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評”:美國與法國葡萄酒之爭 zt
(2008-10-18 01:13:33)
下一個
1976年英國一位酒商Steven Spurrier組織了一次曆史性的品評,這場品評會在現在和以後都將是葡萄酒圈裏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場品評會又被稱為“巴黎之評”,品評采用盲品的形式,法國頂級波爾多和勃艮地與美國赤霞珠和霞多麗同台競技,當時美國赤霞珠和霞多麗還默默無聞,加州以外鮮有人知。結果專家們評定美國葡萄酒勝過法國頂級產品,法國人對此一直不能釋懷。
當時Spurrier邀請九位負有盛名的葡萄酒專家(這九位包括頂級酒莊莊主,葡萄酒批評家,餐館老板和侍酒師)做評委,請他們品評加州酒並給出意見,開始這九位專家都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
Spurrier回憶說,“當時我想這是個絕妙的主意,能擴大我的葡萄酒商店的知名度。當時我們邀請了很多法國記者,但隻有喬治泰博來了,他是個美國人,是美國時代雜誌駐美國辦事處的記者,法國記者都認為這個事件沒有新聞價值。”
Spurrier建議不僅要采取盲品的形式,而且把法國頂級葡萄酒放進來一同品評。
品評組由清一色的法國專家組成,包括GaultMillau食品旅遊指南的商務指導Claude Dubois-Millot,Michelin三星級酒店的主人Jean-Claude Vrinat和侍酒師Christian Vanneque。他們認為這種品評方法有點兒可笑,但不如此就不能夠引人注意。最後Spurrier宣布了那個令人震驚的品評結果,加州酒的得分超過了木桐酒莊和奧比昂酒莊。
品評組的Odette Kahn要求撤回得分,幾位專家大呼比賽不公,這些專家被葡萄酒界的同行們奚落,一位品評組人員還因此丟掉了侍酒師的工作,法國人認為他們為自己的國家丟了臉。
幾個世紀以來法國人一直牢牢占據著葡萄酒世界的頂峰,“巴黎之評”顛覆了法國葡萄酒的地位,加州則作為葡萄酒世界的新星冉冉升起。
Spurrier說,“法國人對這此品評會的反應是完全的懷疑和否定。很多人指責我操縱比賽,我認為自己確實操縱了比賽,但我是偏向法國人的,要不然我為什麽選則木桐、奧比昂這樣的頂級法國葡萄酒呢?”。泰博承認反應是空前的,“很難用語言來描述人們是多麽的震驚,因為1976年法國還是葡萄酒世界的主力軍,加州隻不過是個小角色。”
去年泰博出版了《巴黎之評》,裏麵詳細記述了那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和品酒結果。
他說,“我原來的文章發引起了許多爭論,法國人心裏憋了一股無處發泄的怒火。品酒組的專家遭到了同行和媒體的唾罵,品評會之後所有的評委都麵臨著麻煩,我寫書就是為了記錄這段曆史。直到今天,評委之一的Aubert de Villaine仍然拒絕談論此事”。世界上的葡萄酒專欄作家、葡萄酒商店以及社會上都不斷重複盲品的做法,這些新舊葡萄酒世界的比較都在不斷加深法國葡萄酒的噩夢。
實際上柏林2004年曾舉辦過公開的品評,智利Errazuriz酒廠的產品打敗了羅柴思菲爾德酒莊和馬高酒莊的酒。但迄今為止沒有一場比賽像1976“巴黎之評”那樣引人矚目。
為了記念Spurrier當年的智慧,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大西洋兩岸將各舉辦一次品酒會。歐洲的品酒會還由Spurrier擔任主席,評委包括英國葡萄酒作家Hugh Johnson和Jancis Robinson、法國卓越的葡萄酒批評家Michel Bettane。美國的品評會將在加州納帕美食和藝術中心(COPIA)舉行,紐約時報的前葡萄酒專欄作家Frank Prial和1976品酒會的Christian Vanneque將擔任評委。
但無論是泰博還是Spurrier都認為這一次品評會不會有太多驚訝。Spurrier說,1976年品評中加州赤霞珠榮獲第一名和第五名,今年加州酒能擠進前五名他都會吃驚。不過看看評委們是否為自己的口感所左右倒是件吸引人的事,在淺齡酒品評中歐洲人偏愛法國葡萄酒,而美國人偏愛加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