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請高度關注高技術戰爭“一邊倒”的特點

(2007-04-29 08:18:21) 下一個

1982年6月9日,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以空軍徹底摧毀了敘利亞部署在貝卡穀地的所有19個SAM-6防空導彈連,自身毫無損失,敘利亞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元才建立起來的防空體係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第二天,在以色列飛機的一陣狂轟濫炸之下,敘利亞連夜增援部署的7個SAM-6防空導彈連又全被摧毀。
貝卡穀地空戰中,以空軍運用高新技術,以極小的代價,擊毀敘軍大批飛機和防空導彈陣地。這次戰鬥,就突出的顯示了高技術戰爭往往會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如果敘利亞部署的是19個高炮連,恐怕也不會出現如此“一邊倒”的現象,但是當導彈被敵以技術措施克製後,其戰鬥效能連老式的高射炮都不如。
同樣的“一邊倒”場麵也出現在以色列身上,主角之一還是在貝卡穀地灰飛煙滅的SAM-6。在1973年10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方麵以薩姆-2、薩姆-3、薩姆-6、薩姆-7地空導彈和4聯裝自行高射炮構成了嚴密的防空體係,擊落了以色列超過120架飛機,其中在戈蘭高地上空擊落40多架,在西奈半島上空擊落80多架,其中SAM-6的擊落比例超過70%。在戰爭初期,阿拉伯人以地麵防空火力奪取製空權,成為戰爭史上的第一次。
不僅在空中,在海上同樣上演著“一邊倒”。還是在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薩爾”級和“雷謝夫”級導彈艇,成功地幹擾了埃及和敘利亞導彈艇發射的40枚“冥河”式導彈,使其無一命中,同時擊沉擊傷對方導彈艇12艘。
這些發生在三、四十年前的戰鬥,已經預示了高技術戰爭“一邊倒”的特點,這一特點在以後的戰爭中更加明顯。美伊衝突、美利衝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技術劣勢一方的導彈形同廢鐵,巴格達、貝爾格萊德上空漫天飛舞的高射炮彈表明了技術落後一方的無奈和絕望。
高技術裝備的特點是,在交戰時大幅度的限製了人的因素發揮作用,如果在技術對抗層麵出現問題,單憑人的因素擺脫困境相當的困難。
我軍麵對的對手,都有大量的高技術裝備,而我軍也同樣依賴高技術裝備,技術層麵的較量決定的戰爭的結局。
如果我軍飛機成功反掉了“愛國者”、“天弓”的雷達鎖定,台灣就是第二個貝卡穀地;如果反不掉,我軍飛機就是西奈半島上空拖著濃煙烈火墜落的“鬼怪”。
津津樂道於飛機、軍艦、導彈的數量是相當的危險的,在技術對抗中失敗,這些裝備的效能實際上就回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還不如。那個時代的巡洋艦、驅逐艦起碼有大小炮幾十門,而“現代”級驅逐艦一旦導彈失靈,就隻有一門大炮可用!
我們關注高技術裝備帶來的兩麵性,不是否定其作用,而是要提醒我軍、我國科技人員,在大戰前夕冷靜下來,投入進去,把可能遇到的問題想全,解決在戰爭爆發的前麵。
筆者認為為了避免在戰爭時出現對我不利的“一邊倒”局麵,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第一、強調高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
台灣的“雄風二”導彈,有紅外、雷達主動兩種製導模式,實際就比我軍導彈的保險係數要高;
美國除了導彈,還有激光製導、GPS定位、電視駕控多種模式的製導彈藥可用,這也是高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
反觀我軍,研製的裝備不少,但是主戰裝備型號單一、功能單一,這就是巨大的隱患。一旦鷹擊導彈失靈,整個海軍全成擺設。
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現有基礎上,迅速以高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保證我軍的戰鬥效能的可靠性。比如,在現役導彈的基礎上發展雙模製導,在現役艦艇上混合搭載不同導彈,都是有效的辦法。
鷹擊91可以反輻射,不妨把他搬到軍艦上,主動無法鎖定可以被動鎖定,如果能夠把其被動製導技術整合到現有導彈上則更好;DF導彈、巡航導彈,可以依靠北鬥,也可以依靠GPS、伽利略、格洛納斯………. 凡此等等,高技術手段綜合應用程度高一點,戰時技術層麵的對抗就多一份勝利的保證。
不僅僅是高技術手段要綜合運用,不同技術層次的手段也要綜合運用。貝卡穀地SAM-6毫無戰果,ZSU-23高炮卻擊落了兩架以色列飛機。關鍵時刻多一種抗擊手段就多一個保證勝利的砝碼。
第二、既要重攻,更不能輕防。
美國的技術水平絕對一流,特點是強調攻守兼備。比如其海軍,反艦導彈就是一個型號不斷改進,但是在防禦上卻是接連研發出“宙斯盾”、密集陣、海拉姆等全新的係統;對於遠程打擊,既有巡航導彈,又有TMD。這體現了在裝備發展上相當冷靜、清醒的思路。
相比我軍,更多表現為注重進攻,輕視防禦,形成一種“一錘子買賣”的局麵。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對於如何防禦這個細節就不是很注重。
防守也不是被動,也可以主動,比如反輻射導彈,這個問題我多次提到。美軍使用反輻射導彈已經不是被動的防禦手段,已經成為主動進攻行動,相比之下我們的反輻射導彈還是某些特殊機型的特殊裝備,這就是差距。
我們有DF、有HN,考慮到如何防“天馬”、防“雄風2E”沒有?沒有就要吃大虧。
第三、人的因素需要加倍重視。
以人的因素扭轉技術對抗的失敗是相當的困難的,正因為如此,對人的因素更要加倍重視。
在技術對抗失敗的情況,往往也隻有人的因素來扭轉局麵,盡管相當的困難,但是這是唯一的手段。
在西奈半島,麵對SAM-6來勢洶洶的威脅,以色列飛機以100米以下的超低空進入攻擊敵防空導彈陣地,並采取高難度的大角度俯衝規避導彈攻擊,在結合美國緊急提供的技術措施,對埃及導彈陣地實施的6次大規模突擊,摧毀了蘇伊士運河西岸埃軍40多個導彈陣地;在對敘利亞導彈陣地連續數天的突擊中,摧毀了戈蘭高地戰線敘利亞導彈陣地的一半,從而扭轉了局麵。以色列飛行人員高超的飛行技能和勇敢的戰鬥作風是扭轉局麵的關鍵。
我軍曆來都是強調人的作用,這與使用高技術裝備並不排斥。在抗美援月3年零7個月的戰鬥中,中國空軍高炮部隊作戰558次,擊落美機597架,擊傷479架,平均作戰一次擊落美機1.06架,成為高射炮戰史上罕見的經典。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我軍指揮得當,集火攻擊,近戰殲敵;官兵訓練有素,依靠雷達、測高指揮儀、高炮瞄準鏡、對空了望,抓住敵機就能打,炮響機落。我軍甚至能在暗夜無雷達的情況下,抓住敵機發射火箭的火焰推算航路開火射擊,從而一舉擊落。老式的高炮大戰美國現代化的飛機,靠的就是過硬的人軍事素質!
未來戰爭中,難免不出現我軍在技術對抗中落下風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意味著徹底失敗。
目前存在兩種傾向值得高度警惕。
首先是對高技術裝備沒有充分掌握,其次是對高技術裝備過分依賴,這都是相當危險。
不深入掌握高技術裝備,就無法發揮其全部的效能,在技術對抗中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落下風;對高技術裝備過分依賴,則會出現一旦技術對抗失敗就戰鬥力全無的局麵。這都是相當危險。
我軍現在強調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拿高技術裝備擺樣子、裝門麵是作秀;死抱高技術裝備、凡事必然要高科技也是作秀!都是要誤國誤軍的。
前一段美參聯主席參觀我坦克部隊演習,在激光瞄準具失效的情況下,我坦克兵以目視測距、瞄準,準確擊中目標,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信息化時代的官兵素質:有高技術裝備能打,沒有高技術裝備也要能打!
第四、反特、防諜。
現代高技術裝備的重要參數一旦泄露,往往意味著無數努力前功盡棄。
敘利亞在貝卡穀地的失敗,原因之一就是一名埃及軍官泄露了SAM-6的詳細參數。以色列甚至派突擊隊搶奪了一套SAM-6的雷達係統,如此焉能不勝?
馬島海戰中,英軍就是從法國獲得了“飛魚”的參數,從而在關鍵時刻反掉了射向“無敵”號航空母艦的“飛魚”,這成為一次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電子幹擾。
現在我軍內部、科研機關相繼出現多起敵特、間諜竊取情報的事件,對我打應未來高技術戰爭產生重大威脅。
我們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反特、防諜,同時要仔細評估泄密情報對我造成的危害,采取相應措施,及時亡羊補牢。否則,國危、軍危!

第五、係統的以科技人員組建戰時技術保障力量。
在技術對抗中出現問題,最終要靠技術手段解決,科技人員同奮戰在一線的官兵同樣重要。把他們組織起來,係統的形成技術保障體係,是打贏高技術戰爭的一個重要保證.
我軍地空導彈部隊在與U-2的反複較量中,正是體現了這個過程:
1962年9月9日淩晨,我軍首次擊落U-2飛機,易如反掌;
其後就是麵對U-2采取新的電子對抗措施,依靠“近快戰法”的戰術解決問題,把SAM-2的作戰反應時間從8分鍾縮短到8秒鍾,連續擊落U-2;
1967年9月8日,國產“紅旗2”導彈成功反掉U-2的電子幹擾,再次擊落,自此U-2在我國上空絕跡。轉自81.china.com
發現問題,以戰術手段臨機應對,以技術手段徹底解決,這就是高技術對抗的過程。
現代戰爭瞬息萬變,容不得我們象對付U-2花費月餘時間琢磨對策。因此,科研人員在戰前就要充分估計到困難,提出預案;在戰時隻有以和前線官兵同樣的要求對待,軍令如山,沒有半點仁慈可講!
大戰將至,國運所係,望各位人士暫時把名利、權勢放在一邊,踏踏實實的為打贏多思考、多準備!
兵危戰險,不可不察!切切此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1去阿稅務 情愫甚高,頗有同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