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日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軍職將領——左權

(2007-04-27 02:54:51) 下一個

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和全國人民,與日寇進行了殊死的鬥爭。英勇的八路軍指戰員,前仆後繼、奮勇殺敵,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的左權將軍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軍職將領,也是1989年中央軍委確定的我軍33位軍事家之一。

投身革命 苦學本領

  左權,原名左紀權,號權仁。1905315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平橋鄉黃茅嶺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他家祖祖輩輩以租佃地主的土地為生。他兩歲時,父親去世,家裏生活更加艱辛。他從少年時期開始就有遠大的誌向。1916年春荒,他12歲的三哥外出借糧,因饑餓無力滑進水塘淹死,他悲憤交加,對舊社會的不公道更加憤憤不平。
  後來,在親友的幫助下,他進入縣立中學學習。在此期間,他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參加了本校進步團體"社會科學研究社,"如饑似渴地閱讀《馬克思主義淺說》、《新青年》、《向導》等進步書刊,和進步同學討論各種社會問題,開始接受革命思想,決心獻身於改造中國社會的鬥爭。他說:"創造社會農人有責,改造社會農人亦有責,我是農人的子弟,責任更大。"
  19243月,19歲的左權考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他思想上追求進步,學習上刻苦用功,時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稱讚他是黃埔軍校的優秀生,並兩次會見他和他的同學。左權在黨的教育影響下,逐步樹立起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19252月,他由陳賡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左權在黃埔軍校畢業後,兩次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在教導團曆任排長、連長,後回師廣州,參加平定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初立戰功。
  192511月,左權因學習、戰鬥表現突出,被選派到蘇聯留學,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9月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在校期間,他克服重重困難,刻苦學習俄語和軍事指揮知識,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為他以後在中國革命戰爭中發揮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06月,他奉命回國到達上海,隨即由黨中央派往閩西革命根據地工作。離滬前,他給家中寫信表示決心:"我雖回國,卻恐十年不能還家,老母贍養托於長兄,我將全力貢獻革命。"

擔任將領 初顯才能

  1931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召開,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開始了在黨內的統治。19326月,王明及其追隨者在黨內軍內實行極端的宗派主義幹部政策,大搞肅反擴大化,左權被誣陷參加過托派組織,受到留黨察看處分,並被撤銷軍長兼政委職務,調到紅軍學校任教官。1933年初,他被調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軍委作戰局參謀。12月,中央軍委重新起用左權,任命他為紅一軍團參謀長(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他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期間,曾參加開辟革命根據地和曆次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戰爭,身先士卒,奮不顧身,指揮部隊作戰,屢立戰功。
  1934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一軍團為前驅,左權常隨先頭部隊指揮作戰,斬關奪隘,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12月,紅軍在長征中向貴州施秉城前進。中央軍委指示,在林彪、聶榮臻未到之前,攻占施秉城的戰鬥由左權統一指揮。部隊日夜兼程趕到貴州劍河地區宿營。紅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長劉忠剛躺下,左權派通信員把他找來說:"你們很辛苦,應該睡一覺。但現在還不能休息,因為施秉城的敵情還沒弄清。你們應該連夜出發,天亮前占領施秉城的東山,首先弄清情況,立即報告我,並相機占領施秉城。"劉忠考慮部隊已經很疲勞了,就請示說:"部隊很疲勞,休息兩個小時後再走行嗎?"左權嚴肅地說:"不行,要馬上出發!如果我們指揮員稍有一絲的疏忽,就會無謂地喪失成千成萬戰士的生命,就會放過消滅敵人的良機。劉忠同誌,你也懂得,'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是有關全軍行動的問題。"在左權的堅決指揮下,劉忠立即帶領一個偵察排和便衣班連夜冒雨出發,急行軍20公裏,於午夜2時趕到施秉城的東山,乘敵人不備,突然襲擊,守城之敵一個營倉促逃竄。他們趁機占領了施秉城,從而保證了大部隊的通過。
  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時候,中央軍委決定由左權率領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第五團一部和紅一軍團偵察連,向四川漢源縣大樹堡前進,擔任佯攻,牽製和吸引大樹堡對岸富林之敵,以保證紅軍主力經四川冕寧縣到安順場強渡。左權率領部隊,不怕疲勞長途奔襲,連續作戰,一天行軍75公裏,從瀘沽趕到小相嶺,消滅了扼守隘口的全部敵人,接著攻克四川越西縣城,又以一天行軍70公裏的速度趕到海棠,追殲逃敵兩個連,而後翻過曬經關,襲擊並占領大樹堡,吸引了富林之敵,並策應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師在安順場順利渡過大渡河。他在搶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及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的直羅鎮殲滅戰中,都直接參與了指揮,做出重要貢獻。
  19365月,中央決定左權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193610月,紅軍一、二、四方麵軍在陝北會師後,蔣介石繼續堅持反共、內戰的反動政策,集中5個軍從會寧到固原一線分四路向紅軍進攻,企圖趁紅軍經過艱苦的長征,立足未穩之際,予以消滅。紅軍總部決定逐步轉移,誘敵深入,尋機在預定的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11月中旬,胡宗南部孤軍深入,分三路尾追。紅軍主力集結隱蔽於甘蕭環縣以北的山城堡地區待機。當胡宗南的78師侵占山城堡時,左權、聶榮臻等指揮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一部完成對敵包圍,1121日發起猛烈進攻,經過一晝夜激戰,殲敵一個旅又兩個團,斃俘敵15000餘名,給胡宗南以沉重的打擊,敵人的整個進攻被粉碎了。山城堡戰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意義重大,對國內和平的實現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劉伯承同誌曾高度讚揚左權的指揮藝術。他說:"左權同誌部署作戰,是細致周密的,193612月雙十二事變前夜的陝北山城堡戰鬥,就是一個範例。"左權直接指揮了許多這樣的戰鬥,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深入敵後 抗擊日寇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19378月左權任八路軍副參謀長,率八路軍司令部東渡黃河,深入敵後,輔佐朱德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展抗日遊擊戰爭。
  19382月,八路軍總部向太行山區挺進,準備以太行山脈為依托,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此時,日軍大批兵力在飛機坦克掩護下,分三路進犯臨汾地區。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由臨汾到達府城(今安澤縣縣城),身邊隻有兩個連隊。225日,敵3000人在占領屯留縣後向府城進犯,朱德和左權在府城左側山上,親自指揮兩個連阻擊。在敵眾我寡的嚴重時刻,左權十分關切朱老總的安全,命令部屬護送朱老總到10公裏以外的安全地帶,自己則不顧安危,堅持在前沿指揮戰鬥,並親臨前哨偵察,弄清敵情,指揮部隊側擊。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爭取時間之後,他率領部隊主動轉移,掩護了府城至臨汾四五十個村莊群眾的脫險,保證了八路軍在臨汾的軍需物資順利疏散。
  19384月初,日軍3萬餘兵力分九路向晉東南地區"分進合擊",企圖消滅八路軍主力,吃掉八路軍總部,摧毀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朱德和左權等詳細研究敵情,製定作戰計劃,決定主力跳出敵合圍圈,轉至外線作戰,待機殲敵;以一部分兵力和遊擊隊在內線開展遊擊戰,消滅和疲憊敵人。左權深入前線指揮作戰。416日,敵3000餘人鑽進八路軍總部布下的口袋。總部命令一二九師以急襲手段,在武鄉縣長樂村地區的狹窄河灘將敵截為數段,一二九師主力和一一五師689團對敵人形成了包圍。血戰一天,殲敵2200餘人。這就是著名的長樂村殲滅戰。在此決定性一仗以後,各路敵人紛紛撤退,八路軍乘勝追擊。27日在高平以北的張店及以西的町店,又殲敵1000餘人,從而徹底粉碎了敵人的九路圍攻。這次作戰,曆時23天,共殲滅日軍4000餘人,收複了沁縣、榆社、武鄉、遼縣(今左權縣)、黎城等18個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晉東南抗日根據地。

百團大戰 威震敵膽

  1940年,是國際法西斯最猖獗的一年。希特勒橫行歐洲,日寇加緊對中國的進攻。國內一些人對抗戰前途悲觀失望,國民黨內的妥協投降勢力在增長。八路軍總部為了打破敵人對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爭取時局的好轉,決定在8月至11月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破襲交通戰和反"掃蕩"的戰役進攻--百團大戰。左權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了這次重大戰役。百團大戰的指揮機關設在武鄉縣磚壁村。當時,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整整覆蓋了左權住處的一麵牆壁。他每天晚上端著蠟燭,麵對地圖,研究敵情,考慮戰鬥部署,有時通宵達旦,廢寢忘食。
  1940722日,左權與朱德、彭德懷聯合簽署了《關於破擊正太路戰役的預備命令》。《命令》中指出,此次戰役的目的,是徹底破壞華北日軍的全部交通線,截斷敵人的交通,消滅部分敵人,收複若幹關隘據點。
  88日,朱、彭、左簽署《戰役行動命令》,"820日開始戰鬥"
  隨著整個戰役的展開,晉冀大地掀起了破襲戰的狂飆,使敵人聞風喪膽。
  820日夜,我晉察冀部隊兩個團的兵力,發動了對娘子關的進攻,拉開了百團大戰的序幕。經過一晝夜的戰鬥,斃傷日軍700餘名,繳獲各種軍械若幹。自820日至31日,晉察冀部隊破壞了正太路東段(陽泉至石家莊間)的鐵路,攻克了沿線的日軍據點,斃傷日軍2770名,繳獲槍械1000餘支。其後又連續打擊盂縣境內的日軍,攻克了10餘個據點,破壞了全部公路。
  820日,我晉察冀部隊一個團進攻井陘煤礦,經過五天五夜的破襲,使日寇控製的井陘煤礦受到了巨大破壞。這一座日軍的重要燃料基地被破壞後,日軍的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上。
  820日,一二九師各部發動了對正太鐵路西段(陽泉至太原間)沿線敵人據點的進攻和鐵路的破襲。到31日,共斃傷敵人2258名,攻克據點13個。
……
  八路軍全線出擊,作戰區域的民兵和人民群眾積極參戰,使敵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百團大戰開始後,我軍各部隊還先後進行了獅堖山戰鬥、榆遼戰役、關家堖戰鬥等,重創日寇,打擊了敵人的氣焰。
  百團大戰從1940820日起,到125日止,曆時3個多月,我軍參戰105個團,約40萬兵力,作戰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繳獲大量槍械車輛,破壞敵人鐵路和公路近2000公裏。
  百團大戰是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進行的,它不僅有著重大的軍事意義,還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這場大戰震驚中外。左權就是這場大戰的傑出指揮者之一。為了宣傳百團大戰的勝利和總結百團大戰的經驗,左權還撰寫了《論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和《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新勝利--從正太破擊戰到關家堖殲滅戰》等文章。

血戰關家堖 殲敵黃崖洞

  百團大戰期間,有一次著名的殲滅戰,就是關家堖殲滅戰。這次戰鬥是左權協助彭德懷進行指揮的。
  關家堖是一個位於武鄉縣城以東約40公裏的小山村,此地距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磚壁村僅有5公裏多的山路。
  八路軍從19408月開始的對日軍的攻擊,使華北日軍陷入極大的混亂。日寇惱羞成怒,從1940106日起,調集了2萬兵力,向我太行太嶽根據地開始了號稱"毀滅戰""掃蕩"。左權協助彭德懷,參與指揮了這個階段的反"掃蕩"戰鬥。
  1020日,日軍的一支"掃蕩"部隊--36師團岡崎大隊約1000人,從沁縣出發東進,於28日夜到達關家堖地區。狂妄的日寇以為沒人敢動他們,然而他們不知道已陷入了八路軍布下的天羅地網。
  參加這次殲滅戰的八路軍,用5個團的兵力將敵人團團圍住。彭德懷、左權親臨前線指揮,他們的指揮所設在關家堖東北韓登坡中央一個墳地旁邊的窯洞裏。
  關家堖是一處易守難攻的險地,它三麵是斷崖,隻有一條很窄的坡路通往堖頂。日軍到達這裏後,發現勢頭不對,就在這裏搶修了工事。
  1030日淩晨2時,我軍進入攻擊陣地。淩晨4時,總攻開始。385旅的769團從西北方向向日軍陣地衝去。經過幾個小時的衝擊和白刃格鬥,一營奪取了日軍第一線陣地的幾處高地。由於敵人占據有利地形,加之敵人搶占了關家堖附近的高地柳樹堖,使我軍的進攻無法展開。386旅的16團、決死1縱的38團、25團各以一個營兵力進攻柳樹堖,但攻擊了4次都未攻上去。上午9時左右,日軍飛機來了,日機每次來三四架,輪番向我陣地轟炸,給我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和極大威脅。
  彭德懷、左權與各部隊指揮員研究了新的進攻辦法。16時,第二次總攻開始。我軍各部集中兵力,向關家堖守敵連續發動了18次進攻,終於攻占了敵軍的第一道防線。
  彭德懷在距日軍控製的山頂300米處,對日軍陣地作近距離觀察。左權安排警衛人員護衛,確保彭總的安全。
  我軍與日軍展開陣地爭奪戰。經過近距離血戰,終於拿下了柳樹堖。386旅的772團順著台地一台一台地向日軍關家堖主陣地攻擊。敵我雙方反複多次短兵相接,戰鬥極為慘烈。血戰到深夜,八路軍終於完全占領了關家堖高地的山頂。60餘名殘敵,退縮到最後幾個窯洞裏。
  與此同時,日軍4000多人分別從武鄉、遼縣、黎城、潞城向關家堖增援。我軍385旅、新10旅、386旅各派一部分兵力前往阻擊。
  為了避免決戰,八路軍除以小部分兵力與敵人接觸外,主力適時轉移。
  關家堖戰鬥共殲滅日軍岡崎大隊400餘人。我軍雖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這次殲滅戰給了日軍以巨大的震撼,迫使日寇於112日提前結束了"毀滅戰"
  194110月下旬,3000餘名日軍從黎城出發,朝著八路軍總部的黃崖洞兵工廠開來。對於打退日軍的進犯,左權充滿必勝的信心。因為左權在建設這一工廠時,利用黃崖洞的天然地勢和他掌握的現代軍事知識,設計了一個完整的嚴密的防禦體係。去過黃崖洞的人都知道,那裏有"一線天""翁圪廊"等險地,地形險要。加上左權這位黃埔軍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軍事專家對陣地的精密設置,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
  這個防禦體係,外圍設有兩道防區、三道雷區,核心區又布置了三道火力網和一個大雷場。防區內,明堡、暗堡、交通壕、投彈所縱橫交錯,形成交叉、直射、側射、斜射、倒射等強大的火力網。核心區內還挖有秘密坑道,一旦堅守不利,部隊和廠區內的物資還能安全地轉移。
  阻擊日軍進攻的是我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等部隊,總兵力約1500餘人。左權直接指揮了這次戰鬥。1110日,日寇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進攻。這一仗日軍先後投入了5000兵力,然麵在不利的地形和八路軍戰士的英勇抗擊麵前,他們卻舉步維艱。他們一時用羊群開路,一時用毛驢開路,有時還殘忍地驅趕平民開路。黃崖洞的雷陣把敵人嚇破了膽,氣勢未戰先衰。八路軍戰士充分發揮地形有利、彈藥充足的優勢,奮勇殺敵。17歲的司號員崔振芳,接連投出了120顆手榴彈,炸死了鬼子上百名。一個班12名戰士在水腰山口前沿陣地打死了200多名日軍。1119日淩晨,進行了九天九夜的黃崖洞保衛戰結束。此役共擊斃日寇2000多人,我軍僅傷亡166人,"開中日戰況史上敵我傷亡對比之空前未有的記錄",被中央軍委作戰部譽為"最成功的一次模範戰鬥"
  在戎馬倥傯中,左權還充分利用空隙時間,研究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1939年到1941年,他先後撰寫了《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軍事著作。他的這些著作發表後對於我軍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戰略方針,提高部隊的戰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指揮突圍 壯烈殉國

  19425月,日軍糾集3萬餘兵力,分五路向八路軍總部進行報複性奔襲,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掃蕩"。八路軍總部、中央北方局機關和北方局黨校集中學習整風的幾千名幹部,都在敵人的合擊範圍內,而當時我方隻有兩個團的守備。日軍的包圍圈逐漸縮小,情況十分緊急。彭德懷、左權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各機關分開突圍:總部和北方局由左權率領向西北方向突圍,從和順、遼縣間通過公路轉入外線;野戰政治部由羅瑞卿率領向東南方向突圍,到武安的太行軍區第六分區。兩個團在東西兩頭阻擊掩護,突圍戰鬥由左權指揮,左權向阻擊部隊下達戰鬥命令:"太行山壓頂也決不動搖,誓死保衛總部的安全!"
  524日,機關乘夜轉移突圍,轉了一個晚上,才轉出敵人三道封鎖線,到達十字嶺。這十字嶺海拔1300多米,位於南艾鋪和北艾鋪之間。南艾鋪屬於河北涉縣,北艾鋪屬於山西遼縣。隊伍正在十字嶺吃飯,突然兩翼受到敵人的包抄襲擊。敵人還以飛機大炮漫山轟擊。左權看見情況危急,一邊命令部隊堅決阻擊,一邊派人護送彭德懷到安全地帶,組織機關人員突出山口。25日上午,總部機關終於突出重圍。左權翻過十字嶺後,急忙奔向總部直屬隊。在檢查隊伍時,發現運送文件箱的人還沒有上來,他立即命令身邊的警衛員轉回去找。隊伍轉移到了十字嶺以北的高家坡山腰間,還在敵人的炮火射程之內。左權組織隊伍稍事休整後便繼續突圍。這時,日軍的炮口對準突圍的人群開炮,日軍飛機在突圍的人群頭上扔炸彈和射擊。地上已變成一片火海。左權登上一塊高地,從容地指揮著,不斷以嘶啞的聲音高喊:"不要隱蔽,衝出山口就是勝利!同誌們快衝啊!"就在這時,一發炮彈在左權附近爆炸了。他機警地回過頭來,向大家喊一聲:"快臥倒!"第二發炮彈又打過來,一塊彈片擊中了左權的頭部,左權仰麵倒了下去。身邊的人立即撲上去呼喊,然而左權副參謀長再沒有能回應。就這樣,左權同誌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左權犧牲的噩耗傳開後,華北千百萬軍民萬分悲痛,深切地懷念他、紀念他。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山西遼縣改為左權縣,在河北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建立了左權墓,邯鄲市內和左權縣城內還分別建立了左權烈士紀念館。朱德總司令為紀念左權將軍,特賦詩一首:"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拚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