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留不住頂尖人才 zt

(2007-02-02 16:09:48) 下一個


 

【本報柏林訊】發展中國家人才流失容易理解,但作為發達國家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各國也在大量失去各類頂尖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

歐洲高級人才的流失已有年頭。上個世紀60年代,英國化學家約翰·波普爾前往美國從事研究並在那裏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的離開,英國議會當時提出了不信任案,差點讓政府倒台。但從那以後,歐盟頂尖人才流失的勢頭不但沒有得到遏止,反倒有增強的趨勢。

歐洲人才流失,得益最多的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德國學術部門的統計資料說,德國七分之一的博士畢業生前往美國尋找工作機會,而整個歐盟現在有大約40萬高級人才在美國工作,他們不是著名的科研專家就是才能超群的年輕博士後。《歐洲2003年度科技指標報告》也說,在美國工作的歐洲籍高級研究人員有75%寧願繼續留在那裏。

美國有許多美味的“誘餌”吸引包括歐洲在內的外國人才:世界最好的研究設施;充足的財政支持獨立研究;高於歐洲同行的薪水;開放的文化氛圍;根據成就決定升遷而不需要“熬年頭”等等。

與美國相比,歐盟在吸引高級人才方麵遜色不少。專家認為,歐盟科研投入不夠是人才流失的一個最主要原因。目前,歐盟科研投入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而美國和日本分別為2.8%和3.0%。比利時醫學家克裏斯蒂安·德迪韋等七名歐洲籍諾貝爾獎得主去年聯合寫信給歐盟國家領導人,批評歐盟的科研政策,要求增加對科研的投入以減少頂尖人才流失。

投入少了,科研條件和研究人員的待遇也自然較差。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想進行獨立研究,但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報酬的多少也直接影響科研人才選擇自己的用武之地,英國天文學家安德魯·科諾利1992年去美國,他說,美國給他的薪水比英國要高約一倍。

歐洲國家對外來者的保守心態也影響它們吸引人才。許多歐洲研究機構和大學有“任人唯親”的傾向,本國的人才受歡迎,外國人包括其他歐盟國家的人才難以進入。尤其在南歐國家,外來研究人員即使能力很強,也很少獲得重要的學術位置。在美國,本土的大學教授隻有7%,歐洲國家這個數字高很多,法國有50%,西班牙則是95%。

歐盟各國學術管理體製的巨大差異讓人才內部流動困難。比如,大學學曆在歐洲國家之間常常得不到認可。劍橋大學的一位數學博士想進西班牙的一個大學做研究,努力了好幾年竟沒有讓學曆得到認可。晉升體製的僵化也讓年輕人才失望而去。德國學術基金會聯合會說,德國大量博士生去美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滿教條的晉升體製,“一等就是許多年”。

歐盟委員會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了一個吸引高級科研人才的計劃:要求歐盟國家至少拿出國內生產總值的3%作為科研投入,在歐盟範圍內建立對研究人員能力和成績進行評估的共同標準,讓科研人員在不同國家之間相互流動更為便利,為外國科研人員到歐盟工作提供方便等。

但是,這些措施能否落到實處還要看每個國家的決心,歐洲科學基金會總幹事恩裏克·班達說,目前歐盟國家落實這些措施的行動很慢。歐盟國家中目前隻有瑞典和芬蘭達到了科研投入數額的要求,歐盟國家最近一些年經濟連續不景氣,科研投入也難以得到眷顧,法國甚至減少了科研投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