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言論的力量——從2003年流傳甚廣的幾個網絡謠言說起(ZT)

(2007-02-02 16:09:48) 下一個
作者: 辛小魚


我曾經對語言文字的力量持悲觀態度,即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言論能
夠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議論者不是行動者,那麽對於事情的影響也極
有限。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在逐漸改變我的看法,它們讓我覺得,言論的力量
常常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顯現出來。比如說,一些常見到的謠言,其實並不限於
2003年,有些好像是很久之前就開始流傳了。

  例子一,長城跟故宮的景觀投票,大意是選什麽世界奇觀,每天都有人到論
壇裏頭發貼號召,好笑的是,年初的時候就聽說是投票的最後一天了,直到現在
還在繼續,實際上,不過是某個網站編出來招徠點擊的花招;

  例子二,新浪的股東是日本人,還有sina是日語的“支那”。新浪是老四通
利方跟美國投資者合搞的,後來在美國的那斯達克上市,又被楊瀾的陽光股份收
了。找找上市公告就能知道的事,哪兒冒出來的日本股東?再說了,既然是日語,
音譯的話翻譯成什麽都行,為什麽一定要翻譯成sina?這就象說美國是黴國一個
意思,非要把髒水望自己身上潑;

  例子三,在餐廳裏和某個中國通的日本人偶遇,然後那個日本人說了一大通
話。這個本來是某個bbs上有人寫下的虛構事件,但在網絡上廣泛張貼之後,被
很多人深信不疑;

  例子四,到麥當勞與肯德基吃飯,一定要索要發票,不然會幫助對方逃稅。
實際上稅務部門對這種企業的征稅一般是核定其營業額征稅,與是否開具發票無
關,而麥當勞與肯德基在這些方麵所作的,比國內企業更加規範。

  還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這些謠言裏漏洞百出,隻
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
以為真,樂此不疲。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絡裏情緒的煽動太容易?或
者還有另一個可能,那就是我們本質上願意成為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的支持者、
追隨者和傳播者,這種本性大過了我們對於真實的渴求?

  使我悲哀的是,我越來越發現,是後者的情況居多。謠言最大的特點是煽動
性,它們是針對某種情緒下手,或根本就是由某些情緒製造出來的。我曾經在某
個論壇上指出這些漏洞,然而轉貼者卻振振有詞。難道我們不該愛國嗎?是的,
這句話是對的,然而這不能掩蓋謊言的事實。不相信謠言並不等於不愛國,同樣
的,傳播謠言者也不見得一定是懷著如何的深愛。以是否相信謠言作為是否愛國
的判斷,這個標準的本身就是可笑的、非理性的。可悲的是,去新浪時評、去各
大bbs中看看,這樣的非理性事件還有很多很多。

  這是言論的一種力量,此外還有一種力量,某種程度上是可怕的。例如最近
的劉湧案,大起大落,種種言論層出不窮。我恰好在中院改判的那一段時間上網
較多,於是看到了一些來自專家的意見,以及一些為此造勢的、對程序正義拍手
稱快的輿論。

  有一點我覺得比較有趣,在這個案件中,公眾輿論/專家意見充當了陪審團
的角色,並左右著案件的進程。二者如同某種方向相反的引力,讓法律在其間搖
擺不定。如果不帶任何道德或偏見的眼光去看,我覺得很容易將其聯想到一場大
專辯論賽——也就是那種華彩雄辯的言詞背後隱藏著的,不為原則、隻為勝負的
戰鬥。

  古時訟師稱之為刀筆吏,能將黑許白,將白染皂。蘇三起解裏,獄卒陳公道
上場時有一段念白:“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唯有天知道。”
也就是說,公道是“說”出來的。這其中是純粹的官司輸贏,而不存在什麽道義。
放到劉湧這個具體的事件中,表現為言之鑿鑿的專家意見。我覺得悲哀的是,起
先我幾乎相信了它,在我還沒有看到其他事實之前。隨後便有人為這一意見造勢,
在bbs裏,在新聞評論裏,我聽到了歡呼,認為程序正義是中國司法的一大進步;
我看到了引經據典的說法、嚴絲合縫的論證,在我這個法律的門外漢來看,這些
名詞是可以讓我仰望的,這些道理是可以讓我動容的。倘若沒有相反的證據和聲
音,我幾乎要讓這些意見來替代我的思想。

  這就是我在上麵提到的那種可怕的力量,來自言論的力量。掌握言論的人,
便成為了正義的化身。話語權,也許可以這麽說。當一方占有強勢話語權的時候,
它可以讓別人輕易接受某種思想或受控於某種暗示,更可怕的是,一切均在潛移
默化中發生,當你說出了那個觀點的時候,你並沒有意識到你實際上已經先行被
洗腦,而隻是認為是你自己思考的結果。孔子說立德立言立行,為何如此看重立
言?也許這就是儒術的另一個例證。有人提到標準的問題,言論本身就可以建立
起一種標準,它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持不同意見的人打成異類。標準是重要的,真
正的霸權不是武力霸權,而是標準的霸權。當世界都接受了你的標準,以你的眼
光來衡量事物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是你的了。而這其中,少不了言論的造勢——
言論是標準的先驅。

  網絡謠言與專家意見,看似不相幹。但是它們證明了一件相同的事,從而推
翻了我長久以來的偏見:言論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它被掌握在某些有心人的手裏
的時候。譬如說,二戰之中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它所能挑動起的那種狂熱納
粹情緒,正是言論的力量。言論可以為惡,也可以為善。然而為善者往往不經意,
為惡者卻大多數出於精心策劃。言論是足夠影響人、動搖人思想的東西,有一點
是重要的,在這裏提醒自己一下:任何時候都不能拋棄自己的獨立思想,不能輕
信人言,言論的本身不是真理或謬誤,也不是正義或邪惡。它隻是工具。——工
具。

  要警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