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整理手機,把最近做的一些菜敝帚自珍地貼一下。
1. 紅燒三牙魚。查了下這個魚和黃魚同屬一個家族,但不是一個科。我爸爸很擅長做魚,一直懷念他做的蔥烤鯽魚、紅燒黃鱔、香煎黃魚、江南熏魚等。這次做的自己覺得有點爸爸的感覺了,得意一下。
2. 紅燒魚麵。想模仿上海“黃魚麵”,但差距還很大,繼續努力。
3. 菠蘿大蝦。在好朋友的朋友圈裏“偷師”的。粵菜館裏有這道菜,通常加核桃仁而不見得配菠蘿。我融會貫通了一下,醬料裏的椰子油改為朋友用的檸檬汁,更加爽口;手邊沒有桃仁但看到有人加菠蘿,覺得口感更好。蝦也沒有深炸,就是間於煎和炸之間下了兩次油鍋,也夠酥脆了。很好吃,但熱量太高,不會常做。
4. 開洋冬瓜。這道菜稀奇的是冬瓜是朋友家自己種的,太新鮮好吃了。買的冬瓜要是運氣不好會是糠的,要不就是水唧唧還帶著酸味。這個紅燒冬瓜很下飯,有點“冬瓜吃出肉味道”的感覺。
5. 糖醋魚柳。也是在朋友圈偷師的。不過人家做的有熏魚的即視感和口感(發圈的朋友說),我選的魚太嫩,達不到熏魚的效果,但下飯還是可以的。
6. 三文魚是常做的菜。就撒上點海鹽和胡椒,然後煎一下即可。
7. 時蔬炒大蝦。快手菜,冰箱裏有什麽就配什麽。
8. 還是雜菜蝦
9. 香煎小羊排。用煎羊排的油煎了點小蔥頭和蘑菇,搭配蘋果也是對的,就是擺盤看著那麽寡淡。也許澆點汁會漂亮些。下次改進。
10. 看Willows“藕盒的故事”,充滿溫暖的家的味道。我前不久做過兩次,也秀過;這裏再秀一次吧。畢竟是費事的菜,也不會常做。
11. 炒豆芽。摘豆芽是很療愈的一件事,我喜歡。這次裏麵放了點“甜不辣”(魚餅)和韓國泡菜,畫蛇添足了。
12. 所有老中都會做的西紅柿炒雞蛋。夏天時都是好朋友投喂的菜園自種西紅柿,雞蛋最好也是農貿市場的,這樣才能做出“小時候的味道”。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共勉。
謝謝看帖。
我喜歡做西紅柿炒雞蛋,或韭菜炒雞蛋,因為有小農的喜悅。
你的家常菜都比你外麵吃的看上去更開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