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兩國學者激辯曆史台灣問題 電視台直播 ZT

(2007-04-06 06:53:38) 下一個



“剛才宮崎先生居然會說出來‘中國侵略台灣’,請您解釋,(如何理解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研究員、中日曆史共同研究委員會中方委員湯重南義正辭嚴。


“他說錯了,改了說法了,我改了,他是叫出動軍隊,動用軍隊。”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石井明慌忙幫著打圓場。

“他剛才用的是‘侵略台灣’?”湯重南強調。


“不是,改過來了,改了。”石井明回應。


“改過來了可以。”湯重南說。


3月31日淩晨,香港鳳凰衛視與日本朝日電視台合作舉辦了《中日——走向真正的睦鄰之路》大型電視直播討論會,上述畫麵隻是這場曆時3個小時討論會的一個瞬間。8位中日外交、學術界嘉賓以及北京和東京的數十位學生參與了討論,火藥味自始至終充斥全場。


一直以來,中日之間的直接溝通都被認為是拉近兩國國民關係的“最短距離”,實際效果如何?這次的討論會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檢驗機會。辯論結束後,中方辯論員之一、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邱震海先生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的專訪,談了他對這場辯論的看法。


激辯曆史和台灣問題


雖然這已經不是中日之間的首次辯論會,但透過兩國電視台同步直播卻還是第一次。“雙方討論的每一句話以及觀點都可以同時被兩國觀眾聽到,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邱震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過去兩次都是辯論,這次定位為“討論”,原本想創造一個更寬鬆的氛圍,便於兩國聽眾交流。


但讓主辦方意想不到的是,節目一開場事先安排的程序就被打破,討論還是一下子過渡到了辯論。本來打算先讓中方嘉賓各講一段話,然後日方回應一下。結果,中方第一位嘉賓湯重南發言後,日方主持人田原總一朗直接揪住其中的曆史問題開始發問,形成“第一次交鋒”。


“主持人根本沒辦法掌控話題,最後就成了大家各說各話。”邱震海表示,由於是第一次直播,有情緒是難以避免的,火藥味的出現也非常正常。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台灣問題。


當日本拓殖大學海外研究所所長森本敏提到,因為地理的原因,所以日本不能不跟著美國一起幹預台灣問題時,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立刻反唇相譏:“如果從地理的角度講,菲律賓距離台灣比日本還要近……但是菲律賓絕不會跟著美國去,什麽‘支援美軍’,去‘解決台海問題’。”


這些火花令節目“非常好看”,但讓邱震海覺得失望的是,由於嘉賓太多,大家七嘴八舌,話題根本無法深入。


“完全說服對方是不可能的”


既然爭議在所難免,最後似乎就應該分出個高低上下來,討論結束後,也的確有網友稱中方嘉賓的表現“不夠狠”。


“我覺得中日永遠不要考慮誰完全說服對方,那是不可能的。”邱震海的依據是中日的“結構性矛盾太多”。


而事實上在直播現場,雙方嘉賓完全是自說自話,日方似乎對中國如此重視曆史和台灣問題感到“非常驚訝”,相反,倒是反複表達著對中國核武器、軍力增長的“擔憂”。


在邱震海看來,目前中日兩國所要做的是,首先要讓對方聽到你的聲音,其次是理解你的聲音,然後表示尊重你的聲音,進而才可能在尊重聲音的基礎上嚐試雙方相互接近。“現在不隻是專家學者,中日兩國老百姓其實也完全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積壓的矛盾太多,一直都找不到釋放的出口。”


不敢恭維日本媒體


這次討論會是由於雙方電視媒體聯袂主辦,其中鳳凰網也對此做了網絡同步直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成為中日國民直接對話的橋梁,這種形式在以往並不多見。


在肯定媒體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針對日本人有時喜歡拿“新聞自由”做擋箭牌的現象,邱震海明確表示“不敢恭維”,“這是日本人慣有的伎倆,就是用‘新聞自由’來掩蓋政府本身應該承擔的責任。”


曾留學德國的邱震海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談到曆史時,德國人已經對某些問題形成了非常嚴厲的規範,哪怕是很輕微的言論,都可能觸犯某些規定。相比之下,“自由民主國家”其實成了日本政府逃脫應該承擔“監管”責任的借口。


對話要“掏心窩子”


“中日民間不是因為互相理解而不喜歡,恰恰是由於彼此不了解而不喜歡。”辯論會之後,邱震海表示,無論中方還是日方,雖然有那麽多分歧,但都是希望雙方保持交流和溝通,這是一個基本共識。


同樣,參加討論的日方代表也表達了與中方保持溝通的意願。在直播前一天晚上,雙方的內部籌備會開了很長時間,席間一位日本專家就表示,明天不管有多少分歧,大家要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說掏心窩子的話”。


“不能期待短期內達成共識,但至少這種態度和創造的氛圍都是很積極的。”邱震海表示,中日關係的未來一定是雙方互相接近的過程,隨著這種溝通慢慢增多,就可以逐漸剝離情緒化的東西,這就是一個好的進展,“我相信可以做到這一點。”(曉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