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總統大選不受民意測驗操縱 將引發政治地震 ZT

(2007-04-17 04:43:09) 下一個
文匯報

民意測驗“毒化”法國大選三分之一未定選民可能引發“政治地震”

  法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一周之際,最大的懸念仍然是——近三分之一的人未決定投誰的票!這表明,這次法國總統大選將不會受到民意測驗所的操縱,法國選民很有可能將再度看到某種程度的“政治地震”。




  民意測驗在這次大選中所起的影響顯然極為過分。從今年以來,7家法國民意測驗所已經公布了200多份民意調查結果。從候選人到選民、從記者到政治學家,幾乎都以這些調查為基礎來分析誰將輸誰將贏,民意測驗幾乎成為選民投票的“指南針”。今天在法國選民中最時髦的,不是“我的政治傾向決定我的投票意向”,而是“我第一輪將投某A的票,以使某B能夠進入第二輪,然後我再投某C的票,最終使之當選總統”。這樣的“戰略投票”已經成為某種“政治病”,相當一部分選民對此甚為熱衷。而這種投票模式,恰恰是以民意測驗為基礎。再加上今年大選中,12位候選人大多未能真正征服選民,因而造成高達三分之一的選民至今仍猶豫不決的現狀。

  很多法國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都已經看到,民意測驗正在“毒化”法國選舉體製。

  2002年法國民意測驗一致認為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將進入第二輪選舉。結果很多選民在第一輪時都去投了或極左或極右的“抗議票”,最終將若斯潘擠走,造成極右翼的勒龐與希拉克第二輪對決的局麵。這一次,法國數百次民意測驗都把右翼候選人薩科齊排在了最終獲勝者的位置。今天公布的三項選舉前的最後一批民意測驗中,薩科齊得票率在29%至31.5%之間,左翼羅亞爾22%至27%,右翼中間派巴耶胡18%至21%,極右翼勒龐12%至15%。而在第二輪,三項民意測驗都認為薩科齊將以2個百分點微弱優勢戰勝羅亞爾。這也是從今年1月14日薩科齊正式成為候選人以來所有民意測驗的結果。

  然而,令人懷疑的是,記者卻未能在法國民間真正體驗到這種明確的傾向。相反,一股“反薩科齊”力量卻始終非常頑強地存在著。網上甚至出現了“除了薩科齊什麽人都可以”的口號。“反薩科齊”勢力竟然超越了法國國界。今天公布的又一項民意測驗表明,歐洲四國西、意、德、英的公眾支持羅亞爾者遠遠超過支持薩科齊者。

  記者從自己的朋友圈裏進行了近一個月的“民意摸底”,發現兩大差異:一是法國朋友們關注的問題,幾乎都未成為大選的主要話題。二是周圍朋友的投票意向,與民意測驗的差距甚大。也就是說,記者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的與從大眾傳媒上看到的,幾乎是兩個不同的大選!

  在記者周圍的法國人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是就業率和購買力。法國感到失業問題如一把達摩斯克利斯劍,始終懸在他們的頭上。然而官方公布的數字卻認為,失業率正在持續下降。失業率問題從來沒有成為主要候選人的競選話題。而購買力也是法國人幾乎天天在談論的問題。就在這幾天,西紅柿的價格已經上漲到平均3歐元一公斤。當人們看到超過40%的法國人月收入僅在1000歐元上下時,就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麽關注購買力問題了。

  然而,與選民關注的恰恰相反,從今年1月份以來,大選的主題依次是移民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國民身份認同問題……直到今天,大眾傳媒最熱衷的是社會黨內部出現主張與巴耶胡中間派聯手和勒龐攻擊薩科齊是“移民的候選人”的言論。大多數選民絲毫不關心的消息,卻成為傳媒最大的“新聞”。

  與此同時,記者在法國的朋友圈子裏,幾乎所有人都坦然地告訴記者他們的投票意向和理由。令我吃驚的是,與民意測驗幾個月來所表明的趨向有著很大的差距。由此可以窺見,法國大選從來都不是根據民意調查來進行的。最關鍵的是三分之一的未定選民的動向。從目前來看,這批選民最終很有可能給法國政壇一個“意外”。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本報巴黎4月16日專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