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國中最精辟的十句話

(2007-04-26 14:06:58) 下一個
第十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讚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後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麽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麽肉麻。精辟指數:5.5

第九位:“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隻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隻可惜後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歎馬良死得過早,二則歎馬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精辟指數:6

第八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有人說《後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裏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後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精辟指數: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裏,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隻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隻不過這句話過於自卑,長了諸葛誌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數:7

第六位:“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雲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裏趙雲並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於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麽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雲跟了自己這麽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隻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精辟指數:7.5

第五位:“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薑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裏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麽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數:8

第四位:“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餘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裏糊塗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數:8.5

第三位:“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誇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後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麽說沒什麽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誇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並在自己的詞裏引用了這句話。精辟指數: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裏麵,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麽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後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精辟指數: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麵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願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的人。精辟指數: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