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衛星被火箭撞了一下腰:航天某院曝鑫諾2號失敗黑幕!

(2007-02-06 15:35:36) 下一個

衛星被火箭撞了一下腰:航天某院曝鑫諾2號失敗黑幕!

什麽是6S管理?

6S管理源於日本的5S管理。5S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是源於車間生產現場的一種基本管理技術。中國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增加了第六個S——安全。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對現場管理的要求在不斷提高。
☆整理(SEIRI):及時將無用的物品清除現場。
☆整頓(SEITION):將有用的物品分類定置擺放。
☆清掃(SEISO):自覺地把生產、工作的責任區域、設備等清掃幹淨。
☆清潔(SEIKETSU):認真維護生產、工作現場,確保清潔生產。
☆素養(SHITSUKE):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控製的習慣。
☆安全(SAFETY):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在生產、工作中,必須確保人身、設備、設施安全,嚴守國家機密。

下文為轉載:

最近網上一大群愛國青年都在對可憐的鑫諾二號衛星夭折大發默哀感慨之情,不知道有啥可值得默哀的,一個商業項目而已,隻要國務院129號文不廢除,這顆衛星就算發上去一切正常,也不過是一個工作正常的空間垃圾而已。改變129號文,嗬嗬,出廠前就沒落實,那難度,估計不會比改變憲法裏的四個堅持低。四個堅持不變的話,129號文怎麽會改。想先發上去造成既成事實逼宮?那也太把政治原則當兒戲了。

不過也夠點背的,星箭分離的時候被火箭親密接觸一下,展開帆板的時候居然能火工品短路把測控電源全都幹掉!直到短路電源把限流電阻燒斷,測控才恢複功能,可火工品就再也別想動作了,帆板啦天線啦永遠地被鎖在哪裏了。五院喜歡把火工品跟測控係統放在同一個二次電源下麵,而且隻有一路限流電阻,真是匪夷所思。聯想到出廠前作為集團公司軟件專家組前去檢查,他們數管和姿控兩套所謂的操作係統的來路,真是很有意思。可能太相信自己的所謂“成熟設計”了吧,東三也用同樣的配置沒出過問題,就以為永遠不會出問題…… 可誰又能想到俄羅斯的成熟陀螺同樣給俺們造成那麽大的災難呢?嗬嗬。

非常可惜的是,火工品這東西,地麵測試隻能測測電阻,沒有更好的辦法確定它的可靠性。一切隻能聽天由命。

除了是大搞特搞形而上學表麵文章的6S運動造的孽,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啥理由能出現這種故障。不知道五院的科研人員是不是也跟我們一樣,每天把120%的精力放在應付無窮無盡的6S貼標簽、扔東西、在地上帖膠帶劃定置線等等無謂的活動中了。居然連每個人自己的辦公桌抽屜、文件櫃都要打開這個那個的要求。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要求本身,而是這些要求沒有一個準,處在不斷地變化中,今天說要貼這個樣子的標簽,明天說標簽格式不對,要全部揭下來。今天說茶杯下麵自己畫一個符號作定置標記,明天說不行要貼黃膠帶,後天說太難看了要用印刷好的不幹膠標簽;曾有幾天說牆上的照明電源開關都要貼上ON/OFF的彩色標簽,過了幾天說不要貼了,都撕下來;今天保密規定說涉及機密的東西要藏好,明天6S辦的人就過來嚷嚷說一切都要有標簽貼在醒目的位置;一天三變,三天二十一變,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膽地擔心那個可憐的喝水茶杯是否會不慎滑出定置線範圍,那裏還有精力操心什麽型號產品質量。

聽說某些單位,為了搞6S, 已經投資了一百多萬,甚至投資六百萬的單位都有。一卡車一卡車的所謂“無用物資”,都廉價地賣了廢品,很多東西幾乎都是全新的。某單位的資料室,把一大堆“三個月以上無人借閱”的文檔資料,都作為無用物資處理掉了。這些資料是當年組織一大堆專家測繪仿製剖析別國導彈的心血之作,這一下這個型號的技術檔案就完全片紙不留了。

型號上出個質量問題,最多寫個歸零報告;對6S檢查人員要是稍微有一點不恭敬,輕微的給你個大驢臉,重得居然都要扣工資撤職。風雲一號衛星的總體室主任,就是因為這個被撤職。

現在搞了半年6S運動,天上已經有三棵衛星完蛋或者半完蛋,不知道是否要湊夠六顆才能償還這個孽債呢?

成功與失敗的感慨 中國航天的2006年總結 怕是不那麽好看了

成功與失敗的感慨

黑胖子廚師 2006-12-08 10:08

其實不關老子的事情,啊拉不參加型號研製,跟預先研究、戰略研究那邊的關係多點。

但是型號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最後都要交差的。這2006年的總結,我本職工作的已經寫完了,挺圓滿。可是中國航天的2006年總結,怕是不那麽好看了。

以前總說沒錢,現在不能這麽說了。以前因為沒錢,我朝從來不象NASA和鬼子那樣搞工程實驗衛星,所有的衛星上來就是應用型號,DFH1是唯一的例外。無數老總無數院士一直在呼籲建立我朝自己的演示驗證係列,但一直也沒建起來。原因主要是沒錢。

如今不缺錢了,是不是應該考慮了呢。

從DFH係列到FY係列的成敗,證明演示驗證的必要性。FY的頭兩顆都完蛋操了,第一顆在廠房裏就放了竹蜻蜓,96年開會的時候本瘋還清晰地看到老院長胳臂上的傷疤。到第三顆才進入業務運行,如今打第四顆了,這個係列基本上算穩定下來了。國家氣象局堅定地、毫不動搖地、風雨無阻地、油鹽不進地支持國產衛星,是FY係列能在一連串災難性失敗中堅持下來的最重要因素。

DFH則不同,廣電自從第一顆DFH3失敗後就興高采烈地出去買衛星。這也不能怪廣電,不能指望所有部門都跟氣象局一樣,人家要用衛星啊。你沒有,還不準人家買麽?人家有覆蓋率指標在那裏壓著,做不出來他也要扣銀子的。

風雲前期的連續失敗,證明了一個新型號係列肯定要經過多次失敗才能把設計和工藝中的問題摸清楚。不交夠學費是學不到真功夫的。

DFH3交了一次學費,後來就沒問題了。第2顆DFH3運行了7年半,雖然沒達到8年的設計指標,但是作為第2顆也算可以了。後來這個平台就成熟了,中星22、22A、20,北鬥什麽的都用這個平台,明年探月也要用。

DFH4也一定會經過這個過程,所以SINO2的失敗其實是正常的。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先放顆實驗星不成麽?!實驗星失敗了沒人指責的,還沒放就嚷嚷著要進入直播時代如何。現了吧?那麽複雜的衛星,5噸多1萬瓦,國外都是在工程實驗衛星上突破以後才進入應用衛星研製的,我朝就比別人都牛X?SZ的研製,要是沒有毛子,沒有那一次的慘烈,能有天人們上去飄啊飄?

這個事情,其實可以作為契機,朝國家申請建立重大型號關鍵技術的演示驗證製度,失敗了也能虧個明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