平,經常打架而被降為第二名進入陝西省立第三中學,畢業後因家境變故,關誌道隻能回家務農。
1924年初,關誌道的一名同鄉告之廣東開辦一所軍校,自己弄到一張署名吳麟征的護照,因為嫌路途太遠不想去,問關誌道是否願意當兵,當時當兵還是個不錯的選擇,社會動蕩,溫飽可憂,作為軍人,軍餉還是基本有保證的,如果能夠得到晉升,還可以接濟家裏,於是關誌道把署名吳麟征的護照上的吳改成關,從此關誌道就改名為關麟征。關麟征經過一番周轉到達上海報名處,找到了負責陝西考生的老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旋經鄧演達、王宗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帶上於右任的介紹信南下赴粵,入考黃埔軍校,是年5月編入黃埔一期學生第三隊,從此踏上軍人生涯。
也許是陝西人內向樸實性格的緣故,關麟征在校期間並不活躍,唯一可以講一下的就是在1924年10月廣東商團突然發生叛亂,黃埔軍校奉命派學生第三、四隊平叛,隻一天時間就將商團據點全部占領,關麟征在戰鬥中的英勇表現給時任學生總隊總隊長的嚴重留下了深刻印象。11月畢業後關麟征被分配到教導第一團(團長何應欽)第二營(營長劉峙)第五連二排任少尉排長,1925年2月隨部隊參加第一次東征,由於作戰勇猛,不幸左膝蓋骨中彈負傷,醫生決定截肢,恰逢廖仲凱來醫院探望傷員,廖仲凱聞之甚為關切,後經過與醫生反複研究,決定改用保守治療,關麟征才僥幸保住了左腿。傷愈後應黃埔軍校學生總隊總隊長嚴重之邀請任其上尉副官,次年3月任第四期學生總隊步兵科第六連上尉連長,7月任憲兵團(團長杭毅)第三營少校營長參加北伐,1927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第七團團長。
1928年3月調任警衛司令部(司令陳誠)警衛第二團團長,參加第二次北伐。9月蔣介石為了加強對嫡係第一集團軍的絕對控製,把陳誠的警衛司令部改編為第十一師(師長曹萬順)第三十一旅(旅長桂永清),陳誠任第十一師副師長,羅卓英任第十一師參謀長,關麟征任第六十一團團長。陳誠讓羅卓英聯絡該師軍官中的黃埔生協助陳誠共同抵製師長曹萬順,並未得到一致讚同之聲,關麟征事後對部下的說:“這個師長當將軍太矮了,當童子軍領袖又綽綽有餘,不比曹萬順強多少”,此話不久就傳到陳誠耳朵裏,不久心存不滿的陳誠借故把關麟征推薦到雜牌師新編第五師任副師長,排擠出第十一師,可惜部隊整編,第五師裁撤,關麟征隻得改任第一教導旅(旅長湯恩伯)第一團團長,從此直腸子的關麟征對一肚子彎彎腸子的陳誠痛恨不已,立誓報複。
1930年5月教導第一旅化歸教導第二師(師長張治中),關麟征任該旅第一團團長,參加中原大戰,戰鬥之初,因閻馮軍強勢猛攻,部隊決定戰略後撤,命關麟征團負責掩護,全師安全撤退後,關麟征團才徐徐後撤,途中遭到閻馮軍主力追擊,適逢天降大霧,關麟征急中生智命部隊傘狀分散開槍,閻馮軍在霧中不明情況怕中埋伏,全線撤退,關麟征才下令從容撤退,因功升任該師第二旅旅長,後部隊改稱陸軍第四師(師長徐庭瑤)第十一旅,仍任該旅旅長。1931年率部圍殲山東土匪劉桂棠,關麟征旅負責剿滅其主力夏子明旅,僅用半天時間就以傷亡三十餘人的極小代價一舉將夏子明旅全殲,關麟征牛刀小試,戰後調任該師獨立旅旅長,並得到師長徐庭瑤的賞識。
1932年蔣介石糾集五十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關麟征率部隨徐庭瑤的右路軍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關麟征率獨立旅奉命強攻正陽關,與紅二十五軍鄺繼勳部隻戰一日,便迫使紅軍棄關而走撤回霍邱。7月7日關麟征旅乘勝追擊首先攻至霍邱。血戰四日後,紅軍傷亡慘重,徐庭瑤右路軍其餘各部也擊退了紅軍第四方麵軍的各部後相繼攻至霍邱城下,關麟征旅奉命與友軍合力圍攻,13日霍邱城失守,鄺繼勳率少數人從西城門突圍而走。此戰是國軍曆次圍剿中少有的大勝利,關麟征一戰成名,次年蔣介石親自題寫描述此戰功績的紀功碑,並對立功將領褒獎晉升。徐庭瑤升任第十七軍軍長,獨立旅因功擴編為第十七軍第二十五師,關麟征升任師長,而關師長的黃埔一期同學加陝西老鄉杜聿明和張耀明在此役中初露鋒芒,也分別升任該師七十三旅和七十五旅旅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向熱河和長城一帶進攻,關麟征率部隨第十七軍北上參加長城抗戰,奉命於古北口以南艱守第二道防線,為強占潮河支流北岸高地的有利地形,關麟征親率一四九團赴右翼前線指揮戰鬥,不料剛到山腰,即遭敵人的狙擊,關雖首先被手榴彈擊傷,仍繼續指揮一四九團與敵搏鬥,雙方相繼增援,戰鬥極為慘烈,關麟征被炸五處受傷,渾身是血,一四九團團長王潤波(黃埔三期,追贈少將)陣亡,身邊官兵全部戰死,援軍及時趕到,關麟征又指揮第二十五師最終將敵人擊退,占領高地,戰後關麟征被送至醫院治療。由杜聿明代理師長,繼續指揮第二十五師同敵浴血奮戰,日軍傷亡2000多人,始終未能攻破第二十五師陣地,至12日第67軍古北口失守,第25師退守南天門一帶陣地。13日由第十七軍第二師(師長黃傑)接替第二十五師繼續戰鬥,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不久也繼第二師長之後加入戰鬥,擊退日軍後,雙方形成短暫對峙,日軍大兵增援後,第17軍又堅持苦戰13天,於5月13日奉命退守北平。至此國軍在古北口以數萬人的傷亡代價,抗擊了日軍二個多月。在北平協和醫院,幾乎天天都有各種團體代表來慰問抗日受傷的關麟征師長,報界也紛紛發表文章讚揚這位衛國負傷的英雄將領,國民政府更授頒“青天白日勳章”(1935年7月17日頒授)褒獎其抗日之功。
1935年國軍統一軍銜後,關麟征於4月13日授陸軍少將。7月何梅協定簽定後,出賣華北主權,華北不準中央駐軍,關麟征率第二十五師奉命調防洛陽。1936年2月紅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3月關麟征率部入晉北靈石,阻擊紅軍。不久接到林彪部駐紮在午城鎮報告,遂南下臨汾,急行遠攻,旋又大膽孤軍急插隰縣,趁天黑突襲徐海東紅軍第十五兵團指揮部,使其退守,又突轉而直襲中陽三交鎮的紅二十八軍(劉誌丹、宋任窮部),劉誌丹在此戰中陣亡,關麟征此次一連的遠攻近守,夜襲急擊,是國軍與紅軍交鋒中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例(為顧全大局和表示合作抗日的誠意,紅軍最終撤回陝北根據地)。10月5日關麟征晉升為陸軍中將。1937年8月第二十五師因功擴編為第五十二軍,關麟征升任軍長,轄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第二十五師(師長張耀明),9月關麟征率領新組建的五十二軍參加平漢路北段的漕河戰役,10月參加漳河戰役,在漳河南岸與敵激戰數日,雙方傷亡慘重,日軍飛機增援,對國軍陣地狂轟亂炸,關麟征得知日軍飛機場和油庫守備鬆懈,隧派梁偉智營夜襲,燒毀敵機十餘架,並炸毀油庫,有效阻止了日軍的進攻。
1938年春日軍為打通津浦鐵路,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中國軍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關麟征的第五十二軍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第七十五軍在台兒莊附近負責攻擊任務。日軍磯穀師團瀨穀支隊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攻占韓莊,企圖直逼重鎮徐州,關麟征命令第五十二軍在運河沿線的阻擊,後日軍直撲台兒莊,迅速占領鍾樓附近至高點,關麟征又派一部協助友軍與其展開激烈巷戰,將日軍迫於台兒莊外。
日軍急派第五師阪本支隊馳援,進至蘭陵北麵的秋湖地區,正好靠近五十二軍指揮部,關麟征發現援軍孤軍深入,於是派小部進行佯攻,命令全軍迅速進行反包圍,傍晚時分部隊部署完畢,關麟征下令進攻,日軍倉促應戰,成功將其圍殲,使得日軍增援計劃落空。戰後關麟征又率部對台兒莊東部的外圍軍隊進行清肅,消滅大量日軍據點後協同友軍展開對台兒莊內部日軍的打擊,迅速收複了甘露思、楊樓的東北部據點,為全麵包圍日軍提供了有利條件,並最終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一同完成了對台兒莊北部的包圍部署。4月6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發起全線反攻令,五十二軍負責在外圍包抄敵人,並對殘敵進行追剿,激戰數天後,殲滅日軍瀨穀支隊大部、阪本支隊一部共萬餘人,其餘日軍殘部於7日向嶧城、棗莊撤退,台兒莊大戰取得勝利。此戰中五十二軍的表現堪稱關麟征將軍一生軍事生涯中的顛峰之作,日軍阪垣征四郎戰後說:“關麟征的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隻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得到敵方的尊重。戰後負責防守的孫連仲被國人譽為“孫鋼頭”,負責進攻的關麟征被譽為“關鐵拳”,但此役最大的贏家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此戰令其聞名四海。
1938年4月底,關麟征奉命撤守嶧縣,部隊剛駐紮不久即遭到日軍國崎支隊的進攻,關麟征分析地形後,將部隊撤至碼頭鎮西的北澇溝埋伏,派小部佯攻,引日軍進入溝中,關麟征下令借地勢圍攻,此役給日軍重創,日軍傷亡一千餘人。6月17日關麟征因功升任第32軍團軍團長,7月率部參加武漢會戰,戰後升任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轄第五十二軍(軍長張耀明)、第三十七軍(軍長陳沛)、第七十九軍(軍長夏楚中)和一個遊擊縱隊,1939年1月11日兼任第三十七軍軍長,9月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擺出天爐戰法,國軍各部均執行逐次抵抗、消耗敵人的方針,18日日軍約5萬人配有飛機支援,向湘北新塘河以北方向進攻,關麟征部趙公武師首當其衝,日軍先行用數十門炮炮擊兩次後,步兵快速跑步渡河,許多陣地工事被摧毀,其中胡春華營與敵相持達三晝夜後,自營長以下(除七名負重傷的士兵退出陣地外)全部陣亡。20日日軍奈良支隊5000餘人開始向草鞋嶺猛攻,關麟征所屬五十二軍第一九五師第一一三一團史思華營500多名官兵利用草鞋嶺險要地形頑強抗擊,激戰兩天全營傷亡過半依然堅守陣地,最後日軍竟然殘忍地施放燃燒彈火燒草鞋嶺,全營官兵無一生還。
在毫無空中支援和手中武器裝備極端落後的情況下,十五集團軍的戰士們譜寫了一首首不屈的中華戰歌。9月22日關麟征指揮部隊主動撤退至新牆河南岸防守,次日日軍第六師團便隨後在數十門大炮的火力掩護下強渡新牆河,關麟征命令第五十二軍乘日軍行至河中央時全力發起攻擊,日軍死傷無數,聯隊長山村治雄大佐亦被擊斃。日軍隨後出動數十架戰機,對中方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造成國軍大量死傷但守軍並未退縮,待日軍再次渡河時,槍聲也再一次密集響起,使日軍被迫退回,日軍再次開始炮擊,徹夜炮聲隆隆,如此反複八次,日軍均未渡過新牆河。日軍下令施放毒氣,根據當時戰士回憶,國軍隻能用草和破布捂住臉,根本無法抵禦毒氣,導致國軍大量死傷,關麟征被迫下令撤退,日軍才得以渡過新牆河。
26日關麟征又率第十五集團軍在汨羅江南岸與日軍猛烈交火,激戰數日後主動放棄陣地,誘日軍至長沙北麵的福臨鋪、三姊橋一帶設伏區。在設伏區內第十五集團軍協同友軍對日軍第六師團上村支隊進行全力圍殲,日軍傷亡慘重。30日日軍渡過撈刀河在獻鍾附近會合,湘北之地形雖然無大山等天然掩體,但湖泊密布,使得日軍重武器前進速度銳減且很難發揮大的作用,東進受阻且補給困難,日軍已經陷於中國軍隊包圍的不利境地,日軍指揮官這時終於聞出了異樣的味道,命令中止攻勢,迅速北撤。這是個英明的決定,因為薛嶽在長沙城旁的嶽麓山上布置的六門大炮還等著他們來受死(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日軍終於嚐到了那些大炮的威力),關麟征率第十五集團軍協同友軍等部實施追擊圍堵。至14日,雙方恢複戰前態勢。此役為國軍抗戰以來第一次完勝的大會戰,共殲敵約兩萬人,是日軍侵華以來遭受最大損失的戰役,對鼓舞中國官兵抗日士氣與決心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此戰後關麟征因功升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生中第二個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10月任)。
1940年日軍占領越南逼近桂滇,切斷了中國滇越國際交通線,因何應欽向蔣介石力薦,關麟征奉命率第十五集團軍由長沙進入廣西邊境駐防,不久又調防雲南,7月部隊改編為第九集團軍駐防滇南國境,關麟征自此成為鎮邊大將直至抗戰勝利,期間關麟征還兼任軍委會駐滇幹部訓練團教育長,對駐滇軍事幹部進行抗日教育和軍事訓練。而也就是在此期間,恨透陳誠的關麟征終於找到了一個報複的機會,就是部隊改遍,陳誠的基本部隊之一的五十四軍列入自己所部集團軍序列。時任五十四軍軍長的黃維依仗自己是嫡係部隊,不顧法定軍糧數量供應,數次去軍政部交涉,引起軍政部長何應欽不滿。而同時恰好有人向軍委會駐昆明參謀團團長林蔚控告五十四軍軍長黃維貪汙,將軍隊的空額薪餉挪作別用。關麟征感覺真是天賜良機,決定一舉吃掉五十四軍,老部下杜聿明勸關麟征說:“五十四軍是陳辭修的基本部隊,你吃它一定要惹出麻煩,不如慢慢來,升他的副軍長傅正模為軍長,較為恰當。”關麟征氣憤地說:“正因為是陳誠的基本部隊,我才要吃它。這時不動手,更待何時?”遂派人去五十四軍清點人數,證明吃空額事情屬實,便向何應欽報告黃維破壞軍需獨立,請將其撤職,何應欽順水推舟簽呈蔣介石,蔣批“可調本部高參”。
關麟征立即調張耀明接任五十四軍軍長,遭到了五十四軍官兵的普遍反對。陳誠為了辦理遠征軍事宜,路經昆明,在一個宴會上關麟征走到陳誠麵前說:“鈞座是即將掌握全國軍事的領袖人物,不應該再封閉在土木係小圈子裏了,一個軍長的職務都不放手,這點心胸怎麽幹大事業?”陳誠氣的無言以對,便去夾菜,席上有道菜叫“一聲雷”---(油炸鍋巴),關麟征問:“鈞座想吃鍋巴?我家鄉有句老話:不吃鍋巴,不圍著鍋台轉。”陳誠氣得拍案大罵,關麟征也不示弱,兩人互詈,陳誠氣的胃病發作吐血,使得兩人的仇恨加深。事後陳誠去見蔣介石,要求懲辦關麟征。而關麟征也致電蔣介石,要求懲辦副軍長傅正模。蔣介石一邊打一板子,然後將五十四軍撥歸宋希濂指揮,才算了事。
1944年12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下轄四個方麵軍,關麟征升任第一方麵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盧漢),1945年5月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關麟征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0月8日關麟征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陳誠從中作梗,未上任就被改派為雲南省警備司令。11月25日雲南各大學團體在雲南聯大舉行反內戰晚會,被汙為共匪挑釁,被軍隊包圍,並放空槍威嚇。為此各學校開始罷課抗議,11月29日關麟征舉行記者會,直言:學生有開會的自由,我們有放槍的自由。代理雲南省主席的李宗黃也說:必要時不惜流血,學校必須馬上複課。12月1日國民黨特務到雲南大學等校襲擊學生,打死四人,打傷60餘人,為平息事態,當日下午和晚上,關麟征兩次到學校道歉並要求記者不要刺激學生。各大城市學生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蔣介石隻得讓關麟征“停職議處”,結束了其一生最不光彩的一頁。1946年7月關麟征被調到成都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次年蔣介石辭去各軍校校長兼職後,關麟征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任校長(第一任蔣介石,黃埔生中升任該校校長的第一人),對學校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
1948年1月調任陸軍副總司令,協助總司令餘漢謀指揮作戰。1949年蔣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關麟征等嫡係將領去奉化請示時,蔣介石說:“我離南京前曾和敬之(何應欽)、墨三(顧祝同)談過,叫你擔任陸軍總司令,何以尚未發表?李宗仁要你當參謀總長,這是他們企圖分化我們的一種陰謀,你不宜擔任。你以任陸軍總司令為適宜。”後來回到上海去見顧祝同,問起此事,顧祝同說:“這件事,因行政院於2月初即遷往廣州,還沒有來得及提請通過。不料行政院搬到廣州後,孫院長未和國防部商量,就由行政院通過決議,發表了張發奎任陸軍總司令,既已造成了這個局麵,目前不便馬上變更,隻有暫緩一個時候再說。”因此,關麟征之任陸軍總司令,延到李宗仁任代總後才正式任命。
經過此番周折,關麟征心灰意冷,同年9月關麟征辭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職,旋即去香港定居,過起來“大隱”的生活。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關麟征親赴台灣奔喪,以盡學生之禮。
關麟征在黃埔一期生中,並不在早期就綻露頭角的名單中,然其以卓越的領導組織指揮的軍事能力迅速崛起後來居上,步入黃埔生的晉升的“第一梯隊”,這還是在與人氣不斷井噴的陳誠不睦的情況下取得的,則更是難能可貴。尤其是在半年抗日戰爭中,關麟征雖然隻參加了前半段的戰鬥,但他以其驕人的戰績傲然名列抗日名將之林,為其一生寫下了輝煌濃重的一筆。然其霹靂火的性格隻適合作為軍人,不善圓滑處事,極度缺乏政治手腕,使其仕途很難在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了,幸其有自知之明,棄官歸隱對他肯定是福非禍。
1980年7月30日晚關麟征突發心髒病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8月1日一代名將走完了其最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