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流血的傷口——俄羅斯車臣問題的回顧與前瞻 (5)

(2007-02-20 15:20:01) 下一個

五、第一次車臣戰爭

 1、車臣內戰
  
    前麵提到過,車臣政治的特點是存在氏族(泰普)結構,任何統治者都很難逾越家族的局限,即便是強人杜達耶夫也不例外。雖然杜達耶夫是車臣的“開國總統”,但其當選支持率隻有10%~12%,多數車臣居民並不喜歡他。很快,杜達耶夫的一些反對派,例如“代莫赫黨”,“馬爾紹黨”,開始活躍起來,車臣議會也開始反對杜達耶夫的統治。為了破壞議會確定的關於車臣共和國政治製度的全民投票,杜達耶夫的戰鬥隊武力鎮壓了反對派的集會,並占領了站在議會一邊的警察局。1993年4月17日,杜達耶夫宣布實行總統“直接治理”;5~6月,杜達耶夫發動政變,推翻了車臣議會和憲法法院。〔5〕這一點,和同年十月發生的葉利欽“炮打白宮”事件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葉利欽教會了杜達耶夫怎樣煽動民族情緒、瓦解國家,而杜達耶夫則教會了葉利欽怎麽收拾不聽話的議會,“克裏姆林宮的葉利欽”和“大山裏的葉利欽”本來應該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卻不知道為何這麽水火不容。
  
    杜達耶夫的獨裁統治受到當地人民(既有車臣人,也有俄羅斯、烏克蘭等各族人民)的普遍反對和不滿。因此,埋葬了議會之後,杜達耶夫開始培養自己的秘密警察——國家安全局(ДГБ),並賦予這個機構以迫害反對派的全權。很快,“在格羅茲尼郊區、在科爾賓斯科墓地,埋葬了大批杜達耶夫的政治反對派。”〔5〕一切反對派的出版物都被宣布為非法,電視台禁止直播,連劇院上演的節目都要審查。
  
    車臣反對派們退到了上鐵列克和烏魯斯—馬爾塔諾夫區。“從1993年6月開始,一係列小規模的衝突演變成杜達耶夫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一場全麵內戰”。〔14〕到1993年12月,反對派組織了“車臣共和國臨時委員會”,武裝起來與杜達耶夫政權對抗。反對派的領導人烏•阿夫杜哈諾夫是上鐵列克區行政長官,他主張車臣留在俄羅斯聯邦。〔16〕有人曾說,車臣反對派“一開始”就“受到莫斯科的支持”,其實這是不對的。真實的情況是:在1994年以前,“莫斯科基本置身於這場衝突之外”〔14〕,同時“通過軍事渠道及其可以依賴的老朋友與杜達耶夫保持著密切聯係。莫斯科逐漸接受了杜達耶夫的合法性,認可他享有的公眾支持。” 〔22〕車臣最初的反對派,無論是議會還是“臨時委員會”,都沒有得到俄羅斯聯邦的任何支持,因為這個時候,聯邦中央正在積極謀求與杜達耶夫談判達成一項協議的可能性。
  
  2、俄—車談判
  
    從車臣宣布獨立起,俄羅斯聯邦就一直在幻想與車臣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在1992~1994年間,俄羅斯向車臣派出了20多個代表團,平均幾乎每個月一個,頻率不可謂不高。而車臣高層內部也並非人人鐵了心要獨立,因此雙方熱火朝天地談了起來,有幾次都接近達成協議,但都因杜達耶夫出爾反爾而半途而廢。要知道,為了讓車臣人坐到談判桌上,每一次都要聯邦做出巨大讓步:撥款、贈送武器裝備、撤出聯邦機構。
  
    1992年,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代表與杜達耶夫的代表進行了10多次會談,列入談判的內容無所不包:雙方關係的政治宣言、俄——車關係條約草案、經貿協定等等。然而,雙方這次沒能達成協議。
  
    1992年11月至1993年1月,雙方又在莫斯科和格羅茲尼進行了一係列會晤。雙方共同起草了劃分聯邦國家權力機構和車臣共和國權力機構管轄對象和全權條約草案,這個條約草案肯定了車臣會留在俄羅斯聯邦內,草案內容甚至刊登在了車臣報紙上。〔5〕然而,杜達耶夫突然宣布說,這個代表團與俄羅斯的會談是“個人行動”,他不會予以承認。
  
    不過,車臣議會代表繼續謀求與俄羅斯聯邦代表談判。1993年1月14日在格羅茲尼舉行的談判中,雙方決定起草劃分和相互授予全權條約。條約的議定書再次遭到杜達耶夫的否決。
  
    當1993年杜達耶夫發動推翻車臣議會的政變之後,儼然以車臣的獨裁者自居,在一些場合都把俄羅斯聯邦稱作“外國”,派出的談判代表都是車臣“外交部”的官員,俄——車談判的大門就這樣被堵死了。在遭受一次又一次戲弄,做出一個又一個讓步之後,俄羅斯什麽都沒有得到。1994年3月24日,關於車臣地位的俄—車談判最終破裂。〔14〕此後,莫斯科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主張車臣留在聯邦內的車臣反對派,並開始給予支持。
  
    從根本上來說,莫斯科是不可能允許車臣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並予以承認的。因為車臣問題並非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牽涉到整個俄羅斯聯邦是否能夠維持的生死攸關的問題。俄羅斯聯邦有下轄有89個聯邦主體,其中有21個自治共和國、1個自治州、10個民族自治專區,這些自治共和國和自治區的領導人也都在密切注視著車臣究竟在獨立的道路上能夠走多遠。如果俄羅斯讓車臣不付任何代價就予以獨立,那將引起蘇聯解體那樣的獨立風潮。而在這些共和國裏,俄羅斯族人口也都不少,即便是莫斯科承認了這些民族自治共和國(地區)的獨立,其內部的俄羅斯族人必然會像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塞族人一樣要求脫離,或成立自己的共和國,或並入俄羅斯聯邦。那樣,在占世界土地麵積七分之一的土地上,將會真正引發一場全球性的災難。這個後果,是任何有腦子的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同時,當時的俄羅斯因為經濟困境和中央權力對抗,尚且自顧不暇,對車臣的要求一味讓步,可以說讓到除了名義上讓車臣留在聯邦以外全部都讓出去了。此時,杜達耶夫如果明智一點,承認莫斯科名義上的統一、保持車臣人最大限度的自治,那麽不但他自己日後不會死於非命,而且整個車臣族人民也不會遭到那樣大的浩劫。
  
  3、俄羅斯卷入車臣內戰
  
    與杜達耶夫政府談判的最終破裂,把莫斯科逼到了牆角。這時,一個新的談判對象出現了——車臣反對派。1993年12月底,車臣共和國臨時委員會成立後,立即派出了以烏•阿夫杜哈諾夫和尤加斯為首的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與俄羅斯進行雙邊磋商。
  
    1994年3月24日俄羅斯與杜達耶夫談判最終破裂之後,俄羅斯加大了對烏•阿夫杜哈諾夫的支持,向其提供了1500億盧布(舊幣值)資金和40坦克、幾架直升飛機等武器。〔16〕此時,車臣內戰日趨激烈。1994年6月13日,在格羅茲尼市區發生了杜達耶夫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的武裝衝突,杜達耶夫及其支持者保住了陣地,但造成了平民的傷亡。8月2日,“車臣臨時委員會”發布法令,宣布“由於杜達耶夫統治期間把車臣推到了政治和經濟災難邊緣,使之變成了北高加索地區的主要犯罪活動基地,”所以,該委員會決定罷免杜達耶夫的總統職務,並接管全部政權機關,成立車臣臨時政府;為了恢複人民政權,使車臣重新成為民主共和國,將在1995年5~6月舉行車臣人民會議的選舉。8月3日,在葉利欽授權下,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菲拉托夫發表聲明:“同杜達耶夫達成協議的所有可能性都已經失去意義。他必須交出權力……”〔23〕菲拉托夫的聲明,標誌著俄羅斯公開站到了車臣反對派一邊。
  
    有人指責俄羅斯政府“暗中支持車臣反對派”是導致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這種指責是不公正的。杜達耶夫政權自從建立以來,雖然也做出過幾次“談判”的姿態,但每次進行會談,首先強調談判是“國與國”之間的談判,其次聲明車臣必須完全獨立,不容商量。所謂談判,雙方肯定會有一定的討價還價,而車臣方麵不做任何讓步、單方麵開出條件,完全不是討價還價,而是最後通牒。俄羅斯政府對車臣方麵一讓再讓,不但連軍隊、聯邦機構全都撤出去了,而且還把武器贈送給了車臣方麵,讓車臣擁有頒發護照的權力……這在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俄羅斯所想要的,不過是維持一個名義上的領土完整,而杜達耶夫則根本不打算讓俄羅斯遂願。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與持維護俄羅斯——車臣統一立場的反對派接近,是無可指責的。畢竟,車臣是俄羅斯的領土,而不是其他什麽國家的。
  
    杜達耶夫對此的回應是1994年8月10日,授予自己“采取任何強力措施,動用任何力量”的權力。同時,宣布缺席判處反對派領導人阿夫杜哈諾夫“死刑”,以及在反對派控製的上鐵列克區實施緊急狀態。〔18〕同時杜達耶夫調兵遣將,圍攻阿爾貢市、烏魯斯—馬爾丹、上鐵列克等反對派控製的地區,造成數百名平民死亡。〔5〕
  
    杜達耶夫武裝中,有不少人曾經在蘇軍中服過役,甚至參加過阿富汗戰爭,戰鬥經驗相當豐富。杜達耶夫本人就曾經是蘇軍少將,叛軍參謀長馬斯哈多夫是蘇軍上校。同時,杜達耶夫接收了俄軍從車臣撤退時留下的幾乎全部武器裝備,到1994年共計有:各種飛機266架,坦克120多輛(另一說是130輛),火炮350門,反坦克武器890門,防空兵器80門。〔5〕和反對派比起來,杜達耶夫武裝實力強大。因此,在1994年秋季的幾次戰役中,反對派都未能占據上風。
  
    此時俄羅斯當局雖然已經開始把希望寄托在車臣反對派身上,但依舊搖擺不定,不願意公開與杜達耶夫翻臉。因此,俄羅斯沒有做出公開出兵的計劃,而是選擇了秘密介入的方式。為了扭轉反對派的不利局麵,俄羅斯除了向反對派提供了一批武器裝備以外,還派遣了一支坦克小分隊。聯邦反間局從莫斯科軍區找到一批戰士,讓他們形式上從部隊複員,然後派往車臣反對派控製區,〔16〕從那裏開始向格羅茲尼發動進攻。然而,大概是由於輕敵,進攻格羅茲尼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很差,用區區1000人的步兵和40輛坦克進攻一個早就變成堡壘的城市和它的1.5萬名經驗豐富的守軍,以及120輛坦克(其中包括最先進的T-82坦克),結局是注定了要失敗的。
  
    杜達耶夫武裝則進行了充分的動員,除了正規軍參戰外,還組織了為數不少的民兵隊伍。杜達耶夫的參謀們則製訂了非常毒辣的戰術:先放手讓反對派進城,再依托城內建築物廣布狙擊手和反坦克火箭手。這樣,在狹窄的街道上坦克無法發現目標,而非法武裝的反坦克火箭手則從暗處向坦克開火,坦克被擊毀後逃生的坦克手則成為狙擊手們的獵物。
  
    1994年11月24日,車臣反對派出動武裝直升飛機對格羅茲尼北郊的杜達耶夫部隊陣地實施空襲;25日,反對派武裝宣稱已對格羅茲尼完成了包圍。25日晚21時10分,反對派武裝正式開始攻城。在已經事先擬好的作戰計劃之下,杜達耶夫武裝沒有進行真正的抵抗,使得反對派進城時相當順利。11月26日上午9時,反對派的坦克在經曆了輕微抵抗後就衝進了總統府。
  
    反對派被表麵上的勝利衝昏了頭腦,阿夫杜哈諾夫在電視講話中喜形於色地聲明,車臣政權已轉入臨時委員會手中。然而,正在歡呼旗開得勝的反對派們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掉到了杜達耶夫設置的陷阱中。當晚,戰局就明朗化了:進攻格羅茲尼的反對派幾乎全軍覆沒,並俘虜了其中的70名俄羅斯合同兵。俘虜們承認了自己是聯邦反間局把他們派到車臣來的事實,車臣人則請來記者,讓他們示眾。杜達耶夫抓住了俄羅斯的把柄,對俘虜問題大做文章,聲稱俄羅斯如果不停止對反對派的支持,那麽,格羅茲尼每遭受一次轟炸,就殺死一個俘虜。
  
    俄羅斯軍方對此的反應令人費解。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先是矢口否認這些人是俄軍士兵;在杜達耶夫發出處死俘虜的威脅下,又不得不承認這些人屬於俄軍,但否認這些人接受了俄羅斯政府的派遣,而稱他們是“擅自”到車臣去的,是“被招募者收買”去的。然而,實際上不是這樣,這些被俘的俄羅斯軍人不是被“收買”的,他們是被格拉喬夫們所出賣的。對於杜達耶夫指責俄軍派遣飛機支持反對派一事,格拉喬夫也含混其辭地說,確實有飛機到車臣上空,但不是俄羅斯的飛機,至於是哪個國家的飛機,他不清楚。作為俄羅斯的國防部長,在車臣領空出現別國的飛機居然“不清楚”,隻能意味著兩種可能:或者是作為國防部長的嚴重失職;或者是格拉喬夫自己也認為車臣已經不屬於俄羅斯的領土,誰愛去就去。實際上,後者代表了俄羅斯官方很多人的看法。俄羅斯官方的吞吞吐吐無疑大大鼓舞了車臣分裂分子,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接近成功”了,更加迷信以暴力完成車臣“徹底獨立”的目標;而俄羅斯官方麵對分裂分子,卻不敢旗幟鮮明地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從側麵表明統治俄羅斯的“民主派”們的軟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