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到法國的中國人是江西人
根據法國教會方麵的記載,最早到法國的中國人,都和教會有關。1684年,江西人沈福宗由傳教士帶到法國,曾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接見。這是最早到法國的中國人。
最早娶法國女子為妻的中國人
他的名字叫阿卡德.黃。1679年出生在福建興化。中文原名已經失考。阿卡德.黃是一名西班牙修士給他取的名字。塔由路易十四的一名大臣帶到法國,任法國國王圖書館譯員。1713年結婚,1716年在法國去世。生前,法國著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向他請教有關中國的問題。
最早在法國長期居留的中國人
最早在法國長期居留的中國人是兩個北京人。一個叫高仁,1932年生;一個叫楊德堅,1933年生。他們都出身於宗教世家,自幼從法國傳教士、數學家、建築師蔣友仁學習宗教、拉丁文和中國辭章學。1751年有一名神父帶他們從澳門出境,次年到法國。其中兩人多次要求回中國。1766年回到北京,在湖廣、江西傳教,最後在中國去世。
中國留法第一人——李石曾
公元2002年,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起人之一李石曾牛先生(1881—1973〕赴法留學創業100周年(1902—2002)。李石曾先生早年致力革命,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是國際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法國是李石曾先生革命思想的發源地,也是其開創中法文化。教育、經濟、建設等交流事業的地點。而在當今的中國,已經很少有人知道李石曾了,即使在法國的學人,也很少有人記得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重要影響的人物。
中國留法第一人
李石曾,河北高陽縣人,出生於公元1881年(清光緒7年)。父親李鴻藻,任過清朝帝師,工部、兵部、戶部、禮部、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顯赫一時的晚清重臣。李石曾3歲時曾隨父親人宮覲見慈櫓太後,跪拜進退,禮儀得體,慈返大悅,撫摸他的頭頂說:“此子將來定成大器。”公元二900年,八國聯軍攻人北京,圓明園的大火燒醒了中國。少年李石曾看到清廷的無能和官員的腐敗使國家“一無寧日”,百姓陷於疾苦,感到要振奮圖強,勢必先向西方尋求科技和改革製度才行。他動了留學之念,便以世交晚輩的身份去賢良寺晉謁當政的李鴻章征詢意見,得到李的讚許和鼓勵。李石曾原本打算去英倫,因為當時清朝禁止人民出國,他便被安排在正要出使法國的欽差大臣孫寶瑜的名下,以隨員的身份到達了法國。李石曾於是成為了華人留法學生和華僑在法創業的第一人。
李石曾到達法國,有感於國家的現狀,欲先學習軍事。因身高體重不及而改學農科,之後又在著名的巴斯德(Pasteur)研究所、巴黎大學攻讀生物、化學等科。在MONTARGIS學習時,曾有一個小的趣事。該校師生們聽說來了一個中國學生,紛紛前來“探望”,(風聞李是當今皇太後禦兒幹殿下),還為他在課室裏特設上一座椅(其實李不是慈禧太後之幹兒,隻隨父朝拜過皇太後而己)。
按說,李以父蔭,已具有功名前程,在留洋學成回國,有朝野舊關係,順理成章就可做官。但李負誌做事不做官,1905年他在巴黎發起“進德會”,提倡不為官、不置私產……,開一時風氣之先,且終生恪守不移。他不僅放棄為官坦途而不惜,相反結交當時的進步分子,如蔡元培。吳稚暉、張靜江等。1907年,李石曾結識了孫中山,加人“同盟會”“孫稱李為友,不以會員待之”。李石曾學農,對大豆深有研究,用法文編著的《大豆》一書,轟動一時,引起了西人對豆製品的興趣。他相應把國人生活中的寶貴食品——豆腐介紹到西方,並邀同窗鄉友齊笠山在巴黎創設了一家“豆腐公司”。為使當地人領略“無味道的豆腐”的真味,他在巴黎蒙帕納斯大街破天荒地創設了法國第一家中國餐館,名為“中華飯店”(在歐洲恐怕也是首創)。“豆腐公司”的創建,不隻是一項簡簡單單公益事業,它為後來漂泊歐洲的國人提供了做工創業的機會,跟引發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安排鄉親做工、爭取基本權利
公元1910年左右,歐洲各國由於工業的發展,一些國家紛紛到亞洲(尤其是中國)掠奪人力資源。此時的中國正處在外侵內鬥的動蕩時期。山東、河北、江浙、閩粵等沿海或內陸地區的人們為了活命,或把賣身的錢留給家裏,或是幹脆直接就上船西渡,漂洋過海來到歐洲。
由於沒有任何協議,到來的人們隻能去賣苦力、倍受欺淩。李石曾一麵安排鄉親做工,一麵又通過私人關係使中國政府與歐洲各國會簽有關協議,為民眾爭取到了一些最基本的權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陷於一片混亂,李石曾痛心國家不顧自己貧苦百姓的死活,又深感個人之力單薄。1915年,他在巴黎發起成立“留法勤工儉學會”,欲吸引中國有誌無力的誌士青年來法留學。“勤以做工、儉以求學”,轟轟烈烈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即此拉開序幕,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和百年留法史的新篇章。
影響深遠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李石曾1915年在法國成立“留法勤工儉學會”。他與法國的熱心教育者班樂衛、穆岱等人以及中國教育界人士蔡元培。吳稚暉等分別在裏昂、北京等地設立分社,為國內有誌青年赴法留學做好準備。至第二年,“留法勤工儉學會”已接待百多位留法學生。此行動雖是“勤以做工、儉以求學”,但仍有很多貧寒子弟無力出民李石曾又發起成立“法華教育會”,在其家鄉河北省高陽縣設立勤工儉學預備班,名為“留法工藝學校”(校匾如今仍在一學校大門上)。學校1917年開始招收新生,校內設有實習工廠,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工藝技能,中共早期名人蔡和森等及在該校學習過)。李石曾又與法船公司交涉,凡持有“法華教育會’證章的學生,船票一律半價。他還同法國各處工廠商洽,安排學生做工。並親自教授課程。在李石曾。蔡元培、吳稚暉等人的推動下,留法致工儉學運動形成了全國規模的熱潮。此次空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無論在中國的政治、科技、教育還是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皆造就了無數棟梁人才。其中有後來成為中國政界領袖及要員的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科學家有錢三強、嚴濟慈、張競生,藝術家李健吾、常書鴻、潘玉良、林風眠等各項優秀人才不一而足。(據不完全統計,至1920年(周恩來、鄧小平是年留法),就已經有1700多名有誌青年踏上了法蘭西的國土學習。)
李石曾早年此一別開生麵的創舉,為國家培植人才遠大之功績實不可沒。他不僅扶助鄉親安排創業,發起勤工儉學運動,成為開拓華僑地之先驅,還開辟了中法文教、科技、經濟。建設交流之先河。他一生創辦中外六十多項公益事業,(如創建中法大學、中國農工銀行、中法工商銀行。上海及日內瓦中國國際圖書館、世界書局……),但其終生元一私產。李石曾大半生奔波於歐中之間,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創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在國民黨內被尊為四元老之一。
李石曾1956年定居台灣,1973年過世,終年九十M歲,葬於台北陽明山。
李石曾一生無私產、不為官,為中國培育了無數後輩英才,不愧為學人的楷模,亦如作家錢寧所言:“一百多年來,中國人被一個強國夢所困擾,這個夢雖幾經破碎,卻從來因領袖的變換、政權的更替、政黨的興衰和社會的巨變而破滅。為了這個夢,一個民族不惜變法、造反、革命、內戰,嚐試了幾乎一切可以嚐試的手段;為了這個夢,一代代人甘願毀家、赴難、流血。捐軀,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代價…•。•”在這種種的努力中,也包括著一代代留學生的前赴後繼!
留法百年;滄桑百年。百年前的內憂外患已隨著“逝者如斯夫”的洪流漸行漸遠。在新世紀的春天來臨之際,祝五洲原”野上的弟學學子們,揚鞭竟發齊奮進,鵬程萬裏馬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