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中國知韓派眼中的韓國

(2007-02-09 01:45:17) 下一個

轉自事實評述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曾幾何時,泱泱中華開始了閉關鎖國,其後招來了半年屈辱。可喜的是現今的中國是一個相當開放的國家,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日漸頻繁,這自然需要眾多人才。

  我當年有幸選擇了韓國語(當時還叫朝鮮語)專業,之後也就漸漸走上了中韓交流之路。據說美國智囊團中為對華政策謀劃的人都是“知華派”,意為對中國有相當了解的人,日本政界也有不少“知華派”,當然了,“知華”不意味著“親華”,“知華”的他們製定些個政策可說是更加狠毒,招招致命。我學習韓國語四年,其間所學涉及韓國曆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後來也去韓國留學兩年,然後進入了中韓合資企業,也就是說這麽多年一直在和韓國人打交道,那我算不算是個 “知韓派”呢?我想至少也算是半個了吧。現在中韓關係日益密切,國內韓流日盛,國內媒體對韓國的報道也非常多,當然幾乎都是充滿讚頌之詞,再加上精美的韓國影視歌曲的輪番轟炸,這讓大多數不了解韓國的中國人對韓國產生了相當的好感。

  但真正的韓國如何呢?與韓流相對,最近網上出現了不少揭露“真實”韓國的文章,可惜有的年代久遠,有些又非常極端,充滿個人感情,但他們大部分內容在我看來是比較真實的。我本不想挑起與鄰國的矛盾,但國內媒體對韓國的過分吹捧和韓國媒體對中國的極端歪曲實在形成了太鮮明的反差,讓我有點看不過去,所以這裏結合我和所認識的朋友們在韓國的經曆來談談我眼中的韓國,希望能去偽存真。文章比較長,請耐心看,然後明眼的看官自行判斷。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很多中國人至今仍習慣性的把韓國當作中國前屬國,談到韓國頗有輕蔑之色。更多的中國人認為韓國文化源於中華,中國作為宗主國曾保護過朝鮮,所以就一廂情願的以為韓國人就理當對中國人友好,對中國人親善。要正確認識韓國,首先就要徹底拋棄上麵這兩種觀點。1,曆史上的殖民附庸體係早已被摧毀,如今的國家都是具有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按照國際法,各國主權平等神聖不可侵犯。如果中國人以一種宗主國對屬國的高傲態度對待韓國,那麽必然也不會得到對方的尊重。

  至於第二點,其實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表明韓國人應該對中國友好。上溯到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還有後來的漢四郡,按現在韓國人的說法:中國人是作為所謂“入侵者”統治朝鮮半島北部的,南部的“韓民族”後來趕跑“侵略者”贏得了獨立,而後隋唐時還發生過戰爭,不然它們的盧武鉉總統也不可能今年在會見布什時說出:“中國曾經侵略韓國數百次,這樣的刻骨仇恨我們怎麽可能忘記?”明朝後的幾百年可能存在朝鮮作為屬國對宗主國謙卑的友好,(畢竟我們可以保護它),而從甲午戰爭後,這種謙卑(可以說是被強迫的)的友好也漸漸消失了。

  19世紀末朝鮮李朝的統治風雨飄搖,而朝鮮人的民族意識也漸漸崛起,作為中國附屬國的地位當然不會讓他們覺得滿意。舉個例子,我在韓國的時候有幸看過它們現在的小學教材,在三年級或者四年級分冊中有這麽篇文章,講有個中國使臣來到朝鮮,作威作福,蠻橫無理,提出三個問題要人回答,威脅說如果回答不出就要如何如何,後果很嚴重。當然結局是圓滿的,一個朝鮮小孩子回答了問題,中國使臣羞憤的無地自容。小故事而已,但很能體現韓國人是如何看待當年作為屬國的曆史。把這個用作全國的小學教材,大概韓國小孩從小心靈中就有“中國人蠻橫無理”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吧,

  咱們回到19世紀90年代,一方麵,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實力大增,將朝鮮作為跳板入侵中國是其從上至下的共識(明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就幹過同樣的事),另一方麵,朝鮮王朝也希望日本勢力進入以平衡清帝國,以圖見機行事獨立。可惜弱者是不可能玩轉兩大強國的,為爭奪朝鮮控製權,甲午戰爭爆發,清國失敗,朝鮮 “獨立”,改國號“大韓帝國”。當然這個大韓帝國立刻被一紙“日韓合並條約”劃歸了日本,其間朝鮮也期望美國從中斡旋,可以預見,美國人可不願為了它們而得罪日本,所以從此“大韓”就開始了其50年的殖民地歲月。出乎意料的是,它們並沒有表現出如今“切手指”的鐵血,也沒有如今“抵製日貨”的決心,更沒有 “全國捐金”的壯舉,不然可夠日本人頭疼的了。朝鮮人默默承受了,既沒有遊擊隊的反抗,也沒有大規模的暴動,據資料稱95%的朝鮮人還乖乖的改了日本姓,說起了日本語,二次大戰時不少朝鮮人更是加入日本軍隊在中國作威作福,後來韓國的樸正熙總統當年更是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從這裏我是找不出什麽理由證明韓國人對中國人有什麽深厚感情,重溫這段曆史,如今韓國的曆史教科書也頂多寫:“一個統治者被打跑了,另一個更殘暴的統治者又來了。”不要忘了,東學黨起義是在朝鮮王朝乞求下,袁世凱帶兵血腥鎮壓的。

  50年轉眼一揮間,1945年日本敗亡,朝鮮終於又迎來了獨立。可惜南北在不同勢力的支持下不能統一成立政府。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38線成了天塹溝壑,中國自然在韓國人眼中成了十惡不赦,阻止“大韓民族”統一的罪魁禍首(在此引用韓國人原話)。

  韓國政府成立之後,接連頒發排斥華商的禁令,包括“倉庫封鎖令”、“外幣使用規模限製令”等等,這便是華商受難的開始。接著,自由黨和樸正熙政權兩次進行“貨幣改革”,偏愛現金的華商更受到致命性打擊,很多華商因此變得一貧如洗。1961年,韓國政府頒布“外國人擁有土地禁止法”,1971年製定“外國人土地取得及其管理法”,規定華人一家隻能擁有一間房屋、一家商店,連炸醬麵售價也受到嚴格管製的情況下,華商便成了走投無路的一群。70年代初,原本有12萬人口的華商銳減到隻剩下2萬人。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唯獨韓國沒有。“炸醬麵”“赤匪”“中國奴”等韓語中專門針對中國人的侮辱性名稱也出現了,直至現在我在韓國BBS上還經常看到,頻率之高讓我非常憤怒。最近驚聞韓國慶祝“韓國炸醬麵”誕生100周年,鑒於韓國人試圖盜取“活字印刷術發明權”,考證出“西施可能是韓國人”,“孔子可能是韓國人”等等劣跡,我挺怕它們有朝一日說炸醬麵也是韓國的發明。這就比較諷刺了,因為當年“炸醬麵”是它們對中國人的一種侮辱稱謂呢。

  為了吸引華商投資(這次排外的韓國人好像開竅了),今年韓國爭取到了世界華商大會的舉辦權,而唐人街也緊鑼密鼓的開始籌建(可惜是麵子工程,不是華人自然聚居形成的,不過聊勝於無)。華商大會黯然失色,李嘉誠等大人物竟然不到場,據分析還是因為當年韓國“排華”影響了整整一代華僑,至今他們對韓國這個 “華人不能立足”的可怕之地仍持有負麵印象。

  最後不要忘了,中韓92年才建交,之前韓國國內進行的是最反共的宣傳教育。再建交後當然不能再這樣明目張膽了,收斂了一點,但刻意醜化歪曲中國的行為還是沒有停止,這點所有去韓國生活過的中國人肯定有相當的感受,好多人因此根本就不看韓國新聞,當然對韓國的印象也非常糟糕了。

  說了這麽多,敘古論今,一廂情願的中國人應該可以感到了,韓國人對中國其實不能說具有好感。那麽他們對中國是種什麽感情呢?很複雜。憎恨?大概有一點,除了少數極端民族主義者比較強烈之外。害怕?這倒是真的,從曆史來看,從領土來看,從經濟規模看。。。無論從哪方麵看,中國這個鄰居是有點威脅,特別是現在韓國總想強出頭做“東北亞平衡者,東北亞的中心”(在此引用韓國媒體言論),並且利用“高句麗”曆史問題希望引起長白山,吉林延邊甚至東北的領土歸屬問題。不過在我看來,對中國的感情最多的還是輕視。

  韓國人對中國的輕視是由來已久的,前麵已經提到,“炸醬麵”這個侮辱名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韓國人(或許應該叫日本人才對)稱呼華僑的,它們當時雖然是日本帝國的二等公民,但卻非常歧視那些背井離鄉的華僑。對比中國在抗戰期間如何善待朝鮮難民,流亡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如何在國民政府的保護下堅持到最後抗戰勝利,韓國人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

  後來反共宣傳中自然抨擊中國的社會製度,70年代末韓國經濟騰飛,韓國人終於在“半萬年曆史”(在此引用韓國曆史學家原話)中第一次有了富裕的感覺,而恰巧此時中國的經濟狀況非常不佳。看著當年的巨人如此萎靡,這給了韓國人一個絕好的增強“民族自信感”的機會。20多年來,韓國新聞媒體總是千方百計揭露中國的貧窮落後野蠻愚昧無知,拿韓國值得驕傲的部分和中國的弱點比較(當然不會拿弱項和中國的強項比較了)。在韓國時常能聽到“我們推倒了萬裏長城”這樣煽動性的言語,以至於我在韓國期間為了避免從身邊韓國人口中聽到這句話,不自覺地總想在任何方麵都超越它們,甚至在喝酒上也不願落後,這樣也醉倒過好多次。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事:韓國人如果比較喜歡你,會對你說:“你長得像韓國人”,他們認為這是讚揚你,我總是笑著接受了。但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為表示友好,對一個韓國人說,”你長得像中國人“,結果那個韓國人非常不高興,認為是汙辱它。

  一個中國知韓派眼中的韓國

  我為了提高自己的韓國語水平,每天堅持閱讀韓國新聞,剛去韓國時每天都抽出點時間看韓語節目。後來我統計了一下,每天都能看到不少關於中國的消息,當然,幾乎都是負麵的,如果有說中國好的,那八九不離十最後都要表達這樣一個意思,“中國如此發展會對韓國造成威脅”。不僅是新聞,一次在娛樂節目中看到過這樣的場麵:采訪一個剛從中國回來的韓國女藝人,主持人問她中國如何,她笑嘻嘻的把中國批判一番,什麽髒呀,爛呀,窮呀之類的,在場的觀眾也非常受用,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對於很多韓國人來說,嘲笑中國是最能增強它們“民族自豪感”的事情了,於是它們樂於找出中國的各種弱點來嘲笑,新聞媒體也非常願意配合民眾的這種心理,想方設法挖出這些東西來供國民消遣。所以我有時很納悶,它們的記者怎麽能找到這麽多反映中國貧窮落後的新聞,如果我是個沒去過中國的韓國人,那麽百分之百我會覺得中國是?了??狂妄自大就很容易理解了。有網絡文章說在韓國繁華的明洞街頭出現過“中國人謝絕”的條幅,這個我相信,因為我曾經見過照片,而且不止一個中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商店遭到營業員歧視的事。別說在韓國,就連在青島,在北京望京,不也發生過韓國人店謝絕接待中國人的情況嗎? 04年高句麗曆史事件鬧得最厲害的時候我恰巧在韓國,我看見過韓國人焚燒中國國旗,在中國大使館前示威,以至當時我有種想立刻逃離韓國的想法。後來在街上也遇到過不少宣傳,講東北甚至山東古代都是“三韓”的領土,我隻能置之不理。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不少中國人非常崇尚韓國人所謂“尊重儒家傳統”這點,認為要像韓國學習。我聽到這樣的話有點吃驚,後來看到國內媒體用近乎肉麻的言語報道韓國人如何尊重傳統,我才恍然大悟,有這樣的媒體,難怪有這樣被誤導的國民。

  首先要澄清一點,韓國是一個相當西化的國家,可以說到了全盤西化的境地。舉個簡單例子,韓語被韓國專家論證為“世界上最簡潔,最優秀的語言”,但現在是外來語成災,餐廳不說餐廳,跟著英文音譯為“樂死特朗”,(restaurant)桌子不說桌子,也從了英文說“特意伯爾”(table),甚至更玄妙的是老婆居然也習慣叫做“歪撲”(wife),悲哉韓國語,悲哉我這個當年認真背誦韓文單詞的好學生。現在固有名詞都讓位給了這種不洋不土的韓式音譯,是不是以後幹脆直接說英文比較好呢?要知道韓文中70%是漢字詞,剩下的30%也被大量西方外來語占據,這種“世界上最簡潔,最優秀的語言”是不是就要退出曆史舞台了?

  至於剩下的所謂“儒家傳統”,隻是中國媒體的想當然罷了。韓國人是不會承認的,它們很早以前就開始做的就是割斷所謂“韓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聯係,也就是,“去漢化”。漢城改“首爾”的鬧劇剛剛過去,這不,幾個韓國議員又開始張羅把“漢江”改為“韓江”了。在韓國,“中醫”被改名成“韓醫”,並被作為高麗醫學而拚命向世界宣傳推廣。針灸也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的,我沒看過大長今,不知道裏麵是不是存在歪曲,但朝鮮日報分明是報道了這個“發現”,並找到了個法國人作證,宣稱要糾正世界人民的錯誤認識,把針灸重新還給韓國。“活字印刷術”也被認為是韓國人先發明,這與中國學者發生了爭論,韓國專門建立了印刷術博物館,把中國在“印刷術”方麵的功績完全抹去,隻片麵誇大宣傳自己,並邀請各國客人免費參觀,並經常在國際場合進行宣傳。我有幸被邀參觀過那個博物館,我隻能承認他們在這方麵的確做的非常好,“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成了真理”,韓國人用這種方式“虛構”真理非常在行。

  國內的媒體還宣揚過說韓國人如何如何重視“端午”,似乎應該把端午拱手相讓了。但很抱歉,我在韓國還真感覺不出來。首先我身邊的年輕人根本就沒人知道端午這個東西,那一天也根本不像國內媒體所說“全國慶祝”,連休假都沒有,一切如常。當然有的地方有慶祝活動,但那是拿來作秀的,政府出錢搞的公關活動,為什麽要這麽勞民傷財?把端午這個東西從中國人手上奪過來成了“大韓民國”的文化遺產,光榮呀,“民族自信感”大增呀,更重要的是,以後可以以此為證據 “考證”出韓民族文化對中華的影響。

  我在韓國被多次問到:“中國有沒有中秋節,中國有沒有春節”之類的,不要笑,這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學博士,以至於我後來實在厭煩了答他們:“農曆是中國人發明的,所有農曆節日中國都有。”還有個韓國名校博士一次和我討論,信誓旦旦的說甲骨文應該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並引用了一些韓國學者的“論據”,遇到這樣的事我都懶得爭辯了,真希望他在國際學術會上做這個報告,也給西方人看看韓國學者的“風采”。後來我看了篇韓國學者的文章,乖乖,連大禹治水用的 “神書”都是朝鮮半島傳過來的,對韓國學者的學術能力我簡直找不到語言形容了,驚如天人。要知道韓國直到15世紀才有自己的文字,韓國建國後為了“去漢化”才禁止使用漢字的,它們的學者“參考”的史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中國史書,它們以前還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的曆史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看過一些國內媒體寫的文章,盛讚韓國的人情世故,說韓國人講禮貌,尊老愛幼等等。等級製度森嚴,的確,尊老,我承認,但愛幼,隻能說那位作者胡說八道了。如果擺出一副前輩的尊嚴,對著後輩“狗崽子”“龜孫子”罵不離口,再時常賞兩個巴掌拍拍後腦勺也叫“愛幼”的話,我倒情願前輩們不要“愛”我, just leave me alone。我作為一個外國人,在韓其間自然少於受到如此“優待”,不過看著身邊的韓國小輩們屢屢被前輩捉弄教訓卻還要服服帖帖的甘受,真覺得有點同情他們。不過一年後我的同情心也消失了,因為又來了新人,當年的後輩成了前輩。對於新來的後輩們,這幫當年的“受害者”手段可一點也不含糊。

  在韓國,前輩說的話必須無條件服從,遇到無理要求也不能公開反駁,不然就成了集體中的異類,受所有人的排擠,生活更加悲慘。表麵上韓國人的小團體是非常團結,吃飯,喝酒,活動大家都在一起(因為不能不去,不然又會受排擠),但鑒於前輩和後輩這種完全不平等的上下級關係,後輩是不是真心尊敬前輩,隻有鬼知道。據我所知,好多平時看起來相當親密的前後輩一旦分開,那就是老死不相往來,大概能說明點問題吧。另外我所認識的韓國人似乎還真的沒有什麽朋友,實在鬱悶了就靠著自己前輩的權威“命令”幾個後輩出去陪著喝喝酒,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想想這種人生也挺失敗的,不過韓國人也習慣了吧。

  總之韓國的社會關係是非常讓人壓抑的,剛去韓國時我也試圖融入它們的文化,不過後來我放棄了。因為感覺如果我真的逼自己融入了他們這種文化,我會變成一個狹隘自私的人,變成一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用權威等級壓迫後輩的人,這對我以後的發展是很有害的,除了韓國人,我還真沒有發現哪個外國人喜歡它們那種社會氛圍。

  “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

  現在很多中國人總愛說韓國人無知,狂妄自大,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國人本身的行為讓我們有了這樣的印象,是它們自己帶來的惡名。而且,這些無知,無禮,狂妄自大的行為如此之多,如此之普遍,已經成為了所有在韓國生活過的中國人所不能回避的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韓國人對中國客人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有很多甚至已經很無禮,足以讓對方生氣了。不過我前麵已經介紹過韓國人對中國的感情和他們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特點,所以在它們看來,根本不能算是無禮,說不定還會覺得咱們神經過敏呢。

  我在一個韓國華人論壇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些在韓國的中國人常常遇到的問題,當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和我遇到過的幾乎一模一樣,看來大家都差不多。在此摘抄轉載一下,我就懶得打字了。。。。

  A 你父母是幹什麽的?來韓國的都是中國的有錢人吧!

  B 中國有麵包麽?中國也有方便麵嗎?中國也有蘋果嗎?中國也有練歌房(卡拉ok) 麽?中國也有台球廳麽? 中國也過春節呀!中國也有網吧?中國人也用手機嗎?

  C 這個比較詭異:中國人洗澡麽?

  為什麽會問這個問題呢?因為前幾年有一個去過中國的韓國人寫了篇文章講中國人如何不講究個人衛生,夏天身上散發惡臭,結果被韓國好多網站和報紙都轉載了,(我已經說過,韓國媒體是非常喜歡這類文章的,韓國民眾也是非常樂意通過這類文章來滿足自己“民族自豪感”的),非常出名,大概韓國人對中國人衛生狀況不良的印象由此而來。。。

  D 針對朝鮮族朋友的,一般會問:“你們是不是都很想來韓國當韓國人呀?你們希不希望從中國獨立”之類的問題,

  說到朝鮮族,感覺韓國人有兩個標準,隻要是在國際上得了獎或者出了名,那不管是中國朝鮮族還是韓裔美國人,那統統都叫“在外同胞”,要大肆宣傳一番;不過要是中國朝鮮族在韓國作奸犯科之類的被抓住了,那媒體首先強調的是那個罪犯是中國人。

  E 韓國人在帶領人參觀的時候很喜歡問:"中國也有這麽高的建築嗎?""中國也有地鐵嗎?轉述兩個好玩的例子(不是我親身經曆,雖然我也遇到過上述兩個問題):

  “一次韓國朋友帶領我們去漢城市內觀光,參觀了他們全國最高最自豪的“63大廈"(不太高,就63層),結果問我們:中國也有這麽高的建築嗎?我們平時被他的類似問題已經折磨得受不了了,一哥們就說:沒有,韓國的這建築世界第一高。。。那韓國人聽了想了想,說:美國有更高的,我們這個大概隻是亞洲第一吧。。。”

  “還有一次,韓國友人帶我們去漢城的一個市內公園玩,大家都知道韓國國小,能在漢城搞出塊還不算小的地方種點花草樹木就很不得了了,所以就禮節性的讚揚了一下,結果一韓國人自豪的不行,問我們:北京也有這樣的市內公園嗎?我們一哥們回答:我們有頤和園,比這個大。。。那家夥聽了頓時不說話了,他再孤陋寡聞,頤和園的大名還是知道的,最近中國旅遊廣告比較多。。。”

  原文作者最後一段寫的很好:

  “看了之後有什麽感受,是不是很不爽?其實韓國人的這些表現也提醒了我們,現在中國正在變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其中也不乏那些來自相對落後國家的人們,我們在和這些外國人接觸的時候會不會也出現韓國人這種“暴發戶“心態呢?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提些弱智的問題,雖然別人當場不說,但對中國整個的印象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大家都應該反思一下,有則改之,不要讓別人也覺得我們泱泱大中華的國民和韓國人一樣小肚雞腸,狂妄無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說到韓國和中國的領土爭端,相信不少中國人都要啞然失笑,隔著個海,還有領土爭端?正如我在前麵已經提到,韓國經過幾十年的教育,現在韓國人一致認為,“高句麗”是它們“韓民族”的祖先,“高句麗曆史”是韓國曆史。04年由於中國的“東北工程”將高句麗史列為中國史一部分曾引發了中韓外交衝突,?? 漲。至於真相如何,我這裏就不深入討論了,把工作留給學者,有興趣的看官可以去查查相關資料。

  但那些綁著寫有“還我河山”四個鮮紅大字布條的韓國人時常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吉林吉安,延邊,或者長白山。我看了朝鮮日報做的調查,居然過半的韓國年輕人讚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吉林延邊)”。還是那句話,“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成了真理”,韓國在高句麗問題上已經完成了發動群眾的工作,而中國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高句麗,說不定還有不少人讚成韓國的觀點,卻不知道這個爭端關係到了東北的歸屬。

  如果高句麗曆史爭論隻是做秀,為將來做準備的話,那麽延邊和黃海領土爭端已經擺在麵前。

  中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黃海大陸架的爭議。中國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劃界(對待日本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大陸架延伸更遠),但韓國主張按中間線原則劃界。這樣,中韓雙方便產生了6萬平方公裏的爭議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韓國在黃海上對於中國主張中間線原則,而在東海上對於日本卻主張采用自然延伸原則,完全沒有原則性,隻希望兩邊都占便宜。1991年5月至8月間,韓國在沒有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連續在中方黃海水域進行石油鑽探活動,遭到強烈抗議。 2004年7月,韓國還聯合日本,在中國東海中方一側的大陸架進行石油鑽探,也遭到中國的抗議。

  此外,中韓兩國在東海還有12萬平方公裏的爭議區。中國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與其劃界,而韓國則主張按和劃分黃海大陸架相同的中間線劃分東海大陸架,兩線之間便形成了12萬平方公裏的爭議區。1974年1月30日,韓國與日本政府簽訂東海《共同開發大陸架協定》,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中國政府曾發表聲明,指出上述協定是非法的、無效的。

  韓國漢城市議會2005年10月24日召開第159次臨時會議,製定了所謂的旨在“廢除《間島條約》”的決議案,決議案認為“間島原是韓國領土”,因中國清朝與日本簽約而被“割讓”。決議案稱,此舉從國際法上看“違背當事人的意誌”,所以韓國認為中日之間簽署的《間島條約》“根本無效”。又稱,國際法認為,即使條約有“不妥之處”,在簽定一百年(2009年)之後,通常也被視為有效。因此,決議案認為韓國政府應該為“找回”間島及時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

  “間島”,原名“墾島”(因大批朝鮮移民越界墾殖而名),係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係中國領土。清政府與朝鮮政府曾多次勘定國界,確定該地為中國領土。

  後來日本捏造所謂“間島懸案”,並且惡意歪曲所謂的“間島”範圍,將縱十裏、寬一裏的灘地,擴大到“海蘭河以南、圖們江以北,寬約二三百裏,長約五六百裏之地”,即中國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地區,妄圖一舉侵吞這些地方。經過中國官員和學者的多方努力,最終挫敗了日本的這一侵略圖謀。 1909年9月4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北京簽訂《中韓界務條款》,即所謂的“間島協約”。

  可以看出,韓國和中國是確實存在領土爭端的,但中韓政府目前比較務實,特別是中國現在麵臨日美的壓力,又要和平崛起,所以對以上的爭端都做了最低調的處理。韓國政府也不敢造次,所以中韓間至今沒有發生什麽大的衝突。但韓國媒體向來有煽風點火,製造反華情緒的“光榮傳統”,再加上其教育部門的作用,現在幾乎所有的韓國人都認為中國“侵占”了它們的領土,其險惡用心不能不察。

  6 回複:一個中國知韓派眼中的韓國

  最後總結一下“大韓民族”的特性,在我看來,韓民族和日本民族是最相似的,特別是經過50年日本殖民統治,它們的共同點相當多。

  1, 國土狹窄,自然資源貧乏,嚴重依賴國外市場。日本好歹有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韓國隻有不到10萬。經濟都是外向型,原料基本靠進口,日本曆史上強盛時走上了武力擴張之路。

  2, 單一民族,排他性非常強,狹隘民族主義盛行。日本右翼分子讓中國人憤怒,但韓國更

  加狹隘極端的民族主義卻時常讓我冒冷汗,真慶幸它們至今仍然分裂,沒有強大的實力。

  3,為了“民族自豪感”,不惜篡改曆史。記得有文章說日本人考古作假,讓人鄙視。不過後來見了韓國人的“考古”,我倒覺得至少日本人還想著去做假證據,韓國人甚至把這一步都省了,還把成果出來大肆宣傳。我不知道日本是不是也搞“去漢化”,但韓國搞得也太離譜了一點。

  4,沒有繼承到儒家的真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儒家強調“仁”,這很難和日本帝國主義聯係到一起。而韓國的那種社會風氣和韓國人的諸多品行也難和“仁”和 “禮”聯係到一起。所以說它們皮毛和架子是繼承了,而且比我們做的還要“儒家”,但真正理解了嗎?我看未必。

  5,韓日戰後經濟發展模式基本一致,當然是韓國照搬日本經驗和體製。所以韓國精英們對日本是相當推崇的,幾乎達到了言必稱日本的地步。至於國內大肆宣揚的“反日”,抱歉,我在韓國還真沒感覺出來,身邊的韓國人全套日本電器,倒是咱們幾個“窮苦”中國人買了比較廉價的韓國產品支援了他們的三星LG。韓國國產車確實滿街跑,日本車很少,不過去江南的富人區看看那裏lexus也不少,原因很簡單,貿易保護嘛,價高老百姓買不起。這裏說句題外話,國內的車市,現在奇瑞吉利幾個越賣越好,真高興,這才是咱們的中國企業,不要貿易保護,和合資,外資企業硬碰硬,這樣成長起來才有競爭力,我看好中國汽車。

  其實關於韓國的點點滴滴還多的很,比如韓國料理,韓劇等等,以後有時間再慢慢寫,我這個“知韓派”也發揮點餘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韓國,你知我知大家知,豈不快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