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我在家裏休息。總算有時間把行李整理一下,還可以在白天從容地上網遛達一下,不亦樂乎。
除了回美後送人的禮品,我一般不從國內買什麽東西回來。這次卻帶了幾個粽子回來-五芳齋的哦。鐵盒包裝特別精美,可惜沒有拍下來。好在媽媽會幫我把盒子留著的。謝謝CC-那個永遠叫我“妹妹”的人,那個我由此取名“陳默”的人。
粽子分送了南京和北京的家人。自己帶了幾個回來過節應景。這兩個是“幹貝鮮肉” 和“紅袍豆沙” , 就不打開饞你們了。

再看看我帶來的禮物吧。
我們辦公室有互送禮物的習慣,即使短期度假或出差,很多同事也會買點小東西回來。當然也有很多人不理這一碴。我是每次都有所表示的,確實也挺費神的。我兒子說:“完了,你以後沒法回國了,因為南京夫子廟的小玩藝都被你送過了。”確實是啊,什麽絲巾、香袋、中國結、小玉器……這些年都被我逐漸送過了。
不過,商家會不斷推陳出新的。這不,今年我找到了這種十二金釵的漂亮梳子,買了80把回來。應該夠分了。

還買了幾個漂亮的漆器屏風,分量和價錢都不輕。就隻能小規模送了。
這個“琴棋書畫”我最喜歡,可惜隻有一個,自己留著了。其它的如京劇臉譜、熊貓、四君子、十二金釵什麽的,送老美應該也是很受歡迎的。

反麵也很漂亮。

買了幾本書回來。那一套四本是三聯周刊的《生活圓桌》曆年精選。我對《生活圓桌》的了解源於洪姐姐(洪晃)那篇著名的“上半身下半身”。洪姐姐的閱人閱事和幽默練達是我所喜歡的。這次在北京的三聯書店,把這套書拿起放下十幾次-實在是太重了,而且洪姐姐驚鴻一瞥就不再動筆了,其他作者的大多數文章是看一次就過的感覺,不值得精讀-但最終還是愛烏及屋地買下了。
《小團圓》炒地熱鬧,我也不能免俗地買了一本。看完了,改天寫讀後感。

再秀一下母親節的禮物吧。
兒子五月初有一周沒有課,一個人去了舊金山旅行。他說他在海邊騎車、在城市裏閑逛,自己感受自己,非常有收獲。回來給我買了一盒巧克力。東西不貴重,巧的是,我在舊金山時想到買這盒同樣的,但最後買了兩盒聖誕樹包裝的,回來還後悔了一番:那盒Cable Car的多好看、多有特色,怎麽沒有買呢?唉!
所以,收到兒子這個小禮物,我高興極了:你怎麽讀出了我的心思呢?
那個施家的水晶別針同樣是一個巧合。是“小歸海”的媽媽送的。“小歸海”是兒子的大學同學,父母海歸後他也在北京長大,現在又自己“歸海”到美國讀大學。他父母總是感謝我在美國照顧他,其實也隻是舉手之勞,何況我非常高興看到兩個孩子像兄弟一樣親密相處,假期在中美之間往返也有個伴。
和“小歸海”的媽媽初次見麵,她送的禮物就正是我喜歡的施家水晶,這不是緣分嗎?

好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May 28, 2009)
feel sad reading 《小團圓》. but its good to read the story written by the person. its her life anyway. much better than written by any third parties.
look forward to reading your book review
禮品真好
有我的沒:)))
選購禮物是很費心的事。你很會選,那梳子,屏風都漂亮,尤其是那屏風,好精致啊。
小團圓,也聽說了,得等我回國去再看了。先聽你聊讀後感也蠻好,你總是寫得很到位。
是啊,屏風我也非常喜歡。譚木匠的梳子我也喜歡,不過太貴了。《小團圓》從文學意義上不咋地(看了幾篇內行的評論也這樣說的),不過,是女人的一種自言自語吧。婭米評論說張是“閱世很深,涉世很淺”,我很同意。覺得所以她才有這樣的作品。
chaojiang:謝謝。是啊,還在渡假的心情中,又趕上過節,很好啊。
Jenny:謝謝你喜歡。更謝謝你提醒,我人名都是縮寫,很容易弄混。我改過來了,用兩個字比較好認。
終於把你盼回來了。今天(今天是端午節嗎?我一點概念都沒有)上你的博克真過癮。等待你的回國劄記。
愛看你帶回來的禮物,那屏風真是精致啊,我喜歡。梳子也漂亮,作為大批地送禮還是很棒的主意。我很喜歡國內的譚木匠,可是太貴了,一把梳子幾百刀,還是拿不出手。
小團圓還沒看,雖然評價不是很高,但我想我也是會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