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七歲那年,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裏,遇到過一位老人。至今,我還記得那位老人,還有他對我講過的那三句話。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我剛到農村插隊不久。縣裏大搞農田水利工程,調我到公社民工連部當通訊員兼統計員。
我們來到一個叫“前大嶺”的村裏。這個村子很偏僻,連電也沒有。當地的村民家裏都很窮。我住在劉會計家,他家四口人,老兩口和兩個兒子,兒子都二十好幾了還沒有成家。他家應該算是全村比較富裕的了,可還是三間矮矮的草房,住著南北炕。這意味著,住的人多了,就要和主人擠在一間房子裏。
民工的生活很艱苦。白天到工段上打眼放炮、挖溝開渠,活兒很累。晚上回來天就黑了。年紀大一點的民工,吃完飯抽袋煙,早早就睡了。年青人還是精力旺盛,大家就著油燈打撲克。我帶了一個很小的半導體,成了這幫民工的娛樂中心。大家爭著給我電池,為的是能借我的半導體多聽一會兒。後來我才知道,那些電池其實都是舊的,實在沒電了就捂在炕頭上烙烙。
就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裏,在艱苦而平淡的日子中,我遇到了這位老人,一位讓我永生難忘的老人。
那天下工回來,推開房門見一屋子人正圍著一位七十歲左右的老人,在聽他說著什麽。我見到他第一眼,知道我是什麽感覺嗎?我好像遇見了一位仙人!就是這種感覺。
當地的村民大多營養不良,可能加上近親結婚,普遍的個頭都不高,皮膚暗黑,年紀輕輕的臉上就開始布滿了歲月的滄桑。而圍在中間的這位老人卻有一米八左右,身材很魁偉,臉上泛著紅光,按老話說就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精神矍鑠,鶴發童顏。頭頂白發不多,但梳理得很整潔;衣服質地一般,但漿洗得很幹淨。
在那樣一個環境裏,怎麽會有這樣一位老人?我當時就是這麽想的。
我急忙問房東大娘,這位老人是誰?房東大娘說,老人不是本村的,到底從哪裏來,她也不知道。反正是每隔幾個月就來村裏住幾天,給村裏人幹些零工,大家提供他吃的、穿的和住的。在一個村子住幾天後,再到另一個村子住幾天。老人就這樣生活,從北村到南屯,吃東家住西家。
房東大娘還告訴我,其實大家之所以盼著他常來,並不是因為他能為鄉親們幹了多少活。我問:那是因為什麽?房東大娘故作神秘:晚上你就知道了!
吃完晚飯,屋裏人越聚越多。大家把老人請到北炕上,這時候的炕上和地上都坐滿了人,門外還站了不少人。大家靜了下來,老人慢慢地開了口:話說……
原來,老人是在給村民講古代文學故事,當地人稱為“講古”,相當於現在的說曆史評書。
三十年前的偏遠農村,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娛樂活動。而老人帶來的正是他們所需要的精神愉悅。連我們這些從城裏來的知識青年,也被他講的故事所吸引了,因為以前我們也沒有聽到過這麽精彩的段子。當時,我甚至有一種衝動,想要把他講的故事記錄下來。當然在多年以後,我讀了一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才知道當年老人講的故事多數取材於《三言二拍》裏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 等章節,還有一些是曆代文學演義裏的名段。就是這樣一些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當時被稱之為“封資修的糟粕”,但卻被最窮苦的老百姓所歡迎和愛戴著。
講到後半夜,大家才戀戀不舍地散去。
就這樣,在以後的幾天裏,白天我們去上工地,老人幫助房東和鄰居們幹些零活兒。下工後,我們早早吃完飯,就一直圍著他,聽他講那些有趣的曆史故事。大家散後,老人和我一起住在北炕,睡前還能聊一會兒。
我發現他的手非常巧,掌握許多手藝,給村民套爐子、盤火炕、夾杖子、裁衣服、編草筐、修桌椅等,好象樣樣都會似的。
在他臨走前的那個夜晚,當聽書的人們都走了之後,老人和我躺在炕上,對我說了很多話。
老人講了一些他的身世。原來,老人在解放前是一家大財主的帳房先生,因為這點曆史問題被打成了反革命,老婆帶孩子離開了他。現在他一個人生活,沒有固定住所,走到哪兒,就住到哪兒。好在他身體還結實,會幾門手藝,村民們都歡迎他。
老人對我說:我發現你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是在聽熱鬧,你是在學習。你問了我好多問題,說明你在思考。你以後一定會比他們都有出息!
那天夜裏,老人對我講了很多人生哲理,其中好多是我在那個年齡段和閱曆中都很難體會和理解的。但老人在談話的最後時送給我的三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裏。
老人對我是這樣說的:在你一生中會認識許多人、會做很多事,但你要記住並做到:“交上等人,走中等路,娶下等妻”。
我想,這一定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三十年過去了。我從農村回到城裏,當了工人,後來上了大學;搞過技術,也做過管理;給別人打過工,也當過別人的老板;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交下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人……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老人的那三句話,真是涵蓋了我們一生中最主要的經驗和教訓。
第一句話:“交上等人”。指的是友情,他是在告訴我,要結交比自己強的朋友。我們需要這樣的友人,需要這樣的情誼,對我們的進步有所啟迪,對我們的一生有所幫助。
第二句話:“走中等路”。指的是事業,他是在告訴我,要走一條適中的、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鼠目寸光;既要有遠大理想和抱負,充滿自信,又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第三句話:“娶下等妻”。指的是婚姻,他是在告訴我,要娶一個各方麵都不如自己的妻子。郎才女貌、比翼齊飛固然好,但賢惠、善良的“醜妻”可能才真正是自己事業發達的基礎,是我們人生幸福的港灣。
而在三十年前的我,不過是一個剛走出中學校門、到農村插隊才半年的知識青年。對老人的這三句話,完全沒有體會,但我記住了,而且認認真真地記在了心裏。
老人走了以後不久,我也離開了那個山村。以後,我再也沒有回去過,也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位老人。
我對身邊的許多好朋友說起過這件事。我想,凡是聽到過這個故事的朋友們,一定會和我一樣,會記住那位老人,和他送給我的那三句話:
交上等人,走中等路,娶下等妻。
2005年5月1日一稿於中國沈陽
2007年3月16日二稿於加拿大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