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丁肇中作客山東大學 兩小時報告不夾一個英文詞 (zt)

(2007-02-02 16:09:51) 下一個
2月28日,美麗的山大校園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繼1994年首訪山東大學之後,再次走進山大校園。記者和山大師生一起聆聽了丁教授題為“AMS實驗課題介紹”的學術報告,感受了這位物理大師的風采。

科學大師魅力百分百

  丁肇中教授的到來在山大校園內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丁肇中熱”。上午,記者看到,通往邵逸夫科學館報告廳的道路兩旁擠滿了翹首期盼的大學生。當丁教授在展濤校長的陪同下走來時,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突然,一位活潑勇敢的女學生衝了出來,她向丁教授高呼:“丁教授,我們山大師生熱烈歡迎您的到來!”丁教授微笑著揮手致意。

  因為是一場純粹的學術報告,校方把報告安排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內進行。離報告開始還有一個多小時,會議室裏已經人滿為患,不但走廊裏擠滿了人,講台前的空地上也滿是席地而坐的同學。更多的同學被擋在會議室外不能入內。講座開始一個多小時後,記者發現門外依然圍滿了守候的同學。

  報告未夾雜任何英文單詞

  丁教授在報告中,對當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尖端的物理試驗進行了介紹。作為一名1956年就到了美國的美籍華人,英語無疑早就成了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第一語言。然而,記者發現,在兩個小時的報告中,丁教授沒有夾雜任何英文單詞,即使在提到一些地名和一些高校名稱時,他使用的也是音譯的漢語。因為長期脫離漢語語言環境,一些專業名詞的漢語表達成了丁教授的難題。為此,他先後5次就毫米、耀斑、碳纖維等名詞的漢語說法向講台下的助手求助。聯想到1976年,已經加入美國國籍的丁教授在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堅持用漢語致辭的故事,他不夾雜一個英文單詞的報告所體現的內涵,恐怕就不僅僅是通俗易懂那麽簡單了。

  “母親從不鼓勵我考100分”

  學術報告結束後,有同學向丁教授提出了一個成功人士最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一個成功的男人,您背後的偉大女人是什麽樣的?”

  丁教授幽默地回答說:“這個問題很重要。生命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母親和外祖母。因為小時候,當我和我的父親有不同意見時,我的外祖母總是幫助我說話。”然後,他話鋒一轉:“我的母親是山東海陽人,她是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我小時候,她從不鼓勵我考100分或者爭取第一名,那都不是重要的。她告訴我應該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我無論取得什麽樣的分數都能得到她的支持和讚賞。”

  相關鏈接

  在諾貝爾頒獎宴會上丁肇中堅持用漢語致詞

  丁肇中教授因發現了質量大、壽命長的-J粒子而榮膺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諾貝爾基金會等單位為獲獎者舉行的宴會上,按禮節,獲獎者應致一個簡短的答詞。按照慣例,答詞以獲獎者本國的語言進行。丁肇中決定用中文書寫自己的答詞,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眷戀之情。

  但丁肇中的願望遭到了美國官方的阻止。美國官員說,你已經是美國公民,就應當用英文書寫答詞。丁肇中理直氣壯地說:“我確實加入了美國籍,但我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國領獎,用什麽文字書寫是我的自由。”

  負責頒發諾貝爾獎的人士又表示,現場沒有中文打字機,用中文書寫不能打印分發。丁肇中說:“我用手書寫,請你們代為複印。”

  丁肇中的一片赤子之情,令世人為之感動。最後經協商,采用了一個折衷的辦法:丁肇中在致答詞時先講漢語,後用英語再複述一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